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40:58
導(dǎo)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農(nóng)村好媳婦事跡材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她,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她,一個平凡的農(nóng)家媳婦;十年如一日服侍患有精神病的婆婆和的年老行動不便的叔叔,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從不言棄,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著周邊群眾,她的事跡傳遍周邊村寨,她就是鄉(xiāng)村的同志。嫁到村與更燈結(jié)為夫妻,夫家也是地道的農(nóng)民,純樸熱情?;楹蟊M管并精心照料年老的叔叔,自嫁進這個家以來對患病婆婆 照顧是十年如一日體貼入微,從無半句怨言在村傳為佳話,是左鄰右舍公認的好媳婦。
自嫁到更以來,一直待在婆婆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從不言棄。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卻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她每天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飯菜送到婆婆手上,白天忙農(nóng)活,晚上收拾家務(wù)、每天忙到很晚才睡,她起早貪黑,披星戴月,任勞任怨,毫無怨言。這些年,丈夫更燈作為村上的村主任,經(jīng)常忙于村兩委的事情,很少顧及到家里,家里的婆婆、叔叔和一雙兒女全靠一人照顧,有時更燈主任在和我們閑聊時都在說:“我的媳婦還是可憐,嫁到我們家以來家里什么事情都是靠她一個人,我經(jīng)常在外面忙村委會的事情,但是沒法作為村干部這也是我的責任,等我以后不當村干部了,我還是要讓他她好好休息一下”。雷鋒同志曾說: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同志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孝道,印證了她的孝心,展現(xiàn)了一個農(nóng)村婦女尊老愛幼、淳樸真誠的博大情懷,塑造了一個農(nóng)村媳婦博愛、仁慈、善良的光輝形象。在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的生活有滋有味,雖然平時他很少出門,但是她逢人就說:“就是我的好女兒,她是好人,好人有好報呀!”左鄰右舍都說沒有的孝敬之心,保珍(的婆婆)的生活也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悠閑!孝敬公公婆婆的事跡,深受周邊群眾的好評,也深深感染了周邊村民,的事跡在村廣為傳頌,大家在傳頌中受教育,在傳頌中受感動,在傳頌中升華精神,在傳頌中學習榜樣。有力地踐行了尊老愛老,敬老養(yǎng)老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為創(chuàng)建和美家庭、構(gòu)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表率,樹立了榜樣。
對長輩孝順對晚輩愛護更贏得了村民們的廣泛贊譽,雖然還是有些人覺得她傻,但卻說:“我知道有些人不認同我,覺得我不值得去做,但我只是個普通人,做的也只是每個兒女都應(yīng)該做的份內(nèi)事,只要能讓老人們歡心,公公婆婆能安享晚年,這就是我最大的滿足和希望!”
言傳身教,孝老美德在血脈里鐫刻。X年冬天,X出生在X鎮(zhèn)對山莊村的一個普通農(nóng)家,從小,她就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早早在骨子里鐫刻上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X年,X懷著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嫁到了X村,勤勞的她總是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條,與公公婆婆和睦相處,四鄰八家沒有不夸她的。很快,夫妻倆迎來了第一個小天使,幸福生活仿若就在眼前。
災(zāi)難突降,孝老美德在行動上彰顯。但天有不測風云,沒過多久,公公就在去縣城打工的路上遭遇了嚴重車禍,大腿粉碎性骨折、肝臟破裂,生命垂危,即刻被轉(zhuǎn)到省立醫(yī)院治療。此時,X的丈夫在國外打工一時無法趕回,年邁的婆婆經(jīng)受不住打擊,女兒尚在襁褓中,也離不開她的照顧。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這個年輕姑娘沒有被打倒,而是展現(xiàn)出她性格中堅毅的一面。
