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07:5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一英語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激疑設疑解疑有意訓練,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
有問題,就會激發(fā)思考,有思考,就會激發(fā)思維拓展,有了思維拓展,自然就有了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在授課當中,應在合適的環(huán)節(jié)進行設疑,激發(fā)學生思維,讓其在不斷思考中,發(fā)現(xiàn)并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發(fā)現(xiàn)中,提升創(chuàng)造自信。教師的引導很重要,需精心備課,那里可以設疑要心中有數(shù),對學生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有意訓練與有效引導。在牛津初中英語7B《Unit4Amazingthings》單元學習中,學生對奇怪而神秘的事物本就充滿了疑問和好奇,教師就可以在授課當中時不時進行激疑,讓其在趣味中積極解疑,這樣會大幅度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的產生?”“Doyouknowifthefishcloseeyeswhenitissleeping?”出乎意料的題目讓學生們捧腹,也讓學生們在了解課文大致內容之后,進行拓展性的趣味思索,各種答案應運而生,有的標新立異,有的別出心裁,還有的逾越常規(guī),敢于大膽想象猜測,突破思維定式的條條框框,得出一個個令人難以置信,又角度多樣的答案,這樣的發(fā)散思維訓練讓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又高了一個臺階。
在我國的出口貿易實踐中,最常用的貿易術語有FOB、CIF、CFR。選用不同的貿易術語,買賣雙方所承擔的責任、費用和風險各有不同。究竟使用哪種貿易術語對出口更為有利,并不能一言以蔽之,每個出口企業(yè)都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國外進口商的信譽狀況來慎重選擇。但是,近些年來在出口貿易中由于使用FOB貿易術語,而使出口企業(yè)蒙受損失的案例略有上升的趨勢,在此有必要論述一下在出口時使用FOB貿易術語的弊端,以向廣大的出口企業(yè)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貿易術語選擇得恰當與否,將會對貿易雙方當事人產生極大的影響,因為它關系到貿易當事人的切身利益。
一、FOB貿易術語的本質
FOB貿易術語原意是“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英文為FreeOnBoard(…namedportofshipment),是指在裝運港當貨物越過船舷時賣方即完成交貨義務。買方從該時起承擔有關貨物的一切風險及費用。在FOB貿易術語項下買賣雙方各自應承擔的主要責任、風險和費用概括如下:
賣方必須提供符合合同規(guī)定的貨物和單證;自付費用辦理出口許可證及其他有關貨物出口手續(xù),繳納出口稅費;并按照約定的時間、地點將貨物裝上買方指定的船舶;承擔在裝運港貨物越過船舷之前的風險和費用。
買方必須支付貨款并接受賣方提供的交貨憑證;自付費用取得進口許可證并辦理進口手續(xù);自費租船訂艙并將船名、交貨港口及時間,及時地通知賣方;承擔在裝運港貨物越過船舷之后的風險和費用。
FOB貿易術語的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它的產生距今約有180余年之久。它僅適用于以船舷作為風險分界線的海上運輸及內河運輸方式。近年來,隨著國際運輸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集裝箱運輸和多式聯(lián)運方式已成為國際貿易運輸?shù)闹髁鳎現(xiàn)OB貿易術語已不適應現(xiàn)代的運輸方式。為此國際商會(ICC)反復強調如果當事人不打算將貨物越過船舷交付,應使用FCA術語。盡管如此,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貿易商,仍然執(zhí)著地使用FOB貿易術語,可見FOB貿易術語在實物界人士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程度。
