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色婷婷综在合线亚洲,亚洲欧洲免费视频,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最新国产成人盗摄精品视频,日韩激情视频在线观看,97公开免费视频,成人激情视频在线观看,成人免费淫片视频男直播,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99

電機控制實訓總結模板(10篇)

時間:2022-10-12 09:46: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電機控制實訓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電機控制實訓總結

篇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PLC Courses to Meet the Needs of Internships

WANG Miao

(Changchun Automobile Industry Institute, Changchun, Jilin 130013)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he stud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at the insistence of internships, how to complete the "PLC and motor control technology" lesson plans and curriculum standards,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re-enacted b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jects. The course covers the principles of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communications applications and WinCC configuration software and profibus fieldbus. Innovative proposed "DL (Doing by Learning)" is the "work-based learning" mode. Teaching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integrated automobile production training table make the curriculum standardization, modularity. Achieve professional and industrial docking, docking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butt. Achieve the service for working run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s.

Key words internship; "DL" teaching mode; PLC curriculum standardization, modularity

1 高職高專院校辦學特色的分析

企業(yè)急需培養(yǎng)掌握PLC電氣控制技術理論和知識和技能的電氣自動化專業(yè)的人才,為了使學生盡早接觸到實際工作崗位的設備,更快地進步,高職高專學校始終堅持“校企融合,工學結合”的辦學體制,以“不能滿足企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就沒有我們存在的必要”的辦學理念為核心指導思想,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基礎,不斷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優(yōu)化教學內容,強化內涵建設,實現(xiàn)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全方面培養(yǎng)。學校利用學校與企業(yè)多年合作的契機,現(xiàn)在安排學生學習理論和實習的比例為1:1。使他們每天工作的同時回到學校學習自動化專業(yè)課程PLC與電機控制技術,再到實際生產線上不斷應用,再不斷學習、不斷提高。

目前90%的學生在第三第四學期與企業(yè)簽訂了就業(yè)協(xié)議并且深入生產一線頂崗實習,要完成企業(yè)安排的正常八小時工作,還有的學生在外地實習。PLC與電機控制技術課程就是在第三、第四學期上課,讓學生實習好、學習好,就是本文研究的重點,高職高專辦學特色促成了課題組成員通過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PLC與電機控制技術課程的教學研究,使頂崗實習的學生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

2 校企合作,研發(fā)PLC校內實訓

2.1 PLC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以往PLC與電機控制技術課程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兩者在教學上自成體系互不干涉。專業(yè)技術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分段實施,理論教師和實訓指導教師各負其責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難以形成有機結合。教學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各自為政” 和“相互推諉” 的現(xiàn)象。往往是重理論輕實踐,理論教師往往是“一支粉筆一本書。”內容的講解常常是“空” 而“虛”,給學生留大量作業(yè),學生用大量的時間背程序,應付考試。實訓內容更多的是簡單驗證理論結果,如一臺PLC可編程控制器帶一臺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驇讉€指示燈學生可以通過PC機進行編程,控制電動機正反轉,或指示燈循環(huán)亮滅。所做的實訓項目較少,學生印象不深。但現(xiàn)在學生下廠頂崗實習了,他接觸到的是能生產出世界一流汽車的生產線,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實訓室的設備都遠遠滿足不了頂崗實習學生對知識的渴望。

2.2 研發(fā)PLC校內實訓臺

任課教師走訪學生實習單位,如一汽大眾公司,針對汽車行業(yè)進行了調研,教師根據(jù)在生產第一線設備的研究,如焊裝車間、總裝車間的汽車輸送線。調研結果是汽車制造行業(yè)每個工位之間是流水線生產,在生產線上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采用了PLC作為主控單元,同時用上位機WinCC監(jiān)控和Profibus現(xiàn)場總線技術進行通訊。

通過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電氣設備硬件結構和軟件編程進行了研究。結合在不同工廠、不同車間頂崗實習學生共同接觸的自動化設備,就是汽車生產輸送線。結合學生知識的循序漸進規(guī)律及全面性、課題組教師研制了來源于企業(yè),又適合學校教學的PLC與電機控制技術實訓臺――汽車自動生產線實訓工作臺,本實訓裝置貼近工業(yè)現(xiàn)場要求,是典型的汽車自動生產線,設備從選材、工藝、流程、結構、控制等各方面都從實際工業(yè)現(xiàn)場出發(fā),考慮工學結合要求,有機融合了機械、電氣、氣動知識,整個實訓臺就是學生工作、控制的生產設備。

通過該實訓系統(tǒng)的工作任務訓練,能較好地鍛煉操作者程序編寫設計能力、自動線設計開發(fā)能力、自動線連接與調試能力、工程實施能力和安全意識。突出強調技術的綜合運用。實驗室設備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避免了過去教學與實際操作相脫節(jié)的教學局面。現(xiàn)在實驗室是一周4天,8小時開放。滿足了頂崗實習學生三班倒的工作、學習的需要。對在外地的同學以網(wǎng)絡為載體,及時發(fā)送教學課件、實訓臺影像。教師制作、發(fā)送和批改和項目相對應的學習頁,使外地學生也能同步學習。

3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PLC課程的項目與任務的設計即是教學內容的設計,它是課程設計思路和教學目標的具體體現(xiàn)。它即要符合企業(yè)和崗位技能需求,具有針對性,又要保持PLC知識的系統(tǒng)性與完整性。任課老師精選設計的每個實例項目要有一定的科學性、連貫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單元內的實例都能有效地為該單元核心內容的教學服務,并且這些實例課題既能方便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又要包含工作現(xiàn)場,本課程預計設置10項目。

項目一,硬件系統(tǒng)安裝及軟件系統(tǒng)的使用。該項目來源于工廠的主控單元PLC,要求學生了解它的硬件結構,硬件組態(tài)、硬件調試。同時工廠大量使用STEP7軟件,要求學生可以熟練使用該軟件的位指令。

項目二,輸送滾床轉臺控制系統(tǒng),通過PLC控制繼電器實現(xiàn)電動機的正反轉控制、定時器控制,使?jié)L床輸送線實現(xiàn)直線運輸,旋轉運輸。

項目三,PLC軟件程序控制伺服電機和步進電機驅動行車運行。

項目四,指示燈控制系統(tǒng)。工廠中還有很多指示燈,它們可顯示不同的工作狀態(tài),因此對它們的控制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該項目來源于激光焊指示燈系統(tǒng),有紅黃綠三種指示燈,亮和滅各有不同的意義,閃爍的頻率代表不同的工作狀態(tài)。

項目五,PLC軟件程序控制變頻器、編碼器使升降臺變速運行。學生學會用PLC控制交流電機就掌握了工廠的大多數(shù)設備的控制原理。

前五個項目完成基本可以設計了一個完整PLC和電機的控制系統(tǒng)。以上項目為第一學期的學習內容。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第二學期的學習內容。

項目六,機械手的設計,運用氣動控制技術由PLC控制電磁閥使機械手按要求進行快速移動夾緊、松開動作。

項目七,堆垛解垛控制系統(tǒng),用PLC的結構化程序處理復雜的控制任務,使學生學會在主循環(huán)組織塊中多次調用功能塊和功能。

項目八,PROFIBUS現(xiàn)場總線的應用。

學會應用通信模塊選擇調試好的任意兩個系統(tǒng)模塊,實現(xiàn)兩個CPU315-2DP之間主從通信。

項目九,自動線加工系統(tǒng)模塊上位機程序編寫、調試。

熟練應用WinCC組態(tài)軟件圖形編輯器;掌握畫面切換、顯示畫面窗口、動態(tài)設計等方法和步驟。

項目十,WinCC組態(tài)軟件與Profibus現(xiàn)場總線的通信。

利用圖形編輯器組態(tài)加工模塊的畫面,顯示加工工位的計劃值、實際值時間信息;完成加工模塊的組態(tài)功能。能夠進行上位機的控制及顯示。

4 情景教學案例

現(xiàn)以輸送滾床轉臺控制系統(tǒng)為例進行情景教學的案例進行說明:

4.1 轉臺站控制要求

輸送滾床轉臺控制系統(tǒng),通過PLC控制繼電器實現(xiàn)電動機的正反轉控制、定時器控制,使?jié)L床輸送線實現(xiàn)直線運輸,旋轉運輸。

4.2 教學方法比較

沒有建造汽車自動生產線實訓臺之前輸送輥床轉臺控制系統(tǒng)項目我們只能通過PC機用應用位邏輯指令編寫一臺電動機正反轉程序。因為沒有傳感器的輸入信號,轉臺站工作情景根本無從談起。只能用仿真軟件驗證程序編寫的正確與否。學生學習過程變成背誦程序過程。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jié)?,F(xiàn)在課題組老師研制了與工作崗位控制系統(tǒng)一致的汽車自動生產輸送線實訓臺,頂崗實習學生他們在工廠只是使用,但自己沒有編過能直接控制減速交流電動機的程序,現(xiàn)在他們可以自己拆裝轉臺站,這樣對機械設備結構了解更深刻??梢詫刂葡到y(tǒng)的硬件和軟件按控制要求進行設計編程調試。同樣是應用位邏輯指令可以編寫多臺電動機的順序控制程序,所以學習興趣大增。

4.3 本項目的知識點和技能點

(1) 掌握單相交流電動機的工作原理及繼電器控制電動機原理。(2) 掌握S7-300PLC位邏輯指令。能夠利用位邏輯指令構建轉臺站控制系統(tǒng)。(3) 具有轉臺站控制系統(tǒng)的構建、接線、編程、下載、調試的技能。(4) 學會操作汽車自動線設備的轉臺站。

