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色婷婷综在合线亚洲,亚洲欧洲免费视频,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最新国产成人盗摄精品视频,日韩激情视频在线观看,97公开免费视频,成人激情视频在线观看,成人免费淫片视频男直播,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99

顱內高壓患者的護理模板(10篇)

時間:2023-07-13 16:28: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顱內高壓患者的護理,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顱內高壓患者的護理

篇1

腦出血(ICH)是指原發(fā)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也成自發(fā)性出血,占急性腦血管病的20%-30%,發(fā)病率為60-80人/10萬人口/年,急性期病死率約為30-40%,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高的。腦出血常發(fā)生于50歲以上患者,多有高血壓病史。在活動中或情緒激動時突然起病,少數(shù)在安靜狀態(tài)下發(fā)生病。高血壓患者發(fā)生此疾病的幾率很大,也為此疾病的高發(fā)因素之一?;颊甙l(fā)生疾病之后如仍有高血壓疾病發(fā)生,會致使患者的腦部疾病發(fā)展更加嚴重,故需給予患者及時的治療措施,以避免患者出現(xiàn)生命危險。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患者因藥物應用易于出現(xiàn)體液平衡失調的現(xiàn)象,對患者的影響很大,故需對患者進行精心地護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筆者對2010年10月-2011年6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治療的58例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應用脫水治療腦出血顱內高壓患者護理方法及效果,總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筆者對2010年10月-2011年6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治療的58例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22例患者為女性,36例患者為男性,患者的年齡為39-86歲,中位為64歲。1例患者有應激性血糖升高的合并疾病,4例患者為肺部感染,10例患者為糖尿病,4例患者為腎功能不全,39例患者有高血壓?、笃诘暮喜⒓膊 K谢颊咧?例患者有昏迷表現(xiàn),35例患者有神志模糊表現(xiàn)。所有患者經治療后3例患者死亡,6例患者疾病出現(xiàn)惡化或沒有其他變化,49例患者治愈。所有患者中有40例(69%)患者的年齡大于60歲。

1.2方法所有患者中8例患者為輕度腦水腫,50例患者為重度,給予其進行脫水治療,給予患者應用125-250ml,20%甘露醇進行靜點治療,4-5d為一個療程?;颊吣X水腫改善后開始減量。

2結果

所有患者中3例患者經治療死亡,治療沒有效果或出現(xiàn)惡化的患者有6例,治療好轉的患者有49例。給予患者治療期間,3例患者出現(xiàn)應激性高血糖的表現(xiàn),2例患者出現(xiàn)高滲性脫水的表現(xiàn),給予患者對癥處理后患者情況改善。

3護理措施

3.1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可以反映患者的疾病情況,故在給予患者應用藥物后應對患者進行密切地觀察,了解患者的脈搏、血壓、體溫、呼吸等情況。應用藥物之后患者多想進行飲水,這是因為藥物的原因。在給予患者應用藥物1-2d后為重點時段,此時應對患者的各項體液平衡進行觀察,此期間患者易于發(fā)生水電解質平衡。如患者出現(xiàn)血壓下降、脈搏細速、躁動的表現(xiàn)時,應給予重視,不應把此作為患者疾病的表現(xiàn),出現(xiàn)延誤的情況發(fā)生。對于應激性血糖增高的合并疾病應首先控制患者的糖攝入量,對其進行密切的觀察,出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3.2給予患者應用藥物之后應對患者的尿量進行觀察,其可作為評價患者的一種標準。故護理工作中應對患者的尿量進行仔細地記錄,如患者的尿量比較少,應馬上對患者進行檢查,查處具體原因,避免其他疾病發(fā)生。如患者的顱內壓出現(xiàn)上升的表現(xiàn)時應控制對患者的輸液量,可通過消化道給予患者補充。

3.3合理飲食如患者為昏迷表現(xiàn)可給予患者應用鼻飼的方式進行營養(yǎng)支持?;颊叩臓I養(yǎng)應給予保障,避免出現(xiàn)意外情況。患者應多進行飲水。

3.4皮膚黏膜的改變甘露醇脫水后,作用迅速,大部分從腎臟排出,并帶走大量水分,使患者呈輕度脫水狀態(tài),表現(xiàn)皮膚彈性差,黏膜干燥,呼吸道分泌物粘稠,舌體干紅、粗糙。在護理中,對于吸痰困難,痰液粘稠的患者給予超生霧化吸入。同還需考慮液體量是否不足,結合臨床癥狀,給予糾正,對于臥床患者,應定時給予翻身、叩背,每1-2小時一次,防止褥瘡的發(fā)生。

3.5加強對心肺功能的觀察甘露醇快速注入體內短期內可使血容量驟增,心臟負荷加重,已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易誘發(fā)心衰,用藥后如發(fā)生呼吸困難、煩躁不安、心率增快應及時停止使用甘露醇并報告醫(yī)生,對心功能不全者,最好使用速尿脫水。因為速尿不增加容量負荷,對腦水腫合并左心衰者尤為適用,遇有心功能不全,但又因為病情需要用高滲性脫水劑時,可先給利尿劑,然后再給高滲透脫水劑,但更需注意水、電解質平衡。

3.6電解質的鑒定甘露醇及速尿除能迅速增加尿量外,還明顯增加尿鈉、鉀的排出,速尿還增加氯的排出,因過度利尿可出現(xiàn)電解質紊亂,出現(xiàn)低血鈉、低血鉀癥,前者可表現(xiàn)表情淡漠、食欲不振、頭痛、視力模糊以及肌肉痙攣、脈搏細速、血鈉低于正常,后者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萎靡、惡心、嘔吐、腹脹、胸麻痹而發(fā)生尿潴留、肌無力、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循環(huán)反面可發(fā)生心律不齊,血壓下降,血鉀低于正常,心電圖呈缺鉀改變,由于腦出血患者年齡偏高,腎小球濃縮功能差。如脫水后未及時補充丟失的水分,可導致血管痙攣,尿量減少,也可出現(xiàn)高血鈉、高血氯癥,并有呼吸深快,合并代謝性酸中毒。因此,須及時準確做好血液生化及血氣檢查,隨時配合醫(yī)生了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變化。

3.7減少并發(fā)癥臨床中多應用甘露醇治療藥物,此藥物為高滲藥物,給予患者應用時應注意速度應快,并避免液體出現(xiàn)外滲,經常對患者進行巡視,檢查患者的輸液情況,出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

篇2

高血壓腦出血是指腦實質內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點。近年來在立體定向及CT引導下,不斷開展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治療各種類型腦出血,通過對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治療各種高血壓性腦出血病例進行觀察,療效較好,現(xiàn)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臨床資料