FOB本質上是在裝運港船上實際交貨的一種貿易術語,其結匯時間本應該是以交貨付款為原則。但在國際貿易中由于買賣雙方相距甚遠,難于完成在賣方交貨的同時買方支付貨款的“實際付”操作,更多的是通過運輸單據(jù)進行“象征付”,即賣方將包括海運提單在內的運輸單據(jù)通過銀行交到買方時,買方相應地對其付款贖單。在實際業(yè)務中,F(xiàn)OB貿易術語項下也常常采用這種信用證支付方式。
出口貿易采用FOB貿易術語時,由于買方負責租船訂艙,使得賣方不能有效地控制象征貨物的運輸提單,這便給賣方留下了風險隱患。
二、出口貿易中使用FOB貿易術語的風險類型
1.賣方面臨市場行情風險
在國際貿易中,一單出口業(yè)務一經簽訂,直到履行完畢,不僅要經過許許多多的操作環(huán)節(jié),還要受市場行情變化因素的影響。買賣雙方如有一方不恪守信譽,就會給對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出口時采用FOB貿易術語,賣方更容易受市場行情的左右?,F(xiàn)舉一實例說明。
2002年江西T進出口公司向韓國Y公司出口3000匹手工夏布,以每匹FOB深圳28美金價簽訂,交貨期為4月15日之前,付款條件為即期信用證。賣方在4月10日把貨物運至深圳的筍崗倉庫,等候買方的裝船通知??墒桥R近裝運期,買方卻遲遲不來裝運通知,賣方多次致電催促,但直至信用證裝運有效期逾期,買方也無任何反應。據(jù)了解由于當時韓國市場行情不好,此商品價格一落千丈,買方便打了退堂鼓。因為夏布是季節(jié)性較強的商品,賣方唯恐積壓,迫不得已地將貨物降價轉售他人,使其蒙受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從此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租船訂艙的裝運主動權掌握在買方手中,一旦市場行情有變化,買方就可以種種理由拖遲裝運,直至信用證過期,有的甚至反過來逼迫賣方降價出售。當然這種情況純屬買方違約,根據(jù)合同可以向買方索賠,但此類買方本身就無信譽可言,即使要向他們索賠,通過友好協(xié)商大多是無濟于事的,只有通過國際法律機構來解決。但是,我國一般的貿易公司覺得打索賠官司即費人力又費物力,大部分只好自認倒霉。
2.賣方面臨無法結匯風險
采用FOB出口時,由于買方負責簽訂運輸合同,所以往往要求在提單的托運人欄里,注明買方的名頭,這種情況如果是在買方付清貨款的條件下未嘗不可。但如前所述,國際貿易很難實現(xiàn)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實際交貨”方式,只有通過遞交代表貨物物權的包括海運提單在內的運輸單據(jù),完成“象征貨”。如果在提單的托運人欄里,注明買方的名頭,那么在整個提單中找不到賣方與貨物有任何關系。這樣的提單一旦簽發(fā),賣方的風險之大不言而喻。
為了維護自身的權益,賣方不能接受提單的托運人欄里,注明買方名頭的要求。賣方持有此類提單去結匯,要承擔巨大的風險。要求在提單的托運人欄里打上自己名頭的買方本身不值得信賴,帶有這種條款的合同及信用證不能接受。
3.賣方面臨欺詐風險
采用FOB出口時,由買方指定的船務公司或其的資信狀況良好與否,直接影響著賣方的利益。近年來大量采用FOB出口的合同,買方往往不指定船務公司接貨,而是指定境外貨代公司在裝運港接貨。一些境外貨代公司在國內設立辦事處,不僅不具備實際裝運能力,有些甚至根本未經注冊。此類貨代公司為了賺取費,根本不恪守海上運輸法規(guī)以及履行承運人的職責,這樣就給不法買方以可乘之機。
當賣方將貨物交給買方所指定的貨代時,貨代簽發(fā)給賣方的運輸單據(jù)是貨代提單(HOUSEB/L),這種貨代提單并不具備海運提單“物權憑證”的性質;由于貨代公司沒有實際運輸貨物的能力,而為了運輸貨物,只能再與具有運輸能力的船務公司簽訂實際的運輸合同,此時貨代所獲得的這張單據(jù)才是真正的海運提單。按理說,貨代應把此提單交給賣方,但是有些貨代并不按規(guī)則操作。這樣,在運輸一筆貨物時,就會產生兩套運輸提單。買方委托此類船代,目的就是為了從船代手中套取貨物的提單。買方在開立信用證時,又往往增加一些苛刻條款,使得賣方制單時稍有不慎便無法結匯。賣方雖然掌握貨代提單,但由于貨代提單并不具備海運提單“物權憑證”的性質,這樣實際上已經貨款兩空。事發(fā)后,當賣方追究貨代責任時,往往已是人去樓空。因此,以FOB出口時,為防范此類情況的發(fā)生,賣方應堅決杜絕接受貨代提單,以確保貨款的安全回攏。
4.賣方面臨貨船銜接不順風險