4.4 轉臺站組成及功能

轉臺站由轉速1300r/min、減速比1:50交流減速電機、電壓DC24V、四路的繼電器、額定電壓DC10~30V、額定電流200mA、檢測距離10mm的電感傳感器1及檢測距離4mm的電感傳感器2、滾輪導軌、輸送輥床、鈑金結構件、機械零部件組成。主要部件功能如下:(1)交流減速電機1:用來通過同步帶/輪傳動機構驅動滾筒轉動。(2)交流減速電機2:用來通過驅動滾輪在導軌運行,達到轉臺旋轉的功能。(3)繼電器:用來控制輥床交流減速電機、轉臺旋轉交流減速電機的啟動/停止、正轉/反轉,當PLC輸出信號給繼電器線圈時電機運行。(4)電感傳感器1:用來檢測輸送滾床出入口滑撬的位置,實現(xiàn)傳輸定位,當檢測到滑撬物料時給PLC提供輸入信號。(5)電感傳感器2:用來轉臺旋轉到位檢測,當檢測到轉臺旋轉到位時給PLC提供輸入信號。

4.5 軟件設計(圖1)

4.6 項目實施

4.7 評價過程

為了全面客觀地評價每個同學項目完成的質量和總結成果,我們制作的自評、互評和師評表。每完成一個項目,就需要填寫自評表、互評表。其中包括知識考評、軟件編程、實際操作、項目驗收、聯(lián)系實際工作的創(chuàng)新點五大方面的考核。

5 總結

通過針對滿足頂崗實習需求的PLC課程的研究與實施,使PLC與電機控制技術的課程設計、教學實施、教學管理貼近工廠實際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使高職高專學生在堅持頂崗實習的情況下,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很短的時間里很好地掌握PLC技術、WinCC監(jiān)控軟件、Profibus現(xiàn)場總線技術的知識。使學生具備了PLC常用指令的分析應用能力、PLC控制系統(tǒng)設計、安裝、接線、調試及故障排除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溝通協(xié)作的能力。也充分滿足了企業(yè)對頂崗實習學生實力的要求。在實踐中使高職高專學生實踐能力強的優(yōu)勢突顯。目前學業(yè)完成的學生已在一汽大眾、大連發(fā)動機、大連變速器、一汽解放公司、一汽技術中心、米其林輪胎、一汽豐越等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yè)工作,成為企業(yè)電氣設計維修的技術骨干。教學內容科學優(yōu)化,進而為實習的崗位更好地服務。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吉教高字【2012】45號

參考文獻

篇2

中圖分類號:TP2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051-02

實習實訓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對所學專業(yè)知識的認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現(xiàn)階段,實習實訓教學模式陳舊,學生被動接受的內容多,主動探究的機會少,嚴重制約了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針對電類專業(yè)目前實習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CDIO教學模式,即從Conceive(構想)、Design(設計)、Implement(實施)、到Operate(操作)全流程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訓練項目的積極性,在真設備、真項目和真要求的驅動下,實現(xiàn)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我院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yè)工程項目實訓采用了CDIO教學模式,為此開發(fā)設計了基于單片機的智能車實訓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10個功能模塊組成,可根據(jù)實訓內容要求構建硬件電路,可完成智能車的循跡、避障、調速、語音報警、車速和里程顯示及遙控等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系統(tǒng)設計、軟件編程、硬件調試的綜合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整體設計思路

以AT89S52為核心控制器。車體選用標準車架模型改裝而成,霍爾傳感器實現(xiàn)測速和里程統(tǒng)計,紅外傳感器進行軌跡跟蹤,超聲波傳感器避障,藍牙模塊實現(xiàn)無線控制,直流電機對車進行轉向和行動控制,H橋電路實現(xiàn)電機的驅動。本系統(tǒng)基于完備的軟硬件系統(tǒng),很好地實現(xiàn)了小車的自動循跡和避障,遇到障礙物時,能進行語音報警和自動減速,通過液晶LCD1602顯示車速、里程和距離障礙物距離。

系統(tǒng)由微控制器、電源模、功能按鍵、顯示、電機驅動、語音模塊、藍牙、紅外傳感器、超聲波避障、車速檢測等10個功能模塊構成。如圖1所示,系統(tǒng)采用模塊化的設計,學生可根據(jù)設計需要,完成不同功能智能車的硬件搭建和軟件調試,通過藍牙無線通信模塊,可實現(xiàn)智能車的遙控。

二、智能車實訓系統(tǒng)的硬件組成

系統(tǒng)硬件性能的好壞決定了整個系統(tǒng)的運行情況,能否穩(wěn)定而可靠地運轉就取決于硬件電路的質量。核心控制器采用AT89S52構成最小系統(tǒng),紅外傳感器模塊采用4組紅外對管構成循跡電路,測距采用HC-SR04超聲波模塊,液晶顯示電路采用1602,電機驅動采用L298構成H橋電路,語音模塊采用ISD1760構成,使用了藍牙通信模塊HC-06實現(xiàn)無線通信,電源電路采用7805和LM1117將96V鋰電池轉換為5V和33V,除電機驅動模塊需96V和藍牙模塊使用33V外,其他模塊均采用5V供電。系統(tǒng)采用模塊化設計,開放式接口,方便學生連線。

電機驅動電路采用L298N構成H橋電路,可同時驅動2個直流電機,如圖2所示,OUT1,OUT2和OUT3,OUT4之間可分別接電機, 5(IN1),7(IN2),10(IN3),12(IN4)腳接輸入控制電平,控制電機的正反轉,這四個引腳輸入PWM脈沖,假設IN1輸入一個PWM脈沖,IN2輸入與IN1相反的PWM脈沖電機正轉,相反的PWM可以由程序設置,若要實現(xiàn)電機的反轉,則IN1、IN2輸入與正轉相反的脈沖即可實現(xiàn), EN1、EN2為使能端,控制電機的停轉。當使能端為低電平時,芯片不會工作。

t外循跡模塊采用紅外對管構成,如圖3所示,一體化紅外發(fā)射接收IRT中的發(fā)射二級管導通,發(fā)出紅外光線,經(jīng)反射物體反射到接收管上,使接收管的集電極與發(fā)射極間電阻變小,輸入端電位變低,當紅外光線照射到黑色條紋時,反射到IRT中的接收管上的光量減少,接收管的集電極與發(fā)射極間電阻變大,三極管截止,三極管的集電極C為高電平,再經(jīng)反相器后輸入到單片機的信號為低電平。在三極管的基極B和發(fā)射極E接一個01pF的電容,減少電路中的“毛刺”,以減輕電路的干擾。由于光電傳感器受外界的影響較大,容易引起單片機的誤判,因此我們在電路中加入了一個可調電位器(阻值為10K),通過調整電位器,改變光電傳感器的輸入電流從而改變其靈敏度。

三、測試結果

實訓過程中,以智能車為訓練平臺,根據(jù)設計要求構建硬件電路,先進行基礎訓練,然后采用項目驅動式,拓展任務,創(chuàng)新性地進行實訓,通過在智能車平臺上安裝不同的功能模塊來完成某種特定的任務,為了測試智能車實訓系統(tǒng)的性能,制作了智能車的樣機,經(jīng)過試驗測試,該智能車樣機能夠準確判斷跑道的邊界線并分析出跑道的走向,可以實現(xiàn)自主循跡功能、避障功能和語音報警等功能。

四、總結

本文設計了基于單片機的智能車實訓系統(tǒng),該實訓系統(tǒng)具有模塊化設計,搭建方便、靈活組合,功能多樣,使學生在該系統(tǒng)上進行硬件電路設計、軟件程序設計和綜合調試等,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訓熱情和實踐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姜健峰.實訓在電子電工教學中的重要性探究[J].電子制作,2014(1):11.

[2]狄春紅.中央空調實訓臺實訓項目的開發(fā)與應用[J].職大學報,2013(6):73-75.

篇3

電機拆裝實訓的時間從20**年6月15日到20**年6月19日,共一周時間,地點在10號樓電機拖動實訓室,完成了電動機的拆裝實訓。安排一周時間進行電動機的拆裝實訓,包括電機拆卸、電動機的裝配、電機測試、相關電工儀表使用、通電檢查共五個實訓項目。

一、實訓內容

整個實訓內容突出應用性和針對性,加強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突出工藝要領與操作技能,及增強學生對機電設備結構的感性認識,將知識點與能力緊密結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現(xiàn)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習專業(yè)知識,從事技術工作以及進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礎。通過實訓,加強學生對機電設備等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在實訓過程中,通過五個項目的訓練,基本達到如下目的:

1.三相異步電機的拆裝方面

掌握三相異步電機拆卸及裝配過程、步驟及注意事項,掌握電機內部結構及工作原理, 學會使用電機修理所用的專用工具。熟練掌握常用工具和儀表(如萬用表、搖表等)的的用途、使用及在工藝中的作用,能夠檢測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三相繞組之間對地的絕緣電阻,完成電動機試運行前的測試工作,根據(jù)測試結果判斷電動機故障并排除故障。能夠采用簡易方法判斷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定子繞組的首、尾端。三相異步電動機的Y、接法及正反轉控制。能夠能讀識各種電動機定子繞組展開圖,基本掌握定子繞組展開圖、接線圖的繪制。

2.直流電機的拆裝方面

基本掌握了直流電機的拆裝步驟,直流電機的結構與工作原理,掌握萬用表、搖表等的使用,絕緣電阻測試、空載運行電流測試等方法。學會測試電樞繞組電阻、絕緣電阻、空載電流等參數(shù)?;菊莆罩绷麟姍C常見故障及其檢修方法,并能實現(xiàn)直流電機的正反轉控制。部分學習用功的同學能夠繪制直流電機繞組展開圖。

3.吊扇單相電機的拆裝方面

掌握單相異步電機的拆裝步驟,單相異步電機的結構與工作原理,單相異步電機繞組展開圖的繪制,掌握萬用表、搖表等的使用。能完成電動機試運行前的測試工作,如繞組電阻、絕緣電阻的測試,以及空載運行電流測試等方法。并能完成單相異電機的正反轉的拆裝實訓。

