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7 15:56:0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紅樓夢的歷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紅樓夢》是我國長篇小說奉獻給世界文學的一朵奇葩,但由于不同語言造成的交流障礙,它尚不能普及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對于世界人民來說,影視的聲畫造型語言,比文字語言有著個更便捷的普及性。所以及時地對《紅樓夢》的影視改編進行規(guī)律性總結,找出經(jīng)驗與不足,以進行更加高質量的改編,對于《紅樓夢》更大范圍的傳播是十分有利的。所以《紅樓夢》的影視改編是履待人們?nèi)パ芯康囊粋€領域。
一、解放前
《紅樓夢》問世不久后,就由文字走向了舞臺。據(jù)史載:清朝嘉慶年間(1796),孔紹文創(chuàng)作了昆曲《葬花》,演出了林黛玉葬花的故事,此時距離曹雪芹逝世僅有三十多年?!都t樓夢》最早走上銀幕是1926年,當時梅蘭芳演出的《黛玉葬花》曾被拍成電影。
20世紀20年代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繁榮時期,電影公司的紛紛成立使得影片的數(shù)量激增?!都t樓夢》為這些公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僅1926年和1927年兩年間,就有根據(jù)《紅樓夢》改編的影片存在。包括:任彭年、俞伯巖導演的《紅樓夢》(復旦影片公司),程樹仁導演的《紅樓夢》(孔雀影片公司)。
無聲電影時期,盡管文學改編電影的實踐已經(jīng)司空見慣,但是由于當時簡陋的拍攝技術,那些根據(jù)文學原著改編的影片還是顯得簡單、粗糙,只是抽取原著中的某個片段敷衍成片,因而影片的故事卻反前后關聯(lián),線索不夠清楚,人物性格也難以得到充分展示。它們大多數(shù)采用圖解性鏡頭、幼稚的造型特征、冗長的細節(jié)和純外部的劇情發(fā)展手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原著的思想內(nèi)涵。
二、解放后至80年代
解放開始,《紅樓夢》再次走上了銀幕,同時也是在名著中首先被改編的。
楊小仲導演拍攝的《紅樓二尤》被公認為是建國初期最好的影片之一。影片以原著的配角尤氏姐妹作為主人公,以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風格,通過藝術的對比手法,成功塑造了意志薄弱、溫柔善良的尤二姐和性情高尚的尤三姐這對性格迥異的姐妹。
1950年至1978年可以說是《紅樓夢》電影創(chuàng)作的多產(chǎn)期和繁榮期,不但改編攝制的數(shù)量多,而且出了一些精品名作,尤其是1962年攝制的越劇電影《紅樓夢》成了家喻戶曉的經(jīng)典。
這一時期的《紅樓夢》電影經(jīng)歷了從黑白片到彩色片的發(fā)展過程,影片改編的方式則更是多樣化,不但有時裝片,而且還有現(xiàn)代改編版。戲曲電影在這一階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香港成為《紅樓夢》電影生產(chǎn)的中心,這個時期的19部電影中有15部是香港的電影公司攝制的上海攝制了三部,其中兩部著名的戲曲藝術片越劇《紅樓夢》和京劇《尤三姐》是和香港合拍的,這也開了大陸與香港合拍電影的先河。
在這一時期的后幾年,隨著電視制作、播放技術的發(fā)展,《紅樓夢》電視劇也開始出現(xiàn)在熒屏上,香港和臺灣都改編攝制了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其中香港的兩部電視劇影響較大。而內(nèi)地則由于經(jīng)濟、技術等原因而暫時落后,未有《紅樓夢》電視劇面世。
1975一1978年在香港與內(nèi)地先后掀起的“紅樓”影視熱潮讓人感慨懷念。當時香港竟一下子推出七部“紅樓”影視,有無線電視臺的5集電視劇《紅樓夢》、麗的電視的粵劇電視戲曲片《紅樓寶黛》、佳藝電視臺的100集電視劇《紅樓夢》、“邵氏”的電影《金玉良緣紅樓夢》和《紅樓》、“思遠”的電影《紅樓春上春》和“今日”的電影《新紅樓夢》,再加上1962年上海與香港合拍的越劇電影《紅樓夢》也在香港上映,一時間,“紅”流滾滾而來,匯成蔚為壯觀的景象。而越劇電影《紅樓夢》于1978年在內(nèi)地重新放映,僅此一部影片即讓全國人民如癡如醉,當時電影24小時輪轉放映,人們通宵達旦排隊購票,很多觀眾連續(xù)多次重復觀看此片,真是萬人空巷,盛況空前。
