伊人色婷婷综在合线亚洲,亚洲欧洲免费视频,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最新国产成人盗摄精品视频,日韩激情视频在线观看,97公开免费视频,成人激情视频在线观看,成人免费淫片视频男直播,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99

小攝影師教學設計模板(10篇)

時間:2022-05-02 22:38: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攝影師教學設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篇1

塞曼效應是物理學史上一個著名的實驗。荷蘭物理學家塞曼(Zeeman)在1896年發(fā)現(xiàn)把產(chǎn)生光譜的光源置于足夠強的磁場中,磁場作用于發(fā)光體,使光譜發(fā)生變化,一條譜線即會分裂成幾條偏振化的譜線,這種現(xiàn)象稱為塞曼效應。這個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是對光的電磁理論的有力支持,證實了原子具有磁距和空間取向量子化,使人們對物質光譜、原子、分子有更多了解。

目前,許多高校都在開設這個實驗,主要目的有兩個:其一是通過計算機仿真軟件研究汞原子(546.1nm)譜線在磁場中的分裂情況;其二是掌握F-P標準具的結構、原理和調整方法。[1]

塞滿效應實驗涉及量子物理、光的偏振及原子能級等很多理論知識。但很多高校在開設這個實驗時,學生對其中的很多理論知識掌握得不夠甚至根本就不了解,同時又由于這些知識比較抽象晦澀難懂,這就直接影響到了實驗的效果。而實驗課講授的時間一般不能超過20分鐘,所以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把主要的理論和操作步驟講解清楚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和反復的探討,給出了以下實驗教學方案。

一、實驗簡介

首先開門見山給出什么是賽曼效應。使學生馬上開始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講解時給出由此發(fā)現(xiàn),1902年塞曼與洛侖茲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會使學生對實驗充滿好奇和渴望。由于上邊已介紹過塞滿效應在此就不加贅述了。

二、儀器介紹

由于課前已經(jīng)要求預習,其他儀器簡單介紹,課上重點介紹F-P標準具,明確要求學生掌握F-P標準具的結構、工作原理和調整方法。其中調整方法部分也可以放在操作部分講解。具體內容如下:

1. 結構:標準具是金屬框架,透光部分由兩塊平行的玻璃片構成,為保證兩玻璃片嚴格平行,有三個調解螺絲A、B、C分別負責上、下、左、右調節(jié)。

2. 原理:如圖2所示,設兩平行玻璃片相對內表面之間的距離為d,透射光束與水平軸線的夾角為θ,S為光源,一束平行入射光平行入射后,經(jīng)過反射投射后匯聚在一起,任意兩平行光束都滿足干涉條件。干涉方程為2dcosθ=kλ,這也就是F-P標準具的工作原理[2]。

3. 調整方法:重點講解怎樣調F-P 標準具平行。(1)首先要明確根據(jù)什么判定兩塊玻璃片是否嚴格平行了。這里可以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后再講解。(2)給出調整依據(jù)并解釋原因。依據(jù)就是干涉方程:2dcosθ=kλ??梢韵忍釂?,然后以總結學生回答的形式解釋原因。(3)根據(jù)調整方法進行調整。調整方法:鼠標單擊左鍵調整螺絲,相應的板間距d減小,單擊右鍵相應的板間距增大。根據(jù)所給的四個觀察方向逐個觀察調整。如看到干涉圖樣是動的,證明兩玻璃片沒有嚴格平行,就需要調整。讓學生先選擇自上向下觀察,看到干涉圓環(huán)逐漸往外吐即干涉圓環(huán)半徑自上向下逐漸增大。就此提出問題:由此判斷兩玻璃片的位置關系,由學生探討判斷后得出結論,然后根據(jù)調整方法進行調整,直到看到穩(wěn)定均勻的干涉圖樣為止。

三、實驗原理

本實驗涉及量子物理、原子的外層結構及電子排布規(guī)律、原子躍遷、光的偏振、光譜線分裂等理論知識,由于實驗課講授理論的時間有限,本人按以下脈絡解釋賽曼躍遷產(chǎn)生的原因及譜線分裂的現(xiàn)象。

1. 在沒有外磁場作用下即B=0時,一個原子體系受到外界激發(fā),原子從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時,如果釋放出頻率為v的一個光子,光子所具有的能量滿足的條件是:hv=E2-E1。

2. 把光源置在足夠強的外磁場中即B≠0,由于外磁場的作用,上下兩個能級附加了新的能量ΔE2和ΔE1,由此使上下兩個能級首先進行了分裂。[3]Hg 5461譜線,{6S7S}3S1 {6S6P}3P2能級躍遷產(chǎn)生,上一個能級分裂成3個,下個能級分裂成5個,如圖2所示。正由于能級的分裂,原來只產(chǎn)生一條譜線的,現(xiàn)在就產(chǎn)生若干條了,這就是塞滿效應產(chǎn)生的原因。[4]

3. 賽曼躍遷的選擇定則

(1)從量子物理角度解釋π、σ成分的產(chǎn)生。ΔM=0時為π成份;但當ΔJ=0時,M2=0到M1=0的躍遷被禁止。當ΔM=±1時,為σ成份。(M是磁量子數(shù),ΔM是上下兩個能級磁量子數(shù)之差。)[5]

(2)實驗的主要內容:從垂直于磁場和平行于磁場兩個方向觀察塞滿分裂的情況。當垂直于磁場方向觀察時,會看到如圖的9條譜線,都為線偏振光。其中,中央三條的光失量振動方向平行于磁場,稱為π成分,兩側各三條共6條光矢量振動方向垂直于磁場,稱為σ成分。當平行于磁場方向觀察時π看不到了,只能看到6條σ成分,而且它由線偏振光轉換成圓偏振光,三條左旋三條右旋。

(3)平行于磁場觀察時σ成分偏振性與磁場方向及觀察方向都有關。沿磁場正向觀察時:ΔM=+1為右旋圓偏振光(σ+偏振),ΔM=-1為左旋圓偏振光(σ-偏振)。逆著磁場觀察時:ΔM=+1為左旋圓偏振光,ΔM=-1為右旋圓偏振光。

四、實驗操作及步驟

由于本實驗是利用計算機仿真軟件來實現(xiàn)的,不涉及到太多的注意事項,操作部分教師可以盡量少講解,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雙擊桌面大學物理仿真實驗V2.0,找到塞曼效應實驗,鼠標單擊左鍵打開,來到主界面后鼠標單擊右鍵看到主菜單,選擇開始實驗,能看到垂直和平行與磁場兩個方向觀察塞滿效應。首先做垂直磁場的,然后做平行的。

1. 按光路圖把實物圖連接好,然后鼠標單擊左鍵打開電源有光發(fā)出來,調整光路,使各個鏡片中心與光線在同一水平線上。

2. 調整好光路鼠標放到F-P標準具上雙擊左鍵進入下一步,調整F-P標準具平行。調好之后切記不要直接關閉,鼠標單擊左鍵返回調整狀態(tài)才保存。

3. 返回到界面之后,鼠標單擊右鍵選擇實驗項目。垂直時有兩個項目需要做:鑒別兩種偏振成分和觀察塞滿裂距的變化。首先看觀察指導,按里邊具體的要求進行操作,觀察現(xiàn)象回答思考題即可。

