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0 12:52:4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一陳述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大學生活委員陳述報告范本一
眾所周知,大學一直是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經過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讀,每個人都懷揣著夢想踏入了這神圣的殿堂,以為可以自由生活,無拘無束,然而兩年的大學生活下來,我深深地體會到:大學并不是我們學生生活的結束,而是另一個意義上的開始。它需要我們以更加堅定踏實的腳步去走好每一步,去為我們自己美好的未來營造條件,這不僅體現(xiàn)在學習上,更要在工作中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我是生技__班生活委,我對自己的工作職責有著明確的認識,并且一直在努力地實行著。作為班里的生活委,我的主要工作是:
1、負責全班同學的生活管理工作。同時配合班、團支部對同學們進行勞動觀念、勤儉節(jié)約和愛護公物的教育,培養(yǎng)同學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負責班費的管理工作,并定期向全班同學公布。
3、負責做好同學的獎學金、生活困難補助及各種票證的發(fā)放工作。
4、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學生對食堂、后勤生活管理的意見和本班同學生活情況,經常與院系學生會干部取得聯(lián)系,了解上級對班級工作的安排和工作要求,根據院系的工作安排和布置,提出并安排近期的工作計劃。
5、組織全班同學參加校、學院組織的衛(wèi)生大掃除、公益勞動,抓好寢室衛(wèi)生,搞好衛(wèi)生檢查評比工作,創(chuàng)建文明寢室,塑造班級良好的好形象。
6、經常與其他班級生活委員溝通,學習交流經驗,經常搞班級連創(chuàng)活動,激發(fā)同學們生活的熱情。
自擔任生活委以來,我將這些謹記在心,并時刻提醒自己對待工作一定要態(tài)度端正、認真負責、積極為同學們服務,主動關心幫助同學,做到與同學們保持良好的關系,兩年來也初見成效。現(xiàn)將這段時期以來的工作情況進行詳細說明。
兩年來,我一直定時組織班會,了解同學們的各種問題,并及時幫助大家解決;對班費的每一項花費進行詳細記錄,定期向同學們進行公布;時刻對本班宿舍進行安全排查,如違規(guī)電器、管制刀具的檢查,力求同學們生活在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中;與兄弟班進行結對子競賽活動,以激發(fā)同學們的熱情,督促大家做好值日衛(wèi)生,因此女生宿舍601、605,男生宿舍603等多次被學院表揚,并獲得學院優(yōu)秀宿舍的稱號;每次元旦節(jié)的農家樂聚會時,我都會組織同學們采購,準備各種材料,然后與大家一起包餃子,做菜,玩游戲,玩的不亦樂乎,借此促進了同學之間的交流,增進了班集體的團結性;在進行助學金的評定過程中,以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幫助家庭生活困難同學,做到力求班里同學滿意;近期在進行河北省高校免費注射麻疹疫苗的活動中,我積極了解同學們之前的情況,督促大家及時進行注射,保證自身身體健康。
當然在這過程中,我也有做的不足的地方。在大一期間,由于沒有監(jiān)督到位,偶爾個別宿舍被通報,當時我就明白自己的工作并沒有完全做好。從那以后我謹記教訓,對本班同學進行更加嚴格的監(jiān)督與督促,以使在以后的日子里不再犯相同的錯誤,這在大二的一年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我做事的專利是認真,只要認真地做每一件事情,不一定會成功,但一定不會失敗!就這樣,通過努力,我在班級同學中得到了很好的評價,切實做到了從同學中來,到同學中去的宗旨。今后我會更加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大學生活委員陳述報告范本二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初一(二)班的生活委員___。今天,我要對新學期這一個月來開展工作的情況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作一個總結。
自從班主任劉老師任命我當我們班的生活委員以來,我每天早上7:15左右到校,組織值日組的同學們打掃室外分擔區(qū)的衛(wèi)生。同學們不僅認真完成自己承擔的任務,還能主動去幫助沒有完成任務的同學,不計較干多干少。我也以身作則,分派完任務后就和大家一起勞動,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做到早到晚走。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又快又好地完成打掃衛(wèi)生的任務,積極爭取得到衛(wèi)生紅旗。
可是,一次、兩次、三次,我們班都沒有得到衛(wèi)生紅旗。我開始著急了,一心只想又快又好,有時就會沖同學大喊大叫,對同學的態(tài)度就不好了,于是,同學們開始不認可我的這些做法,打掃衛(wèi)生時大家也不那么配合了,這讓我非??鄲?。多虧劉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了問題,她耐心細致地幫我分析,讓我認識到,同學們相處應該互相尊重,作為一名班干部,就是為班級,為同學服務的,不論是什么原因,都沒有資格沖著同學喊叫。同時,劉老師還建議我改進工作方法,可以提前一天安排并通知值日組的同學,以便更有效地組織大家按時完成打掃衛(wèi)生的任務。不僅如此,作為一名班干部,學習也要走在頭里。
我虛心接受了劉老師的批評,正努力在學習和工作中改進。首先在學習上要嚴格要求自己,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yè),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勤奮學習,迎頭趕上;其次改進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方法,爭取重新得到同學們的信任、支持和協(xié)助。希望同學們監(jiān)督我改掉急躁和做事缺乏計劃的缺點,更好地為班級和同學們服務。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為我們初一(二)班爭取一面又一面衛(wèi)生紅旗!
謝謝大家!
時光飛逝,光陰荏苒,轉眼間我已經做了一。半年的`生活委員了,對該項工作有了一些認識。在參加了工作后,我能夠積極配合上級完成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也有不足之處。
生活委員這個職務,干起來明確的任務不多,但是不明確的瑣事卻一點也不少。我所做的事都是最基本的,最貼近同學們生活的事。
而我是一個性格很簡單的人,換言之,有時脾氣會很怪,是一個不太會控制自己情緒的人,總是說一些自己看來很平常卻在不知不覺之中讓別人很不舒服的話。在此,誠摯的向大家道歉。
但是性格歸性格,對于被賦予的工作卻是不含糊的,能積極并按時按量的完成屬于我的任務
我的收獲:通過本學期的生活工作的實踐。我的組織策劃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生活上的做事風格也由原來的懶散不認真變的越來越謹慎認真。我很榮幸能夠擔當工業(yè)設計的生活委員。作為這個集體的一員我在班委的崗位上做出了努力,當然努力也有了一些結果。但是我要多謝同學們的信任,多謝其他班委及團支部對我支持和幫助。我的工作仍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斷的改進。希望同學們能繼續(xù)信任我,更希望大家能夠給我一些寶貴的意見!