她把嗷嗷待哺的女兒背在背上,往返在X兩地之間。在醫(yī)院里,她跑前忙后,辦手續(xù)、陪床伺候。在家里,她忙著處理事故后續(xù)、籌措醫(yī)藥費,像顆陀螺一樣,沒有一刻停歇。
公公在省立醫(yī)院一住就是一個多月,光醫(yī)藥費就花去了X多萬,這對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家庭來說不啻于一個天文數(shù)字。而X夫妻倆將自家全部積蓄拿出后,醫(yī)藥費還是差很多,無奈之下,她跑遍了娘家、親戚家,一家一家借,才湊夠了公公的醫(yī)藥費。
悉心照料,孝老美德在點滴中展現(xiàn)。公公出院后,她也沒有停下,丈夫要外出打工還債,照顧公公的擔子就落在了她的肩上。每天洗手、洗臉、洗衣服,喂飯喂藥,甚至端屎端尿,這些臟活累活她總是搶著干,公婆總是逢人便夸,自家娶了個好兒媳。
家庭事跡材料感悟一
托爾斯泰說:“所有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面對著對幸福生活的渴望,也面對著人類哺育孩子、照顧后代的基本責任,很多有共同愛好與理想的人們走到了一起。家庭,構(gòu)成了社會建設(shè)的一個重要的基礎(chǔ)組織,并以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影響著社會和諧的建設(shè)。
一、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我們家爸爸是__人,大學畢業(yè)后來__工作,現(xiàn)在將近有10年了。遠離家鄉(xiāng),人生地不熟,但是他工作敬業(yè)、樂于奉獻,目前為止在__一中帶了三屆學生,為__教育事業(yè)做了一點能做的事情。媽媽是__鎮(zhèn)農(nóng)村的貧家女出身,也是通過了個人的奮斗,目前在__中醫(yī)院上班。201_年秋冬時候,兩個青年相遇、相知,并最終走到一起。一年后,迎來了一對可愛的小孩。
這是一個團結(jié)、親密和互助的家庭,這種精神來自于家庭的傳承。爸爸和媽媽都是普普通通的農(nóng)家孩子,他們知道父母的勞苦與艱辛。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家庭的貧苦給兩個人,從小時候的就是責任和吃苦耐勞的基本品質(zhì)。201_年,媽媽還是醫(yī)院的待聘護士,沒有收入。孩子出世后,一直都是外公外婆在幫著帶,生活方面也是貼補了不少。小孩的外婆很主動地承擔了招呼兩個外孫的工作,“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真正切切的給這個剛組建的小家庭以“實惠”。在大多數(shù)人家一個孩子請一到兩個保姆的時候,孩子外婆一個人在照顧兩個小孩。當然,在沒有課的時候,帶著學生的作業(yè)回家?guī)Ш⒆樱渤蔀榱税职止ぷ鞣矫娴?ldquo;特色”!
兩個孩子,主要只有爸爸的工資,有時候真是沒有奶粉錢。這要說201_年一中教師的真實情況,很多人都會笑,但情況確實這樣。為此,爸爸想過去財務(wù)室借錢,也想過去打臨工……
物質(zhì)貧乏,兩個青年人還剛進入工作崗位,收入水平低,但是他們堅定生活越來越好。也正是這種精神的的鼓勵下,他們靠自己的努力和老人、單位的幫助與支持把生活過的不再艱難。
二、愛崗敬業(yè)、勤儉持家
單位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獲得工資報酬的基本場所,也是體現(xiàn)社會價值、獲得社會尊重與認可的重要平臺。愛崗敬業(yè),熱愛勞動,積極奉獻,進而在勞動中獲得勞動者應(yīng)有的存在感與獲得感,取得收入用以個人的相關(guān)發(fā)展。
爸爸和媽媽兩個人的單位都很體面,工作雖然壓力大,任務(wù)重,但是兩人從來不給單位添麻煩,也堅決不給單位拖后腿。爸爸的文筆不錯,在單位上寫點東西什么的,算得上能手。他還在工作之余,騎著自行車跑大街,制作了__公交線路圖,那在201_年前__市的公交站牌很多沒有規(guī)范。他還親自走訪各大銀行,制作了金融單位線路圖,方便了同事和身邊的很多人。熱愛公益,有愛心,沒想著圖什么回報。因為他覺得,付出自己的努力,看著別人很實用就好。
媽媽的由待聘到招聘成功,是在生產(chǎn)后的事情。晚上等娃睡覺后,看書背題,熬夜看書,令人難以忘記的是她筆試的晚上,一家人動員起來哄孩子就為她能夠睡得好點,考試順利。功夫不負有心人。正式工作后,她積極工作,很快在科室獲得了領(lǐng)導(dǎo)和同事的認可。三班倒,每個周期一個中班一個夜班,兩個孩子放到外婆家住,這已然成為了這個家庭固定不變的成例。