4. 做好垂直的再做平行的,思路完全一樣。做好之后退出即可。

結論:此教學方案講解時間不會超過20分鐘,但學生很清楚什么是塞曼效應,并能從理論和實驗現(xiàn)象結合角度很好地理解塞曼效應產(chǎn)生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觀察到Hg 5461譜線分裂的現(xiàn)象和譜線的特征,很好地掌握F-P標準具的結構、原理和調整方法。通過觀察課上實驗操作、課后當面調查及實驗報告的情況,所有的反饋都非常好??梢哉f此種教學方案完全達到了塞滿效應實驗的目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吳思誠,王祖銓. 近代物理實驗(第2版)[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2]林木欣. 近代物理實驗教程[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篇2

數(shù)學教學中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在備課時反復研究教學內容,圍繞內容設計教學,可教學實施往往不盡如人意:學生認識模糊,或答非所問,或沉默以對……深入反思這類教學現(xiàn)象,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一般與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有關。教學設計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智力水平、思維特點等都制約著教學過程與方式。因此,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除了要研究教學內容外,還需要從兒童學習的視角出發(fā),根據(jù)他們的學習需要和認知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并適當思考教學過程中合適的教學跟進。

一、從學生已知的視角設計教學

教學二年級《三位數(shù)加法的筆算(進位加)》,設計如下:

出示例題,讓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85+143。

提問:這道題你會用豎式來計算嗎?試一試。(讓學生獨立計算,并指名板演。)

提問:誰來說說是怎樣計算的?(學生交流所列的豎式和計算過程。)

追問:十位上8加4得12,怎么辦?百位上只有加數(shù)1,得數(shù)為什么是2呢?

提問:觀察一下,我們今天學的三位數(shù)加法,和昨天學的有什么不一樣?(說明這叫“進位加”。)

歸納:小朋友自己先說說,三位數(shù)加法可以怎樣算,再和全班同學分享。

上述內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會筆算兩位數(shù)加法,掌握“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1”,以及能筆算三位數(shù)不進位加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師利用學生的已有認識,讓學生自己嘗試、探究,把“個位相加滿十進1”的原理和方法遷移過來,通過嘗試、交流及與前一節(jié)課內容的比較,認識所學的新內容及其特點,獲得計算法則。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可以突出教學重點,而且可以讓學生認識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的聯(lián)系,體會知識形成過程,積累學習經(jīng)驗。

數(shù)學新知識的學習一般是原有知識的發(fā)展或應用。學生學習數(shù)學需要以自身的知識儲備和已有經(jīng)驗為基礎。任何教學,只有明白學生的認知基礎,才能找準由起點通向目標的路徑,引領他們順利地達到目標。因此,設計教學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背景和認知基礎,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在“最近發(fā)展區(qū)”里生成新的知識經(jīng)驗,實現(xiàn)對新知識的自主建構。

二、從學生思維障礙的視角設計教學

教學《隔位退位減》,設計如下:

出示例題,列出算式204-108。

提問:這道題你會用豎式計算嗎?請小朋友自己試著算一算。

多數(shù)學生會遇到障礙,教師用計數(shù)器演示計算過程,學生邊觀察、邊思考,然后交流在計數(shù)器上算的過程。教師重點提問:退1時十位是0怎么辦?十位上為什么是9-0?

要求:小朋友能把剛才的算法,在心里說一遍給自己聽聽嗎?

提問:現(xiàn)在會在豎式上算了嗎?如有問題互相討論。(學生筆算,并指名板演。)

交流:今天的減法筆算遇到了什么新問題?現(xiàn)在你們又是怎樣算的呢?

追問: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1,十位是0時要怎么辦?十位上再減時用幾減?為什么用9減?

學生學習隔位退位減的困難有兩點:一是計算程序上的難點:從十位退1時,十位上是0怎么辦?二是理解上的難點:十位上減時,為什么用9來減?教師立足學習者的角度,體會到學生的困難所在,先故意設置“陷阱”,讓學生感知難點,接著用直觀演示讓學生“看”會計算,再“說一遍給自己聽聽”內化計算過程。借助計數(shù)器的演示,把抽象的算理和計算過程轉化為學生可以看得見的操作過程,使學生有了合適的理解、掌握計算方法的途徑,正確地理解并掌握了新的知識點。

兒童學習數(shù)學總會遇到困難,教師要撇開成年人思考問題的模式,立足于兒童的角度進行分析、思考。也就是說,要從學生的認知方式和思維特點入手,考慮兒童認識某個數(shù)學新內容時,會用什么方式溝通新知識與原有認識間的聯(lián)系,其中學習或理解上的障礙有哪些,要用怎樣的方法、手段才能有效解決,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和措施突破難點,獲得教學效果。

三、從學生思維認知特點的視角設計教學

教學《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設計如下:

創(chuàng)設問

情境,列出算式25+34。

讓學生自己思考口算方法,并在小組里交流可以怎樣算,得數(shù)是多少。

組織學生全班交流25+34的不同算法,一般會有兩種算法:(1)5+4=9,20+30=50,50+9=59;(2)20+30=50,5+4=9,50+9=59。

啟發(fā):還有不同算法嗎?

篇3

在小學生英語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法運用得較為廣泛而且效果很好。但是如何創(chuàng)設英語教學情境,實現(xiàn)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已經(jīng)成為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的話題。從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他們的心理特點來看,他們有著強烈的模仿意識,對角色的扮演具有濃厚的興趣。實際上,讓學生在課堂通過角色扮演,去體會課文中的各種情境,這樣不僅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現(xiàn)的舞臺,還能提高學生英語表達的自信心。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能夠很好的展示他們“說”英語的水平,也給其他同學提供“聽”英語的機會。教師可以結合課本教學內容,給小學生搭建身邊常見的生活情景,讓課本內容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學生,幫助小學生將英語運用于實際生活。讓他們充分的自由發(fā)揮思想,結合學生的個人情況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不斷變換教學內容,從而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語言溝通交流能力,將學生從枯燥單調的英語單詞、詞組以及句型,抄寫、默寫、閱讀、背誦中機械性重復中解脫出來,營造一種活潑的、生動的、學生更易接受的英語學習、記憶與練習的方法。以人教新起點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1”中“Lesson2”的教學為例。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清楚地進行方向的陳述,教師可以幫學生設定“新鄰居到來”的情景,讓學生角色扮演新鄰居和老街坊,以教室為街道場景。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充分掌握新學的方向詞“go straight;turn right;turn left”并能鞏固到上節(jié)課所學的方向詞“across from;next to;between”。這樣創(chuàng)建真情實景的英語教學活動,能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全面發(fā)展英語學習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中,自然地運用英語交流,打開學生的記憶大門,引導學生的邏輯思維,有效的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設計趣味化的課堂教學活動