值得一提的是《金玉良緣紅樓夢》,1977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邵氏制片廠攝制《金玉良緣紅樓夢》,這部黃梅調電影模仿1962年越劇電影《紅樓夢》改編攝制,劇情與之相似,在編劇方面缺少創(chuàng)新。因此,雖然導演手法細膩,布景服飾豪華,演員也極為賣力,卻未能制造出感人的力量。但相對于那一年攝制的其他幾部《紅樓夢》電影來說,此片還算是較為成功的一部,主演賈寶玉的林青霞以及影片營造的“古典中國”幻象還是給觀眾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三、20世紀80年代至今
從1979年至2008年,似可稱為《紅樓夢》電影改編攝制的沉滯期與復興期,因為自1977一1978年重拍《紅樓夢》的熱潮過后,從1979年開始至1987年,大陸、香港和臺灣三地影壇對《紅樓夢》題材似乎不再青睞,近10年來沒有一部電影問世,這一階段是《紅樓夢》電影的沉寂期。
與電影不是很景氣的境況相比,這一時期《紅樓夢》電視劇(片)的改編攝制則處在一個發(fā)展和繁榮階段,尤其是內(nèi)地《紅樓夢》電視劇制作發(fā)展迅猛,其中電視戲曲熱鬧非凡,“你方唱罷我登臺”,不編“紅樓”誓不休。從1980年開始至今,隨著電視的發(fā)展、普及,以及戲曲和電視合作的加強,《紅樓夢》電視戲曲也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各個不同劇種的戲曲競相改編
1987年,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攝制36集《紅樓夢》該電視劇第1至29集根據(jù)脂本改編,而第30至36集則沒有根據(jù)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程高本)的后四十回改編,編劇周嶺主要根據(jù)小說前八十回的伏線、脂評提供的信息以及紅學探佚派的觀點,重新編寫了《紅樓夢》八十回后的故事情節(jié),以賈府最終一敗涂地、眾女子流散亡逝、寶玉淪落最終在茫茫雪地中走向遠方告終。該劇是內(nèi)地第一次全本改編的《紅樓夢》電視連續(xù)劇,1987年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后來在海內(nèi)外不斷重播,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盡管評論界對這部電視劇褒貶紛紜,毀譽不一,但在《紅樓夢》的影視改編史上,它還是比較成功的,并被不少人奉為“經(jīng)典”。
2010版李少紅版《紅樓夢》,再次全本改編,選秀選出演員。此版電視劇較原來的改編有諸多的不同,進行了全本改編。因為有了全本改編大容量的保證,本來它可以對故事更多地擷取,更加從容細致地表現(xiàn)人物,從而較全面、更接近地傳達原著的內(nèi)容與精神。而選秀也是為了起用本色演員和年齡與原著人物歲數(shù)相仿的小演員,更真切地表現(xiàn)了大觀園的單純美好。
改編《紅樓夢》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能褻瀆經(jīng)典也不能得不到觀眾的忍痛,甚至招來罵名。然而經(jīng)典作品的誘惑和《紅樓夢》本身所具有的改編潛能使大量的影視工作者投入其中,進行改編創(chuàng)作。中國的電影事業(yè)起步于20世紀20年代,那時就有了對《紅樓夢》的電影改編,無論成功與否,人們一直都沒有放棄過努力。《紅樓夢》影視改編的歷史,不僅是改編方法的演變也是文學和影視互動的進步,在一定意義上是文化變遷的歷史。
參考文獻:
[1]黃書泉《論小說的影視改編》[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
[2]許波《從語言藝術到視聽藝術》,《電影藝術》,2004,2.
[3]李立《視覺文化語境中名著改編的審美得失》,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4]陳艷濤《王扶林:尊重原著,謹慎發(fā)揮》,《新世紀周刊》, 2008,20,113―115.
[5]謝鐵驪《尊重原著是改編之本》,《中國藝術報》,2002, 8,3.
[6]蔡義江《走向了兩個極端――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觀后》,《團結報》,1987.