父母從事的工作,很多時候有不得已,正如網(wǎng)上形容教師的那句話,“我走娃未醒,我回娃已睡。”爸爸是高三班主任,早上6點不到就走了,晚上基本上23點左右才能回家。一天就24小時,除去和學生在一起的時光,陪孩子的時間所剩無幾。雖然帶著些對孩子的虧欠,但是這也是工作的需要,單位上還有相同年齡段的班主任也是我們教師這個隊伍中無私奉獻的默默無聞?wù)摺?/p>
有事業(yè),有家庭,有理想,這應(yīng)該是年青人追求的歸宿。遵紀守法、熱愛勞動、努力奮斗,正是由于這樣的精神指導(dǎo)和價值追求,讓這家庭充滿愛和積極的能量。
家庭事跡材料感悟二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最美家庭一定有最動人的風景、最優(yōu)良的家風,王先生夫妻結(jié)婚多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奮斗、嚴謹、孝老是王先生家庭的關(guān)鍵詞。
一、奮斗。戶主王先生1990年進入綜合執(zhí)法局工作,時任中隊長,任職期間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受到領(lǐng)導(dǎo)的器重和同事的贊譽,由于工作成績突出還連續(xù)多年榮獲"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妻子張會超1988年參加工作,就職于石化供銷公司,1991年因公司效益不好而下崗,她并未因此消沉,而是積極地自主創(chuàng)業(yè),在1991年至1995年之間的五年當中,她先后開過自行車專賣店,做過酒,開過電話亭,還跑過出租,她勤奮自強的事跡影響著她身邊的很多人,她的丈夫王先生和兒子王思都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她,做她堅強的后盾,在1995年她開辦了物業(yè)公司,2005年至今在美景嘉園經(jīng)營恒中物業(yè)公司,任總經(jīng)理和法人代表,公司自成立以來,經(jīng)營有方,管理嚴謹,受到廣大業(yè)主的一致好評。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兒子王思也十分勤勉上進,大學畢業(yè)后在華龍區(qū)綜合執(zhí)法局工作,并任優(yōu)勝教育顧問,表現(xiàn)出杰出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才能。
二、嚴謹。作為父母,王先生夫婦真正的做到了嚴謹治家,他們之間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和睦關(guān)系,對獨子王思的教育也是盡心盡力,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王思從小便聰慧懂事,勤奮好學,大學期間利用寒暑假時間在外面勤工儉學,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畢業(yè)后進入華龍區(qū)綜合執(zhí)法局工作,還在一家私人的教育機構(gòu)優(yōu)勝教育任教育顧問,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教育和管理才能。
三、孝老。古訓(xùn)有言: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王先生和張會超婚后將老人接來同住,悉心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二十多年間,無論工作再忙,都會趕回家為老人做可口營養(yǎng)的飯菜,老人們在他們的照顧下雖已八十多歲的高齡,但是精神矍鑠,身體康健,逢人就夸兒子媳婦孝順懂事,孫子王思對老人也是關(guān)愛有加,每次回來都給老人噓寒問暖,給他們添置新衣和需要的東西。
幸福是什么?腰纏萬貫不一定幸福,位高權(quán)重也不一定幸福,王先生一家用夫妻的相敬如賓,尊老的一顆孝心,創(chuàng)業(yè)的同舟共濟,育人的言傳身教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nèi)涵。
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積極地奉獻和付出,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和諧。
家庭事跡材料感悟三
肖x同志的家庭與千萬個家庭一樣,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但這普通的背后,卻蘊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事故,她記錄了這個家庭生活幾上、自立、自強尊老愛幼的一段不平凡的經(jīng)歷。
一、愛崗敬業(yè),工作楷模