4. 電機測試、相關電工儀表使用、通電檢查

了解電動機繞組的絕緣電阻測試和直流電阻測試。掌握電動機的耐壓試驗、短路試驗、

空載試驗、反轉試驗。掌握搖表使用方法并正確的測量絕緣,掌握鉗形表,拉力尺,榔頭等工具的使用并注意事項,掌握電機參數(shù)測定,掌握判斷、檢測電機故障及維修方法、熟練掌握常用工具和儀表(如萬用表、搖表等)的的用途、使用及在工藝中的作用,能夠檢測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三相繞組之間對地的絕緣電阻,完成電動機試運行前的測試工作,根據(jù)測試結果判斷電動機故障并排除故障。

二、實訓要求

實訓管理實訓學生。他們雖在校內實訓的學生,鑒于此,對學生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

(1 )以正式工作人員的身份進行實訓。要求學生不因實訓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嚴格遵守實訓實訓室的有關規(guī)章、制度和紀律,積極爭取和努力完成各項任務,從小事做起,盡快適應環(huán)境,不斷尋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識面,培養(yǎng)實際工作能力。

(2 )以“研究者”的身份實訓。要求學生在實訓前下達任務,學生通過“任務要求”(指定、自定)方式設計計劃,積極探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途徑,利用實訓機會深入實訓,了解實訓,認識拆裝工藝,關注最新行業(yè)動態(tài),實訓結束時要完成實訓報告并作為實訓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3)安全第一,服從管理。在實訓過程中,要求學生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理念,絕對遵守實訓室的規(guī)章制度,服從實訓老師的統(tǒng)一管理。

三、效果與與改進措施

通過一周的電機拖動拆裝實習,培養(yǎng)了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獨立工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共同探討,共同前進的精神。通過這次的實習,他們得到了很大的收獲,這些都是平時在課堂理論學習中無法學到的,主要的收獲有以下幾點:

1、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際能力,而這種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單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目的就在于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了解實際的電機的拆裝和工藝過程,實際體會一個機電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以培養(yǎng)自己的適應能力、組織能力、協(xié)調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 2 、預演和準備就業(yè)工作。通過實訓,讓學生找出自身狀況與社會實際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學習期間及時補充相關知識,為求職與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識、能力準備,從而縮短從校園走向社會的心理轉型期。

3、實訓達到了專業(yè)教學的預期目的。在一周的實訓之后,學生普遍感到不僅實際工作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過對電動機有了感性認識,進一步激發(fā)了大家對專業(yè)知識的興趣,并能夠結合生產實際,在專業(yè)領域內進行更深入的學習。

4 、教學實訓促進了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實訓活動使學生初步接觸社會,培養(yǎng)了他們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及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這次拆裝實訓,發(fā)現(xiàn)同學們對機電設備的拆裝表現(xiàn)出巨大的興趣,其中最感興趣的為三相電機的三相繞組的頭尾判別、單相電機的正反轉接線、三相電機繞組展開圖的識別與繪制等,忘我情況較好,難點為直流電機繞組展開圖的繪制,需要加強實訓前的預習工作。同時可適當增加直流電機啟動方面的實訓知識,以供同學的后續(xù)學習(如伺服電機的電流環(huán))打下良好的基礎,積累相關的實踐經(jīng)驗知識。

電機實訓個人工作總結二

一、前言

電機實習是我們能夠將課本中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對電機生產過程的參觀,電機實體結構的認識,可以更好的掌握課本中的理論知識。這次實習主要分為去重慶賽力盟電機有限公司廠內工程師對電機生產過程的介紹參觀和學習一位電機老師傅拆裝電機,要求我們通過這次實習能夠更清楚的認識電機的內部結構與生產流程。

二、實習內容

20**年6月30號上午,我們全體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2012級同學乘坐校車前往重慶賽力盟電機有限公司進行實習參觀,第一次從教室踏入工廠的車間只能用激動和震撼兩個詞來形容,接待我們負責講解的是賽力盟電機公司一位年輕的研發(fā)部門的工作人員,當他說出自己也是從大學畢業(yè)后進入這里工作的時候一下子給我們拉近了距離。

在進入車間參觀之前,工程師很熱情嚴肅的給我們介紹參觀實習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要注意頭上的天車吊卸重物,胸前的參觀牌在生產機器前要用手拿住以防被卷入機器中去。工程師帶我們進入的第一個車間是主要負責轉軸加工的,工程師給我們講解了轉軸加工的主要流程:下料(做成一節(jié)一節(jié)圓乎乎的)—粗車—調制(熱處理)—半精車(一圈圈紅色的)—磨床—銑鍵槽(銑床),這個流程過后如果可以通過焊浮金使其對稱,跟隨著工程師的講解,我們見到了一個個電線桿粗的轉軸,真的很吃驚,沒想到轉軸竟然還有這么大和粗的。工程師告訴我們這是大型電機的轉軸,大型電機工作性能最好的可以一個小時之內將廣州一個區(qū)的雨水排干凈,緊接著我們看到了電機的外殼排內關蓋箱體,工程師給我們了講解了很多工作經(jīng)驗總結出來的知識,這些在課本內是找不到的,大型的電機主要采用方扁型的,圓形的很少用,比如說大型水輪機和發(fā)電機,壓圈用做定子鐵芯兩端用的,飛輪可以增加轉子的慣性,機座的外面要添加防銹漆,軸承可以分為穩(wěn)動軸承和滑動軸承,焊接浮金可以加大直徑等知識。當我們走到一個滑動軸承邊上時,一同學突然提出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為什么轉軸鐵芯有一邊會有一圈圈減小的螺紋?工程師耐心的給我們解釋這是因為那邊是風扇位,另外一邊是輸出端,風扇位那端不需要太圓的軸承。緊接著我們看到了發(fā)電機的轉軸,工程師給我們講解了軸承內部為什么會有孔,電是怎么傳送出來的。我們今天見到了立式和臥式兩種電機的實體,在廠內看到了活動導員的生產加工過程,工程師給我們講解了這兩種不同形式電機的使用范圍。

緊接著我們進入了小型電機的加工車間,見到了我們課本中經(jīng)常學習的繞線式和鼠籠式電機實物,當看到小電機的關蓋的時候,我很疑惑為什么關蓋上有四條高出平面的條條?經(jīng)向工程師咨詢,原來這叫加長筋,關蓋本身比較薄,通過加長筋可以使關蓋不易破碎。工程師給我們講解了機座的加工過程:車削(鐵芯位)—洗腳底板(安裝平面)—轉孔(連接),電機是有雙循環(huán)的,包括內循環(huán)和外循環(huán),內循環(huán)主要是內通風道通過氣流將電機內部的熱量散出。我們見到了大型的定子鐵芯,發(fā)現(xiàn)鐵芯的內部凹槽之間還有一個個短的透氣的小口口,工程師講這叫冷卻通風槽用來散熱的,這在我們課本中是沒有提到的,我們看見了被呢絨包裹的一條條銅線,根據(jù)絕緣要求的不一樣,可以分為外包玻璃絲的絕緣層、含云母的絕緣層和呢絨帶,其中絕緣層越薄越好,也分為低壓線和高壓線,高壓線圈上擁有比較特殊的黑色低阻帶,半導體的一種材質,可以用在高海拔上面,工程師開玩笑說這是他們公司的機密,也就沒有給我們細講,不過可以感受到,能夠解決高海拔上電機放電的問題一定是高科技的。 我們來到了繞線機和高壓測試的地方,見到了大量的各種各樣各色的銅線圈,工程師給我們講解高壓一般是長方形的銅帶,小電機一般是圓形細的,銅的顏色分為金色、銀白色和醬色,這取決于外面的絕緣等級和性能,高壓電機用少膠云母片最好,而且云母的含量越高越好,

到了一個包絕緣層用的無塵車間,由于是月末,這個車間沒有開門,工程師特別強調這個車間是耐壓試驗的,里面的高電壓可以打到1萬伏特到2萬伏特,他們這里每一根線圈都會進行耐壓試驗。馬上就有同學提問,為什么每根導線都要進行耐壓試驗?為了給我們解答疑惑,工程師把我們帶到了這個廠的vpi工藝,這個工藝主要是進行高壓真空浸漆的,在國內有這道工藝的工廠很少,將電機組裝好后放進去,通過抽干空氣和水分,讓漆把定子鐵芯淹沒,高壓在把漆打壓到里面,然后進行烘干,最后使絕緣一體化,絕緣層一體化可以提高電機的絕緣性能,但是必須建立在線圈耐壓的前提下,線圈耐壓是核心,如果有一根線圈不耐壓,這道工藝就會報廢,浪費很多人力物力,這不禁讓我們感受到了工業(yè)生產要求的嚴謹性。不知不覺中,一上午短暫的時間就這么度過了,我們還沉浸在工程師講解的知識海洋里,下午在學校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我好好查了查賽力盟電機公司的資料以及電機的實物圖片進行了下保存,對一些水輪機、電動機、發(fā)電機大中型企業(yè)的發(fā)展狀況有了了解。

第二天上午,我們又乘校車來到了賽力盟電機公司開始新的學習,這次工程師首先帶我們進入的是沖剪車間,這個車間主要是生產硅鋼片的,先下料,然后通過剪板機自動的被剪成一片片的,之后進行刷漆,形成各種各樣的硅鋼片,我們見到了正在生產的單槽沖機器,轉子片根據(jù)開槽不同,可以分為定子內圈和轉子外圈,我當時正疑惑這一片片的硅鋼片怎么樣才能弄成那么厚的定子鐵芯?不可能用膠沾吧?正準備問工程師,工程師已經(jīng)開始講這個問題,我們見到了一個叫疊加芯胎的圓鐵柱,原來硅鋼片就是套在它的上面一疊疊的裝在一起,通過500噸或者300噸的壓床,一下子就可以將轉子片分開,做出來沖模,很多同學還是不理解這個過程,工程師帶我們見到了很多做好的沖模,這下子大家基本上明白了。有個同學突然提出:為什么電機上會有通風槽?當時我聽了這個問題感覺很好笑,通風槽不就是用來散熱的嗎?后來工程師給我們講解并不是每一種電機都有通風槽的,這跟電量有關,像液冷的空調就不需要通風槽,我聽了突然感覺自己知道的太少了,還需要虛心的學習請教。