小學生由于年齡偏小,天生愛表演、愛表現(xiàn),其實這對學習英語非常有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選擇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的活動形式,動靜結合,把傳統(tǒng)的機械訓練變?yōu)殪`活新穎的趣味練習。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到有興趣才能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才會主動的想要去獲取知識技能。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可以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方式來保持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般來說,低年級的小學生適合運用模仿、猜謎、游戲等活動形式來進行課堂教學。以人教新起點小學英語一年級上冊Unit3《Animals》教學為例,我們在這個單元的英?Z學習重點是大量的動物詞匯“cat;bird;rabbit;dog;duck;tiger;panda…”等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老師準備的,有關課本中出現(xiàn)的動物圖片,來進行單詞的學習,替換掉傳統(tǒng)的板書式單詞教學模式。然后教師再說出動物單詞,讓學生以模仿相對應單詞的動物叫聲來回答,這樣反復的進行單詞練習,可以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且學生也不會感到枯燥無聊。由傳統(tǒng)的機械性拼讀、教師領讀、學生復讀教學模式轉換成看圖片學單詞、聽聲音鞏固單詞記憶的新穎教學模式。這樣增強學生記憶又帶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記憶思維,還能保持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開展課堂合作教學活動

其實,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還是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最終還要帶領學生進入一個可以英語交流的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開展課堂合作教學活動。在設計小組活動內容時,教師除了課本范圍內容,還可以給學生設計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學生又很感興趣的話題,促進小組成員間的討論。在合作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求所有學生都需要用英語進行交談,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最后,與其他小組進行討論、團隊展示,使得小學英語課堂“靈動”起來。通過課堂合作活動的開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更好的被調動,以昂揚飽滿、積極活躍的心態(tài)參與到英語課堂學習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同時,教師以引導、啟發(fā)為主,在學生合作探討遇到問題時給予適當引導或幫助,以便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枯燥的教學氛圍,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邁上一個新的階段。

篇4

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和我國政治經(jīng)濟的日益發(fā)展,社會對人才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2007年,教育部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文化素質,指出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結合英語教學改革,探討有效的教學途徑,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文化素質,已成為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議題。通過開設英語影視課,不僅能夠傳授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夠傳授國際文化知識,使學生在打好語言基礎的同時,了解世界文化知識,提高其實際應用能力和文化素質。

一、開設英語影視課的理論依據(jù)與現(xiàn)實依據(jù)

1.理論依據(jù)

根據(jù)美國語言學家Stephen D.Krashen(1982)的輸入假設(Input hypothesis),人使用語言的能力主要不是直接“教會”而“學得”,而是通過接觸大量可理解的輸入語言信息以后而“習得”(Acquisition)的,人習得語言的潛能生來就有。Krashen認為略高于學習者現(xiàn)有水平的“可理解的輸人材料”是習得成為可能的基本條件,語言的輸入必須有足夠的數(shù)量。美國社會語言學家Hymes(1972)也指出:“學生習得語言時不但習得語法,而且同時習得其它方面的內容,即語言是否可行、語言是否得體,以及語言的可接受性?!?/p>

根據(jù)輸入假設和二語習得理論,學習者可通過理解略高于現(xiàn)有語言水平的輸入而習得語言,在習得語言的過程中也習得語言的應用技能。英語影視為英語習得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現(xiàn)實依據(jù)

第一,英語影視為學生提供了略高于現(xiàn)有語言水平的英語語料。英語影視語料基本上都是口語語料,比較簡短,所用詞匯一般也是常用詞匯,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學習理解和接受。

第二,英語影視為學生提供了語言使用的場景。較之于枯燥的文字語料,英語影視為學生提供了多彩的畫面,豐富的語言表達形式,較為接近真實生活的使用場景,從而有助于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習得語言的應用技能。例如,通過觀看影視,很多學生才明白,警察用槍指著罪犯時所說的“Freeze!”是“不許動”的意思,而不是學生經(jīng)常在課本上看到的解釋“凍結,冷凍,僵硬”。

第三,英語影視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和真實的語料內容。電影大師希區(qū)柯克曾說過,電影就是剪掉平凡后的生活。一方面,英語影視的內容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另一方面,英語影視的語言具有的自發(fā)性、無準備性、句式多變、直觀性、語感較強等特點,為學生提供了較為接近生活的真實語料。通過英語影視,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階層的人所講的英語,從而為學生將來應對不同特點的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僅如此,因為英語影視資料來源廣泛,學生完全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自主觀看學習。

第四,英語影視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文化知識不僅包括語言知識,而且包括歷史、宗教、價值觀、社會風俗習慣等多個方面。胡文仲在《跨文化交際學概論》中指出,歷史與傳統(tǒng)、宗教、價值觀、社會組織形式、風俗習慣、政治制度、社會發(fā)展階段(工業(yè)化程度、科技水平等)這些文化因素對于跨文化交際的影響比較大。通過英語影視,學生對以上這些文化因素會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從而有利于學生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為成功進行跨文化交際清除障礙。例如,通過觀看同名小說改編的著名電影“Gone with the Wind”,學生不僅能領略19世紀美國南北戰(zhàn)爭和戰(zhàn)后重建時期的景象,認識到美國南部種植園經(jīng)濟由興盛到崩潰的歷史和黑人奴隸制度,而且能夠了解以女主人公Scarlet為代表的美國人民堅強獨立的價值觀。再如,通過觀看美國探索頻道的節(jié)目,學生在輸入語言的同時,能夠了解更多的自然、歷史、文化知識,在無形中提高自身綜合文化素質。

二、英語影視課的教學

目前,雖然各高校在英語教學中都或多或少利用英語影視輔助英語教學,但是多數(shù)院校以英語電影欣賞為主,而忽視電影以外的視頻資料。同時,不少高校并未把英語影視開設為必修課或選修課,只是在英語課過程中穿插幾部英語原版影片欣賞。另外,由于長期以來缺乏一套相對系統(tǒng)而科學的適宜英語影視教學使用的教材作為操作性強的客觀依據(jù),許多教師在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由于目前英語影視課教學存在著上述問題,使得這一形象生動的教學方式未能在提高學生英語水平方面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明確英語影視教學的內容和目標,有針對性地克服英語影視教學存在的問題,繼而改進英語影視教學方式確有必要。

1.英語影視課不等于英語電影欣賞。

目前,各高校每節(jié)課時長是40至50分鐘,而英語電影時長基本在110分鐘左右,總的來說,加上課間休息時間,兩節(jié)課恰好能看完一部英語電影。同時,電影的故事性、直觀性、視聽結合等特點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英語電影欣賞在英語影視教學中占較大的比重。但是不能把英語影視課等同于英語電影欣賞。一方面,英語電影只是英語影視的一部分。英語影視應該包括英語電影、英語電視劇、英語新聞、英語訪談、英語紀錄片等各種英語視頻資料。除了各種題材的英語電影以外,許多英語學習者耳熟能詳?shù)碾娨晞『图o錄片,如“Friends”、“Growing Pains”、“Ugly Betty”、“Desperate Housewives”、“Everybody Loves Remond”、“Discovery”、“National Geographic”等都可以作為教學材料。另一方面,不經(jīng)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僅僅讓學生欣賞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和藝術性,雖然能夠保持大量的語言輸入,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目的性不強,往往只關注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而忽視英語語言、文化等信息的輸入,起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既可以是必修課也可以是選修課。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在課程設置中規(guī)定:各高等學校應根據(jù)實際情況,按照《課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設計出各自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各高等學??梢愿鶕?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英語專業(yè)和非英語專業(yè)的不同,在課程體系的安排中,將英語影視課開設為必修課或選修課。就高等職業(yè)院校而言,一方面,由于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口語、聽力能力普遍不高,文化知識較為匱乏。另一方面,根據(jù)教學中“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學生實際應用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視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提高,因此,可以將英語影視課開設為選修課,作為英語必修課的有益補充,通過英語影視選修課拓寬學生的綜合文化知識。

