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7 03:08:5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學習歷史時,每當講到日本侵華,我們都是帶著憤怒,握著拳頭,想對日本這個國家說些什么。當中國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閱兵,當抗日英雄坐著車待主席檢閱的時候,那時我看到英雄們那年老的容貌,再想起抗日時的他們,我默默留下眼淚。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又是他們不畏、不屈不撓、浴血奮戰(zhàn),就是他們把中國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他們是永垂不朽的。今天他們都在某一個地方審視著我們,看著中國大病初愈,走向繁榮,讓我們銘記這些人吧,還有他們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愛國心不會因為時光而褪色,歷史是要我們可以做到知日、抵日。
一、濟南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
濟南市中小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組織中小學生進行祭掃烈士墓、學唱革命歌曲、聆聽故事、參觀軍營活動;體驗軍旅生活、慰問老、舉行紅歌賽等。這些活動不但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有利于培養(yǎng)中小學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
二、濟南市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氛圍不濃在對濟南市的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1.中小學的愛國主義教育存在于形式。從近10年的數據顯示,濟南市中小學學生在清明節(jié)時組織到段家灣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的人數呈現(xiàn)逐年下降的趨勢,這在無形之中使?jié)鲜兄行W愛國主義教育的意識淡化。由此也反映出,學校愛國主義教育較為形式化,而整個社會呈現(xiàn)的是政府抓經濟、企業(yè)忙生產、學生忙升學,使社會缺乏一個愛國主義教育氛圍。2.社會輿論對愛國主義教育的宣傳和普及不夠。雖然我國新聞媒體有一些關于愛國主義教育的宣傳,但落實到基層,尤其是中小學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身上還比較困難,并且收視率不高,造成社會對愛國主義教育的關注不夠。3.生活環(huán)境的愛國氛圍營造不夠。濟南市特別是生活社區(qū),國旗并不是隨處可見的,因而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烈士得不到宣傳、歌頌。(二)學校、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不重視教師在日常的教育中只考慮文化課的教學,只關注當前學生及家長所要達到的目標,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缺少關注;學校雖然舉辦的愛國活動較多,如“國慶節(jié)”、“建軍節(jié)”、“清明節(jié)”,但若不是硬性規(guī)定,一般很少組織;學校一般要求學習文化課多,而愛國主義的教授內容陳舊空洞,缺少現(xiàn)實的例子;愛國主義教育手段與方法單一、生硬,靈活新穎較少;愛國主義教育落實基層少。具體到家庭,由于傳統(tǒng)思想觀念中文化課至上,家長無時無刻地都在給孩子灌輸:要好好學習,長大找個好工作。卻很少有家長會灌輸孩子:要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三、拓展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建議
(一)營造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濟南市可以通過營造愛國主義教育的社會氛圍,充分利用濟南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全國重點文物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或在互聯(lián)網上創(chuàng)辦“紅色欄目”,積極拓展愛國主義的傳播途徑。(二)凈化社會環(huán)境社會力量是中小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延伸,伴隨社會發(fā)展的一些負面的、消極的、不健康的東西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許多中小學學生追求國外發(fā)達國家的生活方式,迷戀明星、網絡成癮、逃學、暴力、少年犯罪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因此,凈化社會環(huán)境勢在必行。社會各界人員需要在輿論宣傳時共同攜手,建立健全以學校為中心,發(fā)動政府、民間等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愛國主義教育的聯(lián)動機制,然后形成良好的社會壞境。同時,學校與家庭要正確引導青少年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教導他們正確對待社會上的不良現(xiàn)象,培養(yǎng)青少年的愛國情懷。
四、結語
拓展?jié)鲜兄行W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需要在教育的內容上求拓展、在愛國主義上教育的形式上求創(chuàng)新,在教育的效果上求突破,從而為濟南市中小學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氛圍,這樣,愛國主義教育就一定能贏得勃勃生機和持久的活力。
參考文獻
[1]荊幼陽.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性研究[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13.
[2]劉艷玲.全球化背景下我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3]陳至立.把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任務落到實處[J].求是,1994(13):30-35.
[4]柳斌.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J].人民教育,1994(Z1):18-21.
[5]上海市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實施方案(試行)[J].人民教育,1994(06):11-21.
[6]李孔文.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專業(yè)支持[J].中國教育學刊,2014(11):102-103.