我們到了最后一個要參觀的車間總裝車間,這個車間主要負責小電機的裝配、中大型電機裝配、水輪機的裝配以及對電機外殼的刷漆。我們見到了很多的發(fā)電機和同步電機的機座,有扁式的和立式的,電機上的風機分為自帶風機和外加風機,自帶風機會損耗電機本身的能量,一般情況下大型的電機高于1000kv的都擁有自帶風機,工程師到一個電機前給我們說這個電機是要用到重慶輕軌六號線的,我們聽了都很吃驚很贊嘆,可能這也是看到自己所學專業(yè)為社會發(fā)展帶來價值的一種自我肯定吧,總裝車間旁邊有一個刷漆的有毒高危車間,里面有小電機生產的流水線,雖然說是有毒高危的,但是偶爾去一次也不會有什么大問題,帶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好奇,我們還是走進了這個車間看一個個被漆好的小型電機,在這里我們見到了很多課本上學到的鼠籠式電機、直流機,直流機和交流機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有無換向器。下午,通過上網(wǎng)查資料,得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關于直流機和交流機以及水輪機的資料,這些寶貴的知識需要我們自己去總結和發(fā)現(xiàn)。

篇4

一、制定符合教學需求、適應培養(yǎng)目標的教學大綱

由于現(xiàn)在的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基礎都較差,又懶于思維,缺乏自控力,如果完全按照現(xiàn)行教材進行教學,勢必出現(xiàn)一部分學生不能完全理解或掌握。因此可以根據(jù)國家對職業(yè)教育教學提出的要求,即以教學大綱為依據(jù),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堅持“實際、實用、實效、必需、夠用”的原則,并結合“規(guī)范性”與“靈活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從培養(yǎng)合格勞動者的目標出發(fā),制訂既適應市場需求又考慮學生現(xiàn)狀的新的教學大綱,對知識和技能的深度、廣度進行調整,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

二.、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強化職業(yè)技能訓練

要確立以“就業(yè)為導向,以技能培養(yǎng)為核心”的辦學宗旨,把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放在教學的首位,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強化職業(yè)技能訓練,兼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

在教學中,除了正常使用的電工儀器儀表、電子元器件輔助教學以外,還要在實驗室鍛煉學生使用各種諸如電流表、電壓表、數(shù)字萬用表、鉗形電流表等儀表,使其學會用這些儀表測量電流、電壓等數(shù)值。

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講完電機的原理之后,可通過讓學生反復拆裝電機,以達到熟悉電機的組成結構、理解電機的工作原理和比較出同步電機與異步電機的異同。

以電機拖動為例:電機拖動是《電工技術》的核心部分,也是維修電工職業(yè)技能鑒定的必考內容,學好電機拖動對將來從事工廠電氣控制工作至關重要,而電路圖則是接線操作的理論基礎。

1、識記電路圖是職業(yè)技能訓練的基礎和前提

為了強化實踐教學,理論知識是基礎,看圖、識圖是必備的職業(yè)能力,也就是在保證電路圖識讀準確、記憶準確的前提下才能連接正確。為此,在理論課上,在講完圖形符號和每一個電路圖的組成、原理、特點、應用之外,還要安排時間對職能符號和電路圖進行強化記憶。先讓學生反復識讀符號和電路圖,講清符號的含義和典型電路圖的構成與作用;再按照書上的圖畫幾遍,并嚴格按規(guī)范和標準要求畫出;最后再要求學生合上書后,默畫電路圖和符號,將學生默畫的電路圖分發(fā)下去,讓學生互換批閱,并要求不僅要圈紅錯誤之處,還要加注錯誤原因。對于電路圖中存在的短路、斷路要多扣分值,以示意其記住;而且要把學生在小考試和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在黑板上一一展現(xiàn),先讓學生自己找出錯誤,并指明原因,教師最后作以講評。依此方法,反復幾次,學生就把電路圖和符號記憶深刻了。 轉貼于

2、切實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記憶電路圖的基礎上,要切實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每次課都要讓學生熟悉各種低壓電器,不僅是它的外型、內部的構造,更是它的工作原理、特點,包括應用場合。

首先要區(qū)分每種低壓電器的主觸點、輔助觸點及常開、常閉觸點,然后進行電器元氣件的固定和接線演示,對于重點和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要進行強調。比如:要先接主電路,再接控制電路,不要主、輔電路一起接,以避免出錯。電路是回路,每個電器元件都有進、出接點(觸點),不能只接進端、不接出端。再要求學生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范進行接線,不得出現(xiàn)反圈、漏銅和不牢固等現(xiàn)象。布線要整齊、美觀、緊壓板面,如果存在多條線并行,則將其捋成一股固定在板面上,且依照電路圖順序進行接線。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數(shù)字萬用表或電筆檢查自己的電路。教師要始終跟蹤指導,最后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指導。經(jīng)過3-4次課的實操訓練,每個學生都會有一定的提高。對于技能較差的學生,可采取一帶一的傳幫帶的方法,最終同樣按統(tǒng)一標準要求他們達到目標。

三、在教學中加強安全意識教育

安全是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

由于電機拖動和生產實際緊密相連,又能體現(xiàn)學生的操作技能,所以,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接線。電機拖動部分盡管是低壓電路,但電壓也達到了380V,而人體所能承受的安全電壓是36V,因此,安全問題就顯得至關重要。一個班級擁有四五十人,作為教師,責任重大。

為此,在教學中,尤其是實踐教學中,要不斷強化安全意識教育,讓人人都能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時時都有安全意識,并互相監(jiān)督、提醒。

實訓時要先關掉總電閘,再統(tǒng)一關掉實訓臺總電源。學生接線完成,由教師先行用電筆或萬用表檢查無誤,方可接通電源,確保實踐教學的安全。

四、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將教學的理論部分做成課件,并穿插一些工廠的電氣控制錄像,將實訓部分用投影投向大屏幕,各種電路圖、電器元氣件、教師對電路圖的分析和實際接線過程以及最后的電機運轉都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見、一目了然。對于相近的電路圖,可采用不同顏色加以區(qū)分,用以比較異同點,這樣教學會更加透徹,思路會更加明晰。

這樣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加以直觀的演示、放大的投影,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在同一教室,上完投影課,即可動手操作,實現(xiàn)理論與實訓課的無縫對接。

五、建立仿真的實訓教學基地

教學設備是否先進、完善,不僅是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保障,也是一個學校教學水平的體現(xiàn)。在教學中體現(xiàn)“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就必須建立仿真的教學實訓基地。只有教學設備與生產實際相一致,才能培養(yǎng)出能直接上崗的技術工人。

篇5

電機與拖動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yè)實現(xiàn)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所必須的一門專業(yè)主干課程。通過對學生的職業(yè)群及相應崗位能力進行分析,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教學以“理實一體化”教學為主,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課程教學任務

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常用交、直流電機、控制電機及變壓器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以及電力拖動系統(tǒng)的運行性能、分析計算、電機選擇,基本的及典型的電氣控制線路。使學生具備高素勞動者和中高級專門人才所必需的電工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為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和職業(yè)能力,提高全面素質,增強適應職業(yè)變化的能力,并為學習后續(xù)課程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打下基礎。

二、課程教學目標

(一)能力目標

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學生電工安全規(guī)范操作,具備正確使用電工儀器.儀表的操作技能的基本能力;具有識讀電力拖動電路圖、分析電路和計算電路的能力;初步具備分析和解決生產實際中有關電力拖動電工知識的能力。

方法能力:培養(yǎng)學生理論分析及應用能力;具有學習和應用電力拖動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

社會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團結協(xié)作與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二)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常用交、直流電機、控制電機及變壓器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以及電力拖動系統(tǒng)的運行性能、分析計算、電機選擇,基本的及典型的電氣控制線路的原理及故障修理。使學生具備高素勞動者和中高級專門人才所必需的電工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

(三)素質目標

養(yǎng)成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自主學習方法,能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具有協(xié)作和團隊精神;能獨立解決實訓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具有自學、歸納總結、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具有嚴謹?shù)目茖W思維習慣和規(guī)范的操作意識及創(chuàng)新意識。

三、課程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設計

通過專業(yè)課程調研分析,結合學生崗位職業(yè)能力要求,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形成8個課程單元(學習情景),每個學習情境又根據(jù)生產實際分為多個子情境,采取采用以實習實訓場所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形式。重視學生主動學習性的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內容主要包括:

教學情境一 直流電動機

直流電動機的機械特性,調速,啟動,反轉與制動

教學情境二 變壓器和電磁鐵

變壓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和主要數(shù)據(jù);變壓器的極性判定

教學情境三 三相感應電動機

三相感應電動機的轉子各量與轉差率的關系;電磁轉矩、機械特性、啟動和調速;單相異步電動機

教學情境四 控制電機

伺服電動機、測速發(fā)電機、步進電動機、感應同步器等的原理、結構及應用。

教學情境五 同步電機

凸極同步電機的基本結構、同步電機的額定值;同步電機的可逆原理、相量圖、V形曲線、起動。

教學情境六 低壓電器

萬能轉換、凸輪控制器及閘刀開關、組合開關、自動開關及接觸器、繼電器和按鈕開關等常用低壓電器的結構、工作原理、用途和使用方法。

教學情境七 基本電氣控制電路

線路圖安裝圖識讀,正反轉控制電路、Y-起動、能耗制動、反接制動等各種簡單控制電路。

教學情境八 典型機床電氣控制線路

C650臥方式車床,M7120平面磨床,Z3040搖臂鉆床,X62W萬能升降臺銑床的主電路、控制電路的分析。

(二)能力訓練項目教學設計

課程教學圍繞本課程教學目標與任務,通過對學生的電機與拖動理論知識及職業(yè)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分析,針對8大塊教學內容,對學生能力訓練進行教學設計,設計能力訓練項目共有9個。