2006~2008年收治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36例,男28例,女8例,年齡38~47歲,平均年齡56歲,均有高血壓病史>2年,入院時血壓180~230/110~145mmHg。出血部位:小腦出血5例、丘腦出血6例、混合性腦出血3例、基底節(jié)出血12例,腦內出血2例、出血并破入腦室8例。出血量20~40ml 14例。治療結果:治愈好轉28例,自動出院4例,死亡4例。

護理措施

術前準備:用冰生理鹽水、尿激酶及肝素溶液通過激光粉碎針高壓沖洗血腫部位,直至沖洗流出液顏色變淡變清為止,沖洗過程中要注意進出量平衡,隨后用高濃度尿激酶和肝素噴灑在血腫腔表面,夾管4小時,其間若患者意識障礙、煩躁不安,雙側瞳孔忽大忽小以至不等大,血壓升高、呼吸緩慢不規(guī)則,應立即開放封閉的引流管,同時采取相應的搶救措施。術前宣教應簡單易懂,緩解患者及家屬緊張情緒,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與配合。評估病情并給予生命支持,判斷意識情況,觀察瞳孔及生命體征變化,肢體活動情況,根據(jù)病情迅速將患者安置在搶救室,床邊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建立靜脈通路。煩躁者用西地蘭鎮(zhèn)靜,昏迷患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根據(jù)病情給予氧氣吸入,必要時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留置導尿、抽血等完善術前檢查。對于手術患者立即禁食。常規(guī)皮膚準備,并做好配血,根據(jù)CT定位以2%龍蛋紫做頭部記錄,注意操作要輕柔,不能過頻,過度翻身以免出血加重或再出血。

術后護理:①病情觀察: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嚴密觀察患者意識障礙的程度,如嗜睡、昏睡、昏迷和深昏迷,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及瞳孔變化。再隔1小時觀察1次,必要時15~30分鐘觀察1次。特別是血壓一般控制在110~150/70~90mmHg,以防血壓過低引起腦血流灌注不足而加重腦缺血、腦水腫。如出現(xiàn)兩側瞳孔大小不等或散大,血壓、體溫驟升或驟降心率過快或過慢,出現(xiàn)腦疝跡象,應立即快速靜滴20%甘露醇250ml,通知醫(yī)生搶救。功能障礙的觀察:肢體功能障礙程度與病情輕重有直接關系。如出現(xiàn)繼發(fā)性偏癱或偏癱程度加重提示顱內有繼發(fā)性出血或引流不暢。做好出入量記錄及電解質的監(jiān)測。因術后甘露醇、速尿的應用,需認真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特別注意每小時尿量的變化,若發(fā)現(xiàn)出入量不平衡或尿量

康復鍛煉指導

篇3

2010年4月~10月安全轉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90例,男112例,女78例,年齡47~72歲,平均60歲,出血部位:殼核出血113例,丘腦出血46例,腦葉出血8例,腦干出血9例,小腦出血14例。出血破入腦室51例;經口氣管插管43例,氣管切開25例,轉運目的均為做CT檢查或術前定位、手術后復查。

護理準備

轉運前準備:①人員準備:在接到患者將要做CT檢查的通知后,即刻通知陪同人員。陪同人員由1名經驗豐富的醫(yī)生和1名護士組成。陪同的醫(yī)生、護士當即向ICU主管護士了解并熟悉患者病情、生命體征,目前的治療措施及轉運途中的注意事項,檢查各種管道是否通暢,連接是否緊密,并妥善固定。②物品準備:為確?;颊咿D運途中的安全,除了攜帶必備的氧氣,多參數(shù)監(jiān)護儀、簡易吸痰器,人工呼吸囊等物品及搶救藥品外,還要評估轉運途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攜帶相應的物品及藥品,如躁動者應帶鎮(zhèn)靜劑及約束帶;顱內壓高者應帶脫水,降顱壓藥物;體溫高者應帶冰塊,冰袋等降溫用品。③患者準備:觀察并記錄氣管插入深度,檢查固定是否完好;吸氧管是否容易脫落,妥善固定;夾閉并排空頭部引流管,防止在轉運途中因改變導致引流液引出過多過少,引起顱內壓過低過高;徹底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給予高濃度氧氣吸入,躁動者用約束帶約束患者雙上肢,防止因躁動或不適自行拔掉各種管道;膀胱排空,夾閉、固定尿管,以免搬動或改變引起尿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保持靜脈輸液通路通暢,并估計液體量是否夠轉運途中用;躁動的患者應遵醫(yī)囑提前給予鎮(zhèn)靜藥物應用。④相關科室準備:在準備的同時,還要打電話提前通知CT室,進行預約,縮短轉運時間,減少風險。

轉運途中的護理:①保持呼吸道通暢:陪同人員應走在患者頭部右側,隨時觀察患者呼吸道情況,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開口處應暴露在蓋被外面,避免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查看氧氣管道是否通暢,吸氧是否有效;觀察患者面色、SpO2及胸廓起伏情況;顱內壓高的患者應將頭偏向健側,防止嘔吐時誤吸嘔吐物,造成窒息或肺部感染。本組中有3例患者轉運途中出現(xiàn)嘔吐,即用簡易吸引器吸出嘔吐物,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暢。②病情觀察:在轉運途中均攜帶多參數(shù)監(jiān)護儀,嚴密觀察呼吸、脈搏、體溫、血壓、心率、瞳孔、肢體及意識狀態(tài)的變化。瞳孔改變對判斷病情和及時發(fā)現(xiàn)顱內壓增高危象非常重要;腦出血累及下丘腦及腦干出血的患者,可出現(xiàn)中樞性高熱,直接加重病情,血壓不穩(wěn)定者可能引起再出血,對于躁動不安,呼吸不規(guī)則、心率減慢、血壓升高、一側瞳孔散大、意識障礙加重等可能是腦疝的先兆表現(xiàn)。本組中有1例患者在要檢查時出現(xiàn)呼吸停止,立即用人工呼吸囊輔助呼吸,急返ICU為進一步搶救贏得了寶貴時間。③各種管道的護理:轉運途中搬動患者時避免引流管牽拉、滑脫、扭曲、受壓等,保持靜脈通路暢通,防止液體外滲,保證在緊急情況下及時用藥,本組有2例患者因搬運不當致留置針脫出,護士及時更換部位,重新建立靜脈通路,避免事故的發(fā)生。④:轉運途中患者保持平臥位,頭部抬高15~30,有利于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途中保持安靜,頭部盡可能制動,如遇到道路不平坦時,應抬起擔架車,避免搖晃,振動患者,途中注意保暖,防止受涼。

轉運后的護理:做完CT檢查即將返回ICU,陪護人員提前打電話通知ICU,ICU護士做好人員及物品準備,返回ICU后,妥善安置患者,連接監(jiān)護儀,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同時理順、固定、打開各種管道,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及數(shù)量,然后再與陪護人員細致交接班,包括患者情況、CT情況、用藥情況、物品及藥品等。