在出口貨物時,船舶經常會受臺風等天氣狀況的影響,而不能如期到港。當買方信用證規(guī)定的裝運期臨近,而買方所指定的船舶又未如期到港時,賣方要承擔貨物在啟運港的倉儲費以及在此期間貨物滅失損壞的風險,直到貨物上船為止。如果船舶能在信用證裝運有效期內到達還算萬幸,假如船舶逾期到達,那么賣方不僅要與買方磋商修改信用證裝期及有效期等事宜,而且還要承擔更長一段時間的貨物在啟運港的倉儲費,以及在此期間貨物滅失損壞的風險。這樣會大大地影響賣方的資金周轉,在市場行情不佳時,還有可能造成貨物的積壓。
在出口貿易中使用FOB貿易術語的弊端,不僅限于上述四種,在此不一一枚舉。出口貿易中應盡量避免使用FOB貿易術語。
民辦英語學??傮w上推動了地方英語基礎教育的發(fā)展
弱化修飾詞使用頻率研究結果與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17個弱化修飾詞在CJ和EJ兩個語料庫中的使用頻率是具有可比性的。在CJ語料庫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四個弱化修飾詞為rather,enough,almost和relatively,其中折中詞rather在每百萬詞里出現(xiàn)了544次,占17個弱化修飾詞出現(xiàn)總頻數(shù)的36%;四個使用頻率最高的弱化修飾詞占出現(xiàn)總頻數(shù)的70%。在EJ語料庫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四個弱化修飾詞為rather,relatively,slightly和somewhat,其中近似詞almost在每百萬詞里出現(xiàn)了118次;折中詞rather在每百萬詞里出現(xiàn)了570次,占17個弱化修飾詞出現(xiàn)總頻數(shù)的36%,四個使用頻率最高的弱化修飾詞占出現(xiàn)總頻數(shù)的71%。
通過計算log-likelihood值,可以看出17個弱化修飾詞在兩個語料庫里的使用上存在著顯著差異(log-likelihood=1.545E2a,p=0.000<0.05)。通過研究結果可以看到兩個語料庫中折中詞rather和減弱詞relatively的使用頻數(shù)都很高,說明這兩個詞是期刊論文寫作中使用的常用詞,而最低程度詞barely和scarcely在語料庫中的出現(xiàn)頻數(shù)明顯低于其他弱化修飾詞,說明了這兩個詞并不常用于期刊論文寫作中。此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英語學習者在期刊論文寫作中過多的使用了折中詞e-nough和近似詞almost,而少用了減弱詞slightly;英語本族語學生在期刊論文寫作中使用減弱詞somewhat的頻數(shù)相當于中國英語學習者的兩倍。筆者隨后通過log-likelihood值的計算來對比每個弱化修飾詞在語料庫里的出現(xiàn)頻率,結果顯示:中國英語學習者在almost,enough,alittle,hardly使用上顯著性高于英語本族語學生;而在virtually,slightly,relatively,somewhat的使用上顯著性低于英語本族語學生。以almost一詞為例,中國英語學習者在期刊論文寫作中使用almost的頻數(shù)為168次,明顯高于英語本族語學生的使用頻數(shù),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了母語遷移的影響,梁茂成(2005)的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由于almost一詞的中英文用法一致,因此中國英語學習者容易過多使用它,他同時還指出另一個中國英語學習者超用almost的原因在于這個詞是在英語課堂里最早被教與學的,因此中國英語學習者習慣于在他們的寫作中使用這個詞。
弱化修飾詞搭配研究結果與分析在研究了弱化修飾詞在兩個語料庫里的出現(xiàn)頻數(shù)之后,筆者選擇了具有顯著性差異的八個弱化修飾詞almost,enough,alittle,hardly,virtually,slightly,relatively,somewhat進行搭配研究。從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在CJ語料庫里出現(xiàn)了80種搭配,而在EJ語料庫里出現(xiàn)的搭配只有63種,也就是說在CJ語料庫里的搭配詞比EJ語料庫里多出了27%,由此可見,英語本族語學生比中國英語學習者更多的使用了弱化修飾詞搭配。