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0:29:4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高校立德樹人中的價值與實現路徑,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建黨精神不僅是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與價值追求,而且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信仰之源頭。紅色文化不僅僅包括革命遺址遺跡、革命歷史紀念館、革命歷史事件、革命先烈故事與經典文藝作品等紅色資源,還包括蘊含在以物態(tài)形式存在的紅色資源之中的紅色基因與紅色精神。由這些紅色資源、紅色精神等構成的紅色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后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得到了繼承、豐富和發(fā)展。
1紅色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先進文化
紅色文化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產生,與此同時紅色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并行不悖、齊頭并進。紅色文化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凝聚中華民族精神的同時,伴隨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而孕育,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記述、承載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過中的歷史信息和實踐記憶。當今紅色文化資源主要體現在革命遺址、文物、陵園、碑刻、報刊等物質遺存,當然也包含人們傳頌的革命事件、紅色精神等方面;它們記錄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承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明成果。紅色文化“彰顯黨的性質和宗旨,體現人民和時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先進文化。”紅色文化是在充分吸收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礎上創(chuàng)造的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精神文明方面的集中體現。也就是說,紅色文化首先是中國文化,同時又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文化,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的特色與時代特征。紅色文化作為中國特有的民族文化,其本身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與價值追求,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的優(yōu)良品格,指引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紅色文化的形成過程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相融合的過程。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都是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思想淵源,又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它們都是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紅色文化凝結的紅色基因是根植于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中;紅色文化所蘊含的共產黨人堅守理想、奉獻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在價值功能上與社會主義文化具有高度的同向性。
2紅色文化在高校鑄魂育人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鑄魂育人與立德樹人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為思政教育提供本源性優(yōu)質資源。紅色文化資源既包括革命事跡與故事、革命歌曲與影視、革命傳統(tǒng)與精神等以非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也包括革命遺址遺跡、革命歷史檔案、革命文物報刊等以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無論是非物質形態(tài)的紅色文化資源,還是物質形態(tài)的紅色文化資源,它們都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蘊含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涵。“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备锩袷侵袊伯a黨人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蘊含在紅色文化之中的可貴的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它們是天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鮮活教材。當然,那些以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革命遺址遺跡、革命歷史檔案、革命文物報刊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盡的寶庫。紅色文化在鑄魂育人方面具有強大的精神動力。紅色文化所承載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與所蘊含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深厚的力量?!凹t色文化是中國道路重要的歷史基因?!奔t色文化中承載著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的波瀾壯闊的革命史,它讓我們清楚地了解了中國道路從哪里來,向哪里去,使我們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紅色文化中蘊含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傳統(tǒng)美德、家國情懷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紅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滋養(yǎng)思想政治教育,讓青年大學生參悟體驗、激發(fā)愛國熱情,傳承紅色基因,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黨史與紅色文化所蘊含了實事求是精神、艱苦奮斗精神、無私奉獻精神等中汲取勇往直前的智慧和力量。讓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成為鑄魂育人的精神動力,是激勵青年學生銳意進取、努力學習、勇攀創(chuàng)新高峰的寶貴精神財富。
3紅色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樹人與鑄魂育人的路徑