討論

CT檢查是臨床診斷腦出血的首選檢查,可清楚顯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占位效應等相關情況。高血壓腦出血行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清除術的患者,手術前要做CT檢查確定出血部位、出血量及進針的位置、深淺等,手術后復查CT為了解針位、血腫殘余量及腦水腫情況,拔出顱內引流管前要復查CT了解血腫是否引流徹底、干凈,引流管能否拔除。這類重癥患者在監(jiān)護室由有經驗的護士監(jiān)護,但在去CT室的轉運途中是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容易發(fā)生意外。這就要求陪同檢查的醫(yī)護人員有過硬的監(jiān)護技術,急救意識和良好的應變能力,轉運前做好充分準備,轉運中加強監(jiān)護、密切觀察、使患者達到ICU的護理水平,保證了患者的安全,減少傷殘和病死率。

篇4

患者于1年余前出現(xiàn)額面部頭痛,無膿鼻涕。自行服用抗生素無效,到我院就診,門診CT示:蝶竇囊腫。遂于2013男3-21收入我科。否認外傷史,高血壓、糖尿病史。于3-21在局麻下行蝶竇囊腫摘除術,術中出血少,術后無出血。3-23鼻腔紗條抽取后鼻腔流出清水樣40ml。低頭時明顯增多,生化檢查示:腦脊液。行MRI檢查,結果示:空蝶鞍綜合征。4-1在全麻下行取大腿筋膜鼻內鏡下漏口修補術。手術順利。于10d后拆除大腿傷口縫線。術后第12d填取鼻腔填塞物,鼻漏消失,又繼續(xù)觀察10d無腦脊液鼻漏,痊愈出院。

2 病情特點

1為自發(fā)性2低頭時腦脊液增多3鼻漏液經生化檢查為腦脊液4經CT及MRI檢查出蝶鞍擴大,垂體壓扁約2.66cm

手術方法:取大腿筋膜在鼻內鏡下行漏口修補術。

3 其優(yōu)點有

在手術進路中增加光亮度,使視野更加明亮;可近距離觀察目標從而得到高清晰的細微圖像;可以延伸視野及視角;可避免開顱手術引起的手術和住院時間長、并發(fā)癥多的弊端。漏口填充物采用自體肌肉、脂肪和闊筋膜,避免了因利用鼻甲、鼻中隔粘膜填充時組織不足[2]。

4 護理

4.1 術前護理

4.1.1 采取床頭抬高30°,避免頭低位,這樣既可以降低顱內壓,減輕病員頭痛癥狀,也可以避免腦脊液回流引起顱內感染。

4.1.2心理護理 患者因為此病治療時間較長、費用高而擔憂,并且因為腦脊液鼻漏擔心顱內感染而呈現(xiàn)明顯焦慮。表現(xiàn)在既有迫切的求治心理,又擔心手術復雜可能引發(fā)后遺癥,或者難以治愈的矛盾心理。此時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將共情應用于護患溝通中,首先建立起護患的信任,取得患者的配合。再向病員詳細介紹疾病的治療方法與配合方法。講解此種手術的優(yōu)點,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出現(xiàn)問題的處理及配合。將患者的焦慮擔心降到最低。以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

4.1.3 皮膚準備 術晨做好皮膚的準備,剪鼻毛。避免術中污染術區(qū)。

4.1.4 鼻漏液的觀察 護士應注意詢問或觀察鼻漏液流出的速度、部位和關系。向醫(yī)生做好報告。以利于醫(yī)生與檢查報告結合判斷漏口的位置。

4.2 術后護理

4.2.1 病情的觀察 此手術涉及顱底及硬腦膜,易造成顱腦損傷。術后除常規(guī)床旁心電監(jiān)護48h,觀察患者的體溫、呼吸、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外。還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瞳孔、意識。是否有頭痛、惡心、嘔吐等。以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有無顱內高壓和顱內感染的癥狀。

4.2.2 全麻清醒后給予床頭抬高30°利用腦部重力作用,使腦組織附與漏口修補位置,利于傷口愈合,同時可以減輕因鼻部填塞引起的頭部不適。告知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每2h翻身一次,預防壓瘡,翻身時動作要輕柔緩慢。解釋臥床休息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活動引起顱內高壓導致腦脊液再次鼻漏??商峁采峡勺鍪止せ?,緩解患者因絕對臥床帶來的心理問題,提供患者的依從性。

4.2.3 飲食 給予低鈉清單高營養(yǎng)飲食,每日限制飲水1000ml。低鈉飲食和限制飲水都是為了預防顱內高壓。同時在配餐中增高纖維素的含量,以增加大便的容積,刺激腸蠕動,預防絕對臥床休息及降低飲水量二引起的便秘。

4.2.4 預防顱內高壓 術前患者因腦脊液鼻漏顱內呈低顱內壓狀態(tài),術后鏤空歐修補后腦脊液不再漏出,患者呈現(xiàn)假性顱內高壓。術后除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飲食及護理外在應給與以下幾點護理:

給與甘露醇靜脈快速滴注。輸入甘露醇要觀察患者是否有視物模糊、頭痛、頭暈、尿量增多等不良癥狀。預防便秘:由于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活動減少,并且限制了飲水量,患者易發(fā)生便秘。而便秘是誘發(fā)顱內高壓的重要因素之一。配餐中增加纖維素、腹部順時針環(huán)形按摩、建立規(guī)律排便模式;還結合按摩腹部的天樞穴。指導患者避免摒氣、摳鼻、擤鼻等動作。

4.2.5 預防顱內感染 由于手術是經由鼻內非無菌去進入蝶鞍內,術后顱內感染仍然是易發(fā)并發(fā)癥之一,故應做好預防顱內感染的護理工作。處理每日監(jiān)測體溫觀察病情變化外,術后要選擇對血腦屏障有良好穿透性的抗生素,按時按量用藥。鼻腔紗條抽取后保持鼻腔通暢,勿做摳鼻、擤鼻的動作;同時還要做好口腔衛(wèi)生護理工作,保持口腔清潔,3次/d用西帕依漱口液漱口。

4.2.6 供組織區(qū)的觀察及護理 腦脊液鼻漏口填充物為筋膜。術后大腿傷口處各項操作須是無菌操作,防止供皮去感染。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觀察大腿處傷口是否有紅、腫、熱、痛及異常分泌物。此患者術后供血組織去皮膚生長良好,于第7d拆除縫線。

5 出院指導

鼻內鏡手術修補以后容易復發(fā),可能再發(fā)的漏口部位較多,需要長期隨訪復查。隨訪監(jiān)測的指標包括頭痛癥狀、眼底檢查、垂體激素水平檢查等。

空蝶鞍綜合癥是臨床罕見的一種臨床癥候群,目前有明顯臨床表現(xiàn)的患者需及早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多是在鼻內鏡下行腦脊液漏口修補術,此手術方法較為復雜,術后有可能引起領域內感染,輪高血壓等并發(fā)癥,進而可能導致手術失敗,腦脊液再次漏出,甚至威脅生命。但只要我們熟練掌握術前術后護理要點,認真仔細觀察病情,護理措施落實到位,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康復。