通過分別對比每個弱化修飾詞在兩個語料庫的搭配情況可以看到,almost一詞傾向與表示整體性概念的詞語搭配,如exclusively;本族語學生在學術寫作中經常使用“virtually+identical”這個搭配,而這一特點并沒有在中國期刊論文庫中找到;英語本族語學生與中國英語學習者在期刊寫作中都經常使用enough搭配,這表明了enough搭配在學術寫作中是較為常用的一種詞語結構;同時研究結果還顯示alittle常與表示否定的詞語搭配,如unhappy,shy,uncomfortable;中國英語學習者傾向于用slightly修飾比較級的形容詞和表示肯定意義的詞語,如superior,smaller,lower,high-er,larger,better,different;在CJ語料庫中大多數(shù)與relatively搭配的詞是描述性的形容詞與副詞,如low,weak,short,easy,high等,這一點同EJ語料庫中的情況相同;此外在CJ語料庫中somewhat的搭配詞沒有顯示出相應的語義特點(見表2)。基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英語本族語學生的期刊論文寫作中對于弱化修飾詞的使用是有固定的語義和語法特點的,而中國英語學習者對于一些弱化修飾詞搭配的特點掌握和運用的很好,但在學術寫作中還是會超用或少用一些搭配,英語本族語學生在學術寫作中通常會直接選用一些簡單但合適的形容詞,而中國英語學習者用一些弱化修飾詞來修飾形容詞、副詞以掩蓋自己的詞匯缺乏,另一個中國學習者超用一些弱化修飾詞的原因則是他們受到母語的影響或者不能準確的理解某些弱化修飾詞的語義域。
較好地運用弱化修飾詞可以豐富語言表達形式,調節(jié)語句中的詞語表達程度。根據(jù)上述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弱化修飾詞fairly,slightly,hardly,merely的教學,指導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學術寫作中正確的使用rather,enough,almost,relatively。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的提高學生對于弱化修飾詞搭配的使用是相當有必要的,這樣會使學生在寫作中更加地道地用英語進行表達。中國英語學習者也應當在英語課堂內外增加自己的語言輸入,減少在母語環(huán)境下,母語對英語表達的影響。
作者:程鈺瓊 單位:武昌理工學院
所謂綠色貿易壁壘,實質上是指進口國政府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為綱,以限制進口保護貿易為目的,通過頒布復雜多樣的環(huán)保法規(guī)、條例、建立嚴格的環(huán)境技術標準和產品包裝要求,建立繁瑣的檢驗認證和審批稅、實行環(huán)境構想制度,以及保證環(huán)境進口稅方式對進口產品設置的貿易障礙。綠色貿易壁壘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政府引導型的綠色壁壘,另一類是非政府引導型的綠色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的內容主要包括環(huán)境進口附加稅、綠色技術標準、綠色環(huán)境標準、綠色市場準入制度、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等方面的內容。將環(huán)保措施納入國際貿易的規(guī)則和目標,是環(huán)境保護發(fā)展的大趨勢。由于西方國家的公眾和政治家對環(huán)境的關注,環(huán)境保護逐漸成為服務于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一種武器,而且成為在國際貿易談判中討價還價的籌碼。
一、綠色貿易壁壘的表現(xiàn)形式
環(huán)境保護與貿易保護的契合決定著綠色壁壘的應用較為廣泛,涉及到的不僅包括制成品,還包括中間產品;不僅包括產品的質量,也包括產品的加工生產方法以及產品的設計和消費處理過程。綠色壁壘應用的廣泛性,使其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
1.綠色關稅制度
發(fā)達國家對一些污染環(huán)境和影響生態(tài),可能對環(huán)境造成威脅及破壞的產品征收進口附加稅,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進口,甚至對其實行貿易制裁。但是,在標準的實行上常常內外有別,明顯帶有歧視性,可以說是以綠色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2.綠色技術標準制度