大觀園的姑娘們詠菊、吃蟹、飲酒,好不熱鬧,王熙鳳又將舅太太那里送來的菱粉糕和雞油卷兒等,命婆子們送來給姑娘們吃(《紅樓夢》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開河,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這里的紅菱即常用食物菱角;雞頭,即新鮮芡實;菱粉糕即用菱角研粉制成的。
【歷史溯源】
菱粉糕為清代南方一味名食。清代《調鼎集》載:“老菱肉曬干,研末,和糯米粉三分,洋糖,印糕蒸,色極白潤?!?/p>
【制作方法】
菱粉糕:鮮菱角、糯米粉、白糖適量。將菱角去皮殼,煮熟,打爛,與糯米粉、白糖適量拌勻,制成糕狀,上籠中蒸熟即可服食。
雞油卷:精面粉,熟雞油,雞蛋液,精鹽各適量。將精制面粉制成發(fā)酵面,搟成薄片,刷上雞油,抹上鹽,切成絲條。另取酵面一塊,搓長,搟成長方形薄片,將切成的絲條包進薄片里,接頭處用雞蛋液粘好,再切成長段,上籠蒸熟即可服食。
【中醫(yī)觀點】
菱,又稱菱實、菱角、水菱,為菱科植物菱的果肉,生長于池塘河沼中,各地均有種植,8~9月間采收。中醫(yī)認為,菱實性味甘、涼,入脾、胃經(jīng),有清熱除煩、益氣健脾之功。《本草綱目》言其“解傷寒積熱,止消渴,解酒毒”?!睹t(yī)別錄》言其“安中補五臟,不饑輕身”。一般清熱生津多生用,益氣健脾多熟用,或用菱實粉。本品不宜多食,以免引起腹脹。另外,此物性涼,可平息男女,令人敗性,故《食療本草》言“凡水中之果,此物最發(fā)冷氣,損陽,使人玉莖消衰”,故不宜久食,以免引起減退,或陽痿,或低下。
【歷史溯源】
“野雞崽子湯”在清?袁枚《隨園食單》中“野雞五法”中有介紹:“野雞披胸肉,清醬郁過,以網(wǎng)油包放鐵奩上燒之,作方片可,作卷子亦可,此一法也。切片加作料炒,一法也。取胸肉作丁,一法也。當家雞整煨,一法也。先用油灼,拆絲,加酒、秋油、醋,同芹菜冷拌,一法也。生片其肉,入火鍋中,登時便吃,亦一法也,其弊在肉嫩則味不入,味入則肉又老?!鼻宕墩{鼎集》記載:“野雞瓜:去皮骨切丁配醬瓜、冬筍、瓜仁、生姜各丁、菜油、甜醬或加大椒炒。”這說明“野雞瓜子”這道菜在清代已很普遍,成為侯門公府的家常菜了。
【制作方法】
野雞崽子湯:野雞1只,香菇及調味品各適量。將野雞宰殺后去毛雜洗凈,切塊,放入熱水鍋中汆片刻取出。鍋中放大油適量燒熱后,下雞塊爆炒,而后下清湯適量,武火煮沸后,去沸沫,下蔥、姜、花椒、料酒及香菇等,文火煮至雞肉熟后,加食鹽、味精適量調味即可服食。
【歷史溯源】
火腿鮮筍湯在清代中葉,是高檔食品。《調鼎集》記載:“上席……冬筍火腿湯。”明清時食火腿鮮筍湯是江南食俗?;鹜扰c春筍合烹,其滋味特佳,揚州人稱“一啜鮮”,故寶玉急急地端起來就喝,被熱湯燙了嘴。
竹筍,又名毛筍、竹芽、竹萌,為禾本科植物毛竹的苗,長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普遍栽培,冬季生長采挖者名冬筍,春季生長采挖者名春筍,嫩小者加工為玉竺片。冬筍比春筍更味美誘人,有“筍中皇后”之稱,唐代大文學家杜甫曾有詩贊云:“遠傳冬筍味,更覺彩衣濃?!敝窆S食法頗多,燒、炒、煮、燉、煨均可,也可與肉、禽、蛋等混合烹調,各具特色,如湖南的火方冬筍、上海的冬筍塌菜、揚州的蝦子冬筍、湖北的炒香冬筍、四川的干煸冬筍、廣東的蒸釀冬筍等,均是鮮翠嫩香,風格各異的特色菜肴。
【制作方法】
取火腿、鮮筍及調料各適量。先將火腿剁塊,洗凈,切塊,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火腿爛熟后,調入鮮筍、花椒、蔥、姜、鹽、味精、料酒各適量,煮沸后,去浮油即成。
【中醫(yī)觀點】
