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色婷婷综在合线亚洲,亚洲欧洲免费视频,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最新国产成人盗摄精品视频,日韩激情视频在线观看,97公开免费视频,成人激情视频在线观看,成人免费淫片视频男直播,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99

中國文化史論文模板(10篇)

時間:2023-03-21 17:14:5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中國文化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國文化史論文

篇1

第二類名花栽培的歷史也很悠久,但栽培品種比較少,應用范圍也相對少一些,所以第二類名花也有幾十種,例如梔子花、報春花等等。

第三類名花我們稱之為“近代名花”,近代名花的栽培歷史一般來說也有兩百年以上。雖然栽培歷史不長,但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甚至有一些是瀕危植物,這也是把它們劃為中國名花范圍里的原因。第三類名花大多都是現(xiàn)代名花。

我們這里講的名花實際是觀賞植物的統(tǒng)稱,是一個廣義的花卉概念,所以銀杏、竹子也算作中國名花?!吨袊ā氛n程選擇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種類,包括草本、木本,有一些栽培歷史悠久的,也有一些近代的名花。我選擇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種中國名花,來為大家做詳細的介紹。

首先介紹的第一種名花就是梅花。梅花是我們中國人最喜歡的一種傳統(tǒng)名花,也是世界應用歷史最悠久、花文化積淀最深的中國名花。梅花在中國的應用歷史有5000年,栽培歷史大約有3000多年了。根據(jù)歷史考證,梅花的詩詞歌賦書畫是歷史上最多的,在全宋詞兩萬多首詞中,梅花及與梅花相關的有1120首,占全宋詞的5.6%。;全宋詞詠花詞有2208首,其中詠梅花占1041首,占全部花卉的47.15%?!度紓渥妗酚涊d植物有120種,梅花詩有186首,詞有81首,排列第一。賞花在宋代達到極致,而成為以花文化造園的典范,宋代的張镃就有如何賞梅的26種賞法,日本人看了張镃寫的賞梅的描述后,完全按照張镃的賞梅在日本靜岡建了一個丸子梅園。

梅花的花期非常早、傲雪盛開。千百年來,她一直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征。梅花的精神是從梅花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tài)習性演化而來的。梅花也是李屬中唯一具有芳香的植物,她的香味也對人的身體非常有好處。梅花作為一種木本植物,她的品種繁多、類型豐富,我國栽培的品種現(xiàn)有320余個,已經登陸的梅花品種有318個,還有許多其他的變異的品種,一些新的品種也在不斷產生。

同時,梅花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中國對于梅花在世界上的研究是名列前茅的。梅花是中國第一個植物國際登陸的花卉,我們中國也是第一個完成花卉全基因組測序和精細圖構建的國家?,F(xiàn)在基因組的發(fā)展十分迅速,但就花卉這一方面,之前全世界還沒有一種花卉完成它全部基因組的測序,而中國成為了第一個做到的國家。

梅花的另一個特點是渾身是寶。首先梅花的用途廣泛,可作專類園梅園、盆景,可以做切花、干花,鮮花可提取香精,果實可鮮食與加工,梅醬、梅酒、梅茶都是梅花人人皆知的經典副產品,梅花的干花、根及核仁還可入藥,它的木材堅硬,是很多名貴工藝品首選的材料之一。梅花的所有部分都對人體健康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貢獻了很大的作用。

我為大家介紹的第二種中國名花為月季。月季,被稱為花中皇后,又稱“月月紅”,是常綠、半常綠低矮灌木,四季開花﹐一般為紅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黃色﹐可作為觀賞植物,也可作為藥用植物,亦稱月季。月季花榮秀美,姿色多樣,四時常開,深受人們的喜愛,中國有52個城市將他選為市花,1985年5月月季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第五位。

月季原產于中國,有二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相傳神農時代就有人把野月季挖回家栽植,漢朝時宮廷花園中已大量栽培,唐朝時更為普遍。由于中國長江流域的氣候條件適于薔薇生長,所以中國古代月季栽培大部分集中在長江流域一帶。在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中有藥用用途的記載,但中國記載栽培月季的文獻最早為王象晉的二如堂《群芳譜》,他在著作中寫到“月季一名‘長春花’,一名‘月月紅’,一名斗雪紅,一名‘勝紅’,一名‘瘦客’。灌生,處處有,人家多栽插之。青莖長蔓,葉小于薔薇,莖與葉都有刺?;ㄓ屑t、白及淡紅三色,逐月開放,四時不絕?;ㄇ~厚瓣,亦薔薇類也。”由此可見在當時月季早已普遍栽培,成為處處可見的觀賞花卉了。這比歐洲人從中國引進月季的記載早了約一百六十多年。

月季的自然花期8月到次年4月,花成大型,由內向外,呈發(fā)散型,有濃郁香氣,可廣泛用于園藝栽培和切花。月季的適應性強,耐寒、耐旱,不論地栽、盆栽均可,適用于美化庭院、裝點園林、布置花壇、配植花籬、花架,月季栽培容易,可作切花,用于做花束和各種花籃,月季花朵可提取香精,并可入藥。也有較好的抗真菌及協(xié)同抗耐藥真菌活性。紅色切花更成為情人間必送的禮物之一,并成為愛情詩歌的主題。

我為大家介紹的最后一種中國名花就是銀杏。銀杏,是我們北京林業(yè)大學的標志性植物,也是北林的象征。每到秋日,金光燦燦的銀杏大道就成為了北林最美麗的一道風景線,也成為了北林學子合影留念的圣地。銀杏,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銀杏為落葉大喬木。4月開花,10月成熟,種子具長梗,下垂,常為橢圓形、長倒卵形、卵圓形或近圓球形。外種皮肉質,被白粉,外種皮肉質,熟時黃色或橙黃色。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公孫樹,曾是僅遺存于我國的珍稀樹種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稱。銀杏樹的果實和葉子均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

銀杏為中生代孑遺的稀有樹種,系我國特產,僅浙江天目山有野 生狀態(tài)的樹木,生于海拔500-1000米、酸性黃壤、排水良好地帶的天然林中,常與柳杉、榧樹、藍果樹等針闊葉樹種混生,生長旺盛。銀杏的栽培區(qū)甚廣:北自東北沈陽,南達廣州,東起華東海拔40-1000米地帶,西南至貴州、云南西部海拔2000米以下地帶均有栽培,以生產種子為目的,或作園林樹種。栽培區(qū)常用實生苗、移桿苗或根蘗苗進行嫁接,可提前在8-10年生時開花結實。各地栽培的銀杏有數(shù)百年或千年以上的老樹。朝鮮、日本及歐洲、美各國庭園均有栽培。