篇5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間共收治CM病例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發(fā)病年齡19~73歲,平均(42.1±15.1)歲。所有病例均于腦脊液中找到或培養(yǎng)出新型隱球菌而確診。10例發(fā)病前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其中7例長期應用過免疫抑制劑。

1.2 方法 在顱內壓檢測方面,23例患者因為診斷和復查的需要進行了77次腰穿取腦脊液檢查,在腰穿等有創(chuàng)方式獲得顱內壓數(shù)據(jù)后,同時進行無創(chuàng)顱內壓檢測,獲得數(shù)據(jù)。應用無創(chuàng)顱內壓檢測儀。應用MICP-1A型無創(chuàng)顱內壓監(jiān)測儀,閃光眼罩,所產生的光源為藍色氖光,閃光刺激頻率1.0 Hz,閃光脈沖寬度2 ms,被測試者去枕平臥,雙眼閉合。將眼罩緊貼于眼眶并固定好,記錄電極分別置枕外粗隆旁邊各2.cm處,每側一個電極,分別為O1、O2,另外兩個電極置于前額和眉弓中點處,用來作為參考電極。按照說明書操作,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打印輸出系統(tǒng)。顱內壓評定標準:正常:5. 33 kPa。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顱內壓監(jiān)測值以(x±s)表示,無創(chuàng)顱內壓監(jiān)測和有創(chuàng)顱內壓值的差異顯著性檢驗采用配對t檢驗,兩者間相關性采用直線相關分析。P

1.4 無創(chuàng)顱內壓監(jiān)測與有創(chuàng)顱內壓監(jiān)測結果的比較 無創(chuàng)監(jiān)測的顱內壓值(210.87±63.22)mmH2O與有創(chuàng)監(jiān)測的顱內壓值(214.00±62.41)mmH2O經配對t檢驗,提示無創(chuàng)顱內壓檢測與有創(chuàng)顱內壓檢測間差異無顯著性(P=0.184),即兩者可相互替代。無創(chuàng)顱內壓監(jiān)測值與有創(chuàng)監(jiān)測值結果呈線性相關(r=0.947,P

2 預見性護理

2.1 保持病房光線偏暗,保持適當。取平臥位或頭高10°~15°,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保持PaO2>13 kPa,若躁動或剛吸完痰時,應讓患者平靜下來或酌用鎮(zhèn)靜藥,有利于顱內壓力的下降。

2.2 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 保持病房空氣新鮮,每日早晚開窗通風20 min,每日用1∶50含氯消毒液擦拭物品表面并濕式清潔地面2次。氧氣濕化瓶,氧氣管道,霧化吸入管等各種管道按規(guī)定嚴格消毒。

2.3 顱內壓力的檢測 常規(guī)的觀測顱內壓增高時,護士一般觀察瞳孔的改變及時發(fā)現(xiàn)腦疝的早期表現(xiàn)。有創(chuàng)顱內壓的檢測風險較大且患者的依從性也較差,無創(chuàng)顱內壓檢測可以滿足臨床的需要,且無創(chuàng)和有創(chuàng)顱內壓檢測兩者測量值之間無顯著性差異[2]。故采用無創(chuàng)顱內壓檢測,可較準確的反映顱內壓力的真實情況。

2.4 重視口腔以及呼吸道護理 新型隱球菌是真菌感染,在新型隱球菌感染的患者中,免疫力低下,療程長,復發(fā)率高,也容易合并身體其他部位的新型隱球菌感染或者是其他真菌的感染[3],對患者口腔以及呼吸道的護理尤為重要。方法是用于餐前、餐后及臨睡前用2%碳酸氫鈉溶液漱口。痰多黏稠者,給予碳酸氫鈉溶液、α-糜蛋白酶等霧化吸入, 2~3次/d。病情允許,應鼓勵患者飲水以稀釋痰液,并進行有效咳嗽排痰。亦可配合引流,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改善氣體交換,糾正缺氧。

2.5 正確使用藥物和注意藥物不良反應 CM的患者需要使用甘露醇等降顱壓的藥物和兩性霉素 B、大扶康等抗真菌藥物,在使用甘露醇時,注意使用時間的間隔,通常是每4~8 h使用一次,注意甘露醇腎損害的副作用,應及時檢查腎功能及電解質等,準確記錄24 h尿量。由于兩性霉素B的副作用大,我科在臨床上常應用兩性霉素脂質體以減少不良反應,在應用兩性霉素B的時候,要注意用法用量以及其他不良反應[4]:運用兩性霉素B應置于4℃~10℃冰箱內保存,準確定量用藥。使用時現(xiàn)配現(xiàn)用。先用無菌注射用水溶解后再加入5%GS 500 ml中,勿用5%GNS或NS作稀釋液,因為兩性霉素B宜于pH

2.6 加強營養(yǎng) CM患者宜給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囑患者緩慢進食,少量多餐,保證足夠的飲水量。必要時給予輸注血漿、人血白蛋白、氨基酸等支持治療,提高患者機體抵抗力,有效控制感染。因患者患者長期臥床,鼻飼牛奶、少纖維的營養(yǎng)液, 腸蠕動減慢,容易造成便秘。便秘可以使顱內壓升高,要積極地處理。囑患者食用高纖維素飲食,加強腹部按摩,必要時通知醫(yī)生給予通便藥物。

2.7 心理調適 CM患者病程長,容易反復,患者精神壓力大,心理障礙多,因此給予患者及家屬積極的情感支持及人文關懷是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的前提??梢栽黾踊颊吲浜现委煹囊缽男?。

3 結果

療效判定標準[5]: 1)治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腦脊液涂片連續(xù)3次陰性,每隔7 d查1次;2)好轉: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腦脊液涂片仍查到隱球菌;3)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腦脊液找到隱球菌。23例患者中有3例死亡(13.0%),4例自動出院(17.5%),余下13例好轉(56.5%),3例治愈(13.0%)。其預后好于文獻報告所報告的無效率40%左右[6]。

4 小結

新型隱球菌腦膜炎特點是高死亡率,高致殘率,其病情危重的原因是伴隨高顱壓,甚至是惡性顱高壓。如何早期發(fā)現(xiàn)顱高壓并及時處理時救治CM患者的關鍵。在護理工作中,在CM病程全程預見性的發(fā)現(xiàn)顱高壓是護理的要點。通過無創(chuàng)顱內壓檢測的手段檢測顱內壓,為臨床護理工作給與了一定的指導作用。熟練掌握監(jiān)測血液的各項指標和藥物的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是護理的重點,耐心做好每一項護理,減少并發(fā)癥,增強患者機體抵抗力是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各項護理措施的實施,動態(tài)的觀察病情變化的整個過程,不斷提高對本病的認識,掌握專業(yè)知識及護理技能,以更好的幫助、指導、服務于患者。

參 考 文 獻

[1] 陳明泉,施光峰,秦剛.隱球菌腦膜炎146例臨床分析.中華傳染病雜志,2007, 23 (4):199-202.