1.直流電動機電路接線及調試

通過電路接線及測試;熟悉直流電機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和相關知識

2.異步電動機電路接線及調試,觀察現(xiàn)象

熟悉異步電動機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電磁轉矩的計算,機械特性,調速。

3.控制電動機電路接線及調試,觀察現(xiàn)象

熟悉伺服電動機、測速發(fā)電機、步進電動機,了解自整角機、旋轉變壓器、感應同步器的原理、結構及應用。

4.變壓器測試

通過實訓掌握變壓器同極性端判斷,理解變壓器的變壓、變流和阻抗變換作用,掌握實際變壓器的損耗和效率等。

5.電動機拆裝認識

通過電動機拆裝,熟悉三相鼠籠式異步電動機的結構和額定值;掌握檢驗電動機絕緣情況的方法;能對電動機定子繞組首、末端進行辨別。

6.低壓電器組裝及相應電路接線及調試

掌握萬能轉換、凸輪控制器及閘刀開關、組合開關、熔斷器、自動開關及接觸器、繼電器和按鈕開關等常用低壓電器的結構、工作原理、用途和使用方法。

7.三相配電板的制作

掌握三相電機與拖動的基本概念和三相電機與拖動的連接,重視并掌握安全供電和安全用電,通過完成三相配電板的制作,理解漏電保護器的原理和作用以及三相電機與拖動的連接。

8.控制電路安裝及測試

熟悉基本電氣控制電路的線路圖安裝圖識讀,正反轉控制電路、Y-起動、能耗制動、反接制動等各種簡單控制電路。

9.典型機床控制線路實訓

熟悉C650臥方式車床,M7120平面磨床,Z3040搖臂鉆床,X62W萬能升降臺銑床的主電路、控制電路。

(三)教學模式和方法設計

本課程主要采用“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以一體化實訓室為第一課堂,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實驗室先進的設備條件,從實際小電路入手,邊講解、邊訓練,達到強化學生知識、技能、能力的目的。課程教學從學生能力培養(yǎng)著眼,注重講練結合。

每個學習情境以學生練習為主,教師評講為輔,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有針對性地講解和解決普通性問題。教學實施過程中要加強實踐教學,聯(lián)系課程教學內容及實際設計能力訓練項目,開展多層次的實踐教學,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采用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根據(jù)課程內容進行9個能力訓練項目的實施,每個訓練項目為完成該課程任務展開理論與實訓教學,學生分4人一個學習小組,教師按“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項目實施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獨立完成,訓練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四、課程考核方案設計

根據(jù)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根據(jù)教育部制定的《高職高專教育電工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并結合機電一體化專業(yè)特點對課程考核方案進行設計。

課程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平時作業(yè)成績體現(xiàn),包括課堂提問、學生作業(yè)、單元測驗等內容為主);終結性考核(期末安排綜合考核為主);實踐技能考核(根據(jù)實踐安排,隨堂考核)。本課程采用階段評價,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評價模式。結合課堂提問、學生作業(yè)、平時測驗、實驗實訓、綜合實踐及考試情況,綜合評價學生成績。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對在學習和應用上有創(chuàng)新的學生應予特別鼓勵,全面綜合評價學生能力。

[參考文獻]

[1]殷曉安.行為導向教學法在《電機與拖動應用》課程中的實施方案[J].考試周刊,2011(33)

篇6

中圖分類號:TM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c)-0-02

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培養(yǎng)的是適應生產一線需要的優(yōu)秀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在高職教育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實訓環(huán)節(jié)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提高實訓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增強學生的實踐技能,對學生今后的就業(yè)和深造有著積極的意義?!吨屑壘S修電工實訓》是我院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綜合實訓課程。通過4周的集中實訓,鞏固和擴展學生所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強化維修電工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達到蘇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yè)技能鑒定中心規(guī)定的維修電工中級技能標準。針對2012年蘇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yè)技能鑒定中心對中級維修電工鑒定內容進行了全新的改革,結合我院實際實訓條件,機電一體化教研室對相關的考核項目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改革。

1 實訓考核項目改革

自2012年起蘇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yè)技能鑒定中心對中級維修電工的考核鑒定內容實行了較大的改革,經(jīng)改革后中級維修電工技能考核試題包括四大類,分別為:電機控制系統(tǒng)配線并通電試運行;電子控制線路安裝、測試、調整;PLC與變頻器;機床故障分析及檢修。其中,內容改革較大的是電機控制系統(tǒng)配線并通電試運行項目(在舊標準2個子項目基礎上新增了2個子項目)、PLC與變頻器項目(全新增加的項目)以及機床故障分析及檢修項目(由原來的3種機床設備改為2種),而電子控制線路安裝、測試、調整項目內容未作改動。經(jīng)改革后新的技能鑒定項目、選考方式、鑒定比重、以及考試時間如表1所示。

根據(jù)技能鑒定新的考核要求,結合我院實訓條件情況,機電教研室對實訓項目進行了改革,最終確定了我院的中級維修電工實訓考核項目如表2所示。由表2可見,機床故障分析及檢修項目采用X62W銑床、T-68床兩種設備。主要是基于以下兩方面的因素的考慮:一是充分利用學院現(xiàn)有的設備資源(X62W銑床、T-68床為原中級工排故考核項目)。二是X62W銑床、T-68床相對于新的考核內容M7130、C6150、Z3040、行車等設備電氣控制線路較復雜,學生掌握了復雜的機床設備的故障排除后,有了一定的基礎,其他較簡單的設備排故應該就能迎刃而解了。

2 合理調整教學次序,提高教學效率及效果

中級維修電工的技能鑒定項目很多,合計共有12個子項目(由表2可見),而每個子項目學生都必須熟練掌握,技能考核時抽簽決定具體的考核項目。目前,因我院現(xiàn)有的PLC實訓室改造尚未完成,暫時不能滿足PLC與變頻器項目的培訓與考核要求,因此目前該項目在我院的校外實訓基地蘇州萬里培訓中心進行,因在兩地訓練,若按原有的實訓安排(逐個項目進行),4周已遠遠不能滿足技能訓練的要求,而根據(jù)教學計劃的安排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已不可能再增加課時,為此,經(jīng)機電教研室的老師討論,最終決定根據(jù)具體項目及學院現(xiàn)有實訓條件對教學次序進行調整:第一周(5 d),全班集中進行電機控制系統(tǒng)配線并通電試運行;第二周

(5 d),全班集中進行機床故障排除訓練。第三周(4 d),一半學生在校本部進行電子項訓練,另一半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PLC與變頻器的訓練,第四周

(4 d),電子項與PLC項學生進行交換訓練,最后預留1~2 d學生進行查漏補缺,將自己的弱項進行強化訓練。實踐證明,此項調整緩解了實訓資源不足、提高了教學效率,解決了實訓課時緊、內容多等問題,受到了師生的一致認可。

3 采用靈活的指導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訓過程中,采用靈活的指導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教學效果。通常在指導過程中,筆者采取“三結合”的原則。其一,講練結合的原則。在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諸如萬用表、示波器等前序課程中已學習講解過,但很多同學仍不會使用,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系統(tǒng)訓練實訓中用到的工具及儀器儀表的使用,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學生易于理解接受。其二,集體指導與個人指導相結合的原則。即在集中訓練的同時,要注意一些項目的分散練習。如在進行電機控制系統(tǒng)配線并通電試運行項目訓練時,必須采用集中練習,并且要求學生規(guī)范操作,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但有些項目需分散進行,如學生在進行排故練習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此時需要進行個人指導,對于在指導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共性問題再進行集中講解,如此將集體指導與個人指導相結合使實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訓練與考核相結合原則。在指導的過程中,采取階段性練習與階段考核相結合,可綜合提高實訓效果。學生練習到一定程度,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安排階段考核,營造考試氛圍,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適應能力。且學生平時練習時,心態(tài)比較放松,對自己存在的問題往往認識不夠。通過階段考核,教師給予點評指正,學生往往記憶更為深刻。

4 因材施教、創(chuàng)新學習評價體系

課程成績對于學生的激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改進成績的評定方式,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實訓效果。經(jīng)過探索嘗試,本課程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主要有2種考核方式:①采用“以證代考”的考核方式。②采用“階段考核和專項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所謂“以證代考”是指有的學生之前已利用課余時間(或寒暑假)進行實訓,已取得維修電工中級證書的學生可以不參加該課程的培訓與考核,即可獲得該課程的成績,取得相應的學分。

如此,該部分學生可充分利用時間參加其他工種的培訓與考核,掌握更多的技能。而對于未參加過培訓且未取得證書的學生以及曾參加過培訓但未取得證書的學生,則實行“階段考核和專項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學生的課程成績 =階段考核成績×40%+專項考成績×60%。其中階段考核為每個項目實訓過程中組織的考核,主要采用學生當場操作現(xiàn)場打分的方法。同時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由實訓技能較好的優(yōu)秀學生與實訓指導教師組成成績評定小組,按照評分標準(蘇州市的中級維修電工的技能考核鑒定標準)進行評分,最終取小組平均分。若學生本人覺得成績偏低,可以繼續(xù)加強練習,申請再次參加考核(為了便于操作,申請不超過兩次),而專項考核則為最終職業(yè)技能鑒定中心選派的考官進行的考核(即學生取得的職業(yè)技能證書上的成績)。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筆者感覺,能充分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進行強化訓練,同時平時不太認真的學生也有了學習的緊迫感,課堂充滿活力,井然有序。另一方面學生感覺評分方法公平合理,學生“勞有所獲”,一定程度上使學生間的激勵競爭意識得以強化。

5 積極總結交流經(jīng)驗,強化教學相長的作用

實訓結束后,實訓的總結交流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采用口頭交流與書面報告兩種方式,口頭交流采用先小組交流,然后每組選出一個代表進行交流,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提出要求。而書面報告則要求學生以書面形式總結自己實訓中的體會、收獲、存在問題及今后改進的措施等。教師可通過此次交流和書面報告,了解學生對實訓的建議和意見,并進行分類總結,得到反饋信息,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加以改進。

6 實訓成效

經(jīng)過近幾年對維修電工技能實訓教學的實踐和探索,我院中級維修電工考核的一次性通過率均達到了95%以上,遠遠超過了蘇州地區(qū)其他兄弟院校的通過率,學生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優(yōu)良的職業(yè)素質得到了監(jiān)考人員的一致好評。通過技能實訓與考核,最終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企業(yè)所需要的高端技能應用型專門

人才。

參考文獻

[1] 解后循,宋衛(wèi)東,趙世婧,等.汽車維修電工(中級)技能實訓教學改革初探[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10).

