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色婷婷综在合线亚洲,亚洲欧洲免费视频,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最新国产成人盗摄精品视频,日韩激情视频在线观看,97公开免费视频,成人激情视频在线观看,成人免费淫片视频男直播,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99

識字教學論文模板(10篇)

時間:2023-03-28 15:08:0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識字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識字教學論文

篇1

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胡鐵生,焦建利等。發(fā)達地區(qū)中小學教育建設(shè)現(xiàn)狀分析:以佛山市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09(11):69-73.

[2]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百度百科網(wǎng)。微課[EB/OL].

[4]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shù)教育,2013(4):10-12.

[5]顧小清,顧鳳佳。微型學習策略:設(shè)計移動學習[J].中國電化教育,2008(3):17-21.

[6]王新乙。微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J].電化教育研究,2012(12):20-22.

[7]黃建軍,郭紹青。論微課程的設(shè)計與開發(fā)[J].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2013(5):31-35.

[8]姜玉蓮。微課程研究與發(fā)展趨勢系統(tǒng)化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2):64-73.

[9]李玉平。微課程--走向簡單的學習[J].中國信息技術(shù)教育,2012(11):15-19.

[10]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shù)教育,2013(4):13-14.

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胡鐵生。中小學優(yōu)質(zhì)"微課"資源開發(fā)的區(qū)域?qū)嵺`與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2]李小剛,王運武,馬德俊,靳素麗。微型學習視野下的微課程設(shè)計及教學應用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2013,(10):31-35.

[3]余勝泉,陳敏?;趯W習元平臺的微課設(shè)計[J].開放教育研究,2014,(01):100-110.

[4]張曉君,李雅琴,王浩宇,丁雪梅。認知負荷理論視角下的微課程多媒體課件設(shè)計[J].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2014,(02):20-25.

[5]鐘琦,武志勇。高校計算機基礎(chǔ)課程的"微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2014(02):26-33.

[6]余劍波,王陸。微課程設(shè)計的點鏈圈(PLC)模型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05):32-37.

[7]張曉君,李東哲,陳雷。微課程視頻制作中的注意引導設(shè)計[J].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2013,(08):105-107.

[8]劉名卓,祝智庭。微課程的設(shè)計分析與模型構(gòu)建[J].中國電化教育,2013,(12):127-131.

[9]單從凱,王麗。微課程的開發(fā)與應用[J].中國遠程教育,2013,(12):74-77.

[10]韓中保,韓扣蘭?;贐lendingLearning的微課設(shè)計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2014(01):53-59.

[11]鄭小軍,張霞。微課的六點質(zhì)疑及回應[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02):48-54.

[12]張靜然.國內(nèi)外微課程的概念辨析及其研究實踐現(xiàn)狀[DB/OL].

[13]關(guān)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shù)教育,2011(17):32-34.

[14]張一春。微課建設(shè)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wǎng)絡,2013(10):28-31.

[15]李桃。漫談低年級識字教學[J].讀與寫(下旬),2012,9(10)。

[16]王覓,賀斌,祝智庭。微視頻課程:演變、定位與應用領(lǐng)域[J].中國電化教育,2013(04)。

[17]王覓。面向碎片化學習時代微視頻課程的內(nèi)容設(shè)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3.

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楊九民,邵明杰,黃磊?;谖⒁曨l資源的翻轉(zhuǎn)課堂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2013(10)。

[2]辛彬。初中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的微課程的設(shè)計與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4.

[3]李澤蕊。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行動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0,5.

[4]韓佳佳。初中語文微課程設(shè)計研究[D].河北大學。2014.

[5]段連鑫,李國富。信息技術(shù)與小學識字教學整合的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chǔ)教育,2012(7):6-40.

[6]林素華。計算機教學有助于小學低年級識字效果的提高[J].新課程,2010(7)。

[7]韓雪茹。小學語文微課程設(shè)計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4.

[8]趙小蕊。微課在銀川市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寧夏大學。2014.

[9]李爽。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提高小學識字教學效率[D].寧夏大學。2013.

[10]呂婷婷。微型學習資源的設(shè)計與應用該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4.