大學生活委員陳述報告范本四
自20__—20__任職已2年。任期內,在班主任的指導和領導下,依靠全體班委的共同努力,在自己擔任生活委員的職責等方面開展了一些工作?,F(xiàn)將有關情況簡要匯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一)學習與自律
1、認真學習新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同時,關注時事政治,能緊跟形勢,做到用學到的知識來分析現(xiàn)實現(xiàn)象,讓學到的知識不脫離實際。
2、能按照校規(guī)要求自己,遵守紀律,起到帶頭作用,自覺接受群眾監(jiān)督,任期內沒有違規(guī)違紀行為。
(二)班委與生活委員工作
1、本職,即生活委員工作方面,做好管理班費和督促寢室衛(wèi)生,同時定期約談生活條件困難學生,安慰并將其困難反映給學校。
2、同時在班主任指導及班委和請教學長學姐下,制定出游計劃并組織實施,3次出游沒有一次出現(xiàn)安全問題。
3、平時配合班長工作和學校通知的事項以保障正常開展和有效運行
二、存在問題及努力方向
1、部分班委積極性尚顯不足。由于時間和財力的限制,有些對全班發(fā)展的想法未能得到全面有效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班級的團結心。
2、對人際關系的認知不足,過度強調或者說達到自己的目的性,操之過急反而會遭排斥,如何把握工作與班級的人際關系是要重點解決和培訓的問題
3、對于錢的問題,也是生活委員工作最難的一個問題,并不是計算那么簡單,當需要生活委員決定如何分配的問題時最容易引發(fā)不滿。應該保持不損害任何合理正當利益的理念并執(zhí)行
三、幾點感受
1、生活委員工作作為班級班委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在各班委的支持配合下進行的,如果說在本屆任期內這方面還取得了一些成績,首先要歸功于他們。在此對他們對我工作的一貫理解和支持表示深切的謝意。
這一年里我擔任教務處主任、高二年級處主任和高二(1)班英語教學工作。工作中我能謹慎地把握好自己作為中層干部和教師的雙重身份,恪盡職守。
一、政治思想方面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愛崗敬業(yè),把教育事業(yè)視為神圣的使命。謙虛進取,嚴謹治學。凡事講原則,待人真誠、熱情,關心他人。有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協(xié)助校長室的工作,一切以大局為重,任勞任怨,盡職盡責。尊重、關心、愛護教師和學生,同事關系和睦,師生關系融洽。
牢固樹立為學生服務、為教師服務、為學校服務的思想,真誠、熱情、公正的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平時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在工作中能嚴于律己,率先垂范,自覺遵守學校制度。盡心盡責,以較高的要求來約束自己。堅持原則,弘揚正氣。
二、教育、教學工作
雖然教務處、年級處的工作已經很繁重,但絲毫不影響我鉆研課堂教學。我總覺得,作為教師如果離開了課堂、離開了學生就好像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我能做到勤于鉆研、精益求精。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業(yè)務培訓和專業(yè)進修,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與最新的教育形勢接軌,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工作,認真?zhèn)湔n、設計教案,教學中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努力打造高效課堂,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在教學工作中,我還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除對他們提出業(yè)務學習的要求外,一有空就聽他們的課,及時反饋聽課意見,對他們給予鼓勵性的評價,與他們交流教學方法及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教學經驗與他們共享,使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少走彎路。
每次教研活動,我也總是親自參加、積極發(fā)言,帶動了教研組的教研風氣。還積極配合學校為青年教師創(chuàng)造外出學習的機會,使他們更新理念,大膽實踐。還能積極給青年教師提供展示的平臺,為青年教師的成長鋪路搭橋,促使他們快速成長。
在工作中,我奉行“人不可一日不讀書的”的理念。經常閱讀古今中外的一些有關教育、教學的理論書籍。如孔子的《論語》、美國教育家、進步教育之父帕克的《關于教育學的談話》等,并摘抄重要內容,撰寫學習心得和論文。從中汲取營養(yǎng),以此指導自己的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水平,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洋溢著智慧和藝術。
總之,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我能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fā)現(xiàn)、研究和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比較圓滿的完成了此項任務。
三、管理工作
教務處就是服務性部門,教務處就是為學校教學服務、為教師、學生發(fā)展服務。因此,我感覺樹立為學校服務的意識尤為重要。作為教務主任,我深感領導和老師賦予我的使命和責任。我深知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師的發(fā)展是學校發(fā)展的基礎。教務處只有做好了這些服務工作,才能保證學校的教學工作有序、順利地展開。因此我在工作中,能夠耐心、細致、不急不躁,不擺架子,服務好師生,服務好教學。
教務處工作繁雜、瑣碎,千頭萬緒。從開學初一直忙到學期末,雖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卻讓人一直閑不下來。
開學初根據區(qū)教研室工作重點,首先認真落實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課時,安排每個年級的課程表。為每位教師和年級配齊教材、教具。安排各年級學生分班,核驗、整理各班學籍信息。制定教務處工作計劃,布置每位教師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對教師備課、上課、學生作業(yè)及批改等日常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規(guī)范教師常規(guī)工作。
本學年,各級、各類考試的組織及省市區(qū)各種評估、驗收工作接踵而至,對學校教學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求很高,但經過多方的努力及指導,我校在各項教育、教學評比活動中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好評,同時,也促進了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進一步提升。
四、存在的不足
1.工作中有時出現(xiàn)急躁情緒。
由于工作性質的要求,事情一多,全壓下來,有時出現(xiàn)急燥情況。今后應加強工作的前瞻性和計劃性。
2、有時缺乏管理的經驗和藝術。還不能用全新的思維和方式開創(chuàng)性的開展工作,缺乏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工作的意識和魄力。今后應多虛心學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努力的方向
1、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為學校發(fā)展創(chuàng)設一流的服務。
2、在工作中多一些雷厲風行,少一些優(yōu)柔寡斷,既要嚴謹又要大氣。
3、經常反思自己的工作,更快進步。
剖析自己、反思自己需要勇氣,但更是對自己、對學校高度負責的表現(xiàn)。
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培養(yǎng)學生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英語新教材很注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它有聽力課程的專門訓練,確實把說話能力培訓放在首位。英語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教材,注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如何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盡快地使學生有一定的口語能力,我認為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置之其中,受到熏染,多聽,多說。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詞匯、短語,對語法基本能夠把握,說幾句英語并不是難事,可面對面開口用英語對話的并不多見,可以說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們平時開口并不多,也沒有這樣的習慣。如何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我提出以下建議。