[7]吳春霞.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理念的思考[J].學理論,2011(03):219-220.
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選擇研究
展覽館展示的內容豐富多樣,為了在眾多優(yōu)秀的文化當中找尋到適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需要我們把相關內容上升為方法論,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是講解內容要突出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明主題。中小學的講解中,應該側重于對實現(xiàn)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講解,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按照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的要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需要講解員在眾多的講解內容中,尋找出適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突出貴陽市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采取的舉措,促進中小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其次,講解內容充分結合中小學生的教材實際和接受能力。對于中小學生的講解,應該是基于中小學教材銜接的基礎,與講解內容融會貫通。中小學生的教材內容雖然相對簡單,但是涉及面廣。在我講解和研究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針對中小學生的講解內容,主要是和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等學科的聯(lián)系較為密切,因此,在講解中著重講解家鄉(xiāng)的美麗風光和人文風情,關鍵是培育中小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結合中小學生的參觀特點,主要講解了貴州省獨特的喀斯特風貌、豐富多樣的少數民族文化,貴州的歷史發(fā)展等,這些內容在中小學教材的很多學科都有涉及,能夠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和邏輯思維能力。再次,講解內容突出專業(yè)展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特色。例如在講到貴陽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的時候,不僅給大家介紹了城市總體規(guī)劃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講解城市的布局、城市道路規(guī)劃、貴陽城市設計等內容,讓中小學生對城市、對自己生活的家鄉(xiāng)的發(fā)展有充分的了解,能夠激發(fā)中小學生的愛國熱情,為從小立志做社會的棟梁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礎,讓中小學生充分了解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培養(yǎng)中小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可以讓中小學生拓展視野,了解社會。
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講解方式研究
結合中小學生的注意力、關注點和知識接受能力等特點,為了取得較好的參觀效果,講解方式具有獨特性。一是“提綱挈領、畫龍點睛”式的講解方法。即通過講解各個展區(qū)的重點知識,開闊大家的眼界,適合于人數較多的團隊。在講解過程中,有針對性的講解展區(qū)的重點知識,能夠吸引中小學生的參觀注意力,講出展區(qū)的亮點和重點。為了保持中小學生的參觀興趣,避免中小學生的參觀疲勞,講解員應該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參觀的效率和效果。二是“拋磚引玉”啟發(fā)式的講解方式,通過講解員的提問,主要是增強講解員與中小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增添了參觀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參觀熱情。這一種講解的方式,多用在中小學生耳熟能詳的內容上。在每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時候,掌握提問的節(jié)點和時間尤為重要。講解員的提問次數在兩到三次為宜,并且能夠取得良好的互動效果,增加參觀的整體效果。結合貴陽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展覽館的實際情況,在介紹貴州黃果樹瀑布的時候,做出提問,讓大家主動介紹貴州省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美麗風光;在講到貴州的紅色文化板塊,以會址的相關內容為引子,讓大家講出自己所了解的貴州紅色旅游的地點以及參觀的感受;這種講解方式深受中小學生的喜愛,效果較好。有的在講解之外,還會和講解員進行交流和溝通。三是“觸類旁通、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即通過中小學生對身邊的人和事的回憶,過渡到要講解的內容,能夠激發(fā)未成年人的參觀興趣,取得較好的講解效果。中小學生總是根據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逐步了解到外部環(huán)境的情況,所以,有必要從中小學生熟悉的內容講起,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這種講解方式主要是在講解貴州省的生態(tài)文化展區(qū),讓中小學生開闊眼界,增強對社會的認知程度,對其人生目標的設定有著重要的意義。
提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新的教育目標。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的情懷,是我們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那么,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呢?