3.語言、文化、能力兼顧。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把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文化素質作為教學目標,因此,在英語影視課的設計過程中,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文化素質作為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一方面要引導學生觀看優(yōu)秀的影視節(jié)目,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另一方面,要將大學生的心理特點考慮在內,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教學過程中的安排上,第一,要以建構主義為理論指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幫助、促進學生做知識的主動構建者;第二,在教授語言的同時,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第三,在語言輸入的同時,要注重語言輸出,從聽、說、寫、譯等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4.日常測試與階段性考核并重。

日常測試與階段性考核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學生檢驗學習效果、查漏補缺的重要方式。在英語影視課的教學中,首先要重視日常測試,將測試作為教學的一部分。在授課過程中,靈活運用任務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給學生布置任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聽、說、寫、譯基本能力,語言應用能力和文化素質。如,可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檢驗學生聽、說的能力;可通過主題討論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影片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審美情趣;可通過復述故事情節(jié)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可通過撰寫讀后感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可通過書面測驗,檢驗學生學到的文化知識,等等。其次,要重視階段性考核。階段性考核應以考核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文化知識為目的,使學生總結回顧一段時間內學到的知識,并能夠將不同影視中學到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融會貫通。

三、總結

根據(jù)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在各高校開設英語影視課可以作為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文化素質的一個重要手段。在開設英語影視課的同時,可以將學生感興趣的優(yōu)秀影視素材進行分類、整理并加以標注,盡快編寫出適宜英語影視教學的教材;也可以根據(jù)各高校不同的特點,建立適合自身需求的小型英語影視語料庫,一方面為英語影視課的教學提供素材;另一方面也能輔助《基礎英語》、《英美文化》、《英語口語》等課程的日常教學。

參考文獻:

[1]陳堅林,谷志忠.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晰――對07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新解讀[J].外語電化教學,2008,1.

[2]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回顧、反思和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篇5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在小學階段要累積認識3500個常用漢字,其中有2500個在認識基礎上,還要會寫、會用,這個任務對小學生來說比較重。這就需要教師通過識字教學設計,順應小學生的識字規(guī)律,通過文化滲透、趣味設計、關聯(lián)設計和交互式設計,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

一、在識字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

在識字教學中不能把識字當作簡單的教學任務來完成,教師要在理解和把握漢字的文化意蘊基礎上,將漢字在歷史發(fā)展中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意蘊傳達給學生,讓他們能深刻地理解字形、字意,從而能在文章中更好地把握文字的妙用,實現(xiàn)對文章的深層理解,提高整體的語文學習效率。

比如漢字中有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在造字時,把自己對道德的標準也融入造字中了。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字的文化剖析,讓小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字的意義和用法。以“忠信孝”為例,“忠”字,“中”字的發(fā)音,從心出發(fā),要盡心盡力,對國家和人要以赤誠之心無私奉獻;“信”字,部首為“人”字,人旁邊是言,即做人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時刻不忘自己說過的話,要做到言而有信;“孝”字,上面與老人的“老”字相同,代表老人,下面是子女的“子”,中國歷來有養(yǎng)兒防老的說法,甚至對古代女人而言,三從四德中也說“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兩種說法都是指父母老了要依仗兒子而活,所以,兒女盡心侍奉老人就是孝順。

還可以從字的起源來講,以“忠信孝義”中的“義”來講,它是“x”的簡體字,上面是“羊”,下面是“我”,在甲骨文里,“x”表示一個人手里拿著兵器,頭上戴著羊角作為裝飾,很威風的樣子,羊在我國文化里是祭祀的主要用品,表征美好的事物,所以“x”字上面的“羊”特指具有審判功能的羊,因此“x”是古人對道德的規(guī)范;在教“家”字時,對“家”字進行拆分,上面的“宀”代表了房屋,下面的“豕”是豬的意思,在很久以前漢族人有著“屋內有豕為家”的文化觀念,即使是在改革開放以前,很多人家里都養(yǎng)著雞或者豬。

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對形近字的錯誤書寫,比如對“祈”和“初”這兩個字的偏旁部首很容易搞混,老師形意結合開展講解,這樣講解,學生在下次書寫時就會想到:裁剪衣服,所以部首是衣,印象深刻就不會再寫錯了。

中國漢字的文化內涵身后,從形、音、情等多方面都可以對漢字進行文化解讀,教師抓住識字教學的重點,配以適當?shù)奈幕庾x,以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

二、對漢字進行關聯(lián)設計

識字是我們學好漢語的基礎,學生只有打好識字基礎,增加識字量,才能更好地學習語文。而通過對漢字的關聯(lián)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的漢字,而單個的漢字屬于零散的學習,教師可以通過關聯(lián)設計,把這些零散的漢字串聯(lián)起來,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加快識字的進程,對相近的漢字更好地區(qū)分。這里就是從構詞法來進行識字設計。

對同一部首的漢字進行總結。在學生識字量較少時,將已經(jīng)學過的同一部首的漢字進行總結,以“馬”字旁為例,將學生學過的“駕”“驛”“駱駝”等字集合起來,請學生分析體會,從而認識到“馬”字已經(jīng)與馬車、奔跑、駕車等意義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以后學到馬字旁的漢字時,學生可以形象地聯(lián)系字意猜想;對相同部分加上不同偏旁組成的字。如對“木”加上不同的偏旁,形成了“呆”“林”“杏”“休”等,還有“底”和“低”“橋”和“轎”“線”和“錢”等。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對新舊知識進行串聯(lián)教學,或者根據(jù)這種構詞法進行文字構詞游戲,由教師提供偏旁部首,由學生在小組中積累答案,看哪個小組識字更多。這種關聯(lián)設計和訓練可以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鞏固識字記憶。

三、對漢字進行交互式設計

篇6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06-085-001

目前,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研究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無論聽課學習還是外出交流,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語篇教學的研討課。然而,何謂語篇?語篇教學的目的又是什么?如何達到語篇教學的目的?又如何進行語篇教學中的板書設計?這一系列的問題值得我們在熱鬧的課堂背后冷靜思考。

由王宗炎先生主編的《英漢語言應用學詞典》給出了定義:語篇“指口頭或書面語的一個單位,或短或長。一個語篇或許只有一個詞,如書寫在出口處的Exit;也可能是很長的一段話或文字……”語篇教學要起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文章能力的目的。