篇2

(一)系統(tǒng)的中國文化知識輸入在二語習得整個過程中,輸入是語言習得產生的必備條件。在中國文化導入過程中,大量相關信息的輸入,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從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接受的中國文化輸入量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導致了“中國文化失語癥”。當然在增大輸入量的同時也要考慮輸入形式的多樣化。1.對比法從跨文化交際方面來講,對比法能使學生在了解本土文化的同時加深對目的語文化的理解,通過對比,感受不同的文化差異,從而達到更好的跨文化溝通。比如在講授《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冊第四單元美國文化五大象征的同時,導入中國文化的標志性象征,不僅彌補了教材中中國文化內容缺失的不足,又增加了課堂趣味性,可通過討論發(fā)言的方式引發(fā)學生對中國文化以及美國文化的思考,從而實現(xiàn)“可理解輸入”。2.歸納法從宏觀上講,歸納法可以指教師在導入中國文化時,把學生瑣碎的、有差異的文化碎片歸納整理成系統(tǒng)、完整的文化體系,使學生對中國文化有更深刻地理解,幫助他們對自己的文化進行整合,這正是習得理論中的反思階段,是必不可少的。微觀上講,歸納法可以用于具體的文化知識輸入。比如在導入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時,必然要涉及到中國五花八門的菜名的英語翻譯,這對學生來說確實是個難點。教師可以使用歸納法把中國菜名的英語翻譯歸納為按照烹制方法、原料、味型等翻譯的不同類別,化繁為簡,使枯燥的知識點變得生動形象、有條有理。3.視聽法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對外文化傳播的影響,現(xiàn)在不少介紹中國文化的紀錄片都是雙語的,比如《美麗中國》《故宮》《再說長江》《頤和園》等。有些英語教程也附帶視頻材料,如《走進中國文化(英文版)》《中國歷史(英文版)》等。這些視聽材料的使用,增加了中國文化的輸入渠道,準確呈現(xiàn)了輸入內容,同時豐富的畫面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文化和語言的興趣。但是使用視聽法的同時,教師要同時做好選擇視頻、歸納文化知識點等一系列工作。

(二)跨文化意識的中國文化輸出輸出階段在語言習得中起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通過輸入階段的導入教學,學生已經獲得了一定的可理解輸入,如何把輸入有效地轉換成輸出是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教師應充當組織者和幫助者,設計新型的課堂教學活動,可以參照Breen在1985年提出的“文化課堂”(CalssroomasCulture)[4]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參加教師設計的虛擬文化交際活動;課下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中國文化之旅、中國文化知識競賽、中國文化PPT大賽等,促進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英語輸出。在學生輸出的同時,要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意識。文化翻譯本身就是翻譯領域中的難點,涉及到中國文化和英語文化的雙重理解。如果僅僅把一些中國文化方面的名詞用拼音或者表面意思的詞表達,可能還是很難被不同文化的人所理解。所以,我們既要充分顯示中國文化的信息,又要考慮對方的可理解程度,達到文化的交融。比如說在介紹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DragonBoatFestival)時,僅僅把節(jié)日翻譯出來,不同文化的人很難理解。我們可以加上介紹端午節(jié)的來源,端午節(jié)人們的飲食和活動的內容。講到屈原時,就需要解釋性翻譯了,如:QuYuan,aChinesesancientpetrioticpoet(屈原,中國古代愛國詩人)。同樣,很多中國文化方面的人名、地名、歷史事件,我們都可以用解釋性翻譯來呈現(xiàn)才能實現(xiàn)跨文化的良好溝通。當然,隨著國際交流的加深,全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也進一步提高,許多拼音音譯詞逐漸被不同文化的人理解、接受。最新的BBC新聞已經出現(xiàn)的“tu-hao”(土豪)的新詞,所以學生在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時需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這就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何自然認為,學生可以依據(jù)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性地用英語表達中國獨特的文化,構架不同文化橋梁,促進世界經濟、文化的交流。

篇3

一、人體在時裝畫中的地位

時裝畫是目前服裝設計專業(yè)所開設的專業(yè)必修課程之一,它也是整個服裝設計的入門課程,是銜接時裝設計師與工藝師、消費者的橋梁。時裝畫是以時裝為表現(xiàn)主體,展示人體著裝后的效果、氣氛,并具有一定藝術性、工藝技術性的一種特殊形式的畫種。

時裝畫表現(xiàn)的是服裝的美感和服裝在人體上穿著的預期效果,深入掌握人體、人體與服裝的關系是時裝畫成功的基礎。人體是表現(xiàn)時裝效果的重要載體,服裝是以人體為基礎進行造型的,通常被人們稱為“人的第二層皮膚”,服裝設計要依賴人體穿著和展示才能得到完成,同時設計還要受到人體結構的限制,因此,人體是服裝設計緊緊圍繞的核心,這也決定了在時裝畫表現(xiàn)中人體教學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二、從時裝畫的特殊性強調以人體為主線

時裝畫特殊性表現(xiàn)為主體是時裝,區(qū)別與其他藝術形式。脫離這一點,便難以稱之為時裝畫。而時裝畫的內容是表現(xiàn)或預視時裝穿在人體之上的一種效果、一種精神、一種著裝后的氣氛。而它的中心點又圍繞在人體上。兩者缺一不可。

時裝畫還具有另一個特殊性,即工藝技術性。時裝畫的工藝技術性,是指作為時裝設計專業(yè)基礎的時裝畫不能擺脫以人為基礎并受時裝制作工藝制約的特性,即在表現(xiàn)過程中,需要考慮時裝完成后,穿著于人體之上的時裝效果和滿足工藝制作的基本條件。wWW.133229.Com也就是說從事服裝設計行業(yè)者必需要熟悉人體,以人體為中心進行設計。

正是由于其特殊性,因此對該課程的教學,需要以人體為主線來研究和探索。

三、人體在時裝畫表現(xiàn)中的重要性

時裝畫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服裝繪畫的基本技巧,培養(yǎng)學生對時裝畫的認識和興趣,旨在提高學生的時裝繪畫能力。按照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可分為時裝畫概述、時裝畫人體、時裝畫法、時裝畫的藝術表現(xiàn)、時裝畫與鑒賞五個章節(jié)。那么其中服裝畫人體這一章節(ji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只有將服裝人體的基礎牢固后才能更好地延伸其相關內容。

服裝畫人體這一章節(jié)主要掌握以下四個方面:一、人體結構;二、人體比例;三、重心平衡;四、從人體到著衣的畫法、臉部結構的畫法,四肢結構與表現(xiàn)。其中人體結構主要可分為軀干(包括頭、頸、胸腔、盆腔、腰)、四肢、手腳、五官及發(fā)型等部位。我們將人體大形歸納成我們熟悉的形狀便與掌握和記憶:1、頭——蛋形2、頸——圓柱體3、肩胛——楔形4、肋骨骨架——梯形盒狀體5、肘部——球形關節(jié)6、上臂——圓柱體7、骨盆——梯形盒狀體8、前臂——圓錐體9、大腿——圓錐體10、手——菱形11、小腿——圓錐體12、腳——錐形。其中軀干和四肢的表現(xiàn)是人體中最主要的部分,因為服裝主要依附其上進行表現(xiàn),但不能因此忽略手腳和五官的描繪。時裝畫初學者往往受到一些時裝畫大師作品的影響,例如一些國外大師的作品中對五官和手腳的描繪少或者省略。于是就加以模仿,刻意省略。在這里需指出,時裝畫大師是具有相當牢固的基礎后形成自身的繪畫風格,擅長于省略或概括,并不是說手腳和五官的表現(xiàn)不需要或不重要。只有在牢固掌握人體各個部位基本表現(xiàn)手法的基礎上進行簡略,才能表現(xiàn)出純熟高雅的風格,反之則只會弄巧成拙。

人體中手腳、五官及發(fā)型等的表示不僅不能忽視,有時候還應該作為主要設計因素表現(xiàn)。服裝設計這一專業(yè)不僅包括服裝的設計,還有服裝配飾設計及整體造型設計等局部細節(jié)設計,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才能完整表現(xiàn)整體的設計。在表現(xiàn)時裝設計效果圖時,不僅要表現(xiàn)服裝這一主要元素,而且還有腳飾(鞋、襪等)、手飾(戒指、手鏈、彩繪等)、妝飾(同服飾相協(xié)調的妝型)、發(fā)飾(頭花、帽子、發(fā)型等)等輔助元素,將主要元素和輔助元素完美的結合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時裝設計表現(xiàn)。從這點來講,時裝畫中人體的表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認真講解。