竹筍性味甘、寒,入肺、胃經(jīng),有清熱化痰,解毒透疹,和中潤腸之功,適用于熱毒痰火內(nèi)盛,胃熱嘈雜,口干便秘,咳嗽痰多,食積不化,疹發(fā)不暢,脘腹脹滿等?!睹t(yī)別錄》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可久食”?!侗静菥V目拾遺》言其“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侗静萸笤费云洹案识⒑?,清熱除痰,同肉多煮,益陰血。痘疹血熱毒盛,不起發(fā)者,
【歷史溯源】
杏仁茶是一種美味的飲料。賈府里的杏仁茶,其做法是很考究的。據(jù)清郝懿行《曬書堂筆錄》的記載,杏仁茶也叫“杏酪”,其制作方法是:“取甜杏仁,水浸,去皮,小磨磨細,加水攪稀,入鍋內(nèi),用糯米屑同煎,如高粱糊法。至糖之多少,隨意糝入?!毖┯≤幹鞯摹堆喽夹∈称冯s詠?杏仁茶》云:“清晨市肆鬧喧嘩,潤肺生津味亦賒。一碗涼漿真適口,香甜莫比杏仁茶?!痹⒃疲骸靶尤什瑁悦娣奂靶尤史弁局闯?,津埠亦多售者?!薄缎褕@錄》載:“先將杏仁泡水,與上白米對配磨漿,墜水加糖燉熟,作茶吃之,甚為潤肺?!笨磥?,后來的制法就簡單得多了。
杏仁,又稱杏子、杏實,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果實,我國各地均有栽培。杏仁營養(yǎng)豐富,酸甜適口,可制成杏干、杏脯等,食用十分方便。杏,自古以來為人們所喜愛,不少文人墨客寫詩贊頌它,如“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紅杏枝頭春意鬧”等。人們對名醫(yī)大家冠以“杏林高手”的雅稱,語出于三國。當時名醫(yī)董奉常為人治病不收藥費,病家為酬謝他在其宅旁種杏樹一株,數(shù)年后,蔚成杏林,號稱“董仙杏林”。從此杏林即成為中醫(yī)界的譽稱。
【制作方法】
甜杏仁、糯米面、白糖各適量。將甜杏仁磨細備用。鍋中加清水適量煮沸后,下甜杏仁及糯米面調勻,再下白糖,煮至熟即可服食。
【中醫(yī)觀點】
【制作方法】
松瓤鵝油卷:精面粉,熟鵝油,松子仁末,雞蛋液,精鹽各適量。將部分松子仁研成碎末,發(fā)酵面搟成薄片,刷上鵝油,抹上鹽,撒上松子仁末后,切成絲條。另取酵面一塊,搓長,搟成長方形薄片,將切成的絲條包進薄片里,接頭處用雞蛋液粘好,再切成長段,放松子仁,蒸熟即可服食。松仁鵝油卷松軟潔白,鵝油松子沁香。清代揚州已出現(xiàn)了松瓤鵝油卷,俏小可愛,松香沁脾。紅學家們從風味考證,認為是揚州出產(chǎn)的。
奶油松瓤卷酥:面粉500克,芝麻100克,奶油100克,松仁200克,雞蛋4個,大油200克,白糖300克,泡打粉,鹽各適量。將松仁洗凈,焙干研為碎粒;芝麻漂洗焙干備用。把雞蛋、大油、芝麻、鹽、奶油、松仁、白糖調和成餡備用。面粉放和面盆內(nèi),四周撒入適量泡打粉,然后分成兩份,一份和成水油面團,一份和成油酥面團。將水油面團制劑后包入油酥面團中,搟成長方形疊成四折,再搟開,約搟成長20厘米、寬8厘米、厚0.5厘米的面片待用。把餡搟成與面皮大小一致的長方形蓋在面皮上,對頭卷成如意卷形,用快刀切成大小均等的酥塊放入烤盤入爐,烤熟即成奶油松瓤卷酥。
【中醫(yī)觀點】
松瓤,又名松子、松子仁、海松子、新羅松子,為松科植物紅松的種子,產(chǎn)于我國東北地區(qū),果熟后采收。松子,自古以來就為人們所喜愛,我國人民食用松子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作為大眾的保健食品,遠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就有論述。到了宋代,人們食松子已是普遍現(xiàn)象,被人們譽為延年益壽的“長生果”。
【歷史溯源】