一、打好英語口語基礎,掌握英語日??谡Z
學生學英語的入門,必須先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后,才能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初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這個環(huán)境里發(fā)揮潛能,打好學英語的基礎。學英語要從識記二十六個字母開始,最簡單的就是教會他們唱“A、B、C”字母歌,多唱幾遍,出口即能唱,就掌握這二十六個字母了。然后,教師再一個一個地教會并校正各個字母的讀音,引導他們正確書寫。教材為我們提供了不少歌曲,我們可以讓學生寓說于唱之中。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實際的口語交際情境,英語教學中伴有對話教學,這就需要創(chuàng)設與學生較為貼近、熟悉的情境進行教學,結合情境,盡快地教會學生說一些打招呼、告別、請求、致謝、詢問、介紹等口頭語言。如“Hello”;“Good morning”;“Good-bye”;“Thank you”;“That’s all right.”。假如學生能用英語作簡單的對語,定能激起他學英語的興趣。隨著單詞量的增加,就能作出不同句式的回答。你說我說他說,說英語的環(huán)境已初步形成。
二、加強課堂英語教學,訓練學生英語聽說能力
學生由于存在個體差異,在教學中,老師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數,了解學生,熟悉教材,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勤于督促檢查,并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初一開始階段,學生用口語表達時有時相互聽不懂,甚至有些學生連音標都不認識,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先練好自己的發(fā)音,可以說一遍英語,再以漢語解說一遍,到一定時間,就能讓學生掌握相關的課堂用語。初一下學期,除部分單詞外,基本能夠整堂課用英語教學,無需多加解說。這不但對學生進行了聽力和口語的訓練,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說英語的環(huán)境。當然,優(yōu)化課堂結構,課堂活動以口頭練習為主,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活動,在編排練習時,應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針對課文或閱讀短文,盡量地提出問題,讓學生作思考,并且要求學生使用英語思維,就像平時用漢語想問題一樣,然后回答,使學生學會用英語思維,或者利用錄音帶讓學生聽音,擬設回答題,讓學生快速回答,允許邊思考邊回答,允許個人回答或集體回答。老師不但要承認學生的個性,還要注意不同個性所導致的不同語言特點。回答問題主要是為了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然后帶動口語訓練。在進行口語訓練項目時,不必強求學生在運用態(tài)勢語方面都能做到惟妙惟肖,只有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和理解,才可以產生更高漲的訓練熱情。假如說一個學生已經不自覺地用英語去思考任何一個問題,那么,我們可以說該生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英語交際水平。
三、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提供口語表達平臺
除使用教材上的情景對話之外,還可以拓展到學生喜好的生活領域,創(chuàng)設模擬生活情境,讓學生扮演情景中的具體人物,展現(xiàn)不同人物之間的對話,充分調動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例如,利用課前五分鐘,或者自我簡介,或者陳述某一件事的經過,或者介紹家里的基本情況,同時做好值日報告,陳述今天的天氣情況,要求吐字盡量要清楚,速度稍慢不能太快,尤其在初期階段,一定要讓學生控制住語速,而且要脫稿,最多偶爾看兩眼,但絕對不能念,主要就在于充分靈活地運用已學的單詞。利用課堂新學的單詞,同學或學習小組開展活動,每一個同學都能造一句或一組句子,同學之間就具體的語音、語調等互相指正,互相借鑒,老師進行輔導。利用較豐富的單詞積累和較完整的語法知識寫日記或周記,形成初級階段的英語思維。一句話,初中階段是打基礎階段,讓學生處于英語世界里學英語,我想比死記單詞、死背課文,乃至于抄寫課文要有效得多。通過各種活動給予學生相對比較大的而又自由的時間與空間,學生可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學生對此比較感興趣,有利于提高口語水平。
改革開放對國民學習世界通用語言英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言的本質屬性是交際性,學習英語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對外交流。最普遍的交流方式是面對面有聲的交流,有調查表明,英語母語國家的人們在日常交流活動中,“聽”和“說”約占75%,而“讀”和“寫”只占25%。因此,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然而,在應試教育下,人們的觀念仍然停留在只為拿高分而忽視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階段。這種教育模式的后果是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強于聽說能力,甚至存在“啞巴英語”的情況。筆者對某重點高校大學生進行隨機調查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不畏懼四六級等英語考試,但對于用英語與外國人進行交流表示很有壓力。目前,我國已經意識到了應試教育體制下英語教學的某些弊端,并在不斷推進著改革,旨在切實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如《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初中階段應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與他人交換信息,并陳述自己的意見[1]。再如,有些地方改變了傳統(tǒng)的英語中考模式,減少了語法知識題,將口語納入了考試范圍。
筆者有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的經歷,也深感傳統(tǒng)應試模式下英語教學的不足之處,但迫于學生升學的壓力和自身工作考核的標準,一直未能真正做到重視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探索和推進,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一定會被視為英語課程的重點。為此,筆者暢想了幾種培養(yǎng)初中生英語聽說能力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生英語成績的考核方式,期望能隨著英語改革的進一步推進,逐步在自己的學生當中實行起來。
1 初一階段――培養(yǎng)學生聽、說英語的習慣
初一階段,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是第一次接觸并學習英語。此時的學生就如一張白紙,處于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黃金時期,可塑性極強。如果老師能抓住這個好時機,使聽、說英語成為學生每天的習慣,并長期堅持,必將為學生日后學好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目前,在初中生的課程安排里,每天至少有兩節(jié)課是英語課。在以往的教學模式里,課堂大部分時間都在講字母、音標和語法,而這些內容恰恰是枯燥無味的。其實,自然常態(tài)下,人類學習語言都是從聽說開始的,如我們嬰兒時期學習母語,都是不斷聽身邊人的發(fā)音,然后模仿并發(fā)出與之相似的聲音。當我們能正常與他人交流時,我們并不會識字,也不會寫字。所以初一階段的英語課堂里,老師應該用大部分時間不斷做聽說英語的訓練。首先,老師上課必須盡量用英語,如果學生聽不懂,可以用肢體語言或者簡短的中文進行解釋。其次,學生上課所有的交流語言也應盡量是英語。聽說訓練的內容以“對話形式”為主,不局限于教材內容,應是每個人日常生活經常接觸到的情境。如“去商店買東西”,老師可以自行表演情境或者安排學生合作,也可以播放錄音對話,讓學生模仿,告知其意思,然后以自己的方式表演出來。另外,還可以定期給學生一個話題進行討論,并相互交流,由學生以報告的形式告知大家討論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聽、說英語的習慣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樹立學生的信心,鼓勵學生認真聽和大膽說,只要能相互傳達自己的真實意思,不用去理會語法的正誤。
2 初二階段――提高學生聽、說英語的能力
初一階段英語聽說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習慣去聽英語和用英語表達,對于一句話的理解可以僅憑話語中零散的單詞。到了初二階段,在初一學習的基礎上,應以提高聽、說英語的能力為重點,讓學生能像聽中文一樣能聽懂英語語句里的每一個單詞,并能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用語言表達出來。剛開始練習時,學生可以只聽簡短的語句,隨著學生的學習進度,逐漸增加語句的復雜性,循序漸進。每堂課反復做這樣的練習,量變到質變,學生聽、說英語的能力必然會顯著提高。