通過立法手段,制定嚴格的強制性技術標準,限制國外商品進口。發(fā)達國家憑借自己的經濟技術優(yōu)勢和壟斷地位,不考慮或很少考慮發(fā)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對進口產品不分國別一律采取非常嚴格的技術標準,事實上導致發(fā)展中國家產品被排斥在發(fā)達國家市場之外。
3.綠色環(huán)境標志制度
綠色環(huán)境標志又稱綠色標簽或環(huán)境標簽,是環(huán)保產品的證明性商標。發(fā)展中國家產品為進入發(fā)達國家市場,必須提出申請,經批準取得綠色環(huán)境標志。目前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推行綠色環(huán)境標志制度,并趨向于協(xié)調一致,相互承認,對發(fā)展中國家產品進入發(fā)達國家市場形成了巨大障礙。
4.綠色包裝制度
發(fā)達國家制定的較高且比較完善的包裝材料標準,包括廢棄物的回收、復用和再生等制度,是為了防止包裝材料及其形成的包裝廢棄物給環(huán)境造成危害,結構不合理的包裝容器可能損害使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環(huán)境保護措施。但某些過于嚴格的綠色包裝措施,則可能事實上妨礙發(fā)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引發(fā)貿易爭端。
5.綠色補貼制度
發(fā)達國家認為,如果一個國家內部采用比較寬松的環(huán)境標準,這些國家的產品就不必支付高昂的環(huán)境成本,與本國產品競爭時就具有明顯的成本優(yōu)勢。其實質是政府在對企業(yè)及其產品提供消極的環(huán)境補貼,所以進口國基于環(huán)境保護和本國的利益而有權征收反補貼稅。
6.綠色衛(wèi)生檢疫制度
綠色衛(wèi)生檢疫制度是指國家有關部門為了確保人類及動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劑等的影響,對產品實施全面的嚴格檢查,防止超標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綠色衛(wèi)生檢疫制度影響最大的產品是藥品和食品,為保障食品安全,許多國家采取了嚴格的檢疫制度,有些國家通過立法建立了近似苛刻的檢疫標準和措施,形成了實質上的貿易保護。
二、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由于世界經濟的不平衡,發(fā)達國家對環(huán)保的標準和認識往往超過發(fā)展中國家。發(fā)達國家運用綠色保護來實施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貿易限制和歧視行為,使發(fā)展中國家的產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場之外。我國處在發(fā)展階段,綠色保護對我國產品出口已經產生很大的影響。主要有:(1)縮小出口產品市場范圍;(2)增加出口產品成本;(3)引發(fā)出口貿易摩擦;(4)高污染產業(yè)的轉移。
三、應對發(fā)達國家綠色貿易壁壘的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西方國家以環(huán)境保護為幌子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因其發(fā)展較早在環(huán)境方面的標準和措施遠遠超越了發(fā)展中國家。所謂的綠色壁壘對我國形成了歧視性,并嚴重限制了我國的出口貿易。1.正確認識綠色貿易壁壘
要對綠色貿易壁壘有一個客觀認識。綠色貿易壁壘存在著有利于市場發(fā)展和國際貿易一面,也有阻礙國際貿易發(fā)展一面。以保護環(huán)境為目的而采取的綠色壁壘措施,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嚴重危害生態(tài)環(huán)境產品的國際貿易與投資。另一方面也為有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產業(yè)創(chuàng)造了新的發(fā)展空間,使這些產業(yè)成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新的增長點,從而促進產業(yè)結構的調整。
2.加大對綠色產業(yè)資金投入