[2] 許先平,吳明燦,陳世潔,等.應用閃光視覺誘發(fā)電位無創(chuàng)監(jiān)測顱內壓的臨床研究.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5(3):31-36.

[3] 翁心華,朱利平.重視隱球菌腦膜炎的治療.中華傳染病雜志,2007, 25(4):193-194.

篇6

急性顱腦損傷并發(fā)頭痛是由于各種因素對頭部損傷后造成的頭部不適癥狀[1], 是神經外科急診患者最為常見的臨床癥狀, 通常表現(xiàn)為眼眶、顳部、枕部、頸部、頭頂以及前額的疼痛, 嚴重的患者頭痛無法忍受, 對生活質量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現(xiàn)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間在吉林省腦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75例急性顱腦損傷患者, 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后, 使頭痛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75例急性顱腦損傷患者, 其中包括女性患者21例, 男性患者54例。年齡均在15~75歲之間, 平均年齡(37.45±6.39)歲。癥狀表現(xiàn)為間斷性或持續(xù)性疼痛、刺痛、脹痛以及鈍痛等。

1. 2 方法

1. 2. 1 臥床休息 輕度頭痛的患者通常不需要絕對的臥床休息, 可在床上適當?shù)幕顒?。嚴重頭痛的患者必須臥床休息, 護理人員應將床頭抬高15~30°, 特別適用于顱內血腫、并發(fā)腦水腫引起的顱內高壓頭痛的患者[2], 有助于減小腦靜脈壓、腦血容量, 利于顱內壓持續(xù)減小。并且還應防止頭部過高, 或是頸部衣帶過緊, 確保頸內靜脈回流暢通, 有效減輕頭痛。針對腦脊液耳鼻漏患者, 應保持患側臥位。如果腦脊液外漏比較多時, 由于低顱壓會引起頭痛, 則應該保持平臥位, 或是保持頭低腳高臥床休息, 有助于頭痛的緩解。針對疼痛合并躁動的患者, 應該特別注意保護患者, 增加護欄, 并由專人看護, 以防出現(xiàn)意外損傷。

1. 2. 2 心理護理 急性顱腦損傷患者大部分是意外受損, 患者心理一時很難適應, 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對于由于糾紛造成外傷的患者, 還會存在暴躁、憤怒的情緒, 很難平靜。護理人員應該詳細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積極熱情的關心患者, 理解患者的感受, 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 避免患者情緒過于激動。告訴患者情緒激動對疾病的恢復極為不利, 尤其是對于腦出血、顱內高壓的患者, 情緒激動將會導致腦出血加重、腦疝的危險, 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

1. 2. 3 綜合護理 對于頭皮血腫引起頭痛的患者, 可通過早期冷敷降低出血, 改善頭痛。24~48 h后改為熱敷, 有助于血腫的吸收, 且囑咐患者不要用力揉搓局部, 以防增加出血。對于顱內壓增高所致頭痛, 應該立即遵照醫(yī)囑, 給予適量的鎮(zhèn)痛藥、甘露醇、速尿藥物。在必要情況下, 給予激素。若血壓過高可采取降壓措施, 必要情況下可采取手術清除血腫, 或是去骨瓣開窗減壓。對于腦血管痙攣所致的頭痛, 可以遵照醫(yī)囑應用鈣通道拮抗劑, 結合頭部按摩有效緩解頭痛。對于伴有高熱的頭痛, 應該及時有效處理發(fā)熱, 盡可能減短高熱持續(xù)的時間, 可采用物理降溫法。在必要情況下, 遵從醫(yī)囑給予降溫藥物, 但注意凍傷的發(fā)生。

2 結果

本組急性顱腦損傷合并頭痛的75例患者經綜合護理干預后, 40例患者無需使用鎮(zhèn)痛藥物治療, 癥狀逐漸消失;11例患者使用鎮(zhèn)靜藥物治療后頭痛癥狀顯著改善;20例合并顱內高壓患者經脫水降顱內高壓藥物治療后漸漸好轉;3例采取血腫清除術治療后癥狀已經消失;1例采取開窗減壓術治療后癥狀獲得好轉。

3 討論

急性顱腦損傷患者發(fā)生頭痛是顱腦損傷患者臨床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3], 因此及時有效的改善患者頭痛癥狀顯得極為重要。對于這類患者應調整適當?shù)模?保持病房內安靜的休息環(huán)境, 加強心理護理, 并根據(jù)病因給予針對性的有效護理等綜合護理措施干預, 可以及時有效的緩解患者頭痛的不適癥狀, 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 降低患者對鎮(zhèn)痛藥物的依耐性, 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增強了患者的滿意度。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護理服務質量的提高, 充分體現(xiàn)了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素質。

參考文獻

篇7

顱內血腫是腦外科常見急診,患者顱腦損傷后直接造成的繼發(fā)性損害一般都是顱內高壓,意識障礙,其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病死率和致殘率也在50%以上[1]。因患者自身的生理特點,加上合并損傷多和腦損傷嚴重,傷后昏迷時間長,因此,傷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很高。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2月—2009年10月收治的顱內血腫患者62例。其中單純顱內血腫28例,顱內血腫伴腦挫裂傷19例,合并顱骨骨折12例,合并腦疝3例?;颊呋蚯逍鸦蛱幱诨杳誀顟B(tài)?;颊咧聜蛴校簤嬄?8例,交通事故傷20例,打擊傷4例。

1.2 方法 采用開顱血腫清除和去骨瓣減壓術等手術治療的患者有60例;采用脫水、激素、抗炎、營養(yǎng)神經,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等非手術治療的有2例。

1.3 評分標準 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標準,3~5分36例,6~8分26例。

2 結果

本組資料62例患者中,治愈31例,中殘14例,重殘8例,死亡4例,放棄治療自動出院5例。

3 護理

3.1 一般護理 顱內血腫患者,要保持病室安靜,有條件的應單獨房間,專人護理。要注意室內溫濕度適宜,每天開窗通風2次,每次30~60min?;颊弑3制脚P或頭高10°~15°為宜,避免頭部較劇烈的活動或搬動。顱內血腫患者一般都伴有意識障礙及顱高壓癥狀,有效地約束患者,及時上好床欄,觀察神志、瞳孔變化。如發(fā)現(xiàn)一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可能是腦疝,需立即行頭顱CT檢查,并做好術前準備。