一、校園氛圍熏陶愛國主義思想
校園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搖籃,校園環(huán)境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趨向。校園中要積極創(chuàng)設愛國主義思想氛圍:課間播放愛國主義歌曲,播報國家重大的新聞事件;板報刊登中華五千年文化;墻壁懸掛張貼偉人語錄、名人名言;每周周一例行升國旗、唱國歌儀式……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地接受愛國主義思想。
二、思想品德課堂塑造愛國主義靈魂
思想品德課堂是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課堂上學生能知道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能了解偉大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更能明白中國人民勤勞、勇敢和偉大……讓那些愛國主義人物、愛國主義事跡和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扎根在小學生的心靈深處,讓他們從心底熱愛我們的民族、我們的祖國和我們的人民。
三、班會隊會提高愛國主義意識
班隊會活動能讓學生耳濡目染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每逢班隊會可組織學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組織學生參觀家鄉(xiāng)的自然風光、歷史古跡和社會飛速發(fā)展的新變化;可組織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知識競賽、詩歌朗誦、歌曲表演;可組織學生搜集中國之最、愛國名篇、英雄事跡……這些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愛國主義教育會提高小學生愛國主義意識,強化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重大節(jié)日激發(fā)愛國主義熱情
在一個偶然的機遇里,錢學森將回國的想法寄給了比利時的一位親戚,托她交給中國政府,終于他在1955年的時候回到了祖國,最終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的確是錢學森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給中國的航天事業(yè)翻開了新的篇章,他不僅是科學家,也是愛國者,在美國有那么好的條件,但他并沒有心動,還是向往著生他育他的祖國。沒錯,是祖國哺育了我們,在我們年幼無知時,牙牙學語時是祖國媽媽細心教導我們,當我們犯了錯誤是,是祖國媽媽指引我們懸崖勒馬,在我們垂頭喪氣時還是祖國媽媽安慰我們,撫平內心的創(chuàng)傷。有人說:“祖國用她那江河的乳汁喂養(yǎng)了我們。”有人說:“祖國用她那寬廣的胸懷抱大了我們?!边@當然都是對的。因為只有“母親”這個詞才能表達我們對祖國最忠誠、最純潔、最真摯、最深厚、最偉大的感情。沒有一個人能夠將祖國給予我們的一樣一樣還清。
爬滿長城烽火的大地,布滿甲骨文的鐘鼎,氣勢磅礴的故宮,在這一片東方的神舟大地上,一展雄姿!我愛我祖國的大好河山,我愛我祖國的人情風土,我更愛我祖國人民那勤勞愛國的精神!碧波萬頃的大興安嶺,不僅走不完,也看不厭,她養(yǎng)育了多少珍禽異獸,又出產了多少奇珍異寶。聽,那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長江水如乳汁一般滋養(yǎng)了這片神奇的土地,養(yǎng)育著偉大的中華民族。
欣賞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主要是通過中國歷代著名美術作品介紹和欣賞,讓學生基本了解我國歷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的情況,使他們對祖國極其豐富的古代文化和藝術遺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引導學生去感受、理解和領會藝術中的愛國主義思想美,實現(xiàn)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教育,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小學美術教材中的欣賞課,是教材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學生欣賞美,提高自身審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有大量的中國歷代以來各種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及圖片資料,如傳統(tǒng)壁畫、帛畫、彩陶、國畫、青銅器、石雕、秦陵兵馬俑、秦長城、漢畫像石、版畫及有代表性的美術家及其作品等。這些教材中,又有大量的作品內容蘊含著愛國思想情感因素,是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師備課時,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內在思想性。在教學過程中,應主要圍繞作品的作者、時代背景、思想內涵和藝術形式給學生作詳細的介紹。在此基礎上,對作品相關的愛國主義主題思想和術手法進行分析、評價,使學生逐步加深感受、理解、領會東方文化的驕傲――我國歷代美術作品自信、豪邁、博大、精深的藝術所孕育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神。通過教學,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對祖國悠久的光輝燦爛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藝術的熱愛;培養(yǎng)和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而加深對中華民族的熱愛。欣賞教學可采取多種方式,如結合掛圖、課件和課本圖片及平時收集的史料典故進行分析、討論、評說、評價,可以運用多媒體放映展示并作講解,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在網上下載的有征對性的圖片等,做到有的放矢。使欣賞教學的指導思想及教學方式,始終落實在深化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上。
二、在技法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滲透