要使我國的環(huán)境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同時增強我國綠色產業(yè)的國際競爭力使綠色產品和技術走出國門,離不開財政金融部門的扶植。財政部門應給予綠色產業(yè)以優(yōu)惠的鼓勵政策,加大對綠色產業(yè)的資金投放。金融部門應在信貸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
3.實施出口貿易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
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已經成為我國國家的基本戰(zhàn)略,出口貿易也就必須服從于這個基本戰(zhàn)略,這就要求出口不僅要追求增長的數(shù)量,還要追求增長的質量,及其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勞動條件和整個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
4.發(fā)展環(huán)保產業(yè),推行綠色管理
以環(huán)保產業(yè)作為提升出口產業(yè)結構的重點。政府應制定財政、信貸、稅收等方面的優(yōu)惠政策,支持和鼓勵環(huán)保產業(yè)的發(fā)展,把環(huán)保產業(yè)培育作為提升出口產業(yè)結構的重點和帶動國民經濟發(fā)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應設立綠色銀行和綠色產業(yè)基金,為環(huán)保產品的開發(fā)與出口提供專項貸款和信貸擔?;?。
對我國的出口企業(yè)而言,應積極推行綠色管理。綠色管理是指將環(huán)境保護的思想觀念融入企業(yè)的經營管理之中。這一思想可概括為“5R”原則,即研究(Research),將環(huán)保納入企業(yè)的決策要素中,重視研究企業(yè)的環(huán)境對策;消減(Reduce),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或消除有害廢棄物的排放;再開發(fā)(Reuse),變傳統(tǒng)產品為環(huán)保產品,積極采取環(huán)保標志;循環(huán)(Recycle),對廢舊產品進行回收處理,循環(huán)利用;保護(Rescue),積極參與社區(qū)內的環(huán)境整潔活動,對員工和公眾進行環(huán)保宣傳,樹立環(huán)保企業(yè)形象。
參考文獻:
[1]海聞.國際貿易理論的新發(fā)展[N].經濟研究,2004,(7).
[2]郭芳.環(huán)境成本內在化的必要性[J].晉陽學刊,2002,(6).
[3]王繼祖.近年西方新貿易理論淺探[J].南開經濟研究,2003,(5).
[4]李湘等.國際貿易教程[M].上海:上海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
[5]黃立新.綠色壁壘及我國的應對策略[J].外向經濟,2000,(1).
習語是指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的約定俗成的固定短語或短句,它是一種受文化影響而形成的語言形式,經過千錘百煉,言簡意賅,意象鮮明生動,充分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特點。
一、漢、英習語語義的不對應性
由于經濟體系、社會體系和觀念體系差別很大,漢、英習語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不同,而讀者由于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對習語產生的聯(lián)想意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這樣就形成了漢、英習語語義上的不對應性或不完全對應性。
1.漢、英習語指稱意義的不對應性
中西文化差異可以導致兩種不對應或不完全對應的指稱意義:譯語文化中不存在原語中的指稱對象;譯語文化中的可比對象與原語中的指稱對象有明顯的不同。
例如,漢語中的“阿Q精神”和英語中的“Shylock'''',分別來自魯迅的《阿Q正傳》及莎士比亞的MerchantofVen-ice(《威尼斯商人》)。阿Q是“精神勝利法”的典型,受了屈辱,不敢正視,反而自我安慰,說自己是“勝利者”;而“Shy_lock''''壩紐是個極度吝音的高利貸者。這兩個人物在各自文化中家喻戶曉,因此人們賦予了這兩個詞以指稱意義,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加以應用。但是對于其他民族的人們來說,這種指稱意義并不存在。