篇2

語言文字來源于生活,最終還是應該回歸于生活。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識字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識記效果,而且對于生字的實際應用也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教學教科版第二冊《春雨的顏色》一文中,有個要識記的生字“顏”,由于學生還不認識“彥”和“頁”,在識記時,遇到了困難。這時,我適時引導“在生活中你看見過它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舉著一雙雙小手,這個說:“我知道,這個‘顏’是顏老師的‘顏’”。對呀,我們班的數(shù)學老師正是姓顏。那個說:“我也知道,這個‘顏’是水彩顏料的‘顏’”?!瓕W生的回答都十分精彩,看來,生活的資源果然是無窮的,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對于識字的幫助是不言而喻的。語文教學中強調(diào)理解要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要“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蔽矣X得識字教學也可以聯(lián)系課文進行識字。在教學《北京》一課中,在識記“寬”這個字,學生運用了拆字法,把“寬”拆分為“宀”“艸”“見”,雖然這也達到了識字的目的,但是我覺得這種識記方法過分生硬牽強,也脫離了漢字的本身含義。因此,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把“寬”所在的此“寬闊”拿出來,通過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來理解“寬”這個字,從而記住了“寬”。在識字教學中,把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或者聯(lián)系課文來幫助時記,同時交給學生識字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是十分有用的。

二、歸類識字

從我們的漢字的造字法來看,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幾種,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教學時,我們?nèi)绻軌驇椭鷮W生進行適當?shù)臍w類,既對學生提高識記效果有很大的幫助,又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記的范圍。例如:教科版第二冊《識字一2》,要認識的“樹、松、柏、楊、梨、枝、材”都是形聲字,都帶有“木”。教學時,我就引導學生觀察,從而發(fā)現(xiàn)這些字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從而使學生的出結(jié)論“這些生字都帶有‘木’,都跟樹木有關(guān)系”。同時進行拓展,讓學生想一想還認識哪些字帶有‘木’的字,然后進行了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了本課的生字,而且還認識一些課外的生字,拓寬了識字面。又如;在《神奇的塔》中要認識的字中,我把“燈、廳、打”這三個生字一起拿出來讓學生進行識記,從過觀察比較,學生的回答還真的很出彩。有的學生說:“這三個生字都帶有‘丁’,帶‘火’的是‘燈’,帶‘廠’的是‘廳’,帶‘扌’的是‘打’”。有的學生說:“因為有‘火’才能點‘燈’,用手才能‘打’”。這樣把一些帶有共同點的字進行人為的歸類,通過比較,提高識記的效果,也有利于學生區(qū)分形近字。歸類識字法在學生識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形成一定的識字結(jié)構(gòu),又有助于學生觸類旁通拓寬識字面。

三、游戲識字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比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識字,是無法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對于識字的效果也會降低。因此,在識字過程中使用學生最喜歡的游戲,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識記的幫助是不言而喻的。開火車的游戲法。這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游戲方法。但是這種游戲可以較大范圍的檢查學生的識字效果,對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有好處。通常,在識字一開始,我會運用開火車的形式,了解一下學生對這些聲字的熟悉程度,這樣教學時就可以側(cè)重地進行教學,可以提高學習效果。在鞏固環(huán)節(jié),我也會使用開火車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鞏固和及時的補強。在游戲方法上我也進行了“改良”,一開始,我先用掌聲和學生進行互動“火車火車往哪兒開?”“火車火車往這兒開!”,而且形式也多樣了,有單軌火車、雙軌火車,還有環(huán)城火車、翻山火車等等。形式多樣、操作簡單的開火車游戲法,給識字過程帶來了調(diào)劑,對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益處。歡樂對對碰的游戲法。這個游戲,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靈活識字的能力。例如:在教科版第二冊《識字一1》中,在鞏固階段,我出示了“亻”和“也、木、本、火、半、主、立”,讓學生同桌進行“歡樂對對碰”的游戲,在這個過程中,把部件和漢字組成新的漢字,同桌互相拍手邊拍邊說“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亻’和‘火’一碰,伙伙?!睂W生也還可以自己進行拓展,比如“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亻’和‘門’一碰,們們?!苯柚@樣的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漢字重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識字樂趣,提高識記效果。在識字過程中,引進游戲,可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漢字,提高識字的效果。

篇3

興趣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話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之樂意學。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diào)動。

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chuàng)設(shè)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二、變換形式——“玩”中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根據(jù)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nèi)容的結(jié)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chuàng)新。

如在教學新課程“一年級下冊識字7”時,教師可穿插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左上方插圖,讓學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的含義時讓孩子們“搭一搭”、“演一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學中,要經(jīng)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復習生字筆順時,可以用“對口令”的游戲。如“斗”字的筆順,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寫?“斗”字這樣寫:點點橫豎。這就是“對口令”。復習組詞可以用“找朋友”、“詞語開花”、“摘蘋果”等游戲。