3.2 術前護理

3.2.1 心理護理 因患者病情發(fā)生急,外傷突然,針對患者具體情況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指導,解釋手術的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治療效果、消除家屬的顧慮,積極配合治療。

3.2.2 保持呼吸道通暢 嚴重顱腦外傷造成的多發(fā)性顱內血腫,顱骨骨折可引起口鼻腔大量出血,或因顱內壓增高而頻繁嘔吐,并堵塞呼吸道。這時將患者頭偏向一側,防止窒息,床旁備吸引裝置及搶救物品,及時清除呼吸道內的異物。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防止出現(xiàn)腦疝造成呼吸停止,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3.2.3 協(xié)助醫(yī)生做好各項術前準備 及時準確地完成術前準備,包括血常規(guī)、出凝血功能,術前四項、配血、心電圖等,備好頭皮,建立靜脈通道。對于急需手術患者,要在30min內完成術前準備。

3.3 術后護理

3.3.1 意識、瞳孔及生命體征的觀察 意識和瞳孔的變化提示病情變化,予以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持續(xù)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每15min監(jiān)測血壓、脈搏、呼吸、神志、瞳孔,待病情穩(wěn)定24h后改為q1h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

3.3.2 呼吸道護理 術后昏迷行氣管插管者,應做好帶管護理。護理人員應告知家屬氣管插管的重要性,交代家屬注意帶好病人的手,防止意外拔管。護士每4h觀察插管深度并做記錄,每班聽診雙肺呼吸音是否對稱,觀察有無單側氣管插管。床旁備吸引裝置,及時清除呼吸道內分泌物,根據(jù)痰液粘稠程度進行氣道濕化,保證200~400ml/d。q2h予翻身,叩背,促進痰液排出。如病情未好轉,氣管插管48~72h左右,醫(yī)生可能根據(jù)病情需要做氣管切開,按氣管切開護理常規(guī)進行護理。人工呼吸患者,做好呼吸機護理,觀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復情況,有無人機對抗現(xiàn)象,煩躁明顯者遵醫(yī)囑予鎮(zhèn)靜。

3.3.3 管道護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量是顱內壓高低的重要標志,根據(jù)硬膜外或硬膜下引流管適當調節(jié)引流袋的高度。術后保持頭部相對固定,翻身及護理操作時避免牽拉引流管。密切觀察引流管是否扭曲、受壓,保持引流管通暢,經常擠壓引流管。要注意觀察引流量、顏色、性質、準確記錄2h引流量,了解顱內壓及顱內出血情況。每日更換引流袋,嚴格無菌操作。搬動患者時應夾閉頭部引流管,避免引流液回流,防止逆行感染。

3.3.4 基礎護理及并發(fā)癥的預防 (1)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濕潤,每日口腔護理1次。(2)褥瘡護理:予以墊氣墊床,q 2h翻身,及時清除大便及尿液,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如有潮濕及時更換,加強營養(yǎng),如有皮膚發(fā)紅,加強翻身次數(shù),并予以高分子材料保護局部皮膚。(3)會陰護理:每日會陰擦洗2次,每天更換引流袋,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扭曲、受壓、折疊,定時夾管訓練其膀胱功能。(4)飲食護理:預防消化道出血,根據(jù)醫(yī)囑用奧美拉唑或泮托拉唑靜滴或口服、鼻飼護胃治療。鼻飼前回抽胃液,如有咖啡液體及時通知醫(yī)生,并留胃液送檢,暫時禁食或鼻飼冷流汁。(5)呼吸護理:預防肺部感染,q2h翻身、叩背,保持病室清潔通風,每日開窗通風,昏迷患者及時予以吸痰,吸痰時要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要輕,以免引起顱內壓升高。

3.3.5 康復治療與指導 顱內出血患者按其出血部位及對腦組織損害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或語言功能障礙,術后盡可能早進行功能訓練尤為重要,借助針灸療法對患者進行康復治療;同時指導或協(xié)助患者進行患側肢體的主動或被動運動及語言功能訓練幫助患者恢復功能,顱內血腫吸收后可輔助高壓氧治療,外傷性顱內血腫患者肌張力高根據(jù)醫(yī)囑應用抗肌張力高的藥物,每日定時進行癱瘓肢體活動和按摩,保持肢體功能位,防足下垂。

3.3.6 心理護理 顱內血腫患者術后常有不同程度的偏癱致生活不能自理,針對不同的患者耐心做好思想工作,介紹同病室康復較好的病例,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加強自主鍛煉,保持情緒穩(wěn)定。

4 體會

做好護理工作除具備精湛的護理技術、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外,更重要的是加強醫(y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各科專業(yè)理論的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護理水平。

篇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555[2007]01-0096-02

顱腦損傷是外科常見急癥,患者病情危重,殘死率高。輕者常有頭暈、頭痛、心慌、焦慮,以及睡眠障礙,重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偏癱、失語、癲癇發(fā)作等神經功能缺失。為了促進康復,恢復期盡早行高壓氧治療,并做好高壓氧治療的艙內外護理是十分重要的。我院自2001年~2005年采用高壓氧治療顱腦損傷恢復期病人120例,效果滿意。護理體會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男95例,女25例,年齡5~67歲,平均年齡35歲。經臨床及影像學檢查診斷為腦震蕩14例,腦挫裂傷50例,腦挫裂傷伴顱內血腫50例,腦損傷6例,所有病例均無其他并發(fā)癥。本組病人除腦震蕩和腦干損傷外均經外科手術、止血、降低顱內壓、抗感染等治療。其中:昏迷14例,Glasgow評分3~10分,氣管切開9例,失語9例,偏癱15例,精神障礙6例,外傷性癲癇2例。清醒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頭昏、頭痛、健忘等腦外傷綜合征表現(xiàn)及神經系統(tǒng)陽性體征。

1.2治療方法 采用杭州新穎醫(yī)用氧艙廠生產的小型空氣加壓艙,緩慢加壓25min,使治療達到2.5TAT,穩(wěn)壓后給病人戴面罩吸純氧,昏迷或氣管切開病人改用急救吸氧頭罩直接供氧。吸氧30min,休息5min,如此反復2次,總吸氧時間為60min,然后在30min內緩慢減壓出艙。每天治療次數(shù)按病情而定,常規(guī)1次/d,10次為一療程。純氧艙,持續(xù)時間不超過1.5h。本組治療1~7個療程,平均2個療程。

2護理方法

2.1入艙前的護理 所有進艙治療的患者排除禁忌癥,對清醒的患者進行高壓氧治療知識宣教,指導患者深呼吸訓練等簡單的放松方法,如教導病人緩慢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節(jié)律均勻。原理是通過病人注意力轉移到呼吸動作,使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心率減慢,降低焦慮情緒,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教會患者正確的調壓鼓氣方法。進艙前對患者和氧艙進行安全檢查。對氣管切開患者應檢查套管固定是否牢固,松緊度以固定帶與皮膚間能伸進一指為宜,氣囊內注入適量(4~5ml)的生理鹽水,以免用空氣時因加壓或減壓而使氣體熱脹冷縮,造成壓迫氣管或套管與氣管壁間漏氣。