板書素有“微型教案”之稱,是傳統(tǒng)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是一節(jié)課教學的靈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好的板書直觀、簡便,可以清晰的反映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4] (劉巧平2007:39)筆者認為,不同課型的板書應有其特點。對于語篇教學的故事教學而言,板書的設計應該體現(xiàn)語篇教學的整體性和交際性等特征,要有利于實現(xiàn)語篇教學的目的。然而在最近的語篇教學研討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多數(shù)上課教師能夠重視情境創(chuàng)設的整體性和生動性,注意在情境創(chuàng)設上達到語篇教學的目的,然而對于對教學成敗起著關鍵作用的板書設計,卻疏于理會或設計不夠合理。很多老師在公開課上,不惜花費大氣力打印出各種漂亮的圖片和文字,將其貼在黑板上,板書看上去繽紛奪目,爭奇斗艷。然而,只要深入的思考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板書只是繽紛詞句和精美圖片的堆砌,是所謂的教師認為會阻礙學生理解語篇的重點詞句的呈現(xiàn),沒有語篇教學所特有的整體性和交際性,更無法達到培養(yǎng)學生分析文章能力的目的,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效果甚微。

筆者經(jīng)過長期的語篇教學觀察和實踐,總結了語篇教學板書設計的幾個特征。下面結合語篇教學的特點,以朗文公司出版的Welcome to English 3A故事教學為例,從“整體性、交際性和啟發(fā)性”三個方面對語篇教學的板書設計進行探討。

一、整體性

Z.Harries在其Discourse Analysis一文中提到:語言不是存在于零散的詞或句中,而是存在于著的語篇中。5語篇教學的重要特征就是它是一個整體,把語篇肢解成一個個知識點、詞組或句子都不符合語篇教學整體性特征。因此,作為故事教學內容靈魂的板書,也應當注意設計的整體性。

Chapter5的故事講述了主人公Mary邀請她的盲人朋友Stella到家中做客時發(fā)生的事情。在Mary的家里,Stella用手摸了sofa和cushion,以及Mary從叔叔那里得到pretty stones,并說出了表示感覺的soft, smooth,hard。后來,Mary考慮到Stella 是盲人,因此,準備讓她聽音樂或故事。然而,Stella說I can read you a story. Stella拿出自己的盲文書給Mary感覺。故事中出現(xiàn)了一些沒有學過的語言點,如What would you like? 詞組如get…from…, in Braille,show …to…等。

二、交際性

新課程標準提出英語學習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故事教學的板書設計應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達到交際能力,因此,板書設計要有交際性。故事教學中,要達到交際性,很好的一種方式就是將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特別是主人翁做成卡片,方便講故事時隨著內容的發(fā)展在黑板上移動,展現(xiàn)交際的靈動效果,又可以在故事講完之后作為復述故事的道具。

三、啟發(fā)性

朗文教材中的每一則故事的編排都十分用心,生動、有趣、活潑、富有哲理并值得思考。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幾乎每一個故事都有其值得思考的地方,通過故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critical thinking(評判性思維),而這,也是故事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好的故事教學板書設計不僅應該有利于學生理解故事,復述故事,更要有利于學生對故事進行思考,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學生在理解了故事內容后,老師簡單的一兩個問題拋出去給學生思考討論,并讓學生說出為什么,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故事,并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故事二為例,根據(jù)故事內容,剛一開始Mr Wind認為自己很強壯,可以做任何事情,于是我將strong, can do anything, can blow their clothes off寫在了Mr Wind的后面。然而故事結束后,我們發(fā)現(xiàn)Mr Wind并不能將行人的衣服吹掉,反倒是和氣的Miss Sun對著人們微微笑就讓人們很自然的脫掉了外套。讀完故事,我問學生:Is Mr Wind strong? Can he do anything? Can he blow people’s clothes off? Do you like him? Why or why not? 并將幾個大大的問號板書到黑板上,這幾個大大的紅色的問號激起了學生的思考。學生開始小組討論。學生說:No, he can’t do anything. I don’t like him. Because he is too rude to people. 通過板書上大大的問號,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英語思維,這樣的板書,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故事,更有利于學生分析故事,實現(xiàn)了課標中倡導的“學以致用”,使學生在自己分析的過程中得到了啟發(fā)。

篇7

市場營銷學是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是一門建立在經(jīng)濟科學、行為科學、管理理論和現(xiàn)代科技基礎之上的綜合性應用科學。目前旅游管理專業(yè)市場營銷學的主要授課內容包括市場營銷概念解讀、市場營銷環(huán)境分析、消費者行為特征分析、目標市場選擇戰(zhàn)略和市場營銷策略等,要求學生能夠把握我國市場規(guī)律、了解我國市場秩序,并能夠用上述理論進行市場調研、解決實際問題。高校作為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前沿陣地,所有課程都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這是根本的、基礎的、不可動搖的[1]。在此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yè)市場營銷學要通過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正確的市場營銷觀,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職業(yè)操守,提升學生的專業(yè)認同及專業(yè)素養(yǎng)。

1旅游管理專業(yè)市場營銷學教學問題剖析及思政元素挖掘

1.1旅游管理專業(yè)市場營銷學教學問題剖析

市場營銷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都比較強的課程。雖然市場營銷理論引入我國已有三十多年,但是目前高校市場營銷教學依舊存在教學模式陳舊、教學目的不清晰、實踐教學機會少、教學理論不完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落后等一系列問題[2]。在從事市場營銷教學工作的四年時間里,筆者通過訪談學生、教師互評、采訪專家等途徑了解到,僅就筆者所在學校而言,市場營銷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方面。

1.1.1教學案例陳舊,缺乏吸引力案例教學法是市場營銷課程中被普遍認同的有效教學方法,優(yōu)秀的案例對于學生理解理論、應用理論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而言市場營銷學課程中應用的案例多為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的案例,雖較為經(jīng)典,但是在市場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陳年案例一方面難以適應當前市場規(guī)律,另一方面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大大削弱了教學效果。

1.1.2缺乏市場營銷基本理論與本專業(yè)的結合市場營銷學是管理學下屬學科,是眾多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教師在講授市場營銷課程時,需要將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與本行業(yè)的實際情況融會貫通。但是由于目前很多講授市場營銷課程的教師缺少行業(yè)工作經(jīng)驗,在授課過程中較少結合專業(yè)特點和所屬行業(yè)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學生對行業(yè)市場認知缺乏,專業(yè)認同不足。

1.1.3對學生實踐能力訓練不足市場營銷學這門課程理論與實踐并重,尤其是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而言,應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探索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開拓能力[3]。在目前市場營銷學授課中,教師對理論的講解是較為成熟的,但是學生缺乏將理論應用到實踐的機會。最終,學生僅掌握了市場營銷專業(yè)知識,相關應用操作技能缺失。

1.2旅游管理專業(yè)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構建高校課程思政體系,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市場營銷學課程的思政元素,發(fā)揮各門課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對解決上述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課程思政理念提出之后,眾多教師對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元素進行了挖掘,可以將這些要素總結為對家國情懷的弘揚、對個人品格的提升以及對專業(yè)素養(yǎng)與科學精神探究三方面。其中對家國情懷的弘揚包括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繼承和發(fā)展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等,對個人品格的提升包括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等,對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與科學精神的探究包括建立專業(yè)認同、堅持學術誠信、具有批判精神等。

2旅游管理專業(yè)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設計

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同時,教師也需要將這些元素整合并自然融入授課中,使其在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進而實現(xiàn)最大效用。市場營銷學課程一般以案例引入、理論介紹、學生討論、理論總結作為授課思路。將思政元素與上述四個階段進行融合,便能夠形成一個關于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范式。