肖x同志不論做什么事情,他都充分發(fā)揮軍人的本色,認真履行職責,處處以身作則。雷厲風行,不折不扣地去完成黨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wù)。近幾年村委會工作名列前茅,鄉(xiāng)年度重點目標考核第一名,縣先進黨支部,本人縣優(yōu)秀人大代表,這些榮譽的取得,與他愛人理解與支持是分不開的。
二、尊老愛幼,家中模范
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肖x同志還努力做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協(xié)調(diào)好家庭事務(wù),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他把工作之余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中最幸??鞓返臅r光。身為一家之主,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guān)懷”。作為兒子,他尊敬老人,關(guān)心老人,孝順老人。在忙碌的工作過程中他仍然堅持抽空陪伴他人,是出了名的孝子;作為丈夫,他愛護妻子,與妻子相互關(guān)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為小事爭吵;作為父親,他以身作則,注重對兒子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培養(yǎng)孩子節(jié)儉、謙遜、自強的良好品質(zhì),教育他們獨立自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三、勤儉樸素,家中賢內(nèi)
肖x的妻子吳滿鳳同志是一名家庭主婦,在她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媳婦,她恪盡孝道,對老人噓寒問暖,還經(jīng)常陪件老人談心,做她精神上的支柱;作為母親,她慈愛但不溺愛,在照顧好兒子生活的同時,還擔負起教育兒子成材的重任;作為妻子,她是“賢內(nèi)助”的最佳代言人。
為了減輕丈夫的工作壓力,她承擔起家庭的所有事務(wù),把家中的事情管得井井有條,從不讓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響工作。為了讓丈夫做清清白白的村官,不濫用權(quán)力,不迷失自己,她建立起一般家庭更加純樸和節(jié)儉的家風,牢固地守護著自己家門。她常吹家庭廉潔風,常念家庭廉潔經(jīng),督促丈夫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外做到“一身正氣上班去,兩袖清風回家來”。
四、以德育人,父慈子孝
2000年**的丈夫因突發(fā)心臟病死在了學校里,面對兩位已80歲高齡,長期因病臥床不起的老人和兩個尚在讀書的孩子,她不離不棄,以東方女性特有的勤勞、善良、柔韌,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一)
1971年**高中畢業(yè)后,返回本村務(wù)農(nóng),同年擔任村里的婦女主任,她作為婦女主任,看到村里學校缺老師,就兼起了本村小學的代課教師,這一代就是16年。在這16年里,她總是默默無聞、勤勤懇懇,用慈母般的胸懷呵護著每一名學生。由于肯吃苦、善鉆研,她所帶的班級成績年年是全校第一,而且在**鄉(xiāng)名列前茅。然而,1988年,公公得了癡呆癥,神志不清,每天走出去不知道回家,有時甚至滿街跑,她不得不隨時去找,公公一病就是整整十年,在公公去世后,還沒等到這個家恢復(fù)元氣,婆婆又患上了高血壓、腦梗塞,再加上腿腳不便的母親,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繁重的家務(wù)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為了不影響教學工作,**堅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收拾老人的房間,幫她們洗臉、梳頭,然后做好早餐,照顧她們吃過后,再去學校。
2000年,丈夫突發(fā)心臟病,死在**鄉(xiāng)東下坪學校里。面對丈夫的突然離去,**一家老小,白天哭,晚上哭,全家上下,哭成了一堆。不久婆婆因兒子的早逝,悲傷過度,病倒在床。一對正在讀書的兒女,看到家里悲慘的景象,要退學回家?guī)蛬寢尭苫睢?*得知后強打精神,到親朋家借錢給婆婆看?。粶慅R學費,打發(fā)兒女上學。
婆婆的病稍有好轉(zhuǎn),為了能多掙點錢,**又再次到鄰村的小學任教。她每天騎上那輛破舊的自行車,白天忙于教學,晚上回來照顧兩位老人,奔波忙碌了一年多。然而,好景不長,一個意外的事情又發(fā)生了。