技法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則主要通過美術作品的臨摹、寫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我國傳統(tǒng)美術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技巧。
在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對美術作品物象的認識、理解、領會和想象進而來臨摹塑造形象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對傳統(tǒng)民族美術的興趣和愛好,培養(yǎng)繼承發(fā)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情感,以此來激發(fā)其愛國之情。
小學美術技法教學中,教材要求對學生安排一定內容的想象、寫生、創(chuàng)作等課業(yè)實踐,所以說,這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最好時機。
在課業(yè)實踐方面,學習中國畫是廣大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繪畫種類之一。因為中國畫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繪畫,是東方繪畫的主流、典范,它在材料的選用、題材選取和技法運用上具有鮮明的民族個性特點,國畫教學尤其在小學高段尤為突出,每期都安排了一定課時的國畫傳統(tǒng)教學。在中國畫技法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可以說是一條獨特、有效的途徑。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中國畫藝術特征,在重點講述其基本技法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具體的臨摹或寫生表現(xiàn)活動。如在輔導某一作品臨摹時,教師可圍繞作品外在形式的美,結合直觀演示向學生講解中國畫藝術特色及其技法特點。著重指出中國畫十分重視對事物本質的表現(xiàn),講究形式美;塑造形象以線條為主,尤其重視用筆用墨;構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并十分注意畫面空白的運用;同時強調文學、書法、篆刻與繪畫的有機結合;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從觀察生活、研究事物到表現(xiàn)形式上都有它獨特之處等要點。通過這樣的講解,使學生對中國畫藝術特點有較深的認識,便于學生從藝術角度來加深理解、掌握傳統(tǒng)繪畫的表現(xiàn)手法及技能技巧。
這樣,學生會被中國畫特有的藝術魅力所折服;他們的藝術感受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從而激發(fā)出對傳統(tǒng)民族美術熱愛的濃厚感情,同時也激發(fā)起極大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生不僅受到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還能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去。
三、創(chuàng)作作品過程中,是對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具體實現(xiàn)
一、中小學生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 中小學生的愛國知識相當缺乏問題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改革和推進 ,使學?,F(xiàn)有的各個方面教育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目前能夠與新課標相結合的愛國主義知識教育的文章相當罕見,現(xiàn)階段愛國教育的知識表現(xiàn)存在著幾方面的問題。首先是愛國英雄容易被“ 遺忘”;其次是愛國主義基地教育嚴重受到“冷 落”; 再次是歷史方面知識比較“ 模糊”;最后是愛國主義相關書籍遭受一部分人的“輕視” 。
2.中小學學校在德智教育方面的失衡問題
德智教育在學校中本來是屬于同步提高的教育內容。可是長期以來 ,中小學校的教育功能上依然存在著德智失衡問題,也就是現(xiàn)在的小學教育 中, 更注重智的教育,對德的教育卻是失衡狀態(tài) ,一直以來并沒有實質性的創(chuàng)新和提高。目前的情況 以考試分數的多少和升學率來衡量學生、學校的聲望和地位 ,從而影響了愛國主義教育,使得愛國主義教育幾乎變成了一種活動形式,并不是為學生全面發(fā)展而準備的。因此 , 愛國主義教育就形成了架空的現(xiàn)狀。
3.中小學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較為陳舊。
我們知道愛國主義教育是我國的一項德育組成的重要部分,在 現(xiàn)行的中小學德育大綱中,對于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含 和基本要求都有明確論述。但一直以來 ,中小學校在德 育的教學內容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脫節(jié)或簡單重復”的現(xiàn)狀 , 有的偏離 了學生本身特點 ,有的嚴重地脫離了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現(xiàn)象。學生普遍反映: “老師講的內容都正確 、 很理想 、 很偉大, 可是在實際生活 中我們基本用不上?!?/p>
二、中小學生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1.因社會轉型時期的多方面因素促使其對愛國主義傳統(tǒng)造成較大的沖擊
如今已進入了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隨著世界各國經濟一體化發(fā)展趨勢的增強與各民族之間的文化相互交融 ,民族民間的文化慢慢的在青少年的心中淡化。有人認為愛國主義屬于過時的東西,更有相當一些人對其產生了妄自菲薄、崇洋的不良思想現(xiàn)象, 總認為自己國家的東西不如外國的好。
2.因應試教育存在的弊端而影響了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
目前我國現(xiàn)階段雖然處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過程中,但是高考的指揮棒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調整 ,激烈和殘酷的市場競爭不得不淘汰一部分人,相當一部分成年人多多少少都會對自己的人生仕途產生不安 ,他們往往把自己的不安、焦慮轉化為對自己子女的一種期望,于是市場的激烈競爭演變成了學生分數上的競爭 , 形成分數高低見分曉、考場當戰(zhàn)場的不正確人生觀和價值。這就造成了不得不使學校在教育功能上對德智教育的失衡 ,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升學率,從而忽略德育教育,尤其是不被學校重視的愛國主義教育。