[2] 李廣兵,吳興錦.電工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2).

[3] 羅庚興,寧玉珊.高職中級維修電工實訓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3).

[4] 黃革勛.中職維修電工技能“三階段訓練法”的實踐與探索[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09(2).

篇7

“常用機床的電氣控制線路”是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機電類專業(yè)課程《工廠電氣控制設備》中的重要的一章內容,知識點主要是普通車床、平面磨床、搖臂鉆床、萬能銑床、臥式鏜床等常見機床的電氣控制原理,以及各類機床常見的故障分析及排除。

為了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各類機床的電氣工作過程,我校引入了亞龍YL-ZKT智能實訓考核系統(tǒng),學生可以在這種教學設備上進行各種電氣故障的排除、訓練和演示,以達到熟悉各種故障現(xiàn)象和熟練排除各種電氣故障的訓練目的。

我校亞龍YL-ZKT智能實訓考核系統(tǒng)共有36臺各種類型的機床智能實訓考核臺、多媒體計算機及智能實訓考核系統(tǒng)軟件組成。其中,YL-ZC型CA6140車床電路智能考核臺共有6臺,該機床智能實訓臺是由多種電氣元器件組成各種電氣控制線路,并配有89C52型單片機、LED、鍵盤等組成的智能答題器,學生根據(jù)故障現(xiàn)象找到故障點,在電氣原理圖上找到故障點兩端的編號后,只需在答題器上輸入這兩個編號,再按“確認”鍵即可,操作簡單方便。

在《工廠電氣控制設備》的教學中,各類機床故障的分析與排除是學生學習上的一個難點。要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就要在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通過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以及理論實訓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在理論教學中采取講解法、演示法、設疑法,在實訓環(huán)節(jié)中采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授導型教學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就以《工廠電氣控制設備》課程中“CA6140車床電

氣故障分析”的教學設計為例,談談自己的教學實踐。

一、理論教學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容制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的特點進行理論教學。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講解工作原理。根據(jù)教學內容制作好多媒體課件,利用投影儀進行多媒體教學。首先,通過課件播放CA6140車床的電氣原理圖,教師對照原理圖詳細分析電路的工作過程,原理圖如下。

在講解和分析整個電路的工作過程中采取化整為零的方法,將整個電路圖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電路,第二部分是控制電路,第三部分是照明電路。先要分析主電路的組成,主電路由主軸電動機M1、冷卻泵電動機M2、刀架快速移動電動機M3組成,這三臺電動機分別由三個接觸器KM1、KM2、KM3的主觸頭來控制;然后分析控制電路的工作過程,按鈕SB2是主軸電動機M1的啟動按鈕,SB1是M1的停止按鈕,開關QS2是冷卻泵電機的控制開關。另外,控制主軸電動機M1的接觸器KM1的常開輔助觸頭串聯(lián)在冷卻泵電機的控制電路中,目的是實現(xiàn)順序控制,即主軸電動機啟動后,冷卻泵電機才能啟動,SB3是刀架快速移動電機的控制按鈕,是個點動按鈕;最后對照明電路中四盞指示燈點亮及熄滅過程做簡單分析。

2.講授故障分析的一般步驟和檢測方法。首先,了解故障現(xiàn)象,其次根據(jù)故障現(xiàn)象,從原理圖上分析產生故障的原因。最后,根據(jù)故障分析,找出可能產生故障的電氣部位,并加以排除。電氣線路故障檢修的常用方法有測量電壓法和測量電阻法,重點給學生講解測量電阻法,強調一定要斷電測量,而測量電壓法因為要通電測量,較危險,不要求學生掌握。

3.多媒體課件動畫演示。將整個電路的工作過程以動態(tài)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電路工作過程的了解和認識,并通過對兩個典型故障的分析和講解,有效引導學生舉一反三。

故障現(xiàn)象1:合上電源總開關QS1,通電指示燈HL不亮。

可能的故障原因:

(1)變壓器一次側無電壓,即32~86~87~33之間的電路中有斷路點。

故障現(xiàn)象2:合上QS1,HL亮,按下SB2,HL1亮,但主軸電動機不轉,并發(fā)出嗡嗡聲??赡艿墓收显颍褐麟娐分须妱訖C缺相,即三相電源中有一相斷路。

排除故障:斷開QS1,用萬用表歐姆檔分別測量42~45、47~50、52~55兩點之間的電路,找出斷路的故障點。

4.設置疑問,學生解答。教師分析完兩個典型故障后,總結CA6140車床電氣故障檢測的方法及思路,并設置問題,讓學生思考,并由學生來解答,以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真正理解所學內容。

二、實訓教學

理論教學結束后,進入實訓教學,在YL-ZC型CA6140車床電路智能考核臺上進行模擬故障檢測。在實訓教學中的主要做法是:

1.學生分組。由于我校只有6臺可供實訓的CA6140車床考核臺,故把所任教的班級學生(一般在40人左右)分成兩批實訓,每批又分成6小組,每小組3人左右,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和成績較差的學生合理搭配,每組指定一名小組長,負責本組人員的各項管理。

2.合作學習。學生分組后成立各學習小組,各組成員在故障檢測實訓中,可以互相討論、交流,對疑難問題可以共同探討。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鼓勵各小組學生競賽,對每臺智能考核臺設置相同數(shù)量的故障點,看哪一組能最快最準地找出故障部位并加以排除,對表現(xiàn)出色的小組進行加分獎勵,以此激勵各小組學生積極思考,通力合作,解決問題。

3.自主學習。經(jīng)過1~2周時間的實訓后,學生排除故障的水平高低很快就能見分曉,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安排另外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在難度較大的磨床或銑床上進行排故訓練,而磨床和銑床的工作原理事先并沒有給學生分析講解過,要讓學生在完成CA6140車床排故實訓的基礎上自己看原理圖學習,利用自己積累的經(jīng)驗,理解磨床和銑床的電氣工作原理,通過自主學習,嘗試排除磨床或銑床的電氣故障,老師只做點撥性的指導。而那些排故水平較低的學生仍然安排在原車床上繼續(xù)實訓,直到能把問題解決為止。這也是分層教學的一種體現(xiàn)。

總之,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這種形式多樣的授導型教學方法是成功的,也是可行的。筆者所帶班級學生在車床故障檢測的考核中,通過率均達100%,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篇8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0-0245-01

一直以來,中等職業(yè)學校的《電力傳動控制》課程由于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與考核方式的影響,教學中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課程教學大綱往往強調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往往忽略學生將學到的機電控制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工程問題的實踐中去。反映到教學安排上,教學計劃安排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偏少,而實踐教學部分只有6學時,并且是簡單地針對課程內容,安排3個觀摩性實驗,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缺乏動手能力,更談不上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開拓精神。

一、教學內容調整與優(yōu)化

認真研讀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分析各門基礎課、專業(yè)課與“機電傳動控制”的關系。該課程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第三學期開設,課程的部分內容在相關課程已進行了學習,例如:電機的工作原理在“電工學”里已進行學習,學生在“可編程控制器原理與應用”課程中已學習了PLC的基礎知識。如果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與教材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對于重復的內容只做簡單介紹,帶領學生對學過的基礎知識做快速復習,重點放在知識的應用上,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重點講解采用PLC對電機的控制的編程技巧,如何運用PLC對復雜工業(yè)生產系統(tǒng)的控制等。為使學生了解與掌握機電傳動控制新技術,增加2學時電力控制新技術專題,較為系統(tǒng)地介紹智能控制技術的發(fā)展及在生產中的應用。另外結合筆者的教學經(jīng)歷,課堂講授時把關于機電一體化的科研成果帶入課堂,及時將最前沿的學術成果不斷充實到自己的課堂中,彌補原有課程知識與最新研究之間的“斷層”,這將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教學方法改革和創(chuàng)新

(一)提出問題

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問題式教學的關鍵,問題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峨娏鲃涌刂啤氛n程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根據(jù)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結合工程或生活實際,設計生動形象的問題情境,將有關教學內容轉化為面向全體學生的系列問題。學生在上課時總有“課程有什么用”這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設計問題時,引入日常機電產品實例。例如:在講授電機的制動特性內容時,關于“電梯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實現(xiàn)快速準確的停在某一樓層”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探討解決措施。另外,同樣電梯運行的例子在可編程控制器的控制中也可以應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可以讓學生感覺到學到的知識實用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另外,提出的問題要緊扣教學重點與難點,并且難度要適中,讓學生能夠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學習掌握知識點,掌握問題的解決方法,并能運用。

(二)引導學生質疑

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廣泛地討論,教師輔以啟發(fā)式的分析,增強了互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完成理論學習和論證的全過程。例如:結合電梯的控制方式,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單片機、PLC、工控機等多種控制方式,使同學們分組分析每種控制方式的優(yōu)缺點。引導學生自我糾正各種控制方式分析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讓其自己找出所論證問題的不完善和不足之處。這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牢,更全面。

(三)教師總結講評

根據(jù)布魯納的反饋原則,學生必須獲得反饋意見,知道效果如何,其目的是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必須指導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和自我矯正的能力。教師要善于組織學生總結一堂課的重點內容,對學生理解難度較大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再進行重點講解,以確保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