春去冬來,花開花落。轉(zhuǎn)眼間,婆婆和母親這兩位已經(jīng)80多歲的老人,已癱倒在床六年多了。作為她們唯一的親人,**每天重復(fù)著給她們洗臉、梳頭、喂飯、喂藥、打針、擦屎端尿等一成不變的事情。天氣好的時候,背上她們坐上小平車,拉上她們到外邊散散步,曬曬太陽;春天來了,老人們想吃香椿了,她就不顧自己已是50多歲的年齡,搭上梯子爬上樹去掰香椿;到了冬天,婆婆患有腰疼背涼病,她從不嫌棄老人,就和老人睡一個被窩,給老人暖暖腿、腳,暖暖背。給老人翻兩次身;經(jīng)常,老人一個噴嚏,把飯噴她一臉,她總是微笑著,擦一把臉,繼續(xù)喂……直到今天,老人身上無一處褥瘡,老人房間無一點異味。村民們都稱贊說:“**不愧是天底下最好的媳婦!”
(二)
**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她用瘦弱的肩膀背負著兩位老人,讓她們安度晚年;她用破舊的平板車和超重的自行車承載使命,讓貧困潦倒的家庭有了生機;她用長滿老繭的雙手編織希望,讓兒女們走上了成才之路。
2002年12月份,正在上海同濟大學讀書的兒子,突然打回電話說,他的眼睛疼痛難忍,并已化膿,住進醫(yī)院無錢治療。孩子是母親的命根子,兒子的眼痛象針扎一樣刺痛著她的心。她一連幾天四處借錢,準備兒子的治療費用,最終也沒有借下1000元,這也許是受家庭敗落的影響。此時此刻,這個堅強的女人心在滴血,無奈之下,她偷偷跑到曲沃賣了幾次血,換回了640元錢。最后,還是鄰居把準備蓋房的錢拿出了3000元借給她,兒子同病房的好心人暫墊了3000元,這才湊足了7000元的手術(shù)費。在住院期間,醫(yī)生埋怨說:“你家里都是些什么人呀!娃眼睛都成這樣子了,也沒有一個人來看看!”**的心都要碎了,她不是不想去看兒子,是家里離不開呀!那段時間,她要照顧兩位老人,還得外出借錢湊足手術(shù)費。經(jīng)過一連串撕心裂肺的打擊,她有些力不從心,支撐不住了。
長期的奔波勞累,讓**病倒了。2003年8月的一天,她發(fā)現(xiàn)自己行血,一開始她滿不在乎,以為是婦女的例假,可是一個多月過去了還不見好轉(zhuǎn),血疙瘩跟雞蛋一樣大,牙房都白了。鄰居們實在看不下去,就強行用摩托車把她帶到醫(yī)院去檢查,結(jié)果顯示,她患上了嚴重的子宮肌瘤,需要馬上做手術(shù)!生性倔強的**哪肯聽醫(yī)生的。無論村民如何做工作,她就是不做手術(shù),她不是不想動手術(shù),是家里的兩位老人離不開呀!是家里的錢不允許呀!最后在村民的緊逼下,才拿了點藥,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但她一想起兒子在大學一天僅吃兩頓飯就得花九塊錢,最后這頓飯就不吃了,站在窗口看著別的同學吃飯的情景;想起女兒為了減輕她的負擔,節(jié)假日不回家,在外打工掙錢,每天僅吃饅頭夾咸菜的情景,**下定決心;不管多難,都要把兒女從大學供出來,讓她們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為增加家庭收入,**每天更加拼命地干活。她一個人種6畝地,澆地、拔草、施肥、割麥、扛麥,承受一個大男人都難以承受的重擔。2002年,冬澆小麥,她家輪到晚上,天冷加天黑,跑了水她去堵,結(jié)果一腳沒踩好,摔到了深深的墳窟窿,泥水淹到了她胸前,且越陷越深,她不停的呼喊,幸虧聽到呼喊聲的村民及時趕到才從死亡線上把她拉回來。
面對悲慘的現(xiàn)實,**用她堅強的心應(yīng)對一切。每年種6畝地的小麥,算下來仍然不夠孩子們的學費,2003年非典期間,村里不讓村民出村,她每天天不亮,就扛上鐵鍬偷偷跑到東溝里去開荒,非典過后,她竟然開出了2畝荒地,在這2畝地里她種上了紅薯、豆子、芝麻等農(nóng)作物,每年能多收入2000元??吹匠抢锶藧鄞┎夹?,她就把家里的老古董——紡花車搬出來,紡花擰線,納鞋底,做布鞋,就這一項每年能掙五百多元錢。她做過壽衣、賣過粉條、撿過破爛,她用一顆堅強的心承載著命運的艱辛。如今,兒子已大學畢業(yè)參加了工作,并已成家,女兒也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然而,在飛逝而去的歲月里,**始終在履行著一個母親對孩子的使命。
(三)
“真愛無限,大愛無界”。**,在用自己的雙手改變著一個悲慘家庭命運的同時,又把一個農(nóng)村婦女的最淳樸、最善良的愛心灑向了她身邊的鄰居和村民,她又背負起了另外一種使命,那就是對弱勢群體不可遏制的關(guān)愛。
生活的艱辛讓**一次次體味到了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她對老人、對兒女、對鄰里越來越寬容,而對自己卻越來越吝嗇。婆婆和母親一次次住院花錢,她舍得;給殘疾人買藥、買好吃的,她舍得;兒子結(jié)婚買家俱、做新棉被,她舍得。她唯一舍不得的是自己:穿了四、五年的汗衫,洗得發(fā)了白,她補了又補,穿了又穿,舍不得扔;攢下雞蛋,拿到代銷店換回鹽、醋等生活用品,她舍不得吃;在她的身上已長了六年的子宮肌瘤,每天仍在折磨著她,她舍不得花錢做手術(shù)!她一直在堅持著這樣一個信念:“只要老人的病治好了,只要家里的日子過好了,自己的病就輕了!”