三、教給方法——學會學

篇4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备鶕?jù)小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我先利用實物、圖畫、活動、幻燈、錄象等與相關(guān)的直觀景象導入,把學生帶進形象的情景中。

1、看實物、圖畫導入。例如:我在教“蛋”字時,我先出示雞蛋實物,讓學生說出它的名稱、形狀,然后才出示生字卡學習生字。

2、聽音導入。在教學“呱、哇、嘩”等表示聲音的字時,我先讓學生聽音辨別動物的叫聲,進而出示生字,讓其模仿動物叫聲,然后才學習生字。

3、看錄象導入。在學習歸類識字三的第1課時,我又讓學生通過錄象觀看動物世界,進而認識各種動物及其名稱。

這樣,通過看圖、聽音、觀看錄象等手段把學生帶進生動、形象的情景中,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為后面生字詞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激發(fā)無意注意,輕松識字。

興趣是學習之師。根據(jù)學生的注意規(guī)律——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有意注意正在發(fā)展和做事沒耐性這一特點,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應用以下幾種教學形式,調(diào)動學生的無意注意。

1、借助色彩。課堂上我用不同顏色的粉筆,突出漢字的不同點,通過鮮明的對比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如教學漢字“睬、踩”時,將兩個字的偏旁“目、足”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書寫,便強化學生對漢字“睬、踩”的記憶。

2、借助電教媒體剪輯、組合。如教形近字“晴、睛、精”時,我利用幻燈,將這些字編旁進行變換組合。幻燈的變換攝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強化了學生對字形、字義的記憶。

3、借助順口溜。遇到難、易錯的字,借助順口溜教學。如教學“美”字:羊字沒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個人,他姓王,口袋裝著兩塊糖。順口溜識字教學,幽默風趣寓教于樂,瑯瑯上口,易學好記,學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現(xiàn)語文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識字效果。

4、借助動作、實驗演示。如識記“滅”字時,先用火柴點燃一個紙團,然后用一小鐵板向下一壓,火就滅了。這樣通過動作實驗演示,學生興趣盎然,不僅記住了生字的字形,而且了解了其義。

三、演練結(jié)合,復習鞏固。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學中我們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表演,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探索、主動的求知,在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享受成功的樂趣。因此,在復習鞏固生字時,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形式:

1、猜字謎。如“午”字:遠看像頭牛,近看牛沒頭,要問是啥字,看看日當頭;“喜”字: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兩村合一起,歡樂不發(fā)愁。

篇5

兩者制約協(xié)調(diào),共同促進提高。從系統(tǒng)論的觀點看:“認”是識字教學的主體,“寫”是識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緊密聯(lián)系,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信息控制論認為:反饋原理所包含的內(nèi)容是學習過程的四個層次,組成了一個閉合電路,保證了電流的暢通,缺一不可,學生認知一個漢字,必須先認知這個字的音形義,再通過書寫,檢驗對照,以達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只有在實際教學中,既注重“認”,又強調(diào)“寫”,二者協(xié)調(diào),才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只有通過信息交流和反饋作用,對孩子同步輸入知識信息,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朝著預定的方向發(fā)展,達到預期的效果。

篇6

識字教學 課堂教學 主動學習 改變現(xiàn)狀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過度到書面語言的橋梁。所以,識字教學質(zhì)量關(guān)系到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我們認為低年級識字教學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入手,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在課內(nèi)打好識字基礎(chǔ);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課外鞏固,注重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盡快完成課標提出的識字任務。怎樣提高一年級的識字教學質(zhì)量呢?

一、根據(jù)兒童的思維特點,變抽象為具體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學生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fā)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diào)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fā)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例如,在開課之初,教師就演示幾個學生在學前接觸過的有代表性的會意字、形聲字,通過畫面與文字的演變,使學生將自己頭腦中的資源與眼前所見的畫面產(chǎn)生聯(lián)系,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祖國文字奧秘的欲望,對學習識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利用多種趣味形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文字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根據(jù)低年級小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我先利用實物、圖畫、活動、等與相關(guān)的直觀景象導入,把學生帶進形象的情景中。