3 初三階段――推進學生聽、說英語的實踐
有了初一和初二階段不同程度的英語聽說反復練習和積累,到了初三,可以多多組織一些英語聽說的實踐活動。如看無字幕或英文字幕的動畫片,也許學生僅根據聽到的英文完全理解語句的意思比較困難,但配合以圖像,學生的理解會更到位,這是置身于具體情境提高學生英語聽力的一種訓練。另外,組織學生參加附近大學的英語角,與大學生和外國人進行英語對話,這樣不僅是聽、說英語的實踐,也是接觸到不同生活和文化的好機會,從而對英語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4 考試方式――口試為主、筆試為輔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10)04―0090―07
1 引言
會議旅游是旅游市場中增長最快和最重要的細分市場之一,在21世紀初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市場。會議市場包括公司會議和協(xié)會會議。后者的數量占會議總數的80%,出席人數占會議總出席人數的78%,花費占會議市場總花費的71%,是會議市場最重要的細分市場。協(xié)會會議是興趣相近的人、以協(xié)會組織的形式而舉辦的會議。相對于公司會議而言,協(xié)會會議參會者在決定“是否參會”、“參加哪個會議”時擁有較大的自由選擇權,因此,有必要對影響其參會決策的因素進行分析,了解其參會動機與參會決策過程。
目前,國外對會議旅游研究整體關注度較國內稍高,不過對會議旅游研究多是側重于對會議目的地的研究,對會議旅游主體――參會者關注則較少,對協(xié)會會議參會者的研究就更為缺乏。協(xié)會會議的參會者具有怎樣的參會動機?不同的參會動機如何影響參會者的會后行為?參會者的參會決策過程是怎樣的?鑒于協(xié)會會議對于整個會議市場的重要意義和當前會議研究的現(xiàn)狀,本文將對上述問題展開研究。
2 文獻回顧
2.1 參會動機研究
國外對參會動機的研究主要圍繞包括構建參會動機的模型及其實證研究。代表性研究及其主要結論如圖1。
研究者首先關注的是對參會者的參會意愿產生影響的因素。例如維特、薩克和達特斯(witt,sykes,Dartus)將這些因素分為可量化因素和非量化因素,前者包括旅行費用、個人收入、會議費用,后者包括目的地吸引力和會議主題,他們以1985年至1990年的5次AIEST會議為例構建了回歸模型(圖1,I),其研究目的不在于窮盡影響參會意愿的因素,而在于尋找一個能夠根據可量化指標對未來參會意愿進行預測的方法,因此,該研究屬于旅游預測方法在參會人數預測方面的應用。奧普曼和陳(Oppermann,Chon)在維特等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包括個人因素、地點因素、協(xié)會因素和其他因素4個方面的參會決策影響因素模型,該模型對后續(xù)研究產生較大影響,之后的實證研究都是在該模型基礎上進一步設計參會動機量表和研究問題(圖1,Ⅱ)。張邱漢琴、梁和屈海林(Zhang,Leung,Qu)對該模型進行了修正(圖1,Ⅲ)。這些研究都著眼于模型的構建,尚未進行實證驗證。在此基礎上,斯沃特和王(Severt,Wang)、邁爾和湯姆森(Mair,Thompson)分別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出了參會決策的動機因子(圖1,Ⅳ和V)。他們均發(fā)現(xiàn)了“社會關系”這個新的參會動機因子。如此可判別,參會決策的影響因素模型(以奧普曼為代表)與實證研究(以邁爾等為代表)所得出的參會動機因子是存在差別的,有些影響因素如“干涉機會”(圖1,Ⅱ)在實證研究中并非參會動機因素。當然實證研究所得出的動機因子也存在可商榷之處,如“健康和安全”是參會者對自身參會條件及目的地安全條件的權衡,而非參會動機(圖1,V)。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參會動機的實證研究所選擇的研究對象均為國外協(xié)會年會或例會(有的包括貿易展),而協(xié)會會議另外一種類型,即專業(yè)研討會沒有得到相應關注。相比年會或例會,研討會主題更集中,學術性較強,商業(yè)性較弱。
2.2 參會動機與再次參會
邁爾認為參會動機的各項因子能夠預測再次參會,對參會動機因子與“再次參會”進行線性回歸分析。邁爾進行回歸分析的理論基礎是旅游決策理論和旅游動機論的推拉理論,在可以自行選擇這一點上,參會者同旅游者具有共同之處,因此,可以將旅游決策的五階段模型引入參會決策,該過程中“動機的產生”是參會決策過程的起點。根據旅游動機的推拉理論,會議如同旅游一樣,其舉辦地、會議主題等作為“拉”的因素,逃離日常工作等作為“推”的因素,共同作用于參會決策過程。通過引入旅游決策模型和推拉理論,邁爾發(fā)現(xiàn)了“社會關系”和“費用”兩個動機因子與“再次參會”存在關聯(lián),具有預測再次參會的意義,并提出了與旅游決策類似的參會決策的五階段模型。
2.3 參會決策模型
由于對參會動機的構成難以進行充分的實證研究,對參會動機與參會滿意度、再次參會之間的關系尚待厘清,使得模型在參會動機構成內容方面還僅停留在補充、完善的“構想之中”,沒有涉及實質性的參會決策機制。隨著2007年斯沃特等完成的參會動機實證研究,前人提出的影響參會決策的因素獲得了調查資料的支撐,參會動機因子構成得以成型(圖1,Ⅳ)。2009年,邁爾等不僅將上述參會動機因子進行再次實證研究,修正了斯沃特參會動機分類中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而且通過回歸分析指出了參會動機各因子中對再次參會具有預測意義的兩個因子,即社會關系因子和費用因子;同時,他們還引入旅游決策的有關理論,進一步完善參會決策模型,使該模型反映了參會動機、參會決策和再次參會之間的關系(圖1,V)。
2.4 滿意度與再次參會
總結參會決策模型的研究過程,可以看出邁爾(2009)的模型并未體現(xiàn)參會者的滿意度對其下次參會決策的影響。然而,大量文獻表明,滿意度對于旅游者行為具有重要影響。滿意度是消費者從產品和服務中所獲得的滿足程度,旅游研究中對滿意度的研究是極其豐富而細致的:度假滿意度,飯店服務滿意度,餐飲產品滿意度,事件滿意度,旅游目的地滿意度。因此,有必要將滿意度引入參會決策模型,探討滿意度對再次參會的影響。斯沃特運用路徑分析測試了會議表現(xiàn)、滿意度和會后行為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滿意度對再次參會有較弱的關聯(lián)度,但是斯沃特忽略了動機與滿意度之間的關系。事實上,不同動機的參會者對會議的感知必定不同,并由此導致參會者滿意度和評價的異質性。
2.5 模型及假設
對參會動機和參會決策模型研究脈絡的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研究存在兩方面不足:一是參會者的實證研究對象存在局限性,主要以協(xié)會例會和年會為 實證研究對象,對于專業(yè)研討會缺乏關注。這將使結論中有關參會動機的部分存在一些偏頗。二是現(xiàn)有研究或注意了動機與參會決策的關系,或僅關注滿意度與再次參會之間的關聯(lián),并未揭示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也使參會決策模型存在修正的空間。
針對上述情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第一,調查專業(yè)研討會的與會者參會動機,補充現(xiàn)有研究中參會動機研究對象不全面的缺憾;第二,根據現(xiàn)有研究關于參會動機與再次參會、滿意度與會后行為關系的結論,提出“參會動機”、“滿意度”和“會后行為”3個概念之間的關系陳述及假設,并通過實證研究驗證其是否成立;第三,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探討對已有參會決策模型完善、修正的可能性。具體假設如下:
H1:參會者的滿意度對其會后行為有直接影響,影響其是否再次參會和是否向他人推薦。(據2.4)
H2:參會者的參會動機與其會后行為存在相關關系。(據2.2)
H3:參會者的參會動機與其對會議的總體滿意度感知存在相關關系。(據2.4)
3 研究方法
3.1 調查對象及問卷設計
本研究選擇2009年7月10日至13日在中國桂林陽朔召開的“可持續(xù)和可替代性旅游國際研討會”作為實證研究對象。該會議是由中山大學,國際地理聯(lián)合會旅游、休閑及全球變化專業(yè)委員會,中國地理學會旅游地理專業(yè)委員會,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桂林市旅游局,美國北亞利桑那州大學聯(lián)合主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每兩年舉辦一次,本次會議是第五屆。選擇該會議作為研究對象是基于以下考慮:一是該會議具有國際化程度高、連續(xù)舉辦、參會者多、影響較深遠的特征,是中國近10年來學術會議的典型代表;二是筆者作為會議主辦方人員??梢灶A先獲取參會者的信息,便于設計抽樣方案,并擁有實施調查的便利條件。
根據文獻分析結果,結合研究目的,設計的調查問卷包括4部分:①參會動機;②會議滿意度;③會后行為;④被調查者個人信息。參會動機部分的設計過程如下:首先對斯沃特、邁爾的參會動機量表進行修改,保留協(xié)會年會和學術會議的參會者都可能有的動機因素(表1,1~3,9~18項,以及預調研之后合并的4項),刪除了與商業(yè)活動相關的4項參會動機,根據對參會者的預先訪談,補充、增加了專業(yè)研討會(本文中具體是學術會議)的動機陳述(表1,4―8,19―21項);然后進行預調查,將預調查者認為存在歧義和重復的4項(“在會上可以學到東西”、“導師或學校鼓勵參加”、“舉辦方邀請參會”、“舉辦地離自己所在地較近”)分別進行修改、合并為表1中的第2、第19、第21和第14項。最終本研究確定了21項參會動機陳述(表1,陳述部分)。參會滿意度和會后行為部分的調查分別根據奧利佛(Oliver)和斯沃特的研究設計,會議的整體滿意度測量包括“本次會議令我感到滿意”和“本次會議令我覺得愉快”兩項,會后行為包括“我會再次參會”和“我會向他人推薦該會議”兩項。
3.2 樣本特征與抽樣方法