參考文獻

[1](美)billthames著,白湘文、趙惠群編譯.美國時裝畫技法.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

[2](美國)史蒂文·斯堤貝爾曼著,余玉霞譯.美國經典時裝畫技法(提高篇).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

篇4

裝飾繪畫屬于繪畫門類的一種,與其它的繪畫門類所要表現(xiàn)的意義有著一樣的共同點。同時裝飾繪畫又有其自身的獨特性,通過畫面本身表達作者內心的裝飾情感及思想內涵,并通過多種材料的制作,運用裝飾規(guī)律作用于裝飾空間。因為同屬于繪畫藝術的范疇,所以其內容也是用來反映生活中的事物、人文思想、記錄歷史、裝點空間的。本篇著重分析裝飾繪畫畫面中的點、線、面的價值和意義,它們在畫面中相對于色彩而言是永恒存在的,并能夠表達畫面主題的基本語言元素,分析它們的特性可以進一步明確它們在表達畫面主題時的各自差異,同時對于分析創(chuàng)作者的情緒語言也是很有幫助的。

1裝飾繪畫簡介

裝飾繪畫以其特有的裝飾韻味和獨特的藝術語言陶冶著人們的心靈,美化著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很早就成為了繪畫門類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門類。裝飾繪畫的發(fā)展歷程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的彩陶藝術,以及夏、商、周時期的青銅紋飾,秦漢時期的瓦當和畫像紋樣,漢唐時期絲綢制品上的圖案紋樣,宋明時的瓷器紋樣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以及富有極其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手工藝。wWW.133229.Com以上這些都充分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裝飾藝術的強勁生命力和其特有的神韻。已故著名工藝美術家陳之佛先生在他關于裝飾學的手稿中寫到“裝飾可以說是一種思想”,也可以說裝飾繪畫是畫家對自己內心精神世界的表現(xiàn),與其他門類的繪畫同樣具有其時代的烙印,而點、線、面這三種造型基本元素在畫面里所反映的視覺特征也明顯的帶有歷史時代的氣息,是研究某個歷史時期繪畫作品風格、特征的依據(jù)。通過對裝飾畫面中的語言表達因素的研究,對于研究裝飾藝術的發(fā)展和造型規(guī)律、發(fā)掘和整理其規(guī)律,是很必要的一個課題。

2點、線、面的特性和功能

點、線、面這三種元素是人類在繪畫發(fā)展歷程中運用的永恒語言。抽象派畫家康定斯基在論述點、線、面的特性和功能時說點、線、面是造型藝術表現(xiàn)的最為基礎的語言和單位,它們具有符號和圖形的特性,能表達不同的性格和豐富的內涵,它們抽象的形態(tài)賦予了造型藝術的本質及超凡的精神。點、線、面在裝飾繪畫里,不論要表現(xiàn)的主題是具象的還是抽象的或是意象的都是那么的重要,因為它們是視覺元素的一部分,永遠的體現(xiàn)著各種視覺上的感觀。創(chuàng)作者在視覺邏輯美的前提下,可以真實的在畫面上向人們再現(xiàn)具象的畫面,通過發(fā)揮聯(lián)想和幻想將現(xiàn)實與夢幻,主觀與客觀,真實與虛幻融匯,從而表現(xiàn)抽象的主題。

3點、線、面的情緒特征

正是前面所述的這些,來分析思考這三種元素作為一種媒介傳達的藝術家們的情緒世界及存在的必然。它們的形成是人類主觀要對所處環(huán)境,加以主觀記錄或客觀的再現(xiàn)而產生的,是人類生理視覺的需要,也是人類具有抽象思維的一種驗證。

3.1點點,作為繪畫藝術中的最小視覺元素和語言元素,它的產生是必然的?!包c”在現(xiàn)代幾何圖形中沒有長、寬、厚,而只有位置。是畫家在創(chuàng)作畫面時,從具象到抽象,從復雜的

視覺世界中提取出來的最為簡單的視覺語言元素。“點”在畫面上的突出抹掉了空間在畫面上的價值,使得空間變的更加意象了。我們欣賞北宋畫家米芾的《蕭湘奇觀圖》,這幅作品完全使用水墨并強化“米點”,不去沉溺于傳統(tǒng)的山水畫的那種用筆墨的勾皴來表現(xiàn)那些樹林、山石,而畫面效果也就有了那些“點”的組合出來的視覺信息,也成就了差異于在此之前的山水畫的特殊的神韻。當我們欣賞米羅的那幅《米羅美術館聽覺室的共鳴板》的同時,發(fā)現(xiàn)了“點”的意義被米羅推到了一個及至,米羅要在畫面里所要表現(xiàn)給人們的空間變的更加意象。畫家米芾和米羅,將點、線、面抽象出來直接裝飾他們的情緒世界,哪怕那是具象的感覺,但更多的蘊藏了畫家個人的抽象情緒,而且在努力突出著“點”的韻律組合。他們力求從復雜的具象景物中提取更為簡單抽象的圖形語言因素,是為了更好的表達他們對那些景物的感知,從而讓他們內心的那種情緒感染每一個人的視線,對于畫面來說那不單是一種單純的表達景物,而更多的是一種情緒的升華與滿足,是一種心靈上的裝飾?!包c”在裝飾畫面里運用是廣泛的,可以理解為是對畫面的一種說明,“點”沒有本身的長、寬、厚的限制,只有位置的幾何圖形的這種特征,使它對畫面產生的視覺沖擊,對活躍畫面氣氛,平衡畫面組成顯的那么不可或缺。它同時也豐富了畫面的層次,“點”的各種形式的排列可以產生不同肌理效果的“面”,這時點作為裝飾繪畫里略顯單一的表達語言開始活躍起來,這是“點”作為畫面語言出現(xiàn)的一種表現(xiàn)手段,同時也是藝術家的一種思維組合形式的體現(xiàn),作為裝飾畫面里最小的語言單位它本身就是一種情緒的流露,同時“點”作為一種符號,也就傳達給我們一種獨特的視覺信息,就像一段悅耳樂曲的音符,傳達著一種視覺的慰藉。

3.2線“點”在空間里連續(xù)移動所產生的軌跡,使人類在視覺上抽象出“線”的存在。當我們欣賞一幅繪畫作品時,“線”把畫面中停留的那種瞬間的情感連接成一片,使我們的情緒潛移默化的隨之流動著,這種情緒的流動是發(fā)自我們內心深處的,相對于這種視覺語言來說,它讓我們感受著畫面里充滿的種種矛盾、聚合與分割。一個“點”任意移動所構成的圖形,可以劃出直線和曲線的痕跡。“線”作為幾何學中的定性,比“點”的表達意象程度豐富的多。在二維的空間里,“線”只有長和寬,沒有厚度的描述著繪畫的主題。畫家把對事物的觀察,通過線條的組織表達畫家的感覺,同時也為觀賞者轉述可視的形象。東方繪畫藝術,尤其是中國畫在線條的運用上,可謂匠心獨具,傳統(tǒng)的中國畫線條很講究線條的本身韻味,畫家把本身的思想與情緒寄托于線條的長短,虛實,抒發(fā)著畫家的感性認識。在中國書法和篆刻的藝術世界里,彰顯著線條的恒久魅力,書法和篆刻可以說是把線的表現(xiàn)發(fā)揮到了極致,同時線條也把書法和篆刻藝術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作為構成書法和篆刻的主要語言元素,藝術家賦予了線條靈性,意象的表達著藝術家的感情歷程,篆刻中所傳達的那種陰陽相生相克的視覺沖擊,被線條分割、連接、融匯的那么自然與完美。對于裝飾繪畫里的線條而言,它是依附于形體之上的,同時線條也會獨立于形體之外,而充分的表達著其自身的形式美。其一,現(xiàn)代裝飾繪畫的線條依靠形體的變形,變形而不破形,筐形而不媚形,變形使得線條顯得不過于呆板而富于變化,同時也產生了線條的自身韻味和裝飾性。例如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婀娜多姿,線條圓潤、流暢,四肢舒展,彩帶似云飄拂。這時的線條在其造型上顯示出了這一時期所獨有的風格樣式。其二,靠線條本身的組織、結構,線條的穿插關系以及虛實濃淡的變化,關鍵在于線條對于形體而言結合的和諧,且富于形式的美感。最重要的是變形后的形體能夠很大程度地表現(xiàn)對象,更能抒發(fā)畫家內心的那種裝飾情緒,和追求那種獨到的裝飾性及風格。從古代的地中海地區(qū)、埃及、希臘、羅馬等地區(qū)的裝飾圖案中可以領略線條在其裝飾圖案中的價值,其中的線條肩負記載歷史、事件等畫面的主題,同時也成為一種視覺符號。