(1)借助猜字謎。

遇到難、易錯的字,借助猜字謎教學。如教學“泉”字:上白下水;如“工”字:可以說成“二”加“ 1 ”等等;猜字謎識字教學,幽默風趣寓教于樂,瑯瑯上口,易學好記,學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現(xiàn)語文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識字效果。

(2)利用圖畫識字。

這種方法主要是用于教學象形文字,如教學“日、月、山、火、田”這些字時,我利用簡筆畫,如教學“山”字,在黑板上勾勒出山的簡筆畫,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也牢記在他們的腦海中了。

(3)利用競賽法。

根據(jù)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們還可以把各種練習寓于競賽之中,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更好地鞏固已學的知識。

(4)利用游戲

將游戲引入課堂能讓孩子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識字。例如在教學一年級語文《北風和小魚》一課中,讓孩子分角色表演“北風”、“小魚”。結(jié)合指導,經(jīng)過多組表演練習,孩子們在游戲中比較準確地認識和理解了十多個生字及幾個詞語。后來,隨著識字量的增加,我又將“看是送信快”、“詞語找朋友”等有趣的游戲引入課堂。孩子們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識字激情高漲,達到了預期教學目的。

三、利用實踐活動,帶學生走向生活

教師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兒童的興趣出發(fā),開展實踐活動。每個活動有一個主題,引導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自己動手、動腦去收集資料,并交流收獲。如舉辦“一(7)超市”、“水果運動會”、“小花市” 、 “逛商場”等等識字活動。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過:“活動和交往是發(fā)展的源泉?!被顒邮莾和畹囊徊糠郑處熢诮虒W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兒童盡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huán)境,以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篇7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覺得責任重大。在努力學習各種識字教學法之后,結(jié)合我們所運用的,由國家教育部九五重點課題“面向21世紀小學課程現(xiàn)代化民族化實驗研究”編寫的“新世紀語文教材”的特點,我認為要還識字教學于精彩必須集百家之長,融自身教材于一體,為我所用,以期能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開發(fā)學生識字潛能。

一、以多種形式的識字方法,喚起學生識字興趣

1、電腦動畫識字

教學課件的運用,把枯燥的識字變得形象、有趣了,加以聲音的畫面吸引了孩子。如學習“采”時,色彩鮮艷的畫面:一棵樹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靈活的采摘著樹上的果子。輔以字理與解說:“采”樹上采果子。動感的畫面,形象的解說,艷麗的色彩吸引著學生把畫面與相關(guān)聯(lián)的漢字“采”聯(lián)系在一起。再如“走”字的學習,出現(xiàn)畫面A:以一條寬廣的大道為背景,一個疾跑的人閃現(xiàn)在屏幕。教學中組織學生觀察,進行語言訓練:(1)這是一個()的人。這個人()。(2)他跑得()。畫面B:出現(xiàn)“走”的字理,加以解說:古人說“走”就是跑的意思?!皟和沧咦伏S蝶”就是這個意思,后來才單指步行。小朋友你明白了嗎?你又在哪些地方見過這個字? 教學中的課件,以接示字理讓孩子們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對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動。

2、故事聯(lián)想識字

調(diào)動孩子的觀察、分析、想象等各種能力,運用語言來描述,創(chuàng)造性的識字?,F(xiàn)采擷教學中孩子的精彩描述,供大家賞析。

(1)學習“首”時,學生講到:“首”字上面點、撇象頭發(fā),橫向頭頂,臉上最突出的是鼻子。古時鼻子的圖畫代表自己,所以“首”字下面是“自”。

(2)學習“壯”時,學生講到:“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當上將軍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壯士?!?/p>

(3)“非”字學生這樣記憶:兩個非常強壯的人,打到了六個壞人。

此外,諸如:“師徒兩人徒手走在路上”學習徒;“我非常傷心”學習悲;“妹妹是個女孩,她是未來的希望”學習妹;“姥姥是媽媽的媽媽,她年老了?!睂W習姥......通過孩子們的語言描述,把識字與語言有機的聯(lián)系在一起,豐富了孩子們的識字方法,促進了各種能力的提高。

3、字型聯(lián)想韻文識字

當學過同一類字后,啟發(fā)學生由一字想多字,把字串成串,辨字義記字形,并利用韻文幫助識字。如學習過“青、清、請、晴、情、蜻、睛”后,組織學生觀察聯(lián)想,編寫韻文:“河水清清天氣晴,小小青蛙大眼睛。池上蜻蜓眨眼睛,它們一同捉害蟲。請出專家評一評,莊稼豐收好心情?!痹偃纾簩W習了“各、處、落、洛”時編寫韻文:“三人同日踏春去,賞觀洛陽名牡丹。各個爭奇斗艷處,花落東都滿城香?!?/p>