三、實訓項目模式設計

《電力傳動控制》課程原來的實訓性環(huán)節(jié)較少,學生僅通過簡單連線,觀測實驗現(xiàn)象,不能夠很好地理解理論知識,更談不上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因此,在實訓教學活動中注重改造傳統(tǒng)的實驗裝置、開發(fā)新型開放式實訓項目,積極指導學生參加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創(chuàng)新實訓項目,改革實訓模式,實訓室全天開放,不受上課時間限制,學生可以利用晚上和周末去實訓室做實驗,保證每名學生都動手做實訓,獨立完成實訓報告。為使學生得到更多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鍛煉,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與機電類學科競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篇9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236-02

觸摸屏、PLC和變頻器融合實訓在我院機電一體化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及有關技術資料,專門練習的內容,要求和實施辦法, 需要在實習任務的總體實施計劃下,確定操作步驟與操作方法。首先要確定的總任務和勞動分工,再繪制電路原理圖和安裝控制線路,從而進行PLC程序設計,觸摸屏顯示器,變頻器的相關參數(shù)設置等。具體的培訓工具,設備的準備,安裝和檢測方法,掌握為了安全操作,同時也為問題的分析和選擇解決方案,列舉了多種實用的主題,為學生的學習進程,制定相應的系統(tǒng)評價,優(yōu)化對學生的考核細則,能反映出學生實訓真實的學習情況。

一、融合實訓的目的要求

1.實訓的目的。

PLC、觸摸屏、變頻器的融合實訓,是我院在機電一體化和電氣自動化的教學重點。是學生重點需學技術課程和專業(yè)課程,是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yǎng)學生能力,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在將來進行必要的畢業(yè)設計相結合的重要一步,所以說變頻器,觸摸屏和PLC綜合訓練是基于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及主要生產線中的應用。

2.根據(jù)課題任務的系統(tǒng)控制設計,程序設計,硬件電路和控制程序的安裝的總體方案。

通過學習綜合運用技術,變頻技術,傳感器技術等方面的知識相結合,學生將把多門核心專業(yè)課融合起來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動手能力和整體素質。

二、實訓的內容及要求

要求學生理解,PLC控制,觸摸屏與變頻器的運用基礎上,利用系統(tǒng)學習完成下面內容:

1.控制系統(tǒng)設計

①明確控制系統(tǒng)、框圖繪制;②變頻器,觸摸屏和PLC,須選擇的對應低壓電氣元件; ③設計繪制控制系統(tǒng)的電路原理圖;④設計控制柜的元件布局;⑤編寫PLC控制流程及控制程序;⑥設置變頻器的控制參數(shù);⑦設計觸摸屏的控制組態(tài)。

2.控制系統(tǒng)安裝和調試

①在控制柜進行安裝及接線;②編寫調試流程;③調試硬件電路和軟件程序。

三、實訓的工作量

1.圖紙部分

①繪電路控制的系統(tǒng)原理圖 (需A3或A4圖紙一張);②組件機柜方面的布局圖(一張A3或A4圖紙);③控制流程 (A3或A4圖紙一張);④調試流程(A3或A4圖紙一張)。

2.任務說明指導

任務描述是整個設計過程的培訓和指導的敘述性描述,并應包括下列內容:

①題目和控制要求;②控制系統(tǒng)的整個方案分析、控制框圖;③硬件電路設計說明;④ 觸摸屏、PLC、變頻器的相關參數(shù)配置的設計規(guī)范;⑤系統(tǒng)調試說明;⑥總結。

四、考核內容、考核方式、成績評價

1.考核內容:在學生接受培訓的任務,必須先閱讀任務內容,為了設計內容和需要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及時對相關信息收集,然后按照步驟進行,應避免在沒有理解就動手。

2.考核方法:在每一個已經(jīng)完成訓練的學生,必須由教師評估。

3.考核評定:學生在完成所有的訓練情況后,由學生統(tǒng)一完成一份系統(tǒng)的課題,導師據(jù)評估內容評估學習掌握效果。

①控制箱中的多種電器元件的名稱、功能、選用;②控制電路的互鎖和自鎖環(huán)節(jié);③PLC與變頻器的電路連接原理;④PLC程序的控制流程;⑤變頻器控制中,實現(xiàn)其功能關鍵參數(shù)的設置;⑥觸摸屏與PLC的通信及變量的連接;⑦控制的軟件程序以及硬件電路的匹配情況;⑧系統(tǒng)調試的要點??刂乒竦陌惭b及接線情況。

4.評分標準:

實訓成績分為優(yōu)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個層次。各級評分標準如下:

優(yōu)秀:實訓內容完整。按期完成任務??刂葡到y(tǒng)的思路方案正確可行,論證證據(jù)充分。控制系統(tǒng)的硬件電路設計,元件選擇完全正確的,安裝接線出來的控制柜美觀可靠,設計規(guī)范整潔有序、質量可靠。能理解的考試和評估內在意義,并完全地、 正確地回答問題。

良好:實訓任務按時完成且完整。任務系統(tǒng)設計方案尚可,論證較好。硬件電路的設計合理方面,選用元器件恰當??刂乒竦陌惭b接線美觀可靠。圖紙光滑整潔,操作過程規(guī)范,繪圖質量好。所評估的知識點的每一個部分,有很好地了解,評估時回答問題正確全面。

中等:實訓內容項目按時完成。編程及設定的參數(shù)等設計方案基本正確,論證一般。合理的硬件電路設計,選定的組件的正確。控制電氣柜的接線安裝可靠,整齊美觀。說明書圖有資料較整潔、質量尚好??荚嚂r,較好地了解每個部分的考試的題目,提示可以正確地回答問題。

及格:基本完成任務實訓的規(guī)定內容。設計沒有原則性的錯誤,可靠的程序選擇與硬件控制柜安裝接線。規(guī)格和表面粗糙度,平均質量一般,有一定的誤差,但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主要部分的要求,評價列問題認識不足,只能回答一些主要問題。

不及格:內容培訓要求未能完成,有一個以上原則性的程序問題、元件選擇錯誤,硬件電路的設計和圖紙有重大的錯誤,控制電氣線路柜的安裝接線不可靠。該評估點時,所列出的主要問題無法通過提示答案來回答。如考試中發(fā)現(xiàn)有別人代作,取消參考的資格,并扣團體分。

五、實訓的參考題目

1.多泵切換恒壓供水系統(tǒng)

現(xiàn)有兩臺電動機,水泵控制特點如下:

①用轉換開關QS實現(xiàn)手動、自動控制的切換。②手動按鈕分別控制兩臺電機運行、停止。 ③自動切換中兩個異步變頻器控制,變頻器控制開始與PLC,一分鐘的延遲,當水壓力達到時將被限制。當開關操作,和變頻器控制的啟動速度;壓力上升,當壓力到最大延遲30秒時,升至水壓力到達上限時,電機M1停止;當壓力低于下限和馬達的額定頻率50HZ, 1分鐘水壓力的下限延遲,換到工頻運行的M2和M1,啟動變頻器調速控制。如此反復使水壓恒定。停止時,電機M1和M2兩臺同時停機。 ④自動控制時,采用觸摸屏來實現(xiàn)控制啟動和停止,并能直接設置管道壓力值。

2.儲水器水位控制系統(tǒng)

在鍋爐和許多工業(yè)設備中,常采用部分供水系統(tǒng)。即是:泵用于泵水,將水被泵入(水塔,水箱)高的位置的儲水器,然后供水至低水位的用戶。

此時,水位控制原理:水能導電原理,取得信號的:當兩根金屬棒都入水,它們之間是“接通”的;當在兩個金屬棒,只有一個在水中,判斷為“關”。其中 1 桿用作公共接點,2,3,4 棒用來控制不同水位。

現(xiàn)在控制要求如下:

1)用轉換開關QS來實現(xiàn)手動、自動的切換控制。

2)手動按鈕分別實現(xiàn)電機的啟動、停止控制。

3)自動過程控制中:通過變頻調速來減少泵水的速度實現(xiàn)節(jié)能的目的。

①使用正常時,水泵以較低轉速nL運行,控制在3號棒LL1和4號棒LH的水位。 ②到用水高峰時間,供水水泵運行低nL不足以補充供水,水位將低至第3號棒后LL1 ,還將繼續(xù)下降。所以,當水位低于 2號LL2,泵轉速增加,提高至nH,以保障增加供水量,以防止水位繼續(xù)下降。③水位上升,至3號棒LL1以上時,經(jīng)適當延時后,又可將轉速恢復,至低速nL運行。 ④當水位上升,到達上限水位LH時,則水泵斷電,停止供水。

4)自動控制過程中,可以觸摸屏控制電機的啟動和停止,可直接顯示水位、水泵轉速。

六、融合實訓教學的實踐小結

本文所采用的PLC、變頻器、觸摸屏的融合實訓體系,在我院已成功地應用于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等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教學中,從教學效果來看,因教學中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了廣大教師、學生的好評,教學效果是顯著的,是值得推廣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周久艷等.《電氣時代》.2002年6期.《升、降速控制端的應用電路》;

[2]李曜.《華章》.2012年18期.《基于PLC和觸摸屏的變頻器固定頻率調速設計》

[3]周智敏等.《機械制造》.2009年12期.《供水系統(tǒng)設計與控制》

篇10

1.引言

服務社會作為世界高等教育的三個職能之一[1],即是強調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大部分大學生畢業(yè)后都要走向工作崗位,需要實踐環(huán)境,進行實際操作和從而獲得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于是在實訓中掌握、鞏固和加強知識的應用顯得非常重要。

為適應以上要求,在電氣與可編程控制器課程中,我們嘗試進行了以下改革:在暑期,首先選拔出十名具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善于思考的學生組成特訓小組,直接由老師指導。在集體學習了控制任務的情況下負責電氣與可編程控制器系統(tǒng)的元器件選型,電氣接線板、電氣接線圖、電氣原理圖、元器件位置圖的設計,然后招標購買和定制相應器件,自主完成電氣控制柜的安裝,接線,并結合回火爐控制系統(tǒng)[2]和C460車床控制系統(tǒng)[3]的控制要求編程、下載、調試,完成電氣控制柜的整體設計和實驗,反思問題和總結經(jīng)驗,撰寫相應報告。學期開始后由這十名特訓成員直接帶領其他學生小組進行實訓,重復以上實訓內容,取得了很好的實訓結果。