3.3面從客觀的角度來講唯一存在于我們所處環(huán)境中的,真實存在的只有我們稱之為“面”的視覺元素。與點、線等造型元素性質相比較,面的能量表現(xiàn)更占優(yōu)勢,任何點、線的擴展延伸都以面的形態(tài)出現(xiàn),所以面在構成畫面時以較大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充分發(fā)揮其不同的量感,影響著整個空間的意味。去仔細揣摩克里姆特的作品《吻》,其中在人物服飾的創(chuàng)作上集合構成了大小不等微量元素但規(guī)律排列的面,使畫面即充滿節(jié)奏又不失圖案的生動變化。面可以分很多種,其中包括虛面和實面,不同的面質給人不同的感受,同時在畫面中創(chuàng)造著不同的空間感觀,反映著創(chuàng)作者不同的情感思緒。在克里姆特的《人生的三個時期中》中,背景應用直線分割,把平板的空間分成上部分黑色平涂,形成實面,而下部分應用了不同肌理處理手法,形成虛面,這種虛實對比打破了背景空間的單調。在背景之間,主題人物之間,以及主題和背景之間應用了不同的實面和虛面構成了不同的亮度層次,形成了豐富的節(jié)奏感,同時不同的實面虛面表現(xiàn)的量感各有不同,充分傳達了作者要表達的主題人物和思想。這些作品里所用的面已成為克里姆特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一種媒介,一種比文字更能透析自己心靈的語言,對于畫家那是心靈的表述,對于畫面那是一種裝飾的表達。

4結論

裝飾繪畫作為繪畫的一種,憑借著自身的獨特性,美化環(huán)境裝點空間。點、線、面作為裝飾繪畫的基本語言單位,充分發(fā)揮著自身的特性、構成的美感,傳達著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及情感,而其自身韻味和裝飾性在裝飾繪畫中也充分的體現(xiàn)出來。作為裝飾畫面中基本單位元素——點、線、面將永恒存在著,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裝飾作品中發(fā)揮著他們的價值和意義。

5參考文獻

1韋自力.設計一點通-面構成[m].廣西美術出版社,2004:6

2趙殿澤.構成藝術[m]遼寧美術出版社,1987:6

3德比奇(法),徐慶平譯.西方藝術史[m].海南出版社,2001:9

篇5

隨著科技文明的進步和發(fā)展,人類審美意識的不斷增強,裝飾畫越來越多地進入了人們的生活,作為一種文化的存在,一種獨具風格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將被更廣泛地應用。

美學意識隨著現(xiàn)代生活的演進,愈來愈深地滲入人們的生活空間。人們對美的追求也體現(xiàn)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特別是當今現(xiàn)代人的生活環(huán)境、現(xiàn)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藝術的調節(jié)和平衡。裝飾畫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由于它雅俗共賞,人們在心理容易接受,再加上裝飾畫可制等工藝特點,使其便于流通,經濟實惠,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環(huán)境的裝飾畫創(chuàng)作有不同的特點。

一居住空間的裝飾畫

裝飾畫起著活化空間和渲染氣氛的作用,結合環(huán)境和照明設計,成為室內裝飾的亮點。133229.cOM在居室的玄關、走廊、房間出入口所對的墻面等處,掛上裝飾畫或擺上藝術品,再配上照明,就能創(chuàng)造出別致的氣氛。家里有許多不同的空間,起居室、臥室、餐廳、廚房,都需要畫的點綴。

1.客廳的裝飾畫

客廳在人們的現(xiàn)代生活中無疑是每個家庭的生活中心,并且是家庭聚會、賓客來訪的主要場所。因此,客廳內的裝飾畫應該以裝飾為主要目的,而且是客廳的重點裝飾物,有時還可以作為客廳的一個視覺焦點或重要組成部分??蛷d裝飾畫能從整體上反映主人的愛好、審美意識、審美情趣,體現(xiàn)主人的文化要求。

2.走廊的裝飾畫

走廊很適合布置成藝術走廊,可以同時掛幾幅作品。畫框的款式規(guī)格應一致,單幅控制在50cm×60cm左右,并等距平行懸掛,形成連貫的整體,既美觀又利于欣賞,如每幅上方有射燈照明效果會更好。

3.餐廳的裝飾畫

餐廳是進餐的場所,追求安靜、舒適、怡人的餐飲環(huán)境,是每個成員的理想目標。因此,在色彩與形象方面,家庭主人就要花費一番心思。而綠色和白色,經常成為餐廳的主調色,易于造成清爽、新鮮、平和、美觀、令人心曠神怡的氣氛。

4.臥室的裝飾畫

通過裝飾畫的色彩、造型、形象以及藝術處理等等,從而立體顯現(xiàn)出舒暢、恬靜、輕松、親切的美的意境——與人接觸的部分可以有柔軟舒適的觸感,即便在人不易接觸、撫摸的地方,也要讓人感到溫馨而富有情調。

二公共環(huán)境裝飾畫

公共環(huán)境范圍極廣,凡是能為大眾提供各種服務的場所都是,而且功能也是五花八門,并且每一個公共場所,由于其自身的特點所形成的個性,就匯總成公共環(huán)境的總體風貌,如:會議室、候車廳、賓館、商場等等。

1.會議室的裝飾畫

會議室不管是國家事業(yè)單位還是企業(yè),都是用于參政議政的場所。不同的會議室環(huán)境,也不管它的大、中、小,都能體現(xiàn)出一個單位的實力、文化品位、層次等精神理念,體現(xiàn)出集體智慧和集體的力量。

2.候車廳的裝飾畫

車站,人流量大,每天都有數(shù)不盡的旅客。在這種場合下,使用什么風格的裝飾畫,讓人們在旅行過程中得到美感,體會一個社會的現(xiàn)代化文明是有要求的。從畫的形式到內容常以本地風土人情和城市風貌為題材,讓旅客感受到地區(qū)的文化性,同時表現(xiàn)高速發(fā)展的科技文明和未來遠景,也是候車廳裝飾畫的極好選材。

3.商場的裝飾畫

作為公共環(huán)境的商場,怎樣使用好裝飾畫,也是商戰(zhàn)中的一種特殊武器。一般是根據(jù)商場的總體布局以及局部要求來布置,如強烈的、柔和的色彩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吸引顧客在舒適的購物環(huán)境中產生購買的欲望。

4.紀念館的裝飾畫

紀念場館一般指博物館,主題廣場、公園、陳列室等場所,因為有其特定的主題,所以裝飾畫的使用便必須具備解說或者昭示的目的。其構成方式和作品風格往往是潑辣大膽,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以達到游人認知、感動的目的。