此類識字,借鑒了“字族文識字”中的“字以族聚,族以文存”的原則,把本字和由之派生出的字歸攏起來,看成一個“族”,把這一族字編進韻文,使生字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既明字義,又辯清了字形。使學生在學過一族文字后,在頭腦中形成了一種識字框架,形成識字能力。

此外繪畫識字,演示識字,猜謎識字等都深受學生喜愛,他們通過畫筆、動作等助其記憶。如:兩個孩子背對背坐在地上,形象的揭示了“坐”的形、義。孩子們筆下畫出了一條長長的道路,路上有一個行走的人,逼真的揭示了“道”形與義。

總之,識字教學的方法很多,當我們不在以長者自居,俯下身來,與孩子們共同學習探索時,我們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思維之廣闊,潛能之無邊。只有相信他們,為他們營造更多的鍛煉空間,相信孩子們會更主動學習,更好的發(fā)展。

二、讓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識字,以培養(yǎng)其自主識字的能力

識字貴在得法,有了方法貴在應用。新大綱指出“注重學生識字能力”鼓勵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逐步提高自學能力,在識字教學中,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識字,會更好的提高其自學能力,促其發(fā)展。

識字教學中,幫助學生總結(jié)方法是為學生自主識字提供基石。隨著基本識字方法的掌握,便可開始放手讓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識字。教學中采用了三步法:(1)分析歸類;(2)選擇方法;(3)學習交流,總結(jié)提高。

篇8

2交互式電子教學模式

歷史上每個時期都有其相應的產(chǎn)物,交互式電子白板便是現(xiàn)在信息化時代的產(chǎn)物。英語課堂教學也即將翻過多媒體演示教學這一頁,而迎來新的一頁——交互式電子教學。交互式電子白板,不僅傳承了以上兩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更有效地解決了它們存在的弊端,給有限的課堂提供了無限寬廣的平臺,為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提供了必要條件。交互式電子白板讓學生從講臺下走到了講臺上,化靜為動,師生關(guān)系也由以前的“一廂情愿”變成了現(xiàn)在的“兩心相悅”。電子白板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真實、更生動的英語學習情境,更進一步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課堂教學形象、直觀,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率。下面,筆者就根據(jù)所任教的初中英語學科,談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一些體會。交互式電子白板具有極強的兼容性事實證明,有了新的技術(shù),并不一定要拋棄舊的,以前深入學習研究、精心制作的PPT課件依然可以應用于課堂教學。PPT課件可以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來放映,借助于白板的交互功能,原來的課件變得更加靈活、更加實用了。交互式電子白板不僅可以使用PPT課件,而且能使用多種媒體為課堂服務,如音頻播放軟件、文字處理軟件等,避免了過于單一的教學形式,體現(xiàn)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資源庫提供了更多的素材資源庫中會有大量可供教師使用的素材,可以在課堂上隨時調(diào)用,節(jié)省了尋找材料的時間。如在學習英文的26個字母時,筆者就當堂從資源庫中拖出26個字母的卡通圖片,并且?guī)в袝鴮懝P順。這不僅引起了學生的注意,還激發(fā)了他們學習字母的興趣。以前每屆初一年級的教師總是抱著把長尺子進出教室,提前在黑板上劃滿四線格?,F(xiàn)在資源庫中為教師準備了豐富的背景圖片,其中就有英語教學常用的四線格。在學生初涉英語的初一上學期,筆者一直使用白板中的四線格進行板書,以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交互式電子白板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互式電子白板這一新技術(shù)設(shè)備的使用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起了學生對英語課堂的渴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學生來說,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運用無疑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經(jīng)歷。交互式電子白板向?qū)W生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科技的奇妙,教師的手指或電子筆在屏幕上輕輕一觸,便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因此,學生便盼望著每一節(jié)英語課的到來。學生由懼怕、討厭英語發(fā)展到了盼著上英語,電子白板可謂是功不可沒!節(jié)省了備課時間,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制作PPT課件時,為了能使答案在必要的時候直觀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師往往要提前把答案融入到課件中,還要把答案逐一自定義上動畫,設(shè)計好出現(xiàn)的順序。因為英語的答案過于零碎,這在很大程度上延長了備課時間,也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在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之后,教師無需提前預設(shè)答案,只需要學生在白板上直接書寫,再通過討論修正錯誤答案、保留正確答案即可,這比多媒體演示教學更直觀、形象。學生也會在無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筛鶕?jù)需要隨時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修改,或添加或刪除在使用PowerPoint進行備課時,即使再有經(jīng)驗的教師也不能準確預設(shè)學生給出的答案,更不能輕松解決課堂中突發(fā)性的問題。這時多媒體演示教學就顯得生硬而又蒼白無力了,教與學明顯脫節(jié)。教師備課備得再詳細、再科學、再有層次,也不能說明是一堂成功的優(yōu)質(zhì)課,真正的一堂好課應該是教師如何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或突發(fā)性問題及時修改思路,以便適應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交互式電子白板恰好可以使教師做到這一點,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或?qū)W生的實際情況,通過交互性活動,將教學內(nèi)容進行修改或增減,既可以適時適當?shù)匾龑椭鷮W生,還可以當堂體現(xiàn)教師的二次備課,為以后的教學積累經(jīng)驗。這是傳統(tǒng)的多媒體演示教學模式所不能及的。巧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中的工具,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1)利用拖拽工具增強英語課堂的交互性。