本次會議的參會者共計219人,包括來自美國、日本、奧地利、挪威等1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8位海外學者和來自國內56所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機構的191名國內參會者。為了使樣本具備代表性,采取了分層的目標抽樣法。根據事先收集到的參會者信息,擬定了目標抽樣方案以使樣本更具代表性,會議進行的第二、第三天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90份,回收問卷71份;會后通過E―mail對沒有達到目標抽樣要求的再次補充發(fā)放問卷16份,回收12份,兩次共回收問卷83份,回收率78.3%,其中有效問卷82份,有效率98.7%。
4 調查結果及分析
4.1 調查對象的人口統(tǒng)計狀況
本次會議的調查對象高校師生(92.7%)、初次參會者比例較大(63.4%),以學生(36%)和中級、副高級職稱(47.6%)的群體為主。
4.2 參會動機比較
被調查者對21項參會動機陳述的同意程度如表1。按照李克特5點量表,“5”至“1”同意程度依次減弱,認可度最高的前5項動機分別是“學習機會”、“研究信息”、“建立社會聯(lián)系”、“會議的主題”、“會議地點”;認可度最低且均值低于3分的5項分別是“工作信息”、“借機拜訪親友”、“可以與家人或朋友一起來”、“提高自己在學術圈的聲望”、“使自己的論文在會議論文集中出版”。這與斯沃特的研究結果非常一致。斯沃特研究顯示,認可度最高的是“教育目的”、“教育信息”、“合適的旅行時間”、“社會聯(lián)系”、“商業(yè)活動”,其研究結論與本研究結論非常契合:即“學習機會”對應“教育目的”;“研究信息”對應“教育信息”;“會議地點”對應“合適的旅行時間”;“建立社會聯(lián)系”對應“社會聯(lián)系”。唯一的區(qū)別是學術會議參會者更重視會議的主題,而協(xié)會年會的參會者更重視商業(yè)活動。斯沃特的研究中,認可度最低且均值低于3分的5項分別是“探親訪友”、“工作機會”、“配偶/家庭/客戶項目”、“自我提高”、“旅行機會”,有4項與本研究結果相契合:即“探親訪友”對應“借機拜訪親友”;“工作機會”對應“工作信息”;“會議主題”對應“商業(yè)活動”;“提高在學術圈的聲望”對應“自我提高”。這種契合性反映出作為協(xié)會會議的一種類型,學術會議的參會動機符合協(xié)會會議參會動機的一般規(guī)律,只是參會者在對學術會議和協(xié)會年會所持有的具體動機方面有所差異。唯一沒有對應的是本研究中的“使自己的論文在會議論文集中獲得出版”和斯沃特研究中的“旅行機會”。本學術會議參會者對“使自己的論文在會議論文集中獲得出版”的動機陳述并不認可,這可能與本次會議并未強調一定會出版被某檢索機構收錄的會議論文集有關。
4.3 參會動機的結構構成
為了探索學術會議參會動機的結構構成,對21項參會動機進行主成分分析。樣本KMO檢驗值為0.705,巴特勒球形檢驗結果為363.547,相伴概率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可以判斷變量測量項目之間具有較好的匯聚有效性。隨后以樣本為例,對由21個觀測變量構成的6個潛變量計算其信度系數Cronbach's a值,除“成果展示”因子的Cronbach's d值在0.6以下外,其余均在0.6以上,被測變量的可靠性系數可以接受。
本研究采用H.Kaiser準則,保留特征值大于1的共同因子,而因子選取標準是適當的旋轉因子軸,因子分析結果及每個因子所包括的項目如表2。共獲得6項因子,其解釋了總體方差變異的65.85%。根據因子所含的各項陳述的含義分別命名為“會議安排”、“學術研究”、“社會關系”、“職業(yè)提升”、“私人關系”和“成果展示”。上述因子均值最大的是“學術研究(3.869)”和“社會關系(3.577)”,此項結果與斯沃特的研究結果不同。斯沃特研究顯示, 因子均值最大的兩項分別是“教育動機”和“會議安排”,這反映出學術會議與協(xié)會年會不同的參會動機構成。同時,“學術研究”和“社會關系”的均值最高,說明本次學術會議的與會者將“學術研究”和“社會關系”作為主要動機因子,顯示出學術會議參會動機的“學術一關系”二元結構:一方面希望通過會議向與會者學習、獲得研究信息、尋找研究合作者并就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與同行交流,從而達到提高自己學術研究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受中國當前學術屆現(xiàn)狀、國人重視關系的傳統(tǒng)影響,也希望在會議中結識本研究領域的一些“重量級”人物,并與同行建立聯(lián)系?!奥殬I(yè)提升(3.018)”和“私人關系因素(2.923)”的因子均值最小,前者反映出參會者并未對會議所能給予的“提高學術聲望、職業(yè)的提升、工作機會”抱有很大期望;后者指參會者對“借機拜訪親友、與家人朋友一同來、受單位或導師資助”這些私人關系方面的考慮,該因子僅獲得了2.923的認可度,反映出參會者并未把借會議聯(lián)絡親朋的感情看得很重要。
與斯沃特的研究相比,本研究所獲得的因子更好地解釋了中國學術會議的參會者動機,識別出“學術研究”、“成果展示”兩項具有鮮明學術會議參會動機的因子。因子所包含的變量也較斯沃特和邁爾的研究更符合因子內涵的一致性。在斯沃特的研究中,“逃離日常生活”、“安排旅游”分別屬于“社會關系”因子和“活動與機會”因子,而在本研究中均屬于“會議安排”因子。在斯沃特的研究中“可以借機拜訪朋友或親戚”、“雇主資助”分屬于“活動與機會”、“社會關系”因子,在本研究中均屬于“私人關系”因子。
4.4 動機、滿意度與會后行為的結構方程分析
為了考察參會動機、滿意度對會后行為的影響,對動機、滿意度和會后行為(包括再次參會和口碑傳播)利用AMOS17.0軟件進行結構方程分析,結果如圖2。x2為59,32,df為32,絕對擬合指數x2/df、GFI、RMSEA分別為1.853、0.91、0.102,相對擬合指數NFI、IFI、CFI分別為0.83、0.914、0.907,均處于可接受水平。
從結構方程分析的結果來看,參會動機與滿意度、滿意度與會后行為、參會動機與會后行為均有顯著的影響作用,其路徑關系分別為0.54、0.64、0.10(p
根據結構方程變量之間影響效果的關系,y12為直接效果,y11、B12。為間接效果,總的效果為直接、間接效果之和。如果直接效果ya小于間接效果之積(y11?B21),則說明中介變量對總的效果具有影響力,值得重視,反之則中介變量不值得重視。本文中y12(0.10)小于y11?B21(0.54?0.64=0.3456)。結構方程結果表明,參會動機對會后行為的影響小于滿意度對會后行為產生的影響,說明滿意度作為中介變量對會后行為的影響至關重要,二者之和為0.4456(0.3456+0.10)。
5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以學術研討會為實證研究對象,探討了中國學術專業(yè)研討會參會動機的因子構成,并驗證了已有研究關于參會動機與滿意度、滿意度與會后行為的關系,發(fā)現(xiàn)了參會動機、滿意度對會后行為影響程度之間的差異,得到了三者關系的結構方程模型。主要結論有:
第一,從動機內容來看,中國學術會議參會者對各項參會動機的認可度與斯沃特對協(xié)會年會的研究結果非常一致,表明學術研討會作為協(xié)會會議的一種類型,其參會動機符合協(xié)會會議的普遍規(guī)律,即都認可“學習(或教育)”、“研究(或教育)信息”、“社會關系”、“地點(或旅行時間)”、“會議的主題(或商業(yè)活動)”為最重要的5項動機?!肮ぷ餍畔⒒驒C會”、“拜訪親友”、“與家人/親友/客戶同來”、“職業(yè)提升(或學術聲譽提升)”、“出版論文集(或旅行機會)”為最不重要的5項動機。
第二,從動機結構來看,本研究發(fā)現(xiàn)學術會議參會動機包括會議安排、私人關系、學術研究、社會關系、職業(yè)提升和成果展示6個方面,其中“學術研究”和“社會關系”為重要程度均值最大的兩項因子,反映出中國學術會議參會動機“學術一關系”的二元結構特點:學術研究因子反映了學術會議的參會特點,社會關系因子也許體現(xiàn)了中國學術會議的現(xiàn)實和文化特征。這與協(xié)會年會的參會動機結構不同,斯沃特的研究中“教育目的”和“會議安排”為最重要的兩項因子。
第三,參會動機對會后行為具有影響(假設H3),參會動機對滿意度、滿意度對會后行為具有影響(假設H1、H2),且后者的影響更明顯,反映出滿意度作為中介變量對會后行為的重要作用。會后行為是參會動機的直接影響和經由滿意度的間接影響之和,這一發(fā)現(xiàn)更新了原有研究中會后行為是滿意度或參會動機單方面影響的結論,對于重新評價會后行為具有啟發(fā)意義。
根據本文的上述研究發(fā)現(xiàn),可以對邁爾的參會決策模型進行修正,提出包括協(xié)會年會和研討會在內的一般性的協(xié)會參會者的動機構成(圖3,灰色部分),然后將滿意度、參會動機對會后行為的影響引入參會決策模型(圖3,粗線部分)。修正后的模型既體現(xiàn)了專業(yè)研討會和協(xié)會年會共同的參會動機,又清晰表示了二者各自特點,并且展示了滿意度在參會決策中的作用以及參會動機對會后行為的顯著影響。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初中階段應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與他人交換信息,并陳述自己的意見?!毙抡n程特別強調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實踐型的語言教學模式,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和語言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語言實踐和口語訓練中,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其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的潛能和內驅力。