荔枝,又名離支、丹荔,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成熟果實,產(chǎn)于我國廣東、廣西、福建、四川等地,有“果中之王”之稱。白居易曾贊其:“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潤勝蓮生水,鮮逾橘得香?!彼纬膶W家坡曾貶官廣東,心情抑郁,在吃了當?shù)氐睦笾蟾吲d地寫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彼挂虼硕辉鸽x開廣東了。唐朝楊玉環(huán)喜吃荔枝,無奈山高路長,便用快馬傳送?!哆^華清宮》中“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使荔枝身價倍增。賈府吃的荔枝自然也來之不易了,故寶玉送荔枝與探春時,探春喜之不盡:“何惠愛之深耶?!?/p>
【制作方法】
荔枝、蜂蜜各適量。將荔枝去皮核,洗凈,與蜂蜜同置于鍋中,文火煮沸后,再煮一、二十分鐘,候溫裝瓶,密封浸泡服食。服用時每次2~3枚,每日1~2次??绅B(yǎng)心安神,治療心悸怔忡、失眠多夢。
【中醫(yī)觀點】
自古以來,荔枝就被視為滋補佳品。中醫(yī)認為,荔枝性味甘、酸、溫,入心、脾、肝經(jīng),有補脾止瀉、養(yǎng)肝益血、理氣止痛、補心安神之功,適用于脾虛久瀉,婦女血虛崩漏,胃寒腹痛,氣滯呃逆不止及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癥?!侗静菥V目》言其“補腦健身,開胃益脾”。《食療本草》言其可“益智,健氣”?!队耖彼幗狻费云洹芭a脾精,溫滋肝血”?!侗静輳男隆费云洹敖鉄┛?,止呃逆”。
盡管荔枝有如此美味及令人稱奇的滋補治療作用,但其臨床應用遠不及荔枝核普遍。荔枝核為散寒祛濕上品,肝經(jīng)血分良藥,能行血中之氣、溫散經(jīng)絡之寒、治療因風寒所致的疝疾、疼痛、墜脹、胃寒疼痛等。另外,荔枝殼還可治療婦女血崩及小兒痘瘡。
荔枝熱性很大,歷代醫(yī)家有“血熱宜桂圓,血寒宜荔枝”的說法,可見血寒的人可以吃,血熱的人不宜吃。若正在長青春痘、生瘡、傷風感冒或有急性炎癥反應時,不適宜吃荔枝,以免加重病情?,F(xiàn)實生活中常見有人吃荔枝后出現(xiàn)流鼻血的現(xiàn)象,就是因為荔枝性溫,易助火生熱的緣故。
《紅樓夢》中金陵四大家對螃蟹情有獨鐘?!膀饽塾耠p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眼前道路無經(jīng)緯,皮里春秋空黑黃”。這是林黛玉和薛寶釵兩人寫的詠螃蟹的詩句(《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薛寶釵還說:“現(xiàn)在這里的人,從老太太起,連上屋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愛吃螃蟹的……我和我哥哥說,要他幾簍極肥極大的螃蟹來,再往鋪子里取上幾壇好酒來,大家熱鬧呢(《紅樓夢》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蘅蕪苑夜擬題)。”
【制作方法】
蟹肉150克,澄面(洗去面筋的面)250克,大油50克,姜末、冬筍共50克,精鹽3克,紹興黃酒25毫升,雞精1克,清湯100毫升,花生油50克,蔥油15克。將澄面用沸水燙熟,用少許大油揉搓,使面團光滑不夾生粉,蓋上布,冬筍切小丁備用。炒鍋置火上燒熱,放入少許花生油煸炒姜末爆出香味時,放入蟹肉、冬筍丁煸炒,并加入鹽、紹興黃酒、清湯煮沸入味后收汁,再加入雞精、蔥油炒勻,出鍋冷卻后備用。將燙好的面團揪成小劑子,面案上抹少許的油,用一把不銹鋼刀把面劑碾成圓皮,用花戳子刻出一個有花邊的圓皮,把餡放在中間,對邊捏好后放入小竹籠中蒸熟,約蒸10分鐘即可服食。
【中醫(yī)觀點】