(四)
的丈夫因突發(fā)心臟病死在了學校里,面對兩位已80歲高齡,長期因病臥床不起的老人和兩個尚在讀書的孩子,她不離不棄,以東方女性特有的勤勞、善良、柔韌,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一)
1971年高中畢業(yè)后,返回本村務(wù)農(nóng),同年擔任村里的婦女主任,她作為婦女主任,看到村里學校缺老師,就兼起了本村小學的代課教師,這一代就是16年。在這16年里,她總是默默無聞、勤勤懇懇,用慈母般的胸懷呵護著每一名學生。由于肯吃苦、善鉆研,她所帶的班級成績年年是全校第一,而且在南唐鄉(xiāng)名列前茅。然而,1988年,公公得了癡呆癥,神志不清,每天走出去不知道回家,有時甚至滿街跑,她不得不隨時去找,公公一病就是整整十年,在公公去世后,還沒等到這個家恢復(fù)元氣,婆婆又患上了高血壓、腦梗塞,再加上腿腳不便的母親,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繁重的家務(wù)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為了不影響教學工作,堅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收拾老人的房間,幫她們洗臉、梳頭,然后做好早餐,照顧她們吃過后,再去學校。
,丈夫突發(fā)心臟病,死在南唐鄉(xiāng)東下坪學校里。面對丈夫的突然離去,一家老小,白天哭,晚上哭,全家上下,哭成了一堆。不久婆婆因兒子的早逝,悲傷過度,病倒在床。一對正在讀書的兒女,看到家里悲慘的景象,要退學回家?guī)蛬寢尭苫?。得知后強打精神,到親朋家借錢給婆婆看病;湊齊學費,打發(fā)兒女上學。
婆婆的病稍有好轉(zhuǎn),為了能多掙點錢,又再次到鄰村的小學任教。她每天騎上那輛破舊的自行車,白天忙于教學,晚上回來照顧兩位老人,奔波忙碌了一年多。然而,好景不長,一個意外的事情又發(fā)生了。
農(nóng)歷10月初2,婆婆突發(fā)腦梗塞,送到醫(yī)院,昏迷不醒。醫(yī)生推辭讓她回家準備后事,但堅持日夜守護,擦身按摩,耐心伺候,昏迷七天的婆婆竟然奇跡般的蘇醒了!但終因年事已高,加上嚴重的心臟病,癱瘓在床,大小便失禁,吃飯要靠人喂。農(nóng)歷8月初5,在本村娘家無人照料的母親因高血壓下炕摔斷右大腿,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治療,雖花去6000多元,還是落了個不能獨自行走。出院她只好把母親接到家里,同時照料兩位癱瘓老人,整天忙得不可開交。隨后的幾年里,兩位老人一遇大病要住院,為了省住院費,她就早上把兩位老人用小平車拉到醫(yī)院治療,下午再拉回家,第二天再去。時間長了,她還學會了打針、輸液,一般病醫(yī)生看后,她在家里就操作了。
春去冬來,花開花落。轉(zhuǎn)眼間,婆婆和母親這兩位已經(jīng)80多歲的老人,已癱倒在床六年多了。作為她們唯一的親人,每天重復(fù)著給她們洗臉、梳頭、喂飯、喂藥、打針、擦屎端尿等一成不變的事情。天氣好的時候,背上她們坐上小平車,拉上她們到外邊散散步,曬曬太陽;春天來了,老人們想吃香椿了,她就不顧自己已是50多歲的年齡,搭上梯子爬上樹去掰香椿;到了冬天,婆婆患有腰疼背涼病,她從不嫌棄老人,就和老人睡一個被窩,給老人暖暖腿、腳,暖暖背。給老人翻兩次身;經(jīng)常,老人一個噴嚏,把飯噴她一臉,她總是微笑著,擦一把臉,繼續(xù)喂……直到今天,老人身上無一處褥瘡,老人房間無一點異味。村民們都稱贊說:“不愧是天底下最好的媳婦!”
(二)
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她用瘦弱的肩膀背負著兩位老人,讓她們安度晚年;她用破舊的平板車和超重的自行車承載使命,讓貧困潦倒的家庭有了生機;她用長滿老繭的雙手編織希望,讓兒女們走上了成才之路。
12月份,正在上海同濟大學讀書的兒子,突然打回電話說,他的眼睛疼痛難忍,并已化膿,住進醫(yī)院無錢治療。孩子是母親的命根子,兒子的眼痛象針扎一樣刺痛著她的心。她一連幾天四處借錢,準備兒子的治療費用,最終也沒有借下1000元,這也許是受家庭敗落的影響。此時此刻,這個堅強的女人心在滴血,無奈之下,她偷偷跑到曲沃賣了幾次血,換回了640元錢。最后,還是鄰居把準備蓋房的錢拿出了3000元借給她,兒子同病房的好心人暫墊了3000元,這才湊足了7000元的手術(shù)費。在住院期間,醫(yī)生埋怨說:“你家里都是些什么人呀!娃眼睛都成這樣子了,也沒有一個人來看看!”的心都要碎了,她不是不想去看兒子,是家里離不開呀!那段時間,她要照顧兩位老人,還得外出借錢湊足手術(shù)費。經(jīng)過一連串撕心裂肺的打擊,她有些力不從心,支撐不住了。