5.校園里的裝飾畫適合校園的裝飾畫一般按學校的層次劃分: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應根據(jù)相應年齡,用裝飾畫表現(xiàn)出各自的特色。幼兒園里的裝飾畫,就應該表現(xiàn)孩子對未來世界充滿天真、幻想、神奇;而在小學,裝飾畫應該表現(xiàn)孩子們眼中世界的純真、稚氣、好奇、幻想等;在中學校園里,裝飾畫應該是理想、浪漫、青春、活潑的;大學校園里的裝飾畫應該是成熟、理念、銳利的。

三娛樂場所裝飾畫

娛樂場所是現(xiàn)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費場所,緊張的生活使人們希望能去娛樂場所放松自己。而娛樂場所的不同,對裝飾畫的要求也會不同,傳統(tǒng)的餐飲、茶座也融有濃郁的現(xiàn)代文化氣息,而更多的娛樂形式使各種年齡階段、文化層次高低不同的人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娛樂場所。

1.餐飲中的裝飾畫

現(xiàn)代餐飲不是傳統(tǒng)餐飲的吃飯那么簡單,中餐、西餐,或其他的餐飲形式都有自己商業(yè)環(huán)境的特殊要求,如:中餐的熱鬧、明亮、大場面喜慶等;西餐的情調、溫馨、幽雅等。所以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適當點綴。

2.運動場中的裝飾畫

顧名思義,也應該較多地表現(xiàn)出運動的主題、運動的形象、生命的形象。不論是場內運動還是場外運動,都是要讓人們在競爭中追求自我、追求人類永不言敗的精神,或是在競爭中有幾分輕松愉快的心情。

篇6

2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1)科研工作中的功利化傾向。高校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科學研究,其中高校師德師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但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缺乏科學精神,不去潛心鉆研,而是巧取豪奪,甚至抄襲。大部分教師搞科研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晉升職稱,也就是說,高校部分教師對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較為功利。(2)敷衍的教學態(tài)度。部分高校教師只重個人科研,不重課堂教學,對教學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敷衍了事。還有的教師在上課時在教室內接聽手機,不遵守教學紀律。(3)部分行政人員的服務意識淡薄。行政工作者是高等學校的一支重要隊伍,他們的職業(yè)道德、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作風影響著管理育人的實現(xiàn)。然而,目前高校中許多擔任行政工作的教師服務意識淡薄,缺乏協(xié)調合作的精神,工作效率低,擔任行政工作的教師在處理行政事務上的服務意識有待加強。(4)缺乏社會責任感,個人利益至上。市場經濟對部分教師帶來了負面影響,導致部分教師過分看重個人利益和個人價值,把自己的工作僅當作一種旱澇保收的謀生手段,很多教師沒有把本職工作視為傳承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崇高理想的偉大事業(yè)。其次,有些教師以掙錢為終極追求,熱衷于第二職業(yè),而忽視了對教學效果、教育內容的探索與研究,無心鉆研業(yè)務,不求功勞,但求無過。以待遇的高低來決定自己敬業(yè)的程度,過分強調經濟利益,缺乏奉獻精神。

3中國文化視閾下的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途徑

3.1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教育信念干一行愛一行,熱愛教師這個職業(yè)。教師是專門培養(yǎng)人才的職業(yè),非常特殊。教師應忠誠于教育事業(yè),熱愛自己的教育工作,盡職盡責,充分認識自己肩負的重任,把它當作自己的事一樣來對待,為社會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的有用人才。尊重學生,熱愛自己的學生。教師進行愛的教育的基本原則是平等對待學生,人的內在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自尊心人皆有之,正如《學記》所言:“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越是感受到教師的愛心,教師的教導就越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就越親近和信任老師。

3.2塑造教師自身形象教師應與時俱進,認真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論,不斷獲取新知識,樹立現(xiàn)代教育理論觀、人才觀,完善和豐富學科知識,在擁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和理論能力的前提下,將理論與實踐恰當?shù)亟Y合。堅持做到反思慎獨,加強自我修養(yǎng)。

3.3建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溝通渠道學校應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學會聆聽他們的心聲,在學校和教師之間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渠道,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水平和生活條件,明晰每一位教師的思想動態(tài),減少高校教師外出兼職的機會,才能使教師安心進行教育教學工作。讓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充滿活力的保證是創(chuàng)新理念,要利用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構建以師德師風建設為主題的校園文化,為高校建設師德師風建立現(xiàn)代化的學習評定系統(tǒng),使高校能夠真正成為學術重地。

篇7

動畫創(chuàng)作的題材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民間傳說。 2.古典神話故事; 3.諺語、寓言或成語故事; 4.童話故事; 5.宣教片; 6.科學幻想故事; 7.現(xiàn)實題材。

我國動畫制作人在上述七大類題材的基礎上,加入了許多傳統(tǒng)文化內容,形成了獨特的民族化題材,其中常見的國產動畫民族化手法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在動畫題材中融入傳統(tǒng)精神,用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如樂善好施的《人參娃娃》,懲惡揚善的《九色鹿》等。這類題材作品題材有著濃厚的道德化、倫理化傾向,與儒家哲學的倫理性有著一定的必然聯(lián)系。二是在動畫題材中融入傳統(tǒng)美學觀念,以培養(yǎng)新一代對“中國美”的認知。如《牧笛》等就以淡雅、清麗的中國山水畫為動畫風格,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高雅內涵。

二、傳統(tǒng)敘事模式的疊映

我國動畫誕生于民族傳統(tǒng)文化根深蒂固的文明古國,所以受傳統(tǒng)文化思想影響較明顯,尤其是受我國一些傳統(tǒng)的文學巨著影響頗深,因而呈現(xiàn)出“傳統(tǒng)敘事模式的疊映”的表現(xiàn)特征。具體而言,筆者認為國產動畫中“傳統(tǒng)敘事模式的疊映”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單線順序式的戲劇性結構

單線順序式的戲劇結構是我國傳統(tǒng)文學作品中最為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敘事結構,即“起承轉合”的結構范式,

是較為傳統(tǒng)規(guī)范的標準三段式結構,其遵循“鳳頭、豬肚、豹尾”的寫作方法。我國動畫尤其是一些長篇動畫經常采用這種傳統(tǒng)的單線順序式的戲劇性結構,全篇圍繞一個主要人物或是一個事件作為主線,以雙方的矛盾沖突作為突破點,以沖突的演變?yōu)閿⑹鼍€索,從而形成開端、發(fā)展、、結局的敘事結構,例如經典動畫《大鬧天宮》就采用的是以孫悟空與天庭之間的矛盾為主線的單線順序式的戲劇性結構。

(二)說書人敘事模式

說書人敘事模式起源于我國宋元時期的“說話”藝術,是我國所特有的一種敘事方式,也是我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方式。這種敘事模式更符合受眾的接受心理,同時也有利于指導觀眾理解題中之意。受此影響,我國早中期的動畫片也常常采用這種說書人敘事模式,以一種“畫外音”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如《金色的海螺》等,敘述者的聲音與畫面景色協(xié)調發(fā)展,提升了受眾對動畫影片理解的準確度,加深了受眾對動畫片的印象。