“秋風響,蟹腳癢”,“黃,蟹兒壯”,中秋一過,肥蟹上市。這時的螃蟹體壯膏滿,肉質鮮美,正是食蟹的好時機。螃蟹,又名河蟹、毛蟹、橫行介子、無腸公子,為方蟹科動物中華絨螯蟹的肉或全體,分布于我國渤海、黃海和東海、長江流域等地。中醫(yī)認為,螃蟹性味咸、寒,入肝、胃經(jīng),有活血化瘀、清熱利濕之功,適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及婦人產(chǎn)后瘀血腹痛、難產(chǎn)、胎衣不下、濕熱黃疸等?!峨S息居飲食譜》言其“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養(yǎng)筋活血,治疽愈核”?!侗窘?jīng)逢原》言“蟹性專破血,故能續(xù)斷絕筋骨”?!侗静萁?jīng)疏》言“跌打損傷,血熱瘀滯者宜之”。
引言
近年來涉及到霍譯本的譯評著作文章較重要的有肖家燕、洪濤、李晶和趙朝永等人,對兩種譯本中具體譯例的優(yōu)劣得失都有所論析,如回目、人名、顏色、宗教等內(nèi)容的翻譯特色及誤譯、漏譯的情況等。錢亞旭與紀墨芳于2011年發(fā)表《霍譯本中物質文化負載詞翻譯策略的定量研究》(紅樓夢學刊),從定量的角度來分析其翻譯策略;肖家燕于2009年發(fā)表《概念隱喻的英譯翻譯》,注重研究文化負載詞的隱喻。但仍不足以一一反映其細部特征,對其細節(jié)部分分析以及成因的研究稍顯不足。本文擬就從歸化與異化的角度出發(fā)對楊憲益和霍克斯所譯(以下簡稱楊譯、霍譯)《紅樓夢》中的飲食文化負載詞進行深入探討,以期探索飲食文化負載詞的有效翻譯途徑。
一、異化與歸化的內(nèi)涵
韋努蒂(Venuti)在1995年提出了兩類翻譯策略:歸化(domestication)與異化(foreignization),他把這兩類策略的源頭追溯到施萊爾馬赫及其1813年發(fā)表的《論不同的翻譯方法》一文。歸化是把源語本土化,以目標語或譯文讀者為歸宿,采取目標語讀者所習慣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nèi)容。異化是遷就外來文化的語言特點,吸納外語表達方式,要求譯者向作者攏。
二、《紅樓夢》楊霍譯本中飲食文化負載詞的英譯對比
1.楊霍譯本的翻譯策略。《紅樓夢》楊霍譯本的翻譯策略,也是紅譯研究的熱點之一??偟恼f來,楊譯采取異化的翻譯策略,基本上忠實于原文,強調把中國的文化原汁原味地傳達給譯語讀者。而霍譯本則向西方讀者靠近,采取了歸化于目的語讀者的態(tài)度,其目的是期望譯文更好的為西方讀者接受。
2.楊霍譯本的翻譯策略在飲食文化負載詞翻譯中的體現(xiàn)。
①千紅一窟
楊譯: Thousand Red Flowers in One Cavern
霍譯: Maiden’s Tears
楊譯似乎是中性,而霍譯文中明顯帶悲。其實,這個茶名最后一個字與“哭”諧音,所以霍將它意譯出來?!凹t”在中文里也表“女性、少女”之意,楊在這里用異化把“紅”直譯成“red”,不加注釋易使西方讀者誤解為“鮮血”與“危險”。本文作者認為,楊憲益最好在第一次將“紅”翻譯成“red”時加注釋說明中英對“紅”的不同理解,這樣才能讓中國的這種文化慢慢融入西方世界。
②黃酒
楊譯:Shaosing wine
霍譯:Rice wine
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于中國,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古酒。追溯歷史,紹興黃酒聞名古今。楊憲益將其譯為“Shaosing wine”,是用“紹興”這個地名來指代酒名,向外國讀者展示此酒有豐富的文化歷史內(nèi)涵;霍克斯則將其譯為通俗易懂的“rice wine”,讀者一看即明其為何物,卻感受不到任何文化底蘊。
③掛面
楊譯:Noodles
霍譯:Vermicelli