2.1選取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yōu)秀案例引出理論

案例在市場營銷學課程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而優(yōu)秀案例在教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能讓學生產(chǎn)生真實的共鳴,其思政教育效果遠甚于單純的說教。[4]將思政元素融入案例中是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的第一步。在選取導入案例時,要能夠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優(yōu)秀國貨品牌營銷示例、國內具有企業(yè)家精神的優(yōu)秀人才、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企業(yè)以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外優(yōu)秀企業(yè)營銷案例,都可作為導入案例。另外在案例的選取方面要注意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引入優(yōu)秀的具有時代代表性的案例。

2.2結合旅游市場現(xiàn)狀講解市場營銷學基礎理論

市場營銷學是一門應用型較強的課程,作為營銷者,必須了解圍繞顧客關系管理和伙伴關系管理的微觀和宏觀因素[4]。因此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教師不能單講理論不談實際,而應鼓勵并引導學生關注行業(yè)發(fā)展的趨勢、了解與行業(yè)發(fā)展有關的相關政策、分析游客行為特征的變化等,并能夠將這些趨勢和變化應用到課堂中,改變單講理論不講實際的授課方式。為此,教師也需要以身作則地走出去,多與行業(yè)接觸,了解行業(yè)前沿及企業(yè)用人需求,培養(yǎng)行業(yè)真正需要的應用型人才。例如,在“產(chǎn)品策略”這一章中,可以將旅游服務這一無形產(chǎn)品與有形產(chǎn)品進行比較,加深學生對旅游行業(yè)及旅游產(chǎn)品的認知;在“渠道策略”這一章中,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傳統(tǒng)旅行社銷售渠道與目前OTA銷售渠道的不同等。2.3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一方面,市場營銷學始終強調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另一方面,課堂上以學生為主導這一觀念深入人心。這兩點都與以人為本的理念相契合。因此在進行市場營銷學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將以人為本的理念作為指導,多采用項目式教學的方法,通過翻轉課堂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技能。例如在市場調研相關章節(jié),可以安排學生自主選題,深入市場進行調研,并展示自己的調研成果。

2.4將營銷道德作為升華,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市場營銷學是將人置于復雜的市場環(huán)境中,考驗人的品質與職業(yè)道德。[5]尤其是網(wǎng)絡營銷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種種不良營銷行為涌現(xiàn),使大眾對營銷的誤解不斷加深,甚至學生在學習市場營銷時也會帶入不良營銷的觀念。但是市場營銷學這門課程所用的大多數(shù)主流教材中,僅提及市場營銷觀念中的社會營銷觀念時,會對營銷道德的內容進行講解。因此,教師引導學生樹立營銷道德成為授課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可以在每節(jié)課后對課程內容進行升華。例如,在競爭策略中強調公平競爭、反對惡意競爭,產(chǎn)品策略中強調產(chǎn)品質量是營銷的基礎,溝通策略中反對虛假宣傳等不端營銷行為等,以此引發(fā)學生對營銷道德的思考。

參考文獻

[1]項波.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四個維度[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4):153.

[2]馬曉燕.高校市場營銷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研究:評《市場營銷學》[J].學術論壇,2015(4):178.

[3]譚娟,龍桂杰.基于市場營銷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項目化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7(5):87.

篇8

小學英語屬于語言的教學,而語言又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英語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課堂教學是源于生活的,生活是課堂教學的基礎與出發(fā)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更能進行方便的交流互動。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有效資源,也給我們提供了主動構建的學習材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可以真正的理解所學的教學內容,在生活中學習,他們的群體意識得到了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發(fā)展。我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給他們一定的任務來完成,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環(huán)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學好詞匯打好基礎

單詞是學習英語的基礎,也是學習英語的第一步,也是英語教學的重點,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詞匯如同開啟語言大門的鑰匙,掌握了這把鑰匙就通向了成功?!钡牵瑔卧~的記憶對學生來說又是枯燥的,雖然如此,又必不可少。我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對學生的詞匯教學,經(jīng)常利用生活化的方法,比如,運用圖片、實物、簡筆畫等一些直觀的可讓學生在生活中見到東西進行教學,也利用老師的動作、模仿、面部表情等體態(tài)語給學生一些暗號,也可以給學生幾句簡單的英語描述,讓學生在理解老師的表達上來接收到新詞的含義。還可以將單詞進行分類,讓學生對同一類的單詞進行比較學習,效果也不錯,比如把有關業(yè)余活動的單詞放在一起記憶,也可以把廚房用具的單詞歸為一類,還可以進行一些記單詞比賽促進全體學生單詞的學習,為了讓學生對單詞學有所用,鼓勵他們把學習的單詞多運用在新情境中或者生活中,看到一個事物或者與別人對話時要經(jīng)常想起一些學過的單詞。

二、運用情景表演的方法記憶與運用

小學生在初學英語時,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領域,他們不理解英語是什么,所以,運用情景教學就非常重要了,充分利用我們在生活中常見的資源來組織課堂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情景表演有助于學生的學習,主要是以練習對話為主,在具體的操作時可以運用多樣的形式,比如不光有角色的表演,也有一些其它的方法,如讓一個學生看畫面,不要說出這幅畫表達的內容,而是用表情、手勢動作來表達出來,讓另一個同學猜測單詞或者單詞的意思。也可以運用提問的形式展示對話內容。也可以先讓學生看一段錄相,再給學生出一些句子,根據(jù)錄相的順序來排列句子,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內容。這些方式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熟記對話和其中的短語及句子,這樣的訓練外了就可以把情境遷移到實際運用當中去。

三、多利用實物來加強直觀性教學

小學英語新教材的編寫非常注重實際,盡可能的多放入一些有用的圖文,達到圖文并茂的感覺,把更多的知識面涵蓋起來。比如,小學英語教材中有一些有關價格方面的句型,里面有表示西方主要貨幣的名詞。在教學時,老師可以從網(wǎng)上搜集一些這些貨幣的圖片打印出出來,讓學生學習認識,然后兌換操作,也可以給學生一些中國的貨幣讓學生操作。這樣的教學更加貼切學生的生活。

四、在調查分析中學習英語

新課改中對于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既是老師,也是學生,二者同是重要成員,只有師生共同合作才能更加廣闊的開發(fā)教學資源。比如,在學習Watch sport matches的知識時,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調查不同年齡段的人觀看的時間和比賽項目類型,對作好統(tǒng)計。在調查時有必要的采訪,老師可以幫助學生設計Questionnaire,使得采訪更有目的性,當學生把信息整理后,老師幫他們分析,這樣的英語學習,讓學生更有學習的動力,并且在調查中不不知不覺的學習了英語。

五、在編寫故事中深化英語

寫是學習英語的必要之路,所以,我們要多讓學生寫,其中讓學生寫故事就是一個好的途徑,這對于英語知識技能的提高培養(yǎng)有很多的好處,比如,根據(jù)情景材料編寫故事是最方便的方法,方法可以分為:第一,仿寫:可以運用英語給學生講一個簡單的故事,學生聽后寫出一個與這個故事情節(jié)相似的故事,或者把這個故事續(xù)寫寫去,也可以是改寫或縮寫。第二,老師給學生幾個圖片,讓學生根據(jù)圖片的內容進行自由組織,把學生分成幾組,編寫故事時,可以幾個同學合作。第三,給他們提供一些必要的材料,讓他們有選擇的寫:有些材料是多種意義的,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想法,老師尊重學生的想法,讓他們大膽的寫,比如,兩個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就很自由。