三、審美情趣中的古典韻味

雖然動畫屬于一種外來藝術文化表現(xiàn)形式,但我國的動畫藝術創(chuàng)作受我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影響較深,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民族化、本土化的藝術特征,我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中的審美情趣已然深入動畫精髓,在相當一部分國產動畫中濃郁的古典韻味貫穿其創(chuàng)作過程的始終,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中和之美。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孔子就在《關雎》中提及“樂而不、哀而不傷”的中和思想。經歷代文人的探討和延伸,中和思想用來指導各種形式的藝術創(chuàng)作,當然也體現(xiàn)在我國的動畫創(chuàng)作中。我國多數(shù)動畫片在角色造型、故事情節(jié)闡述以及情感表達方面都嚴格遵循“中庸”之道,既不過但也及,從而形成了一種圓潤敦厚、和諧適中的動畫氛圍,符合我國“有禮有節(jié)”“團圓美好”的傳統(tǒng)理念。首先,對于喜劇動畫,其“克制內斂、樂而不”。如《愚人買鞋》等,其喜劇的表達讓受眾領略到了一份恰到好處的愉悅之情。其次,對于悲劇動畫,其“含蓄隱忍、哀而不傷”。如動畫影片《梁祝》中男女主人公生死后雙雙化蝶,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xù)了愛情的所在,在悲傷的結局上加上了一點喜劇的“尾巴”,繼而撫慰了受眾原本悲痛的心靈。

其二,抒情寫意。受道家美學思想的影響,我國一些動畫作品以抒情寫意為主要創(chuàng)作思路,更多的是對個人心靈以及世間百態(tài)的感悟和探求,是對人與自然、社會之間關系的哲理性思考,追求的是一種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意境。因為中國水墨畫本身就講求抒情寫意,所以《牧童》《山水情》等水墨動畫在這一方面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突出。除卻水墨動畫,用其他表現(xiàn)手法制作的部分國產影視動畫也有這種特性,如《三個和尚》 (圖一 )。

四、對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fā)展,動畫作為一種大眾欣賞藝術,所表現(xiàn)出的人物性格、行為方式也應與時代接軌,符合當代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樣各個年齡段的觀眾――尤其是小觀眾在觀看影片的時候才不會對片中的角色產生距離感,進而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影片當中。同樣道理,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雖然是國之瑰寶,但是也不能一味的照搬、只有繼承沒有發(fā)展,如果這樣,傳統(tǒng)文化就會如同博物館里的古董一樣,除了讓觀眾“欣賞”和一些“研究價值”,并未對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實質性作用。所以,把傳統(tǒng)文化注入到動畫藝術中來表現(xiàn),筆者認為也應該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更容易的被當代受眾群體所接受,尤其是對思維活躍的青少年兒童受眾群體,國產動畫影片《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以下簡稱《大圣歸來》)在這一點上就做的比較出色。以其人物設定為例,《大圣歸來》改編自《西游記》,里面的人物背景設定有很多原著的影子――孫悟空大鬧天宮后被如來佛祖壓到五行山下、豬八戒依然又懶又饞《大圣歸來》又做了極大的突破創(chuàng)新:孫悟空雖然是被“唐僧”解除了封印,但是此“唐僧”卻不是去往西天取經的成年唐僧,而是幼年的唐僧――江流兒(圖二);孫悟空也不是如原著里性格那么樂觀幽默、法力無窮,而是由于封印并未完全解開,沒有通天法力,失去部分“自由”的憂郁版“大圣”等等。這些改變雖然沒有遵循原著,但是卻符合當代人的情感,這種顛覆的手法更能大增現(xiàn)在觀眾的好奇心,隨著劇情的發(fā)展牽引人心,使得觀眾關注角色的命運發(fā)展。

五、結語

現(xiàn)如今,動畫這種寓教于樂的休閑娛樂、教育方式已經被廣大家庭所喜愛并接受,隨著時代和動畫藝術的發(fā)展,絕大多數(shù)影院版的動畫片制作精良,做到了老少皆宜,闔家喜愛。因此,在動畫中加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及理念能夠比較輕松的向國內外傳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這一方面,我國老一輩的動畫藝術家已經給后人作出了表率。現(xiàn)代科技的進步使得動畫的表現(xiàn)方法更加豐富,當今的動畫人在掌握過硬的動畫創(chuàng)作與制作技巧的同時也應該多學習、領悟我國博大深遠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并將其注入到動畫創(chuàng)作當中。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這樣,我國的動畫藝術才會屹立于世界動畫之林。

參考文獻:

篇8

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和中國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中國的飲食文化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中國菜肴名稱的翻譯對于更好地為外商和外國旅客提供服務和介紹中國文化也顯得日益重要。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已經成為菜單翻譯的首選語言,它能夠有效地幫助大多數(shù)外國友人點餐和了解中國文化。然而,國內諸多飯店在面對外國游客時,或者拿不出英文菜單,或者是給客人提供了一份翻譯得五花八門的菜單。為此,本文就菜名翻譯進行探討。

一、翻譯理論、原則和方法

尤金·奈達(Eugene-Nida)認為:“翻譯就是兩種文化互相交流。對于一個成功的譯者來說,了解雙方文化比掌握兩種語言更為重要,因為語言只有在有效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義[1]。”這就是說,簡單的字面意思的傳遞而不考慮文化背景,達不到真正交流的目的。中國的菜肴名稱不只是一種簡單的語言符號,可以說大部分菜名都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菜肴名稱除了體現(xiàn)漢民族對其色、香、味、形等的追求外,還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以及漢民族對吉祥、祝福等的心里感受。沒有對中國和西方飲食文化差異的深入了解就無法準確地把中國菜肴名稱轉譯成英文。

關于菜譜的翻譯,沈關忠、祝寶鈞等餐飲專家認為,應該讓翻譯家和餐飲業(yè)專家合作,不要僅滿足于字面上的翻譯,要讓翻譯家了解菜肴背后的故事、搞清菜肴名稱內在的含義,比如把“東坡肉”譯成“坡首創(chuàng)的紅燒肉”、把“乾隆魚頭”譯成“乾隆皇帝吃過的魚頭菜”、把“宋嫂魚羹”翻譯成“南宋時的嫂子南料北烹的魚湯”…不要嫌麻煩,而要講實效。同時,再把這些菜肴名稱的來歷用外文附在菜譜上[2]。

中式傳統(tǒng)菜肴按命名分可分為:寫實型菜名、寫意型菜名兩種。寫實型菜名翻譯要緊扣烹調的原料,使人一目了然,清楚地知道這則菜式的原料。從語境適應論的角度看,寫實型翻譯方法適應了漢語文化語境,保留了漢語文化特色。寫意型菜名的翻譯要盡量譯出菜名中所包含的文化特色和體現(xiàn)民俗風情。總之,好的菜名翻譯是為了提供準確的信息并傳播中國文化。

二、寫實型菜名翻譯

寫實型菜名通常是以原料、原料加烹調方法和原料加味道命名菜肴,這種情況采用直譯方法,直譯是讓讀者獲取基本相等效果的最有效手段。在翻譯中國菜肴時,結合中式菜肴的特點和不同文化之間的差別,以下三類菜名可采用寫實型翻譯方法。

第一種是以主料開頭的菜名。這類菜名往往是主料的并列,本身就顯示了菜的內容,直譯能夠完全保留原名的特色,而且也簡單明了,譯文不會產生交際障礙。翻譯時,主料之間的并列可以加連詞and或以主料為中心詞,加上用介詞with或in與佐料構成的短語即可。如:豆瓣牛肉Beef in Chili Bean Sauce; 海米白菜Chinese Cabbage and Dried Shrimps;青椒牛肉Beef with Green Peppers;冬菇豬蹄Pig's Trotters with Mushrooms.