今年我接初一,一開始,我就把提高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列為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加強對學生進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著重加強口語訓練,以提高他們用英語說話(或對話)的學科素質和技能。一方面,我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另一方面,我嘗試各種方法,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景,設計各種口語交際活動,實施激勵性評價,關注每個學生,使他們會學,樂學,樂于開口。
一、課前五分鐘Free Talk的激勵性評價,有效訓練口語。
“Well begun is half done.” Free Talk(自由談)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口語訓練方式,它會將學生引入一個豐富多彩的英語世界。在這項訓練中,學生有充分的自,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為了把握并充分利用好這短暫的時間,使之成為激發(fā)學生說英語興趣的“熱身操”,我設計了下列的評價表。
說明:分四個級別填寫表格,其中A為(優(yōu)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
每天學生按學號輪流課前五分鐘的Free Talk。此項活動不僅使學生們敢于開口講英語,而且使學生們增長了見識,擴大了詞匯量,提高了口語能力。如:
(1)值日報告(Duty report)。
(2)朗誦英語的詩和講英語小故事。
(3)學唱英語歌曲。
二、學生課堂活動的激勵性評價,提高口語水平。
英國著名的語言學家Dick Allwright曾說過:如果語言教師能組織一些活動來吸引學生把注意力放在意義上,使用所學的外語,通過交流來解決問題,那么,語言學習就會自然發(fā)生。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是以任務型教學為主要模式開展的。它給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大的空間。針對初一學生現(xiàn)有的英語水平,根據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我運用激勵性評價,精心設計口語交際活動,設計了許多任務。這些任務有:
(1)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bedroon/school… 在學完課文內容后,讓學生談一 談自己的臥室、學?;蚪淌业鹊然駾escribeor sth you like best描述一下你最喜歡的人或物…
(2)在學完寫服裝店廣告后,出示一圖,要求學生口頭表達內容廣告。You have a clothes store.Say your own ad.
(3)談一位你喜歡的電影明星及他/她演的影片。
(4)編唱chant。根據學生的喜好,我讓學生把英語教學和音樂結合起來,編唱chant。他們按著節(jié)奏,耳聽、口念、眼看、手動、心想、腦記,六官并用,把聽覺、視覺、言語動作器官都充分動員起來,課堂氣氛異?;钴S,而且由于節(jié)奏的刺激,引起大腦的興奮,能使語言的固有頻率引起共振,從而促進口語。
(5) 調查作報告。讓學生調查作報告,可以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進行富有創(chuàng)意和挑戰(zhàn)意味的對話。這樣既充分挖掘了課文的內涵,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可謂一舉而數得。
(6)情景編對話。提供一個情景,小組自由合作的編一個長對話。意在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模仿講述所學的內容。通過情景編對話,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提高英語口語的有效途徑。
(7)編歌游戲?!耙魳肥侨松畲蟮目鞓?。” 利用學生對唱歌的特殊愛好,我將編歌、唱歌這種形式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去,經常讓學生將課文內容改編,并填寫曲詞。學生自編自唱,越編越想唱,越唱越想編,其樂融融,在樂學中提高了口語。
這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主動參與的熱情和興趣,讓他們覺得有話可說,使他們的口語能力不斷趨于熟練。
三、課后活動的激勵性評價, 培養(yǎng)口語學習能力。
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的環(huán)境和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習培養(yǎng),可在課后一系列的英語活動,如組織全班舉辦了English Corner,設計形式多樣,趣味性強的活動,如猜謎語、腦筋急轉彎;小組默契賽;英文經典名曲歌詠比賽;擊鼓傳花,英語故事接龍;1分鐘即興命題演講;短劇表演等營造了濃厚的英語口語氛圍,并在活動中師生之間進行交互評價,使學生的聽、說、讀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增強了自信,更增強了提高英語口語的信念和熱情。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獎給他們星星或每人加德育分50分。
四、學生學習的階段性激勵評價,激發(fā)口語學習興趣。
為了激勵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反映學生口語發(fā)展情況。在重視課堂口語評價的同時,我在這學期的期中、期末增設口語測試,與筆試成績一起加入英語考試成績。測試的題目類型為:看圖說話,角色扮演或根據提示講故事或演講。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動力就是對學習材料產生興趣?!敝挥屑ぐl(fā)學生對口語表達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使教師的教學與訓練有所起色。實踐表明:創(chuàng)設各種口語交際活動和實施激勵性評價可以激勵學生對英語語言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其內在的發(fā)展動力,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形成良好的口語習慣和學習策略。只要我們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才能提高,學生才能全面發(fā)展,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10
初三學生雖然經過兩年多的英語學習,但不少學生仍然死記硬背單詞的字母拼寫,有的不會讀,有的讀不正確,這樣就嚴重地影響了教學效果。摸清這個規(guī)律,為了掃除語音降礙,我總是在開學初抽出時間復習音標、讀規(guī)則等語音知識.在單詞教學中,讓學生利用音標進行拼讀,用拼讀規(guī)則來幫助記憶單詞.
對于新單詞識記,讓學生根據音節(jié)有停頓地邊讀單詞邊寫(不是邊拼字邊寫)如population-po-pu-la-tion expensive-ex-pen-sive.還要求學生眼、耳.口、腦、手協(xié)同活動,做到眼睛看著單詞,口里讀著單詞,耳朵聽著單詞,心里想著單詞,手指寫著單詞,從而提高識記效率。指導學生采用單詞部分注音法,增強對單詞的記憶力,例如sweep,只在字母ee下面注音【i:], farthest,只在字母ar下面注音【a:].學生只要記住注音的字母,單詞會讀就一定會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做一些聽音辨音游戲,以鍛煉其辨音能力.
初中學生對單詞往往感到難度很大.很難過單詞關.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憊識地補充一些構詞法知識,讓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詞匯f.如,許多名詞,sun, wind, rain, cloud等詞加后級Y就變成形容詞,許多動詞+er就變成名詞。又如,通過學習friendly這個單詞,請學生體會二therly, brotherly. comradely等詞的含義.通過學習interest, interesting, interested這些同根詞,不僅要求學生注愈不同詞性的詞的不同種用法,而且著重講述相同詞性詞的不同用法,以增加信息t,提高記憶效率。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就容易產生自己研究學習的興趣,嘗試利用這些規(guī)律進行有效的探知,從而在學習新知識時,鞏固了舊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方式方法增強學習英語的氣氛,徽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注意師生之間的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愈識。如教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筆者先說一句陳述句,然后問學生hat did I say?引導學生說出“You said that""""然后又問What did Iask you?引導學生說出“You asked us what"""?”然后又讓學生互相提問,教師再引導學困生復述一遺,從而增加學困生學習英語的機會。
此外,還可以多種多樣的練習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除了書面練習,還有口頭練習如值日生報告、扮演角色、根據提示完成對話、游戲活動、競賽等。使學困生始終處在活躍的思維中,從而提高英語成績.