六、在才藝展示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

學習英語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來說非常重要,有了興趣,學生的英語學習才會有更多的動力,而學習英語的興趣既是來自于課堂,同樣,在校園活動中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的學習是在不斷提高的,從支離破碎到綜合系統(tǒng)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利用學生的表現(xiàn)心理,讓學生對自己的特長進行自我展示也是督促學習的一種好的方式。所以,我們可以經(jīng)常組織一些英語的朗讀比賽、猜詞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對英語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七、在多種活動中拓展教學途徑

英語學習有很多學校都設置了晨讀活動,這是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途徑,因為,每周的固定的英語課時是不能滿學生的學習時間的,時間不能保障,對于英語學習來說就是不可能的。讓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接觸英語把每天早晨的某個時段規(guī)定為英語晨讀時間,讀的內容多是課文朗,也可以進行聽力訓練,也可以是對學生的英語作業(yè)進行輔導。另外一種活動也可以是多讀一些報刊,給學生每人訂閱一份報紙,多開展讀報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小知識,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還可以在動手制作活動中學習英語,比如,在學習了某種作物的單詞時,讓學生回家做一做,邊做邊記單詞,時間久,他們就會記住很多的單詞。還可以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上網(wǎng)學習英語,把自己處于一種英語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

參考文獻:

[1]梁詠.小學英語起點班加強單詞讀音教學效果的探索[J].廣州教育,1989,(01).

[2]潘晶.小學英語愉快教學初探[J].廣州教育,1992,(01).

篇9

“微課”(microlecture)是指基于視頻載體或“微視頻”全方位記錄教師課內、課外教學某個知識點、重難點的活動過程,其核心內容包括圍繞課例片段形成的課堂教學視頻、和主題有關的素材課件、教學設計、課堂的教學反思、課上課下的練習測試、課后學生提供的反饋與其他教師的點評等。這些內容通過某種呈現(xiàn)方式聯(lián)合形成了主題式的半結構化“小環(huán)境”,教學資源利用率相對較高。故此,“微課”和傳統(tǒng)教學方式具有相同之處,但又在繼承基礎上實現(xiàn)了教學資源應用方式的創(chuàng)新。“微課”的特點主要有四個:一是教學時間相對較短;二是教學內容少兒精細;三是教學資源容量相對偏少;四是多種資源相互整合實現(xiàn)“情景化”。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微課”不僅是對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還是對以往聽評課模式的突破。在電子備課與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引進資源應用的反思,大大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提高了教學內容的實效性。在微課資源庫基礎上,全面開展校本研修以及區(qū)域性的網(wǎng)絡教研,有利于促進教師實現(xiàn)專業(yè)化發(fā)展。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微課程現(xiàn)實作用頗為明顯。它既契合了學生學習多種學科知識的個性化需要,使學生能根據(jù)自身需求進行選擇性學習,又能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夯實已有的知識體系,是一種優(yōu)質的補充、拓展教與學資源的手段。尤其是移動網(wǎng)絡和智能移動數(shù)碼產(chǎn)品廣泛普及,以“微課”為基礎的遠程學習、移動學習等會逐漸遍布教育系統(tǒng),“微課”必將轉變成常用的教與學方式??偠灾?,微課的有效教學設計意味著中學英語教學目標達成度高,教學過程快樂有趣,學生能力素質提高,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一、“微課”在中學英語有效教學設計和實踐

1.關于“微課”的應用――利用思維導圖來設計教學。微課的應用應以課堂有效教學為主體,應從學生提升學生素質為關鍵,重點聚焦學生課內單一資源學習與“微課”開發(fā),通過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使之掌握課堂教學易被忽視的細節(jié)。英語“微課”應著重梳理英語學科基本特征與專業(yè)教學需求,縷清重難點知識,尋找某個小切入點,比如:動詞詞組辨析、專題口語訓練和寫作訓練等,均可制作成微課。設計英語“微課”,應統(tǒng)籌上位規(guī)劃與下位“微課”支持,打造資源豐富的素材庫,實現(xiàn)資源優(yōu)化與共享,從而完善教學模式。根據(jù)知識結構體系制作有系列性的知識點微課,同一學科的老師可以分配設計任務,這樣避免重復勞動,也能互相借鑒。

思維導圖是英國學者托尼?巴贊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所創(chuàng)建的一種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它順應了大腦的自然思維模式,以直觀形象的方法將各種觀點在圖上表達出來,使人的思維可視化,是一種幫助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不少學生反映,面對英語教學,感覺自己無話可說或無從下筆,其實這是因為他們用英語來組織思維的能力沒有形成,而且也缺乏類似的經(jīng)驗。因此,利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教學設計,可以在最短時間分析出“微課”教學內容、信息排列順序以及邏輯層次,“微課”教學內容就能更好地貫徹到n堂教學中,因為這種思維導圖符合中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Application Letter”的微課寫作教學為例,教師即可以思維導圖為手段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圍繞自己的“資格條件”進行構思活動。如學習背景、實踐經(jīng)驗、資格證書等,作為“微課”教學設計的提綱,如下圖所示。

2.關于“微課”的實踐。從實用性來講,微課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起英語應用能力,養(yǎng)成與學科特點、學生學習個性保持一致的有利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了解、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學設計的選題要能用來渲染氣氛、課堂引入、重難點剖析、鞏固遷移。

利用微課分析教材、目標的確定,能使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破解英語教學難點等。但是,英語微課不能完全替代PPT課件,可以就某個問題進行突破?!拔⒄n”視頻要與學生共享,供學生隨時觀看,清楚地了解課程知識點,這對學生鞏固知識和進一步拓展知識具有重要作用。微課不能占據(jù)整堂課,在使用中要有一個度。在更多時候,可以作為現(xiàn)教學模式下的一種教學輔助。英語“微課”針對某一個知識點的突破,對后進生和不愛提問的學生的提高很有幫助。要經(jīng)過一個精心制作、反復推敲,修改完善的過程,適合作為某一階段教學設計成果??梢园凑照鹿?jié)的知識點來進行設計教學,可以采用“難點――突破;重點――落實;激趣的切入點――引導”方式。

二、中學英語“微課”有效設計和實踐問題的處理

“微課”設計現(xiàn)場并不包含學生,但這不意味著執(zhí)教者可以忽視學生。與常規(guī)教學相同,“微課”教學亦需要教師全面展示教學流程。在該教學流程中,“學生活動”仍舊存在,教師仍要保持與之互動,該提問便提問,該布置任務還是要布置任務,該指導與點撥還必須要積極進行指導與點撥。這些流程環(huán)節(jié)均需在視頻中得到呈現(xiàn)。只是指教者無法跟蹤學生的實際操作,只能暫時假設學生已完成任務并得出了某種結果或遇到了某些問題。這些假設、點撥評價等到位與否,主要取決于執(zhí)教者研究學生的程度。若在設計“微課”時,執(zhí)教者便已清楚地把握學生群體情況,則其能充分做到“場上無學生,心中有學生”。