3. 愛國主義教育方法過于形式化和教條化
愛國主義教育忽視了對中小學生的年齡因素,因為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個體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是不同的。年齡的不同, 其心理特點也是不盡相同的,并且所具有的知識 、體力 、 智力等也不相同,而愛國主義教育方法過于形式化和教條化容易讓中小學生產生疲倦感和抵觸情緒。
三、加強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對策
(1)整合教育內容,全面認知愛國之理。我們知道要想愛國必須先知國,知得越深愛得才會越切。針對當前中小學生各方面的特點 ,我認為對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首先要有憂患意識的教育。憂患意識就是指居安思危 ,在危機面臨之前就有這種意識的存在, 并不斷奮發(fā)圖強 ,把危機縮到最小,其次是創(chuàng)新的培養(yǎng)意識。我們要讓學生明白創(chuàng)新才是整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祖國繁榮昌盛的不竭之力;讓學生不僅要繼承愛國優(yōu)秀傳統(tǒng),而且還要體現(xiàn)新時代進步要求,不斷地汲取精華,引導中小學生積極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再次是民族意識的培養(yǎng)。愛國主義教育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來幫助中小學生們了解祖國的過去 、現(xiàn)在和未來。最后是培育革命意識。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中,我們要勇于面對來自方方面面的挑戰(zhàn),發(fā)揚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對現(xiàn)代青少年來說更為可貴。
(2)優(yōu)化教育方法 , 激發(fā)愛國熱情。對中小學生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要有理性的內容和觀念做基礎。首先我們知道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十分廣博,教材也相當豐富, 因此要把課程滲透到教學中去。其次是把活動應用到教育手段中對中小學生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如果沒有豐富多彩的活動那么就會陷入成人化 、程式化的泥潭 ,不僅無法達到愛國情感的教育目的而且更加不可能將情感轉化為學生的愛國意志和行為,所以要充分利用愛國主義現(xiàn)有的教育資源,豐富學生們的教育活動。 再次通過學生榜樣來示范。中小學生在各方面包括道德發(fā)展上可塑性都很大 ,模仿性也相當強 ,有著強烈的上進心,樹立榜樣是培養(yǎng)學生們優(yōu)良品質的重要典范。榜樣的示范,不僅影響了學生的表現(xiàn)和行 為,讓他們更好地去效仿 ,而且對學生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也會產生極強烈的影響。
(3)鼓勵中小學生從小事做起 ,指導愛國之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情 、行、知三者問相互協(xié)調發(fā)展的過程 ,盡 管在具體培養(yǎng)中有不同的開端 ,但“ 行” 才是體現(xiàn)了愛國主義品質形成 的標 志。針對中小學生的年齡 特點以及當前的時代形式,鼓勵 中小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從小事做起。首先可以從國歌人手 ,培養(yǎng)愛國禮儀。會唱國歌, 記住國歌歌詞 ,應當不是什么難題。最后, 加強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宣傳報道工作 ,認真辦好青少年電視頻道, 創(chuàng)作出一批適合青少特點、并能展示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文藝作品等來充實和豐富愛國主義教育資源。
一、讓課堂教學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
首先,學校應要求教師用心上好每一節(jié)思想品德課,讓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中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怎樣上好、利用好思想品德課,我認為上思想品德課應做到課前準備、課后拓展,讓學習過程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學習過程。課前讓學生利用課外書、電腦、問家長等方法去搜集有關內容材料,這些知識可作為課文內容的補充,課后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學習。其次,愛國主義教育不應局限在幾節(jié)思想品德課上,在小學其他科目的教學中,老師們也應對學生們相機滲入適當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使學生感受到愛國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有這樣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意識才會在學生心中生根,在腦子里逐漸樹立并強化起來。
二、要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日常的小事做起
愛國主義從來就不是空泛的,而是和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一個人要做到愛國,首先他就應該愛自己的家庭,愛自己的學校。假如一個連自己的父母、老師、同學都不愛的人,很難想象他會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因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應當要求他們從愛父母、愛家鄉(xiāng)、愛集體開始,從尊敬師長、關心同學、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這類具體的“小事”做起。當前特別是對學生進行愛護紅領巾、愛國旗、愛國徽、愛國歌的教育。每周一要求學生系好紅領巾,穿好校服,升國旗時要敬禮,唱國歌時要肅立,使學生從小對國徽、國旗這些祖國的象征物產生認同感、崇敬感,那么愛國主義的思想意識就會深深扎根在心中。