長期的奔波勞累,讓病倒了。8月的一天,她發(fā)現(xiàn)自己行血,一開始她滿不在乎,以為是婦女的例假,可是一個多月過去了還不見好轉(zhuǎn),血疙瘩跟雞蛋一樣大,牙房都白了。鄰居們實在看不下去,就強行用摩托車把她帶到醫(yī)院去檢查,結(jié)果顯示,她患上了嚴重的子宮肌瘤,需要馬上做手術(shù)!生性倔強的哪肯聽醫(yī)生的。無論村民如何做工作,她就是不做手術(shù),她不是不想動手術(shù),是家里的兩位老人離不開呀!是家里的錢不允許呀!最后在村民的緊逼下,才拿了點藥,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但她一想起兒子在大學一天僅吃兩頓飯就得花九塊錢,最后這頓飯就不吃了,站在窗口看著別的同學吃飯的情景;想起女兒為了減輕她的負擔,節(jié)假日不回家,在外打工掙錢,每天僅吃饅頭夾咸菜的情景,下定決心;不管多難,都要把兒女從大學供出來,讓她們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為增加家庭收入,每天更加拼命地干活。她一個人種6畝地,澆地、拔草、施肥、割麥、扛麥,承受一個大男人都難以承受的重擔。,冬澆小麥,她家輪到晚上,天冷加天黑,跑了水她去堵,結(jié)果一腳沒踩好,摔到了深深的墳窟窿,泥水淹到了她胸前,且越陷越深,她不停的呼喊,幸虧聽到呼喊聲的村民及時趕到才從死亡線上把她拉回來。
面對悲慘的現(xiàn)實,用她堅強的心應(yīng)對一切。每年種6畝地的小麥,算下來仍然不夠孩子們的學費,非典期間,村里不讓村民出村,她每天天不亮,就扛上鐵鍬偷偷跑到東溝里去開荒,非典過后,她竟然開出了2畝荒地,在這2畝地里她種上了紅薯、豆子、芝麻等農(nóng)作物,每年能多收入元??吹匠抢锶藧鄞┎夹?,她就把家里的老古董——紡花車搬出來,紡花擰線,納鞋底,做布鞋,就這一項每年能掙五百多元錢。她做過壽衣、賣過粉條、撿過破爛,她用一顆堅強的心承載著命運的艱辛。如今,兒子已大學畢業(yè)參加了工作,并已成家,女兒也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然而,在飛逝而去的歲月里,始終在履行著一個母親對孩子的使命。
(三)
“真愛無限,大愛無界”。,在用自己的雙手改變 著一個悲慘家庭命運的同時,又把一個農(nóng)村婦女的最淳樸、最善良的愛心灑向了她身邊的鄰居和村民,她又背負起了另外一種使命,那就是對弱勢群體不可遏制的關(guān)愛。
房后71歲的孤寡殘疾老人王春來,自幼因小兒麻痹,不能站立,行動不便,年紀大了出不了門,在家靠修鞋掙點零花錢維持生活。多年前,就承擔起了老人的擔水、推磨、和面、縫洗、買藥等雜活。就連老人的生日,也是由她來過。每年到了四月初二這一天,她都要包好餃子,給王春來送去。每次收破爛賣下錢,她寧肯自己吃紅薯填飽肚子,也要省出幾塊錢給老人買藥、買麻花,帶點肉食等稀奇東西給老人送過去。每年到冬天,都象照顧自己的親人一樣,提前給王春來準備好過冬的棉衣和取暖用的煤柴。看到老人理發(fā)很困難,她就買回推子,學著給老人理發(fā)。4月16日,她只有兩天沒到老人家里去,準備去給老人打理打理,一開門看見老人躺在床上,有氣無力,聲音微弱,炕上、身上都是屎尿,她二話沒說,把老人背上平車就往鄉(xiāng)醫(yī)院趕,經(jīng)醫(yī)生檢查,老人得了中毒性痢疾,她回家拿上錢,在醫(yī)院守了三天,直到老人病情好轉(zhuǎn),才把她拉回來。
生活的艱辛讓一次次體味到了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她對老人、對兒女、對鄰里越來越寬容,而對自己卻越來越吝嗇。婆婆和母親一次次住院花錢,她舍得;給殘疾人買藥、買好吃的,她舍得;兒子結(jié)婚買家俱、做新棉被,她舍得。她唯一舍不得的是自己:穿了四、五年的汗衫,洗得發(fā)了白,她補了又補,穿了又穿,舍不得扔;攢下雞蛋,拿到代銷店換回鹽、醋等生活用品,她舍不得吃;在她的身上已長了六年的子宮肌瘤,每天仍在折磨著她,她舍不得花錢做手術(shù)!她一直在堅持著這樣一個信念:“只要老人的病治好了,只要家里的日子過好了,自己的病就輕了!”
(四)
柳州城美麗的魚峰山,相傳是當年劉三姐傳歌成仙的地方。在這迷人的山麓,有一位27歲的小伙子叫余偉雄。他自幼酷愛繪畫,整天迷在圖畫之中,希望長大一定要上美術(shù)學院,當一個人民畫家。然而直到1977年才終于盼來了高考的機會,24歲的偉雄喜淚盈眶,夜不能寐,走東串西好不容易才報了名,在志愿書上寫下“中央美術(shù)學院,浙江美術(shù)學院”12個大字??墒?,他落選了!