第二種是以烹飪方法開頭的菜名。中餐菜不僅用料豐富多彩,其餐飲文化的博大精深還體現(xiàn)在花樣繁多的烹飪方法上,如炒、蒸、鹵、燉、炸、悼、煨、熏、拌、涮等(見表1)。對于以烹飪方法開頭的菜名,翻譯不妨也采用直譯的方法,既簡潔明了,又能保留中餐菜肴豐富性的特色。

表1

如:燉牛肉Stewed Beef;清蒸桂魚Steamed Mandarin Fish;炒臘肉Stir-fried Smoked Pork;軟炸里脊Soft-fried Pork Fillets;紅燒牛肉Braised Beef with Brown Sauce;炸大蝦Fried Pawns;椒鹽炸排條 Deep-fried spare Ribs with Spicy Salt.

第三種是以口感開頭的菜名。用料的豐富性和烹飪方法的多樣性,造就了中餐菜肴口感獨特的復雜性,各地菜系分別有其獨特的風味,很多菜肴的名字就體現(xiàn)了口感上的酸甜苦辣咸脆酥麻爽滑。與中餐菜不一樣的是西餐菜的口感往往比較單一。英文菜單的受眾是外國人,為了讓受眾對口感不一的中餐有個直接的了解以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菜肴,直接采用以口感開頭的英文來翻譯這一類菜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見表2)。

表2

如:香酥鵪鶉Crispy Quail;酸甜雞Sweet and Sour Chicken;咸牛肉Salted Beef;酸辣黃瓜Hot and Sour Cucumber;五香豆腐干Spiced Duck Gizzard;麻辣牛肉絲Spicy Shredded Beef.

三、寫意型菜名翻譯

篇9

關鍵詞:年畫種類;藝術特點;傳統(tǒng)設計意識

中圖分類號:J5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2)09-0200-01

一、論文的研究背景

年畫起源于“門神”,關于門神的傳說有很多,據(jù)說唐太宗生病時常夢到鬼哭神嚎,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便身披鎧甲守衛(wèi)在旁,這才安然成眠。后命畫工將二人威武形象畫在宮門上,才有了門神,并在民間流行起來。到宋代演變?yōu)槟景迥戤嫞瑵u漸的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和形式內容。張道一提出中國古代美術歷史發(fā)展的三條主線中民間美術工藝表現(xiàn)出的質樸純真,反映了勞動者健康的情感。

木板年畫藝術風格獨特,地域性及民俗特點突出,不僅是民族文化的基礎之一也是中國民間美術中的一筆巨大遺產,本文對古人傳統(tǒng)設計思維方式進行探索找出中國設計的傳統(tǒng)意識對中國年畫的影響。

二、年畫的種類及藝術特點

年畫的種類多種多樣,極具藝術風格。在這選取幾種獨具特點的年畫種類進行簡單的介紹:蘇州桃花塢年畫始于明代,其制作工藝精美,色彩多樣,有桃紅、大紅、藍、紫、綠、淡墨、檸檬黃等多種。畫面構圖豐富,色調艷麗,極具裝飾性,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具有樸實、稚拙、簡練和豐富的民間美術特色。天津楊柳青年畫在清代雍正、乾隆、光緒年間很是流行,內容大多是傳統(tǒng)戲曲、人物等。其線條工整,色彩艷麗,畫面構圖豐富。對人物頭部、臉部等重要部位,多以金色暈染,獨具特色。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盛于清代,其風格重用原色,想象豐富,線條粗獷而對比有力具有北方特色。四川綿竹年畫的雕版藝術十分精湛,有很高的藝術情調。造型質樸簡練,色彩鮮艷悅目。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在明、清時期暢銷各地,影響深遠。畫面中人物形象夸張,構圖飽滿,左右對稱;色彩艷麗,而且門神題材多,嚴肅端莊。

三、年畫的社會意義及價值

(一)年畫的社會意義

年畫從最初的神祗信仰的表達逐漸發(fā)展為具有承載人們的愿望――驅邪納祥、祈福禳災和歡樂喜慶及裝飾美化環(huán)境的工藝品,表達了民眾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年畫的題材內容、刻印技術及藝術風格,都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不僅對民間美術的其他門類曾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與其他繪畫形式相互融合成為一種成熟的畫種,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

(二)年畫的價值

1、年畫的收藏價值

首先將年畫視為一種獨特文化和藝術并進行收藏和研究的是西方學者。他們從異文化的視角,比較容易看到年畫的形態(tài)具有強烈的中國特征。歷史上最早進行年畫研究的是俄羅斯?jié)h學泰斗阿理克謝耶夫院士。他在我國北方一些產地廣泛地收集年畫,繼而從事研究,著書立說,逐漸成為一位中國年畫的專家。蘇州桃花塢年畫在歐洲許多國家的博物館及藝術館都有收藏。鐘敬文先生創(chuàng)立的民俗學為我們這種文化上的自覺奠定了理論基礎。現(xiàn)而今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年畫的文化底蘊和收藏價值,年畫也成為收藏家的藏品之一。

2、年畫的人文價值

年畫的題材里邊有避邪的內容,也有祈福的含義。木版年畫往往是在廣大民間進行道德倫理規(guī)范、生活知識教育、文化藝術傳播的重要工具。木版年畫所涉及的歷史、宗教、神話、傳說、小說、生產、建筑、風光、戲曲、自然、游戲、節(jié)慶和社會生活之廣闊,可謂無所不包,對了解和研究人文有非常大的幫助。

3、年畫的藝術價值

年畫的藝術特色鮮明,具有藝術性和獨創(chuàng)性。為了滿足殷實與豐足的年心理的需要,年畫的畫面基本不留空白,畫面飽滿和內容的紅火。色彩基調是相互對比的,使畫面強烈又明快,明艷奪目,簡潔又豐富,具有很強的沖擊力。這正是木版年畫獨到的色彩表達。年畫的表現(xiàn)手法又與吉祥喜慶的文字諧音有關。利用與字同音的形象,將美好的寓意和詞句通過視覺形式展現(xiàn)出來。如出現(xiàn)蝙蝠寓意“福”也諧音;露出許多籽兒的石榴寓意“多子”;一匹馬、一只蜜蜂和一只猴子的組合表達著“馬上封侯”的愿望等。不諧音的吉祥圖像大多源于歷史典故,具有象征與寓意的性質。這些只有在年畫中才能見到。

4、年畫的經濟價值

木版年畫在表達美好愿望辟邪納祥時也會改變當?shù)孛癖娚?、增加農民收入,現(xiàn)而今已悄然成為禮品、紀念品,或收藏品,而不僅僅是年貨,特別是盒子裝、禮品裝以及清代版的木版年畫尤為受人青睞。收藏年畫更多的是一種懷舊情結,或出于對藝術學習及欣賞的需要。

四、年畫與傳統(tǒng)設計意識

中國傳統(tǒng)設計思維方式在古人的千萬次造物設計實踐中不斷積淀并日趨穩(wěn)定、明確,成為古人對造物設計認識的定勢和進行設計思維活動的樣式。年畫的設計從色彩、構圖及寓意上具有一定的潛科學的特質,既能反映出當時人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也能從側面了解到古人的思維方式,以及古人對天、地、人之間關系的思考。年畫的演變特點受傳統(tǒng)設計意識的影響,表現(xiàn)為應時而動、因人而異及和出于適。

(一)應時而動

“天”對應的是時間。不同時代社會結構、生活內容的變化必然在年畫的題材和表現(xiàn)技法上有所反映。一開始年畫用于佛教的傳播,發(fā)展到后來就成為普通老百姓表達美好愿望、驅邪納祥的載體了。它的題材和表現(xiàn)技法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域有不同的展現(xiàn)方式并受到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影響。同樣是孩童,有的年畫中孩童的刻畫是簡單的線描,干練簡潔,有的是豐富的色彩填充和紛繁的裝飾。