三、愛國主義教育應寓教于樂
實踐證明,枯燥單調以及說教式的灌輸,是很難取得理想效果的。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和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把愛國主義教育寓于活潑、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并且延伸到校外。
(1)思想品德課應適當地有目的地到多媒體教室上課,思想品德老師應制作有關愛國主義內容的課件,讓學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2)學校閱覽室可多購買一些介紹我國歷史、地理、人文知識方面的書籍,讓學生借閱,以增強學生對祖國的親近感、認同感、自豪感。
(3)多利用每周的班隊活動課,開展有關“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主題班隊會。如“愛我家鄉(xiāng),從身邊小事做起”、“愛我中華”等主題隊會,通過主題隊會等實踐活動,幫助和指導學生以實際行動熱愛祖國。
(4)學校每學期可召開全校性的有關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活動。如聘請當地的老、老革命做報告;學生演講、講故事比賽;班級之間的歌詠比賽、辯論賽;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去參觀學習等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愛國主義的豐富內涵,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要充實、生動感人、形式要活、感情要真,充分運用當地現(xiàn)有的各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反映當地乃至全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生動史料,讓學生看得見、感受得到,要充分發(fā)揮班隊作用,組織多種卓有成效的活動,從低層次到高層次,循序漸進,努力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在當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可作多方位探索,通過“系列教育”達到某一方面教育的成效,將“系列教育”的成效融會貫通,去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梢酝ㄟ^一個個為國捐軀、英雄獻身的先烈們可歌可泣的業(yè)績來激勵學生,開展踏著先烈的足跡前進的活動,還可以將一些為祖國建設事業(yè)流血流汗、無私奉獻的英雄們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尤其在近年反暴力恐怖活動十分艱巨的情況下,用身邊的反恐典型事跡和先進人物教育學生,激勵學生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情感。在“學英雄、學雷鋒”的活動中,我校曾多次組織師生開展“情系我的兄弟姐妹”捐資助學活動,為本校的貧困學生獻愛心活動,以及為身邊的小伙伴分憂解難,每年五月借民族團結教育月為縣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溫暖等。通過“國情系列”教育,使學生在了解基本國情以后,深入淺出地講清個人與祖國的關系,“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確立長大以后要報效祖國的觀念。通過“成就系列”教育組織學生進行參觀訪問,了解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史,特別是近幾年的新氣象,激勵學生增強努力學習、練好本領的緊迫感。學校還利用學校特有的教育素材進行教育,即開展“校史系列”教育,培養(yǎng)學生從小愛他人、愛集體、愛學校、愛國家的情感。由此可見,抓住有利時機,有的放矢開展各項活動,努力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針對各科教材的特點,寓愛國主義教育于各科教學之中。在小學,有不少科目的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如:思想品德、語文、社會、自然、美術等。它們中有的直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的是通過英雄人物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教育;有的是通過介紹祖國的歷史文化及現(xiàn)代科技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有的則通過描繪祖國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而這些也正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好材料,教師在授課時加以利用、引導,自可水到渠成。
其次,結合校會、班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利用廣播、宣傳櫥窗、黑板報、各種電視媒體、信息網絡等,介紹祖國的光輝歷史和改革開放以來偉大的建設成就,和中華民族對人類世界的巨大貢獻,激發(fā)小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幫助他們了解我國近代屈辱的歷史,并客觀的分析落后的原因,激勵他們刻苦學習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結合歷史上愛國民族英雄、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卓越貢獻,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結合社會主義建設的飛速發(fā)展和祖國的日益強大,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愛國的情操。
第三,針對他們愛動的特點,寓愛國主義教育于日常行為及課外系列活動之中?!缎W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本身是國家對小學生品德行為提出的規(guī)范的具體要求,是要小學生從小做一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國的小公民。從這個意義上說,引導小學生自覺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的許多內容,是直接而具體的履行愛國主義的行為。