立德樹人是高校立身之本。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鑄魂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職責,而紅色基因是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強大精神動力。紅色文化是激勵大學生成長的不竭動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凹t色文化資源具有真實的物質文化資源、優(yōu)秀的精神文化資源、翔實的信息文化資源的特點。”紅色文化中蘊含的這三種文化資源在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使命意識、培育道德情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能幫助大學生強化理想信念”。因此,我們要把紅色文化融入到高校立德樹人與鑄魂育人中,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傳承好紅色基因,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育時代新人,強化使命擔當,充分發(fā)揮好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
3.1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載體依托紅色文化資源開展專題理論教學與主題實踐教學,增強思政課的實效性。運用紅色文化所承載的精神力量去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弘揚和培養(yǎng)大學生的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懷。通過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紅色文化中真實的物質文化資源,在實踐教育活動中親身感受、體會。一方面通過在革命舊址、戰(zhàn)爭遺址、革命紀念館等真實的物質文化資源進行現場專題教學,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通過自身在現場看、聽、悟,親身感受這些紅色歷史事件,銘記歷史,切身領悟紅色精神。在現場專題實踐教學中,可以聘請紅色文化基地里的一些講解員、志愿者來進行現場講解教學,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研討,讓翔實的文史資料與紅色文化深入學生頭腦之中。通過把紅色文化融入到特色的系列校園活動當中,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形式和載體。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舉辦特色的系列校園活動之前需要做一些紅色文化方面的具體研究工作,要把具體的紅色文化資源抽象到理論層面,然后在轉變?yōu)樾蜗蟮那榫埃寣W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譬如,講好紅色故事,辦好紅色板報,建好紅色課堂等。通過這些紅色校園活動的開展,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載體,可以讓學生從紅色文化資源中汲取所蘊含的豐富精神內核,汲取紅色文化蘊含的不畏艱難、實事求是、團結拼搏、無私奉獻等精神。這些精神會激發(fā)青年大學生的愛國熱情,滲透到大學生的血肉之中,成為他們的內在靈魂,其最終是為了達到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能。
3.2積極利用新媒體技術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傳播形式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思潮交融與交鋒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傳播的手段與媒介也日新月異。這些新媒體技術與互聯網平臺作為意識形態(tài)工作最前沿的地方,其傳播的內容與路徑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實際上,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中央和地方核心主流新媒體平臺,例如“兩微一端”,這也成了新媒體中主流意識形態(tài)網絡輿論宣傳的主陣地。高校在充分發(fā)揮主流新媒體平臺的基礎上,可以充分發(fā)揮校園網絡平臺的作用。一方面在校園主網頁上顯示連接到各革命博物館、展覽館等傳播紅色文化網站,另一方面可以在校園網站建設紅色文化專欄,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利用新媒體技術、短視頻推廣等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傳播形式,弘揚紅色精神。革命博物館、展覽館等作為紅色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與場所,也應充分利用好新媒體技術,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傳播的路徑,以便更好地貼近廣大青年受眾接受。革命博物館、展覽館等也需要進行智慧數字建設,從視覺、聽覺、觸覺多感官出發(fā)來建設虛擬數字展館,采用多點互動觸摸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全息影像技術等對革命事件進行場景還原,讓參觀學習者沉浸于過去的革命場景之中。如果紅色文化在傳播的形式與手段上與時俱進,可以吸引青年學生的廣泛關注,青年學生就會更容易、更樂意去接受,他們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互聯網終端進入數字博物館、展覽館等,隨時參觀、體驗,感受過去的革命歷史。這樣可以提升紅色文化的傳播效果,也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
3.3運用紅色文化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讓紅色文化進校園,運用紅色文化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把紅色文化滲透到校園的每個角落。這樣就可以把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優(yōu)勢,讓校園處處充滿著紅色精神。具體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一是開展紅色文化進校園方面的系列校園活動。通過紅色文化文藝匯演、舉辦專題圖片展覽等多形式主題教育活動。在開展紅色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之前,要做好關于紅色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的實施方案,使校園紅色文化活動常態(tài)化與規(guī)范化。二是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的作用。全方位營造學校紅色文化氛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間,通過校園紅色文化墻、宣傳欄、班級的黑板報等將紅色文化滲透到校園每一個角落。通過校園紅色文化墻、定期舉辦的文化專欄等可以讓學生長期浸潤在紅色文化的傳播之中,處處可以見到、感受、浸潤在紅色文化當中,使紅色文化內容能夠深入青年學生的心靈。三是依托本地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充分挖掘校史與學校所在地方的紅色文化基因,把校園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通過挖掘校史與地方黨史,使之成為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使紅色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作者:劉愛華 單位:蚌埠醫(yī)學院黨委統(tǒng)戰(zhàn)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