“微課”與常規(guī)課程教學不同,其時間非常有限,課程內容相對較少,此時,執(zhí)教者要妥善處理好課程量,使之恰如其分,但又不缺失重難點。若課程量太大,講解點必然會過于分散;若課程量太小,講解點容易空洞,重難點不清晰。因此,如何恰到好處布局教學內容值得深思?!拔⒄n”同樣需要板書,但“微課”上的板書會更注重提煉知識精華,且課程量大小矛盾更明顯。若板書內容太多,容易加重課程負擔;若板書內容太少,極易出現(xiàn)表意不清問題,致使教學效果無法達成預期。

合理把握教學節(jié)奏,防止速度過快或過慢。講解教學重難點部分時,執(zhí)教者的語速等要保持慢、穩(wěn)而準。講解非重點時,則一掠而過。要使“微課”達成理想效果,應做好以下細節(jié)工作:

(1)轉進課題的速度要快。因“微課”課時短,必須要快速引進課題??稍O置與課題有關的問題或題目進行引入;用原有知識導入;用生活現(xiàn)象或者當下遇到的實際問題導入;直接開門見山導入;(2)講解內容時應有清晰的線索。講解“微課”內容時,應盡量保持一條集中的線索,重點突出課程的關鍵內容,詳細深入地解剖內容。講解過程中,既可直接講授,又可采取啟發(fā)引導方式,盡可能在短時間內講解完成所有課題任務;(3)執(zhí)教者語言應保持得體?!拔⒄n”講解時,因基本不關注學生活動,故此執(zhí)教者的講解水平頗得關注。教師語言不僅要生動富有感染力,還要具有準確的邏輯性,簡潔但保持平穩(wěn);(4)板書要簡約?!拔⒄n”板書不在多,在精,能切實起到提示內容要點的引導功能即可。一般而言,板書可事先準確,用掛圖等多種方式放在顯眼的位置上,節(jié)約板書獲取時間;(5)課后要及時做好總結?!拔⒄n”即將結束時,要及時進行總結。一般用2-3分鐘歸納總結課堂內容,完善課堂結構。在對內容進行總結時應注意總結學科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陳麗.中學英語微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5(4).

篇10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16―0066―01

1Simmarketing營銷模擬實驗室簡介

營銷模擬實驗室是在虛擬的營銷環(huán)境下,讓學生擔當虛擬企業(yè)的營銷人員的相應角色,通過各個虛擬的營銷實務的分析,承擔相應的營銷角色,從而得出營銷決策的結果,并未下一個階段的營銷分析提出依據(jù)的營銷活動過程,在一次完整的營銷活動過程中,虛擬企業(yè)的營銷過程從市場調研、市場環(huán)境的分析、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分析、產(chǎn)品研發(fā)、價格制定、市場和銷售及安排廣告的投放及各種財務指標的核算和分析等相關活動,在這種虛擬營銷的環(huán)境下都會涉及和安排相應的訓練和演練環(huán)節(jié),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師授課的針對性及理論和實踐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結合。

〖HT5H〗2Simmarketing營銷模擬實驗室環(huán)境下市場營銷實踐教學的課程設計

2.1市場營銷學實踐教學的課程設計

市場營銷學課程的實踐教學是在掌握了一定的市場營銷學理論基礎的前提下,結合Simmarketing營銷模擬軟件對虛擬營銷實務操作進行的專題培訓或是相關知識點的對應練習,它在實施的過程中注重可操作性和理論知識的應用性,緊密結合虛擬企業(yè)的營銷崗位所面臨的實際的具體的問題,從而通過不斷的反復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營銷的實戰(zhàn)能力。模擬營銷環(huán)境下市場營銷學的實踐教學模塊有:企業(yè)經(jīng)營哲學、認識企業(yè)營銷環(huán)境、企業(yè)營銷環(huán)境的常規(guī)分析:機會威脅矩陣、SWOT分析、BCG矩陣分析、通用電器的GE模型分析等、消費者購買行為模式、組織市場購買行為模式、競爭策略分析、營銷組合策略分析、營銷管理分析等相關實訓內容。

2.2市場調查與預測實踐教學的課程設計

《市場調查與預測》作為市場營銷的專業(yè)主干課,實踐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市場調查與預測的基本理論知識的前提下讓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指導虛擬的營銷實踐操作,從而不斷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營銷模擬軟件中市場調查及對企業(yè)經(jīng)營業(yè)務的預測中,軟件業(yè)給出了大量的介紹和相關的模擬練習,這些都使得學生比較直觀的感受市場調查與預測的具體知識點,如在模擬營銷軟件中有關護膚品的營銷推廣需要學生利用市場調查與預測中實驗法的相關知識,在營銷模擬實踐環(huán)節(jié)中,軟件設置了是實驗法的相關練習和知識點復習環(huán)節(jié),使得學生理論和模擬的實踐充分融合在一起。模擬營銷環(huán)境下的市場調查與預測的實訓模塊主要包括:各種調查方法的應用:文案調查操作、各種市場觀察法和訪問法、問卷調查法的應用、實驗調查法和態(tài)度測量表法、市場抽樣調查方法(常見的隨機抽樣技術的應用)、判斷分析市場預測的基本方法等。

2.3消費者行為學實踐教學的課程設計

消費行為學研究的是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和其中所蘊含的使用商品或是勞務的行為規(guī)律性,從而讓企業(yè)了解或是認識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及消費欲望,從而有針對性的制定相應營銷策略,比如,通過對消費者購物心理及行為的研究,將大量的潛在需求轉變成現(xiàn)實的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反過來促進企業(yè)不斷開發(fā)新產(chǎn)品,不斷地滿足潛在消費者的需要,等等,這些都是對消費者行為研究的結果。模擬營銷軟件結合這一點設置很多虛擬消費場景,在手機銷售、家電類產(chǎn)品銷售的模擬練習環(huán)節(jié)都融入了大量的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過程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根據(jù)虛擬營銷活動的銷售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最終形成分析報告并且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2.4現(xiàn)代推銷技巧實踐教學的課程設計

現(xiàn)代推銷技巧此門課程的實踐性較強,它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市場營銷學的基礎知識,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消費者心理學的內容,通過不斷地訓練,成為合格的銷售人員,這樣畢業(yè)后才能較快的適應現(xiàn)代企業(yè)的談判與推銷工作的需要。針對該門課程營銷模擬實驗室的環(huán)境下可以開展相應的實訓實踐活動,在實訓中都設有相應的訓練模塊如在推銷人員的招聘與甄選,推銷人員的培訓環(huán)節(jié),如何能成功地推銷自己及所銷售的商品;并在此基礎上能夠獨立地進行產(chǎn)品的推銷、介紹和說明,從而引起消費者的的興趣;能夠分析客戶的的異議打破僵局,靈活處理各種銷售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高效率的利用成交機會,不斷促進成交;強化客戶關系管理,等等一連串的模擬過程,試圖使學生能夠快速的融入到虛擬的銷售的場景之中。

2.5市場營銷策劃實踐教學的課程設計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