掛面是一種細若發(fā)絲、潔白光韌,并且耐存、耐煮的手工面食,有圓而細的,也有寬而扁的。中國人喜歡吃面食,尤其在北方。遠在唐代,中國人就已經(jīng)在食用這種“快餐”。楊憲益采用異化,將其譯為“Noddles”,是為了傳播中國掛面的獨一無二;霍克斯采用歸化,將其譯為“Vermicelli”,在西方飲食文化中通常表示“意面、意粉”,于外國讀者而言可減少閱讀障礙,卻無法呈現(xiàn)出中國文化特點。
三、楊霍譯本不同翻譯策略的影響因素
1.翻譯目的不同。影響翻譯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翻譯目的。翻譯目的論認為,翻譯的目的決定翻譯的原則和過程。在翻譯《紅樓夢》飲食文化負載詞時,楊氏夫婦是為了向英語讀者介紹中國飲食文化。因此,他們在翻譯過程中注重保存原著的中國飲食文化特色,而霍克斯的翻譯目的是為了滿足普通英語讀者的閱讀需要,因此注重譯本的可讀性。
2.主流翻譯理論與譯者文化不同。楊氏夫婦受到嚴復所倡導的“信、達、雅”的翻譯思想影響,同時習得漢語且受中國文化熏陶,將“信”,也就是對原文的忠實在第一位。在霍克斯所處的西方,受奈達的“動態(tài)對等”理論(Dynamic Equivalence)影響,且英語為母語,故翻譯的目的是使目的語讀者在理解和欣賞譯文時所做出的反應與原文讀者對原文的理解和欣賞所做出的反應達到最切近的自然對等。因此,我們在《紅樓夢》霍譯本中見到最多的是歸化和意譯的身影。
【制作方法】
烏梅100克,桂花30克,白砂糖500克。將烏梅洗凈,與桂花、白砂糖同放鍋中,加清水1500毫升煮沸后,文火再煮10~15分鐘,去渣取汁放涼即可飲用。
【中醫(yī)觀點】
酸梅湯酸甜適口,桂花香味濃郁。但酸梅湯有收澀之性,所以寶玉要喝酸梅湯時,襲人只好拿了有行氣活血作用的玫瑰鹵子給寶玉吃了小半碗??梢娨u人是深知藥性的。
梅花,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梅的花蕾,每年1~2月間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攤開曬干,備用。梅花分白梅花與紅梅花兩種,白梅花產(chǎn)于江蘇、浙江等地,以花勻凈、完整、含苞未放、萼綠花白、氣味清香者為佳,所以,中醫(yī)開處方時,常寫“綠萼梅”。紅梅花主產(chǎn)于四川、湖北等地,但藥用以白梅花為主,紅梅花較少使用。中醫(yī)認為,梅花性平無毒,入肝經(jīng),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之功,是中醫(yī)常用的舒肝和胃藥,常用于梅核氣(是指咽部有梗死感,但無任何陽性體征,屬于神經(jīng)官能癥的一種),肝胃氣痛、胸悶不舒、食欲減退等,煮粥服食,舒肝健脾,對肝胃氣痛、郁悶不舒、飲食減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有較明顯的治療效果?!渡郊仪骞费浴皰呗涿酚?揀凈洗之,用雪水同上白米煮粥,候熟入英同煮”?!坝ⅰ奔椿ǖ囊馑?梅英即梅花。楊誠齋有詩贊云:“才看臘后得春饒,愁見風前作雪飄,脫蕊收將熬粥吃,落英仍好當香燒?!薄恫烧浼费浴懊坊ㄖ?綠萼花瓣,雪水煮粥,解熱毒”?!栋俨葭R》言梅花“清香散郁,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讹嬍持委熤改稀费浴爸笫趁坊ㄖ?能振精神”。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加快,各種心身疾病紛至沓來,人們常感心情焦慮,精神疲乏,食欲不振,常食梅花粥或飲梅花茶,可振奮精神、開胃消食、疏肝解郁,有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