二、認真研究教材,確定學習重點
學生到了初三年級,學習任務相對較重。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學生的成績,必須要向課堂教學要質t.因此,教師在上每一節(jié)課之前,首先要熟悉該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同時耍熟悉初一、初二已經學過的教學重點.在備課時要有計劃、有重點地把初一、初二學過的重要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在上課時做到以新帶舊、以舊促新,把過去學過的舊知識與本學期要學的新內容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便于學習、記憶.如,在第三冊中出現(xiàn)look up(查閱)這個詞組,我就復習 look at. look for, look out of, look inside, look around等詞組.出現(xiàn)not"""but"""(不僅…而且…)這個句型,并分析了它們的異同。這樣既復習了已學知識,并使之加深鞏固,在這些舊知識的墓礎上學習新知識,化難為易,便于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獲得知識,不僅靠課堂,還耍靠課后的總結和歸納,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幫助他們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提出一些思考問超,指導他們課前預習,從而提商預習效果,減輕上課的心理負擔,養(yǎng)成預習習慣。其次,要指導他們作好課堂筆記,便于課后自己復習。經常槍查他們復習的情況,使他們養(yǎng)成復習的習慣.幫助他們將學過的語法、詞匯、語言點進行歸納、對比、分類,使其條理化、系統(tǒng)化、結構化.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學習成績才能提高.
三、開發(fā)智力因素,創(chuàng)建和諧氛圍
一些學生學習久不見提高,究其原因,非智力因t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所以英語教師要致力于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減輕學生的英語學習負擔,為他們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給學生提供獲得成功的機會. 事實證明,隨粉英語學習的裸入,詞匯、句型、語法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一部分學生無法跟上,學習f無疑超過這些學學生所接受的范圍.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困難的學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葬心,他們也渴望進步。因此,筆者在課堂上特別注愈這一部分學生,積極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例如英語讀得較好的學困生,筆者幫他們預習新課的單詞,課堂上讓他帶領全班同學讀;字寫的好的學生.讓他們到照板寫答案,增強他們的上進心.在課堂問魔設計時分難中易.對學困生提問一些他們力所能及問題,如果回答不完全或未答好,就加以引導,從不指責,這樣給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開口習恨,以后逐漸地由易到難.在出考月時筆者注愈分配好難中易理的分數比例,讓荃礎差的學生有瓜可做,增進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徽發(fā)他們進一步嘗試成功的學習愿望.
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從根本上說就是從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向現(xiàn)代的素質教育轉軌,這樣才能根據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辦好面向未來的,以尊重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fā)人的智力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素質教育。學生素質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一個“知識―能力―科學素質”的過程。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讓學生參與到實驗中來,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使學生樹立實事求是、認真嚴肅的科學態(tài)度。如《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方案的設計要求學生能夠緊緊圍繞所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進行實施,那么對初一學生的思維在無形中就是一種訓練,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思考:本實驗研究的是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作出的假設是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這就需要在設計實驗時給鼠婦提供明亮和黑暗兩種環(huán)境,觀察鼠婦對環(huán)境的選擇。學生為了確保實驗結果只能是由光照的不同而引起的,就應當使這兩種環(huán)境中除光照以外,其他非生物因素如濕度、溫度等條件都保持相同。通過這個實驗對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提高,從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極大的促進。
探究性實驗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實踐活動,教師在課堂實驗教學中一定引導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實踐。去體會科學發(fā)現(xiàn)的真諦、科學發(fā)現(xiàn)的樂趣。
2探究性學習在問題教學中的落實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要教學生“學問”,必須首先從教學生學會“發(fā)問”開始,因為“問題”能使學生在心理上感到茫然,從而產生認知沖動,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所以“問題”是學生思維活化的源頭,是主動學習的基礎。我經常鼓勵學生在預習、學習新課,課外閱讀和實驗觀察等環(huán)節(jié)中努力做到“三多”,即多發(fā)現(xiàn)問題、多提出問題、多思考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逐漸從沒有問“問題”的習慣中走出來,慢慢地能夠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提出一些問題。如在傳授“根對無機鹽的吸收”的知識時,布置學生做好“植物生活需要無機鹽”的實驗。上課時先讓學生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植物在蒸餾水中生長得小且黃,在肥土浸出液中生長得大而綠。緊接著教師提出為什么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學生思維的閘門被打開,按自己的思維態(tài)勢進行推理、質疑、尋找答案。教師再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學生渴望得到正確答案時,教師給予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在解疑中,獲得肥土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無機鹽的新知識。同時學生在學習中也提出了很多問題:為什么植物生活需要無機鹽?植物生活需要哪些無機鹽?無機鹽是如何進入植物體?無機鹽是進入植物體需要哪些條件?等等。對于提出的這些問題,學生有能力當堂解決的,應該鼓勵他們進行討論,各抒己見,集眾家之所長,從而獲得問題的答案;不能當堂解決的,我則提供給他們一些相關的資料,讓他們通過閱讀,相互討論,從資料中找到答案,這樣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結論,也自然而然的促使學生進入一個“主動學習產生疑問努力解疑”的良性循環(huán)中。這無疑為生物教學進行探究學習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條件,精心組織教學;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師生關系;尊重每個學生,給他們以觀察、思維、表現(xiàn)及成功的機會;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諧氛圍,促使學生在活潑愉快中養(yǎng)成主動探究生物科學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3探究性學習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應用
貪污110萬元用于美容
案發(fā)前,現(xiàn)年57歲的石永怡有著多個身份,北京華風氣象影視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北京華風氣象影視技術中心、北京市華風聲像技術中心法定代表人。書證記載,石永怡從2002年8月任華風集團總經理,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任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副主任,屬于副廳局級的國家工作人員身份。
據石永怡稱,華風聲像和華風氣象影視技術中心投資組建了華風集團,三家公司的業(yè)務性質是一樣的,又都屬于中國氣象局。