第四,定期觀看愛國主義影片,引發(fā)學生共鳴。在學校教育教學的課余時間里,教師帶領學生一同觀看一些優(yōu)秀影視作品,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又可以使學生和作品人物產生共鳴,受到愛國主義熏陶。如果所選影片與學生所學文章相符,從課內擴展到課外,更是一舉兩得。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 -0035-02
今天,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將面對祖國、面對飛速發(fā)展錯綜復雜的世界,如果從小能以愛國行為嚴格要求學生,學生長大后就能以赤誠之心熱愛祖國,為祖國作出奉獻。那么,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到底應該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我認為,愛國主義教育應包括:愛國知識的教育、愛國情感的激發(fā)、愛國行為的引導。應該說這三者都是主要的,是相輔相成的,但愛國主義教育最終歸根到底要體現(xiàn)在每個人的行動中。
下面我就如何進一步搞好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在加強教育、激感、引導行為三個方面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加強愛國知識的教育
熱愛祖國并立志獻身于祖國和民族,是每個公民應有的政治素質,是樹立遠大理想和確立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思想基礎,也是每個學生為祖國、為人民刻苦學習的思想基礎和基本動力。學校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重要的陣地,在學校教學活動中除了對學生進行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外,更重要的還必須挖掘愛國主義教育的教育因素,使知識能力和思想教育兩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存于教學與活動之中。應該看到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涉及育人方向的“大題”,然而,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從身邊具體的“小事”做起,給學生以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由啟蒙到形成“行為”的教育過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每個教師的天職,學校應該以高度事業(yè)心、責任感把愛國主義的種子播撒在每個學生的心田。近年來我們學校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將“兩史一情”教育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旋律,學生的愛國熱情表現(xiàn)尤為突出。
二、努力激發(fā)愛國的情感
愛國主義是民族自強的巨大精神力量,尤其在今天為實現(xiàn)提出的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更需要有為國效勞,為國獻身的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必須從青少年抓起,從小學生抓起。其教育的基本途徑是“滲透”。滲透在日常教學之中,滲透在各項活動之中,滲透在人際交往之中。而這種“滲透”的基本途徑,有賴于努力激發(fā)學生愛國的情感。愛國是一種情感,要善于運用一切可激發(fā)學生愛國之情的情素,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浸潤,要充分發(fā)揮祖國五千年文明古國所提供的愛國教材的作用,更要善于運用社會主義祖國的無數光輝事例、英雄人物、身邊先進人物事跡去感染學生,去熏陶學生,培育愛國情感。然而愛國情感的培育,光靠一、二次活動是難以成功的,學校的責任在于有強烈的教育意識,有明確的長遠教育計劃,且能適時地、因地制宜地、經常地進行講求實效的教育,只有教師具有真實的愛國情感,才能激起學生的真情。
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要充實、生動感人、形式要活、感情要真,充分運用當地現(xiàn)有的各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反映當地乃至全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的生動史料,讓學生看得見、感受得到,要充分發(fā)揮班隊作用,組織多種卓有成效的活動,從低層次到高層次,循序漸進,努力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在當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我們可作多方位探索,通過“系列教育”達到某一方面教育的成效,將“系列教育”的成效融會貫通,去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可以通過一個個為國捐軀、英雄獻身的先烈們可歌可泣的業(yè)績來激勵學生,開展踏著先烈的足跡前進的活動,還可以將一些為祖國建設事業(yè)流血流汗、無私奉獻的英雄們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尤其在近年反暴力恐怖活動十分艱巨的情況下,用身邊的反恐典型事跡和先進人物教育學生,激勵學生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情感。在“學英雄、學雷鋒”的活動中,我校曾多次組織師生開展“情系我的兄弟姐妹”捐資助學活動,為本校的貧困學生獻愛心活動,以及為身邊的小伙伴分憂解難,每年五月借民族團結教育月為縣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溫暖等。通過“國情系列”教育,使學生在了解基本國情以后,深入淺出地講清個人與祖國的關系,“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確立長大以后要報效祖國的觀念。通過“成就系列”教育組織學生進行參觀訪問,了解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史,特別是近幾年的新氣象,激勵學生增強努力學習、練好本領的緊迫感。學校還利用學校特有的教育素材進行教育,即開展“校史系列”教育,培養(yǎng)學生從小愛他人、愛集體、愛學校、愛國家的情感。由此可見,抓住有利時機,有的放矢開展各項活動,努力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