2.2氧艙治療中的護理 加壓時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根據(jù)患者耳部適應情況調節(jié)加壓速度。通過對講機隨時與患者聯(lián)系。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并不斷從觀察窗觀察患者的表情,及時發(fā)現(xiàn)不適和病情變化,并給予及時處理。還應保持呼吸道通暢,對自主呼吸微弱者,可實施人工簡易呼吸器呼吸以減少呼吸時的能量消耗和耗氧量的增加。輔助呼吸時要與自主呼吸同步。對發(fā)生氣道痙攣所致嚴重呼吸困難者,應及時給予解痙藥物,必要時降低氧壓,以防肺組織撕裂。觀察患者有無氧中毒(面部肌肉抽搐、出冷汗、流延、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等氧中毒先驅癥狀)。

2.3減壓出艙時的護理 減壓時艙內溫度會下降,及時通知患者注意保暖。當壓力表為零時,治療結束。協(xié)助患者出艙,觀察氣管切開患者有無皮下氣腫或血腫,如有則查明原因并予以處理。做好艙內清潔消毒工作。整個治療過程嚴格遵守醫(yī)用高壓氧艙的操作規(guī)程。

3結果

治愈(癥狀、體征消失、生活自理、恢復工作和學習)67例,占55.83%;顯效(癥狀、體征明顯好轉,生活基本自理,未恢復工作和學習)26例,占21.67%;有效(部分癥狀和體征消失或減輕,生活不能自理)20例,占16.6%;無效(無改善者)7例,占5.83%。

篇9

1臨床資料

顱腦外傷96例,年齡最大76歲、最小4歲,平均年齡40歲。

2護理

2.1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顱腦外傷患者病情變化快,危重并發(fā)癥多,預后差。針對重點,應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并詳細記錄,發(fā)現(xiàn)病情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并積極配合醫(yī)生給予相應的處理。開放性顱腦損傷涉及頭皮、顱骨、腦組織的損傷,傷情急、創(chuàng)傷重、病情變化快,因此準確及時迅速的執(zhí)行醫(yī)囑及做好護理工作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鞏固療效,促進恢復的基礎條件。

2.2呼吸道的護理顱腦外傷患者昏迷時咳嗽、吞咽反射減弱或消失,呼吸機能障礙易造成窒息,從而加重腦缺氧,應隨時觀察呼吸情況,及時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定時輕拍背部,以利分泌物排出,預防墜積性肺炎。大流量氧氣吸入是改善腦缺氧的關鍵,每日更換氧氣導管,保持室內溫度。

2.3建立良好的輸液通道建立輸液通道,維持電解質平衡,注意根據(jù)病情調節(jié)輸液速度,每分鐘以30~40滴為宜,以防止腦水腫加重。在使用甘露醇等降低顱內壓藥物時,為加強療效,應加快輸液速度,250ml在20~30min內滴完,并注意保護血管、防治藥物外漏、形成局部組織壞死,準確記錄24h出入量。

2.4基礎護理

2.4.1為減少腦耗氧量及腦出血患者頭置冰帽,為防止凍傷額頭及雙耳部,應在額頭及雙耳部墊小毛巾并定時更換帽內冰塊,油紗覆蓋耳部。腦室引流的患者,腦室引流袋的放置應高于腦室最高點15~20cm。

2.4.2留置導尿保持尿道管通暢并用1:500的呋喃西林溶液每日兩次沖洗膀胱并定期更換導尿管。

2.4.3預防褥瘡 患者昏迷期長,皮膚長期受壓,其他部位受傷易發(fā)生褥瘡,應保持床單位干燥整潔并定時為患者翻身按摩,骨突出部位墊氣墊。

2.4.4保持患者大便通暢便秘時給予通便劑,并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以防腹壓突降而引起虛脫,注意觀察大便次數(shù)及性質,隨時調整通便藥。

2.5腦脊液外漏時的護理有腦脊液外露不要堵塞鼻耳等處,外露腦脊液具有降低顱內壓、防止鼻耳等處病菌從傷口逆行進入,見到鼻耳流出腦脊液,禁止用水沖洗,可用滅菌棉簽蘸取75%酒精消毒外耳道,并用棉簽清除鼻痂,患者不可去鼻涕、不可洗耳朵,用高枕墊頭,使頭處于高位。

2.6高壓氧治療的護理高壓氧治療的作用[1]:(1)提高血壓分壓,增加血氧含量、增大氧的有效彌散距離,改善腦細胞的恢復;(2)高壓氧下腦血管收縮,腦血流量減少,因而減輕了腦水腫,降低顱內高壓;(3)高壓氧結合低溫更有利于糾正腦缺氧,若適當降低體溫不僅增加血氧飽和度,可使腦細胞的代謝降低,耗氧量減少,更有利于糾正腦缺氧;(4)促進覺醒,高壓氧使頸動脈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但椎動脈血流增加,使網狀系統(tǒng)激活及腦干的氧分壓增加,從而刺激上行網狀系統(tǒng),加速昏迷覺醒。做好入艙前的準備工作,預防各種氣壓傷的意外發(fā)生,做好治療(加壓、穩(wěn)壓、減壓)過程中的護理。

篇10

方法:采用開顱血腫清除和去骨瓣減壓術等手術治療的患者有90例;采用脫水、激素、抗炎、營養(yǎng)神經等非手術治療的有20例。全部患者均行顱內引流術,用持續(xù)顱內高壓(ICP)監(jiān)測:①患者取頭部水平臥位,固定壓力傳桿器與耳尖同一水平,顱內引流管連接1只三通管,側通道接引流袋,直通管接一次性壓力監(jiān)測套,扣于模式壓力傳感器接監(jiān)護儀,彼此緊密連接,持續(xù)監(jiān)測顱內壓,直通道連接沖管用生理鹽水;②測壓時將三通管引流通道關閉,開通測壓通道,并將側口打開調為0后,蓋上即可,從監(jiān)護儀顯示屏觀察到顱內壓波形及壓力情況。

評分標準: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標準,3~5分48例,6~8分62例,均<8分或對疼痛喪失定位能力。