2.當前電氣與可編程控制器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可編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簡稱PLC或PC)是專為適應工業(yè)環(huán)境的應用而設計的一種數(shù)字運算操作電子系統(tǒng)[4]。它采用了可編程存儲器,用來在其內部存儲執(zhí)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算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過數(shù)字量,模擬量的輸入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工業(yè)或生產過程。

經(jīng)過30多年的發(fā)展,PLC自身已十分成熟與完善,尤其在順序控制、開關量邏輯運算和處理這兩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而模擬量閉環(huán)控制也已成熟,并隨著半導體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fā)展,PLC的結構和速度也得到了飛速發(fā)展,所以在工業(yè)控制領域中可編程控制器的應用非常廣泛,涉及可編程控制器的崗位也是非常豐富的,需要大量能夠熟練設計,操作,控制和維護此類工業(yè)控制應用設備的人才。對電子類專業(yè)而言,電氣與可編程控制器是必不可少的課程,然而傳統(tǒng)教學存在以下不足:(1)學生實踐基礎較差,缺乏主動鍛煉的乏環(huán)境;(2)填鴨式課堂教育對學生吸引力小,常有逃課現(xiàn)象;(3)知識的掌握停留在認識階段,不能將講授知識和實際應用客觀地聯(lián)系起來;(4)未能掌握電氣常識,導致在傳統(tǒng)實驗中,停留在“依葫蘆畫瓢”,老師查線后簡單記錄數(shù)據(jù)的被動階段。這也就削弱了電氣與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的教學效果,不能充分體現(xiàn)其綜合性和實用性的教學目的。

3.學生主導、突出工程的一體化實訓

這次實訓的主體是中山大學南方學院07級電子專業(yè)的全體學生,實訓的目的是通過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輔的方式,使學生獲得從具體控制系統(tǒng)的項目需求分析,設計到電氣與可編程控制柜所有元器件的采購、安裝、接線,到最后完成控制系統(tǒng)的程序編寫、調試和實訓報告的全部參與和實踐。如圖1所示:

3.1控制系統(tǒng)分析

這部分內容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工業(yè)過程中,為適應自動生產、加工而應用廣泛的車床、流水線等工藝,并分析它們的控制過程,以掌握其電氣原理,完成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

本次綜合實訓選擇了兩個典型控制系統(tǒng),分別為回火爐控制系統(tǒng)和C460車床控制系統(tǒng)。首先分析了它們的運動結構、電力拖動形式、控制要求、實現(xiàn)原理,不同電機之間的協(xié)作關系,然后思考完成相應控制功能需要的數(shù)字或模擬輸入輸出量,對應的驅動形式,以得到所需元器件類型和數(shù)量,達到一個定性到定量的分析,最后讓學生開始思考其主電路和控制電路原理和組成,所需要的保護、報警、顯示等故障保護措施,嘗試設計其電氣原理圖,以達到對系統(tǒng)的全面理解。

3.2電氣原理圖等的設計

基于對工業(yè)控制系統(tǒng)的認識,結合低壓電器控制原理和電機控制理論等知識,引導學生進行電氣控制系統(tǒng)圖的設計。電氣控制系統(tǒng)圖包括電氣原理圖、電氣元件位置圖和電氣安裝接線圖。這也就要求我們首先設計電氣原理圖,在掌握控制原理的基礎上,系統(tǒng)的考慮控制需求、電氣安全等從而進行器件選型,然后綜合以上知識進行電氣接線板的設計,即設計電氣元件位置圖,并結合所選型號器件的尺寸,獲得了電氣接線板的制作圖紙。步驟如下:

(a)電氣原理圖的設計:根據(jù)控制系統(tǒng)要求,采用標準電氣符號和標識,設計符合繪制準則的電氣原理圖。

(b)器件選型:滿足控制系統(tǒng)要求和電氣安全的基礎上,進行器件選型。首先計算輸入輸出點數(shù),并考慮適當冗余進行可編程控制器的選型,然后選擇交流接觸器、電機等器件,并充分考慮功能、尺寸、額定電流、電壓等指標。

(c)電氣元件位置圖和電氣接線板的設計:結合電氣原理圖和所選器件,集中配置電氣元件,以求美觀,安全和接線方便。

(d)電氣安裝接線圖的設計:針對設計的電氣接線板和元件位置圖,結合電氣原理圖,對電源、主電路、控制電路及照明電路等接線進行設計。

(e)電氣控制柜的設計:考慮電源的接入、接地等因素,以及移動和學生實驗接線的方便等,設計雙向可開門,正面為有機玻璃,操作面板直接可視且?guī)L輪的電氣控制柜。

通過以上電氣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學生基本掌握了控制任務和實現(xiàn)方式,對低壓電器控制有了很好的了解,同時需要閱讀大量可編程控制器的模塊資料,以及其他電器的資料,對低壓電器目前潮流和實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3.3器件采購

在選型階段,我們和學生已經(jīng)走訪了很多次市場,基本了解了低壓電器的市場行情,但是為了減少現(xiàn)場采購的壓力,我們采用了網(wǎng)上競標和現(xiàn)場采購兩種方式進行,針對像SiemensS7-200PLC這樣的標配器件,我們采用了網(wǎng)上競標方式購買,而螺絲、電線等則采用了現(xiàn)場購買方式,所以這次采購相對比較輕松。

3.4安裝和接線

學生以組為單位,每個團隊各負責一臺電氣控制柜的安裝和接線。參照電氣元件位置圖,把大概120臺電器或配件安裝在電氣接線板上,大概是一天時間的工作量。

在進行電氣元件接線之前,要求每位同學首先學習電氣常識,掌握電氣裝置的安裝注意事項,以及接地與接零的相應知識,然后結合電氣元件接線圖,進行接線,做到主電路和控制電路盡量避免交叉和平行走線,減少干擾;做好過電壓、過電流、漏電保護和接地,等等。

實際動手操作比理論難很多,很多學生都表示,接線是一項非常需要耐心、體力和技巧的勞動,每一個拐角都要折成漂亮的90度角,并且還要掌握每個電器的工作原理和接線方式,以及相互之間的先后順序和布線技巧。而有些問題一旦沒有注意到,很有可能導致短路,輕則燒毀電器,重則危及人身安全,所以需要很強的安全意識。接線的工作量比較大,時間較長,在接線的過程中,同學們可以同時掌握低壓電器以及控制工藝。

3.5程序編寫與調試

因為實訓選用了西門子S7-200CPU和相應模塊,所以要求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進行STEP7編程語法的學習,分別掌握語句表、梯形圖和功能塊等不同的編程實現(xiàn)方式。考慮到每個小組的具體情況都不盡相同,各有差異,我們首先給學生講解了四種不同的編程方式:(1)使用起保停電路的編程方式;(2)使用步進梯形指令的編程方式;(3)使用移位寄存器的編程方式;(4)使用置位復位指令的編程方式。然后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知識特點和興趣愛好,選用不同的編程方式。接著從最簡單的一個按鈕控制一個燈開始學習編寫程序,漸漸地加入自鎖、互鎖、計時器、計數(shù)器、順序控制等控制功能。當對STEP7編程熟悉之后,開始讓學生思考回火爐和C460車床控制系統(tǒng)的地址分配、控制要求及實現(xiàn)邏輯。

由于在校大學生基本不具備繼電器控制的設計經(jīng)驗,因此經(jīng)驗設計法不適合,我們提倡學生使用邏輯設計法。而為了增強邏輯性,便于理解和編程實現(xiàn)控制功能,我們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一個復雜的控制系統(tǒng)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子任務,分別對各子任務進行編程,最后將子任務的程序合理的連接起來,從而能夠幫助同學們清晰的認識到各個控制子任務及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

同時為了增強安全和可靠性,程序的編寫要充分考慮手動和自動方式,遇有緊急故障,可及時手動停止。程序在下載到CPU之前,需要不斷的修改和仿真。比如把程序導出后下載到仿真軟件S7-200sim2.0中,進行反復仿真和調試,直到不僅能夠滿足控制要求,而且具備一定的魯棒性、預防突發(fā)故障和緊急停車等性能為止。

3.6聯(lián)機調試和編寫實訓總結報告

雖然在仿真軟件中已經(jīng)反復進行過調試,但并不代表程序一定能夠滿足控制要求,聯(lián)機調試是必備步驟。在聯(lián)機調試之前,需要制定周密、詳盡的調試計劃,充分考慮工業(yè)加工環(huán)境可能遇到的干擾和突發(fā)事件,不能盲目調試而忽略安全隱患。

通過聯(lián)機調試之后,讓程序連續(xù)運行一段時間,以確保程序的正常運行。

做到這一步,電氣與可編程控制器實訓已接近尾聲,凝聚了眾多的汗水和精力展現(xiàn)給我們的是一整的電氣控制柜,內含滿足回火爐和C460車床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的軟硬件。但是為了讓學生回顧實訓內容、總結實訓經(jīng)驗和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要求每個組以實訓總結報告的形式編寫技術文件,包含實訓目的、平臺、內容、步驟、結果和心得等六部分。

4.結語

電氣與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的綜合性、實用性和應用廣泛性,使得它與其他課程不同,僅僅靠理論學習,沒有實踐鍛煉,將使得對知識的掌握缺少直觀性、系統(tǒng)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為了系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對控制系統(tǒng)、低壓電器、電氣常識、PLC、編程和調試等的認識,開展PLC綜合實訓課程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也能讓大學生提前認識到工作所需要的汗水、耐心、責任、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傅樹京.高等教育學[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李彪.回火爐燃燒控制系統(tǒng)[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09,(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