白板中的拖拽工具可以對選中的圖片或單詞進行位置的隨意移動,而且便于操作,操作起來既簡單又直觀。這一工具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是使用頻率較高的。例如,七年級上冊Unit4“Where’smyschoolbag?”主要談論物品的位置。需要先學習一些有關(guān)家具的單詞,筆者便通過學生讀出單詞,一名學生在白板前拖拽相應的家具到自己滿意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擺放家具,布置房間。這一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讓一些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習慣把相應的物品(如books、ring、key等)進行擺放,一邊擺放,一邊介紹物品的位置:“Thekeyisonthechair.”“Thebooksareinthebookcase...”最后評出哪位學生的房間最整潔,從而上升到情感教育——要養(yǎng)成良好的放置物品的習慣。在句型結(jié)構(gòu)講解上,針對如何變否定句和疑問句,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會讓其變得更加生動易懂。如要把含有be動詞的句型變成否定句,只需要在be動詞后面隨手加上一個not即可;如果要變?yōu)橐话阋蓡柧?,只要把be動詞選中,并用拖拽工具把它拖到句首,一般疑問句基本也就這樣形成了。當然,用PowerPoint也是能做出這個效果的,但是如果想制作出如此逼真的移動效果,既費時又費力。此外,像選詞填空這種練習題,也可以通過拖拽的方式把答案從備選框里拖拽到相應的地方,學生不僅動腦,也能動手,答案也更直觀。

2)讓聚光燈為英語課堂增加神秘色彩。

聚光燈效果的使用在英語課堂中能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刺激學生的眼球,聚焦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比如,在講授八年級上Unit8“Howwasyourschooltrip?”時,筆者采用了聚光燈功能,把圖片的某一小部分展露給學生,讓他們猜“WherewasI”,然后慢慢移動聚光燈,繼而逐漸放大,最終展現(xiàn)給學生正確的答案。這一環(huán)節(jié)調(diào)出了學生對表示地點的一些詞匯的回憶,既復習了以前的內(nèi)容,為本課的引入做了鋪墊,又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運用電子白板提供的回放功能,可以重新展現(xiàn)學習過程,回放知識脈絡,為課堂復習提供一個可行性的平臺。

每節(jié)英語課即將結(jié)束時,都有一個Summery的環(huán)節(jié),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與過程?;胤殴δ芮∏∵m合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鞏固。

4)注解模式為短文尤其是長篇課文的層次劃分、句型結(jié)構(gòu)的劃分以及重難點知識的標注提供了可行性平臺。

通過注解模式,可以選擇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筆進行標注,使學生在字詞句篇章的結(jié)構(gòu)上有明確的理解。在學習每個單元的短文時,筆者都讓學生借助注解模式把課文按層次劃分,幫助他們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為以后的寫作打好基礎(chǔ)。再通過小組合作方式標記出重點短語、句型并適當進行講解。最后通過答疑解惑這一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注解一些難點問題,為學生整理筆記提供一定的依據(jù)。

5)交互式電子白板中的工具可以充分釋放英語課堂的活力。

復制功能可以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單復數(shù)問題;遮罩功能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計時功能可以在課堂中輔助限時閱讀、限時背誦等活動。