據檢方指控,在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間,石永怡利用擔任華風集團總經理、華風影視、華風聲像法人代表的職務便利,多次從單位領取轉賬支票,將公款共計100萬余元轉入北京雪丹女子世界健身俱樂部等多家單位,用于美容、保健及購買美容保健產品等個人消費,并以召開會議、購買辦公用品、耗材等名義開具發(fā)票到單位平賬。
此外,2008年7月至9月,石永怡還將華風集團的10萬元轉賬支票轉入北京大圣視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后者開具制作費發(fā)票并扣除部分費用后,為石永怡開具了9.15萬元的支票,這張支票也被石永怡轉入北京“雪丹”俱樂部用于美容消費。
公訴人介紹,石永怡非常注重美容保養(yǎng),自2002年起便在雪丹消費,單次消費金額從未少于1000元。
庭審中,石永怡辯稱,她在雪丹消費主要是“維護公共關系”,而請別人去做美容也屬于公共關系維護的一種。
“我仔細算過,我一共從單位開出了110萬零2600元”,石永怡說,這些錢都被她用于美容,但是美容實際上是為了應酬?!皯撝v,我作為一個國企老總,不單是管理公司業(yè)務,我還有社會關系維護、公共關系培養(yǎng)的責任,但是做這些工作是需要一個地點的”,石永怡說,最終她將地點選定北京雪丹女子世界健身俱樂部,“這不單單是因為這里是一個國際化會所,更重要的是這里可以給我開具可以報銷的票據,因為在國企有很多東西操作是有困難的”。
石永怡說,由于國企報銷的類目僅有會議費、耗材、辦公用品等,所以她的所作所為有時候也是無奈之舉,“氣象局沒有這方面的報銷立項,但是我這些支出又是必須發(fā)生的費用,所以我只能這樣做,這應該說是現(xiàn)有體制的問題”。
由于中國氣象局對財務管理很嚴格,在報銷方面有著非常詳細的規(guī)定,1萬元以上的報銷必須配相關報告,而且必須有經辦人、部門經理及總經理的簽字。因此石永怡每次在報銷前,都讓秘書吳某擬定虛假的報告。“我拿到發(fā)票后,會跟秘書說,‘你按照發(fā)票的方向,編造一個用途",石永怡說,在報告擬定好后,她先簽好字,然后再打電話聯(lián)系相關部門經理,讓秘書帶著報告去找經理簽字。
廣告部經理吳某等人,都向檢方做出了類似的證言,他們稱,由于報告上已經有了石永怡的簽字,而且石永怡又打了電話招呼,因此當石永怡的秘書拿著報告過來簽字時,他們都不會多問。吳某等人證實,實際上,他們都知道報告上的會議都是不存在的,報銷錢款的真正去向他們也不清楚,但是“石永怡是我的領導,她讓我簽字,我肯定是要簽的”。
庭審中石永怡及其辯護人對指控不持異議,僅發(fā)表了一次反對意見,稱2004年華風集團董事會曾經開會決定,總經理、董事長在公共活動的職務消費是每年20萬元,因此希望調取這個文件證明自己主觀上沒有侵吞公款的故意。
“公務上的報銷與個人消費不是一個性質?!睓z方認為,石永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騙取公款,并用于個人美容、保健消費的行為構成貪污罪。
單位向法庭提交了一封求情信
庭審當日,北京華風氣象影視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現(xiàn)任董事長也來旁聽了庭審,在石永怡出庭時還向她揮手致意。有記者詢問董事長如何看待石永怡事件,他說,華風公司向法庭提交了一封信,題為《關于石永怡的工作表現(xiàn)》,內容是公司對該事件的看法。
在信中,員工們表述了石永怡所作出的貢獻,列舉了她獲得的多項榮譽,并希望法院可以鑒于她對中國氣象影視服務作出的突出貢獻而對她從輕判決。
事情發(fā)生后,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在震驚的同時,都感到痛心和惋惜。他們說,石永怡在氣象崗位上工作了40多年,是我國電視天氣預報事業(yè)的開拓者之一,為中國氣象影視服務和防災減災事業(y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據單位同事介紹,1971年,16歲的石永怡入職中國氣象局。2002年,中國氣象局成立華風氣象影視信息集團,石永怡通過競聘上崗擔任集團總經理。在近10年時間里,石永怡帶領團隊,使華風制作的氣象服務節(jié)目,從只有中央電視臺一條傳播渠道,發(fā)展到包括香港鳳凰衛(wèi)視在內的多家媒體,并創(chuàng)建和運營了全天候各類預警預報信息的中國氣象頻道,提高了預報預警信息的時效性和覆蓋率,減少了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此外,同事們還表示,石永怡10多年來,以單位為家,經常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雖然身患糖尿病多年,卻幾乎沒有周末和節(jié)假日,也沒有休過年假。每年的大年初一,她安排別人休息,自己值班。石永怡還格外要強,她最初工作時是中專學歷,后來邊工作邊學習,49歲時還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10年被評為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134
談起“教師要有奉獻精神”,教師隊伍中也許會有很多人不滿意,甚至會發(fā)牢騷:為什么單單是教師?為什么教師就應該奉獻?但是筆者還是要說――教師是需要有奉獻精神的!不管你愿意與否,這是教師這個職業(yè)所決定的。
也許,與其他職業(yè)的人群相比,教師的工作時間要長得多。早早地來到學校,開始一天的工作,這個時候可能你比班里的任何一位學生都要早。因為早晨這段時間的規(guī)范是很重要的。你必須先于學生,因為你必須督促學生交作業(yè),不能給學生任何抄作業(yè),對作業(yè)的機會;你必須督促學生做值日,因為你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你必須教育學生好好早讀,因為早上的時間是最寶貴的。接下來,就是兩節(jié),三節(jié)的課,然后就是一疊一疊的作業(yè)等著你,作業(yè)完了,你還得找學生一個一個地訂正。夜幕降臨,別人已經在家里享受豐盛晚餐時,你才剛從單位往回趕。到了晚上,你又要打開備課筆記為第二天的課作精心的準備。這就是一名教師在時間上的奉獻。細細琢磨,我們緣何對學生奉獻這么多的時間,有時甚至是給學生的時間遠遠超過了我們給自己孩子的時間? 其實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愛的表現(xiàn),所以教師的奉獻更直接的還是表現(xiàn)為愛的奉獻。
愛,是做好一名教師的前提和基礎,這早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而且正在被千百萬教師踐行著。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年,班上有一名學生叫小周,是初三的時候插班進來的,父母鬧離婚使得他在生活上無人照顧,更無心學習,經常是一個人在家,連最基本的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證,也正因為無人看管,他迷上了網絡游戲,他變得再也不喜歡學習,原本學習成績還可以的他成績是一落千丈。由于整夜整夜地玩游戲,使得他根本不能按時到校來上課,往往是到了中午的時候才見他拎了書包來上學。筆者覺得有義務去幫助他,用愛心去感化他,讓他自己清醒的面對現(xiàn)實,面對自己的心靈。那段時間,不管他什么時候到校,筆者都沒有批評他,吃飯的時候給他添飯給他加菜,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關心著他。也不管是在教室里、花壇旁還是操場上,都留下了我們倆促膝談心的身影。終于,他不玩游戲了,睡眠正常了,按時到校了,成績也提高了。中考填報志愿的時候,他還是選擇了母校的高中,因為他說,這兒的老師的愛使他感動。
那么,教師該如何奉獻愛呢?
教育是感染,而不是說教。教師只有以自己的人格、品行、素質和能力做榜樣,才能鼓舞和感染學生。因此,教師奉獻愛離不開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愛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悉,某校學生會遞給校長一份調查報告,簡明形象地陳述了心中敬仰的教師:當我們參加體育活動時,老師是教練;當我們排練文藝節(jié)目時,老師是指導;當我們備戰(zhàn)期末考試時,老師是心理醫(yī)生;當我們組織文體活動時,老師是激勵和參加者;當我們產生各種矛盾時,老師是調解者;當我們無意犯錯誤時,老師是同情者……我們希望老師一專多能,我們討厭老師總說“不行、不許、不會、不懂”。因此,教師奉獻愛要力爭做到。
1 思學生所想
教師應善于及時收集學生的各種信息,有效分析歸納學生的想法及意愿,盡量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2003年,筆者帶的是初三畢業(yè)班,到中考前的一個月,學生的學習非常緊張,他們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活動時間,偏偏我班的男生酷愛足球,他們早在初一時就成立了班足球隊,當時筆者是第一年任畢業(yè)班班主任,心中完全沒底,怕學生在中考中發(fā)揮不好,禁止了他們一切與學習無關的活動,足球隊非常的失望,成天心情不好,作業(yè)質量差了,成績沒有進步,筆者當時心里急得不得了,怎么辦呢?后來想想,與其讓他們這樣被動地學習,還不如順了他們的意,讓他們主動地去學習,于是向他們宣布:每周五下午進行一場足球賽。消息一宣布,孩子們那高興勁兒簡直無法形容,足球隊又活潑起來,不僅是在踢球時,更是在學習上,那年中考,足球隊有八名男生考上了一中。
2 解學生所知
求知是學生的共同愿望。由于生活環(huán)境、成長經歷、興趣愛好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也不同。有的文化課知識較牢固,有的生活知識很豐富,有的網絡知識是絕活。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改變片面注重課本知識的傾向,善于將每個學生的知識優(yōu)化組合,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資源的能力,形成學習型班集體。在每一個班集體里,都會有各色的知識型人才,比如,有的同學擅長語文,有的擅長數學,當然,也有的擅長唱流行歌曲。于是,筆者在班里宣布一條:每位同學每一學期必須參與一次班隊活動的組織,學生自由選擇,教師合理協(xié)調,人人參與。實踐證明,當按文化課成績排隊的單一模式被打破之后,學習型班集體更凝聚人心,教師與學生相互之間更理解和信任。
3 揚學生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