(二)因人而異

年畫因為地域和人的性情的不同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色。“地”對應的是空間。北方地區(qū)的年畫粗獷豪放色彩艷麗,南方年畫線條細膩色彩柔媚。就北方各個產地的畫風也不盡相同。比如山東楊家埠受地域影響具有強烈的鄉(xiāng)土氣息;天津楊柳青顯示著都市大戶人家的審美要求,精雅華美。在清代中晚期,木版年畫帶有都市文人性質的繪畫傾向,在構圖和技法上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華貴富麗,達到了另一種極致。這些北方木版年畫產地雖然同屬北方的鄉(xiāng)間美術,因制作者的不同技法和購買者的審美要求影響彼此又都是獨樹一幟的,而且不同的購買者貼不同內容的門神這使得年畫的題材廣泛豐富。

(三)和出于適

中國傳統(tǒng)設計思維以“和諧”作為價值結構模式,將“適”置于“和”的范疇上。年畫中無論是吉祥圖案還是具有象征和寓意性質的形象組合都是在適應自身資源和外在環(huán)境下發(fā)展演變的。在有限的時間、人力和資源技術等有限條件下生存,傳播。年畫在適應了“天時”――時間、氣候,“地利”――地域環(huán)境、資源,“人和”――使用者三者的情況下?lián)碛辛俗约邯毺氐陌l(fā)展歷史和文化特色。

五、結語

篇10

建構在需求根基上的文化管理,應當綜合考量,創(chuàng)設協(xié)同一致特有的宏觀管理。群眾文化依循新時段的方針指引,采納實效特性的路徑,建構聯(lián)合管理架構中的新穎機制??h級層級內的文化館,應考量真實態(tài)勢下的文化需要,側重化解凸顯的疑難。

一、明晰需求走向

1.提升參與認知。依循多層級架構下的需求原理,文化特有的需要,被涵蓋在高層級這一范疇的需求之中。文化特性的新穎需求,貫穿著各時段的自我實現(xiàn)。生產力范疇以內的水準偏低時,生理特性的本源需求,會占到側重位置。這種情形之下,人們沒能發(fā)覺潛藏著的精神需要。參與激情被抑制,群眾被動去接納政府供應著的文化形式。伴隨生活改進,文化產品特有的供應形式,漸漸變得多樣??h級群眾慣常喜愛的新穎形式,也在逐漸增添。

2.創(chuàng)設多樣作品。伴隨生活提升,群眾原初的單純需求,慢慢拓展成帶有創(chuàng)造特性的主動思路。參與平日以內的作品創(chuàng)造,變成凸顯出來的樂趣源頭。例如:近些年興起著的草根文化,遍布著城區(qū)及山村,添加了互動態(tài)勢下的群眾參與??h級文化館特有的區(qū)段中,也包含自辦建構起來的小圖書館、小規(guī)模特性的劇團。群眾慣常依循自動的方式,去拍攝擬定好的微電影、微小的電視劇。厚重態(tài)勢下的藝術氛圍,依托著熒屏及網絡,發(fā)揮著潛在特性的認知價值。

3.復合架構內的新穎服務。隨著信息拓展,文化表征著復合架構中的多層需求。例如:人們慣用的移動設備,為平日時段中的互動,建構了最優(yōu)平臺。蘋果手機特有的新穎形式,正被青年喜好。年齡段帶有差異的多樣人群,在工作間隙這樣的時段,通常經由群體特性的放松活動,來放松身心。集體特性的社區(qū)活動,鍛煉著身心素養(yǎng),也提升協(xié)同技能。老年人喜好著的秧歌戲曲,還會配有原創(chuàng)特性的曲調、多樣服飾等。文化創(chuàng)造依循的本源目的,從原初的教育性能,漸漸變更成娛樂休閑特有的側重目的。

二、需求特有的新進展

群眾創(chuàng)設的多樣活動,帶有明晰的自發(fā)特性。文化需要折射出經濟特有的進展時段,基層層級內的文化需求,更凸顯出多樣化。自然演變著的這些需要,在某些情形之下,就沒能與宏觀架構中的導向契合。為此,應當嚴格管控,有序指引特有的基層群眾,去接納健康特性的、有著明晰時代氣息這樣的新穎需要。依循需要更替的特有規(guī)律,添加有益及健康情形下的文化。讓群眾接納新時段內的共同理想,整合成最大范疇的凝聚力,助推和諧文化延展??h級文化館,應當明晰這一形勢:縣鄉(xiāng)范疇中的居民,不再滿意于單調特性的平常生活,他們著力促動生活質量的層級升高?;鶎蛹軜嬛械奈幕妫鎸α藵摬刂亩鄻与y點,也凸顯多層級的表征。針對變更態(tài)勢下的新穎形式,文化館應創(chuàng)設針對特性的管理路徑,以便滿足遞增著的各類需要。

三、摸索適宜的路徑

1.拓展網絡范疇。群眾表征出來的文化需要,與其他范疇之中的需要一樣,都應除掉殘存著的偏舊思維,創(chuàng)設新穎特性的路徑及模式。深層級的文化內涵,應當更替舊有的計劃阻礙,適宜新時段的市場拓展。封閉特性的文化思路,應被變更成開放態(tài)勢的新穎文化。更廣范疇中的群眾,應參與這一協(xié)同模式,有序延展原初的文化內涵。文化網絡特有的布設范圍,也應隨之拓展。如院校以內的獨特文化、網絡架構之中的新穎文化、帶有傳統(tǒng)特性的民俗,只要與宏觀特性的指引契合,都應側重被采納。面對不停變更著的新穎需要,文化管理依循的總指引,應能創(chuàng)設最佳導向。指引群眾去接納健康的、向上這樣的新穎文化,自動摒除掉不佳文化。文化館應被設定成主陣地,在這種根基上,漸漸拓展多層級的完備網絡。延展深度及廣度,擬定明晰的需要導向、對應著的需要指引。這樣做,能突破慣常的格局阻礙,提升文化水準。

2.豐富平日娛樂。經濟水準漸漸升高,這種狀態(tài)之下,群眾負擔著偏重的平日壓力。青年一代體悟著的這種重壓,更是不斷遞增。為此,業(yè)余時段中,群眾需要依循多彩形式,化解掉多重壓力,回歸原初的精神寧靜。群眾文化特有的主要路徑,是帶有娛樂特性的、喜聞樂見這樣的平?;顒?。經由觀摩、親身的參與,能豐富并延展精神境界。帶有群體特性的平?;顒?,也包含潛藏著的提升動力,能促動自我認知的漸漸提升??h級文化館應能牽頭,組織平日以內的多彩形式,幫助人們予以放松,擺脫掉偏重負擔。

3.注重民間文化。擬定好的管理范疇,應涵蓋著側重特性的民間文化。累積得來的群眾文化,繼承并延展著傳統(tǒng)特性的民俗文明。如農村慣常見到的田間文化、工業(yè)企業(yè)獨有的文化,都應被延展采納。平日勞動之中,人們體悟出獨有的多樣感悟,把潛藏著的深厚體悟,表征為外在特性的文化。文化管理特有的新穎模式,應珍視原創(chuàng)特性的這些文明。民間文化累積著很厚重的歷史,也受到區(qū)域以內的人們喜愛。與此同時,民俗特性的原創(chuàng)文化,帶有高層級的參與屬性。經過親自參與,能放松積壓著的心緒,凸顯多樣才藝,培育出高雅特性的多樣情趣。珍視民俗特有的樸實文化,能助推文明層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