篇9

在教學中可以應用圖片,聲音,動畫呈現(xiàn),內(nèi)容具體體現(xiàn)很多歷史課本知識點,從而對于歷史達到非常透徹了解,可以汲取歷史智慧,增加歷史洞察力。歷史課堂的設(shè)立方式主要有幾個方面,聯(lián)系生活,借助實物,巧妙設(shè)問,扮演角色和多媒體教學等方法,為歷史教學增加生動性。相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數(shù)字教學更加重注的是歷史故事本身特點,搜集和歷史課程相互關(guān)聯(lián)素材進行情景設(shè)計,使得歷史數(shù)字教學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時不斷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二、歷史數(shù)字故事對于教育教學的巨大作用體現(xiàn):

歷史靴子故事對于教育教學有著非常巨大作用,他作為一種新型情景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多元化教育,進行感情和智能多方面投入,使得歷史數(shù)字故事在課堂上更加生動,利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解決了請教教學中多智能發(fā)展不均衡問題,常見教學情景教學都是在學生已經(jīng)具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chǔ)上,綜合運用情景教學,更加強調(diào)的是實踐過程,注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史數(shù)字故事是將故事各種情景和表演相互完美結(jié)合,然后更好促進學生多元化智能開發(fā)和發(fā)展。歷史數(shù)組故事以文字,十五和音樂等形式為素材,以信息技術(shù)為平臺制定出富有創(chuàng)造性歷史故事教學模式。也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投入,增強學習主動性,使得學生在制作數(shù)字故事作品時候能夠自己動手,將所學投入到學習實踐之中,在生活中主動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相互寫作能力。激發(fā)學生情感投入,深刻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拉近師生之間距離,培養(yǎng)感情,相互交流和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篇10

2011年,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宏觀調(diào)控的思路是“小學低段側(cè)重識字問題。”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漢字,是現(xiàn)代漢語的母體,漢字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語文能力的高低。語文學習能力很難提高,從根本上講,漢字是最大的障礙。把好識字關(guān),語言的發(fā)展就會快速進入高效的軌道。因此,小學階段必須重視識字教學。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一個學生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他今后的學習生涯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語文是一門基礎(chǔ)的學科,而識字教學就猶如樓房的地基,是基礎(chǔ)中的基礎(chǔ)。2011版《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如何利用教材優(yōu)勢,盡可能地挖掘?qū)W生最大的潛能,讓識字變得輕松、愉快,成為廣大語文教師面臨的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

二、漢字教學的幾種方法

(一)基本字源識字

可以由作為構(gòu)字部件的獨體字入手,后教由這些獨體字組成的合體字。

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對“文”和“字”做了如下解釋:“}R之初作也,w依象形,故^之文。其後形相益,即^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多也?!比鐫h字中比較常用的構(gòu)字部件有:口、土、人、日、月、山等,這些漢字對于即將參加HSK六級考試的學生來說,是十分淺顯易掌握的。從這些字入手,教學生有這些獨體字組成的合體字。在合體字教學時,首先需要對文字的構(gòu)字部件進行分解、對偏旁部首進行分析,結(jié)合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加以說明。漢字的偏旁部首是漢字的組成部分,要先記住偏旁部首,才能記住后面更多與其有關(guān)的漢字。

教學案例:

2.會意字“信”。“信=人+言”。但人說出來的話(言)要有誠信,故“人”+“言”為“信”。這個字也有另一種說法為“從言,人聲的形聲字”。

(二)結(jié)合中國文化和文字的演變過程進行教學

漢字的演進大致經(jīng)歷以下幾個過程:

1.殷商時期――甲骨文

2.西周時期――金文

3.春秋戰(zhàn)國時期――簡帛文

4.兩漢時期――篆文、隸書

5.三國時期――楷書

宋建華先生在《漢字理論教學》一書中指出:“漢字的構(gòu)形思維模式,是古代人的生活文化形態(tài)的具體投射,缺乏漢字取象認知的基礎(chǔ),則不易掌握古人構(gòu)字的旨趣所在?!?/p>

教學案例(參照李守奎先生課堂教學案例): 通過以上的例子說明了漢字與中國文化的關(guān)系,教師可通過給學生講古代的故事,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在娛樂中記住漢字的演變過程,只有理解漢字的本意,才能牢記漢字的寫法。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應多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寓教于樂,使學生學會觸類旁通,不僅學會一個故事,還要從故事中學習到漢字的演變過程和獨體字的古體,以便更好地開展其他漢字的學習。