統(tǒng)計學方法: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

結果

本組資料110例患者中,治愈64例,中殘18例,重殘14例,死亡10例,放棄治療自動出院4例。有效率為58%。

護理

術前護理:護士要正確連接監(jiān)測裝置,監(jiān)測前對監(jiān)護儀進行性能測試,使各部件工作正常。在每次監(jiān)測前均要校準“0”點,監(jiān)護時患者保持平臥或頭高10°~15°為宜,妥善保護監(jiān)測裝置的接頭導線,防止扭曲、折疊或脫出。要密切觀察病人的神志、瞳孔、生命體征、肢體活動情況,每15~30分鐘觀察并記錄1次,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由于顱腦損傷患者極易發(fā)生頻繁嘔吐,因此要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必要時置氣管插管,吸氧3~5L/分,以改善腦缺氧,減輕腦水腫和降低顱內壓[2]。對于急需手術患者,要在30分鐘內完成術前準備。及時評估患者傷前原有的慢性疾病。本組病例中,既往有慢性病的患者35例,顱腦損傷后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可加重原有疾病,如血壓升高、血糖升高、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術后護理:對昏迷較深的患者,應及早行氣管切開,并嚴格執(zhí)行氣管切開術后護理。要及時叩背吸痰,操作動作必須輕柔,盡量減少刺激,吸痰時要施行無菌操作,常規(guī)行霧化吸入和氣道內給藥,根據(jù)培養(yǎng)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防止肺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3]。當顱內血腫、嚴重腦水腫、傷口疼痛、缺氧等時,患者可出現(xiàn)躁動不安,醫(yī)護人員應該及時查找原因,對癥處理。必要時使用鎮(zhèn)靜劑,讓患者平靜后再測量,以便確保顱內高壓監(jiān)測的準確性。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合理使用脫水劑效果更好。由于顱腦損傷患者在急性期發(fā)熱很常見,我們必須要明白患者發(fā)熱的原因。一般中樞性高熱,主要是由于下丘腦功能障礙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引起,我們可采用物理降溫,使患者的體溫控制在37℃以下。

一般護理:顱腦損傷患者,要注意室內溫濕度適宜,每天開窗通風2次,每次30~60分鐘。要定時為患者翻身叩背,每次翻身后用熱毛巾擦洗受壓的皮膚和骨突出部位,要保持床鋪的清潔與干燥,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對持續(xù)置尿管的患者,應加強會的護理,并為患者行早期膀胱訓練,縮短導尿時間和降低泌尿系感染率。本組病人置尿管時間在5~10天應激性潰瘍的預防及護理:顱腦損傷患者常伴有應激性潰瘍,本組發(fā)生率為62%。顱腦損傷后的患者應及時進食,可阻斷營養(yǎng)不良與免疫功能低下的惡性循環(huán),對不能進食者要留置胃管,同時做好胃管的護理。危重病人因機體處于強烈應激狀態(tài),體內兒茶酚胺大量釋放入血,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縮,使胃黏膜血液供應減少,局部黏膜水腫,因此插胃管時動作要輕柔,避免反復插管。有學者認為,將插管長度改為從發(fā)際到劍突(實測距離)至5cm時,對胃黏膜損傷較輕[4]。適當約束煩躁病人的雙手,可防止自行拔管,保持胃管暢通,防止堵塞。避免過頻更換胃管,防止造成胃黏膜機械性損傷出血。在鼻飼時應給予半臥式頭部抬高30°~45°,并觀察胃液性質、顏色,定時測定pH值,使pH值保持4~7。鼻飼時要調整“三度”,即濃度、溫度、輸液速度。一般溫度在35~37℃為宜,過熱可導致黏膜燙傷,引起出血;過冷則易致腹瀉。發(fā)生應激性潰瘍的早期,患者常有呃逆,一旦出現(xiàn)應激性潰瘍,除遵醫(yī)囑應用制酸劑、止血藥、擴容藥物外,還要嚴密觀察嘔血和黑便的變化,并記錄其量和性質,并做好監(jiān)測血壓、脈搏、呼吸、神志、尿量等變化。準確記錄引流量及顏色,防止引流管堵塞、扭曲、脫出。

飲食指導:營養(yǎng)支持對腦組織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進食時應仔細觀察患者的吞咽動作及嗆咳。若有吞咽而無嗆咳,應先喂密度均勻的糊狀飲食,如藕粉、雞蛋糕、流質等;若病人無吞咽動作或嗆咳較明顯,要盡快進行鼻飼,使患者的鼻飼液更接近于日常飲食習慣,減少了腹脹的發(fā)生。本組有6例發(fā)生心衰、3例發(fā)生腎衰,其中4例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壓病史,這些患者心功能代償能力較差,當傷后處于高動力狀態(tài)時,心臟負荷增大,出現(xiàn)失代償。大量脫水劑的應用,易加重腎負荷,因此要及早補充和注意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

康復期的護理:顱腦損傷后,患者易引起偏癱和失語,早期進行康復訓練能夠達到腦功能區(qū)的轉移或重組,使遭到破壞的運動反射在良好的條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來。因此,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一般24~48小時即可進行肢體功能鍛煉。運動時應在護士的示范指導下,從大關節(jié)到小關節(jié)、運動量由小到大、時間由短到長,要求肢體的每個關節(jié)都要運動。我們對患者的每一點進步要及時恰當?shù)慕o予肯定,堅定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討論

顱內高壓監(jiān)測,能準確判斷顱內傷情及腦水腫情況,降低了因使用甘露醇不當而引起的腎臟的毒性作用,減少了電解質紊亂、急性腎衰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變了顱腦損傷患者治療的盲目性[5]。在監(jiān)測過程中,要求將預防顱內感染作為護理的重點,必須保持監(jiān)護及引流裝置的全封閉,避免漏液,操作時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因此,護士必須熟練掌握和判斷各種異常壓力波型,各項操作要嚴密遵守無菌技術原則,防止顱內感染。監(jiān)測過程中盡量減少對患者的刺激,要及時準確判斷患者病情的變化,做好各項護理,提高搶救患者的成功率及生存率。

論文關鍵詞顱腦損傷顱內壓護理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治療與護理效果。方法:對2005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110例顱腦損傷患者的病死率、致殘率以及臨床治療與護理等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顱腦損傷患者病情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死亡率極高。本組110例患者,治愈64例,中殘18例,重殘14例,死亡10例,放棄治療4例。有效率為58%。結論:提高臨床救治和護理水平,加強患者術前和術后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做好呼吸道和引流管的護理,早期給予營養(yǎng)支持,可以減少患者肺部并發(fā)癥,從而保證患者的生命質量。

顱腦損傷是腦外科常見急診,患者顱腦損傷后直接造成的繼發(fā)性損害一般都是顱內高壓(ICP),其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病死率和致殘率也在50%以上[1]。因患者自身的生理特點,加上合并損傷多和腦損傷嚴重,傷后昏迷時間長,因此傷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很高。

參考文獻

1周燕,劉英.老年重型顱腦損傷病人的護理68例.中華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2004,(2)7:1039.

2周玉娟.老年顱腦損傷病人的臨床評價及護理.實用護理雜志,20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