當一個人日思夜盼的理想不能如愿的時候,這將是多么無情的打擊呀!“我的前途又在何方?誰能給我作出回答呢!”為寄托那難以控制的感情,小余出差上北京時,在中央美術(shù)學院的大門口站了許久,許久……最后,請同行的一位工人同志為自己拍了一張珍貴的“紀念照”。
小余默默地開始走自學的路。但最初的那些日子,他雖奮發(fā)卻不悅,雖努力而不暢。真正使他感受到自學愉快和幸福的,還得感謝給他鼓舞和支持的父母與同志。媽媽體諒兒子的晝夜勞碌,關(guān)心其溫飽;在郵局工作的爸爸更理解孩子的心思,為他訂了幾乎所有的美術(shù)期刊,又找來自學成才人物的資料給他,看。這“家庭大學”的第一課,先撥亮的便是人生意義的燈盞?;仡欉@段經(jīng)歷,小余深有感觸地說:“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不能進入大學深造,這無疑是失掉了一個良好的機會。但是,是否沒讀大學就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呢?帶著這個問題去找答案,我翻閱了幾十年來自學成才人物的事跡材料,使自己看到了前途,增強了為事業(yè)奮斗的信念?!?/p>
但是,自學之路是一條充滿困難和壓力的征途,它能使軟弱者怯步,卻更能磨礪英雄。寒去暑來,整整4年,小余在干好區(qū)文化館工作之余,堅持長計劃、短安排,系統(tǒng)地研讀了美院本科的課本;實行“五分鐘主義”的基本功訓(xùn)練,隨身帶著速寫本見空就畫;堅持“八小時以外有作為”,跨入美術(shù)創(chuàng)作領(lǐng)域。正當他嘔心瀝血攀登的時候,卻聽到美術(shù)界有人議論:“沒讀過美院的人想搞油畫是沒前途的。”當真是這樣嗎?小余心頭又被蒙上了一層暗紗……
感謝黨對自學人才的重視呵!當他看到了戰(zhàn)士畫家尚丁的油畫《為了祖國的安全》,獲得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獎時,又一次得到榜樣力量的鼓舞。為提高繪畫本領(lǐng),他舍得一切。聽說法國油畫家的作品在上海展出,偉雄同他的女朋友商定推遲婚期,從婚事籌備款中拿出200元路費去專程學習。說到這兒,鐵石心腸的人也會為之動情的。然而小余卻說:“感人的不是我,而是我的畫友倪根生,一位17歲的待業(yè)青年。是他教育了我:他說服母親,賣掉自己心愛的大衣去南寧參觀美展?!笔呛牵藗兂Uf自學最困難的是沒有老師,可是在小余的身邊,隨時都有各式各樣的“老師”。正是這些榜樣的力量,使他象一只鼓滿東風的小帆,在知識的激流中奮力向上。
自修大學不僅給了他豐富的知識,使他學會把知識用來為社會服務(wù),而且還教育他去帶動更多的人一起走這條路。在他的倡導(dǎo)下,柳州市一批熱愛繪畫的年輕人,去年3月份成立了一個業(yè)余美術(shù)自學會。19名成員中,有中學老師、工人、理發(fā)員、縫紉工、美工,還有待業(yè)青年。每逢2、4、日晚上,畫友們自覺而來,由偉雄擔任主講,然后大家共同切磋繪畫技藝,交流創(chuàng)作思想。大家以誠相待,和睦團結(jié)。每人每月交一元錢紙筆、顏料費,對兩名待業(yè)青年則免費供應(yīng)。學習室的主人,33歲的印染廠工人覃繼尤,大家更尊他為“伯樂”和“鋪路石”。凳子不夠坐,他便悄悄地添置了6把小竹椅;40瓦的日光燈不夠亮,他又加上只100瓦的燈泡;學習時還為大家沏好一杯杯茶水……當大家要支付這些費用時,他執(zhí)意不收,并說:“我的年齡大了點,可能沒有你們的成就大,但只要你們能學出來,我愿不惜一切。”親愛的讀者,當你感受到自學青年具有這樣的心靈時,豈能不為之感動?
一年多來,自學會的成員們勤學苦練進步十分可喜。他們中有8個人的作品在柳州市和自治區(qū)的報刊上發(fā)表,有4個人加入了市文聯(lián),有兩個人轉(zhuǎn)為專業(yè)的美術(shù)工作者。在前不久柳州市青年美展評選中,他們送去14幅作品,選上并展出的就達13件。而小余呢,更無愧于父母給他起的“偉雄”這個名字,他用自己的毅力之筆,鐫刻了一幅幅動人的畫卷,僅去年以來,就有20幾幅作品在湘、桂、黔和全國展出及發(fā)表。體現(xiàn)他繪畫新水平的《縲絲山》,今年又獲得了區(qū)美展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