(三)從漢字與語言的關(guān)系入手進行教學

雖然漢字與語言各自獨立,但他們之間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漢字是記錄漢語的詞或語素。沒有了語言,文字則不再具有生命;沒有了文字,語言便無法記載。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記憶漢字的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錯別字,混淆字形相近的字。將這些文字拿來給學生單獨記憶,難以加深印象。教師應將易混淆的字進行歸類對比,使學生加深印象。漢語里的部首有著各自的表意功能,大多數(shù)是一類事物的代表,猶如英語里的詞根詞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部首的表意功能教授給學生,使學生記住每個部首所表示的含義,便于理解加深記憶。

下面通過對“辯”“辮”“辨”的分析來說明漢字與語言的關(guān)系。

“辯”,繁體字作“q”,《說文解字》對其的解釋為“治也,從言在g之間”,意思為“說明是非或爭論真假”。例如,《列子?湯問》中“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辯”字的部首為“讠”,同“言”,小篆作,《說文部首形義新證》中,對“讠”的解釋為“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從口,凡言之屬皆從言?!薄稗q”辯論,爭辯,需要用嘴去說,通過語言來進行辯論,所以在表說明是非或爭論真假的含義是時,用“辯”。

“辮”,繁體字作“p”,《說文解字》對其的解釋為“交也。從糸g聲”。意思為“交織、編結(jié)”。例如,《梁書?西北諸戎傳》中“女子頭發(fā)辮而不垂”?!稗p”字的部首為“纟”,同“糸”,小篆作《說文部首形義新證》中,對“纟”的解釋為“細絲也。象束絲之形。凡糸之屬皆從糸。”“辮”交織、編結(jié)、把頭發(fā)分股編成帶狀物,所以在表示像辮子樣的東西時,用“辮”。

“辨”,繁體字作“辨”,《說文解字》對其的解釋為“判也,從刀g聲”,意思為“判別,區(qū)分,辨別”。例如,《樂府詩集?木蘭詩》中“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由以上對“辯”“辮”“辨”三字的來源以及分析,我們可以從中得出結(jié)論,漢字具有表意功能,與語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由“辯”字的部首“讠”“凡言之屬皆從言”;“辮”字的部首“纟”“凡糸之屬皆從糸”;“辨”字的部首“忄”“凡刀之屬皆從刀”。我們可以從中總結(jié)論,在漢字中,帶有“讠”部的,多于說話有關(guān);帶有“纟”部的,多于像辮子、絲束一樣的東西有關(guān);帶有“刀”部的,多與判別、區(qū)分、辨別有關(guān)。教師在漢字教學中應注意舉一反三,對于易混淆的漢字進行歸類,對其偏旁部首加以分析,使學生真正明白部首所表達的含義,這樣在記憶漢字的過程中則可大幅度減少錯別字和易混淆字。

三、低年級小學語文識字的教學建議

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教學,但是由于現(xiàn)在教材版較多,一部分教材對于識字教學的方式和內(nèi)容并不是十分合理,導致了一些地區(qū)或?qū)W校的識字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思考影響漢字教學效果的因素,因地制宜,找出適合的漢字教學方法。這是一項具有很高挑戰(zhàn)性的工作,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學形式要豐富多樣,低年段孩子好奇心較強,過于單一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厭倦,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再次,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在課堂中利用幻燈片、音效、視頻等多媒體技術(shù),豐富教學形式的同時,還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語文教學工作在整個小學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識字教學。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漢字是工具,是基礎(chǔ)。因此,小學語文要讓學生多識字,為提高語文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綜上所述,通過三種方法和幾種建議對漢字教學進行了分析,總結(jié)出了比較可行且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舉例,對教學法進行了實際教學操作。在現(xiàn)實課堂中,本人已多次運用上述提及的方法,教學效果顯著,激發(fā)了學生們學習漢字、記憶漢字的興趣。且學習過后,不易遺忘,學生在學習過后,大部分人可以做到舉一反三,課后仍可自行對漢字加以分析記憶,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序.

[2]宋建華.漢字理論與教學.臺灣: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9.

[3]蔡信發(fā).六書釋例.臺灣圖書館出版,2009.

[4]董蓮池.說文部首形義新證.作家出版社,2007.

[5]董蓮池.說文解字考正.作家出版社,2005.

[6]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1988.

[7]邵敬敏.現(xiàn)代漢語通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