再如,莎士比亞將情人比作夏日:"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fsday"。對于中國人來說,這是不可理解的,因為與中國的夏日相連的是酷熱和驕陽,怎可以用來與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相比。實際上,英國的夏日不同于中國的夏日,它是溫和、愜意的。這是由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深處內陸,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氣候;而英國是四面環(huán)海的島國,主要是溫帶海洋性氣候。這就形成了對夏日的不同理解。
2.漢、英習語聯(lián)想意義的不對應性
中西文化的差異所導致的漢英習語聯(lián)想意義的不對應性體現(xiàn)在三方面:具有聯(lián)想意義的指稱對象不為另一文化所熟悉;兩文化具有相同的指稱意義,但一個有聯(lián)想意義,一個卻沒有聯(lián)想意義;兩文化具有相同的指稱意義,但聯(lián)想意義不同。
例如,漢語有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和“多子多?!钡攘曊Z,這源于中國的宗族觀念、家庭觀念非常強烈。對于以個人為中心,家庭觀念比較淡漠的西方人來說,這是很難理解的。
再如,“這里沒有什么油水了”這個習語,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導致中國人好油,中國人烹飪的大部分菜肴中離不開油,因此油就有了“值得一取的東西”的內涵意義。而對于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人們認為油可以使人發(fā)胖,因此他們的飲食以清淡為主。對于他們來說,無論如何也無法將油與“值得一取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
在英語中有“aswiseasanowl"這一習語,可見貓頭鷹在英語民族中是智慧的象征。而在中國文化中,貓頭鷹卻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認為貓頭鷹會帶來厄運。這種語義的不對應主要是由于觀念體系的差異造成的。
二、習語翻譯的錯誤類型
習語具有強烈的文化特征,是語言的核心與精華。習語翻譯實際上是如何在譯人語中處理由譯出語的習語表現(xiàn)出的各種不同的文化特征的問題。中西文化的差異導致對習語理解上的障礙,以致出現(xiàn)三種翻譯錯誤,產生語義非等值:文化信息錯譯、文化信息欠額和文化信息超額。
文化信息錯譯即錯誤地傳達了習語的文化信息,是譯文讀者對文化內涵習語產生錯誤的聯(lián)想意義。例如,有人將“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譯為“Ofthethirty-sixstrate-gies,thebestistoquit"。如果了解該習語的歷史文化背景,就可以知道這種譯文是錯誤的。“走為上策”是計策的名字,是三十六計的最后一計,說的是處在劣勢的時候,“走”是上策,并不是說“走”是三十六計中最好的或最高明的一計。正確的譯文應該是"Thebestthingtodonowistoquit",
文化信息欠額是指譯文沒有揭示出原語符號所提供的文化信息。例如,“布衣蔬菜”在中國標志著生活儉樸。但在英美國家,蔬菜并非窮人專用,而是西方醫(yī)生給飲食過量的百萬富翁開的藥方。因此,將其譯為“wearcottonclothesandeatvegetablefood”不能體現(xiàn)出原文所含的文化信息,容易使譯文讀者對譯文產生錯誤的聯(lián)想意義,導致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漢英辭典》(CED)譯為“coarseclothesandsimplefare"。
文化信息超額則指譯文提供了原文所不具有的文化信息。例如英國翻譯家DavidHawkes在翻譯《紅樓夢》中劉姥姥說的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時,將其譯為“Manpro-poses,Goddisposes",盡管譯語流暢,符合英語行文習慣,然而超出了原語“成事在天”的“天”一詞的文化內涵。劉姥姥是中國人,在Hawkes的筆下卻成了基督教徒,顯然與原文不符,應該將“God”換成“Heaven",這樣,既符合劉姥姥的身份,英語國家的讀者也看得懂。(朱耀先,1997:4)
三、跨越習語翻譯障礙的途徑
1、直譯
直譯是指按原來的意義和結構直接把原語的詞句轉換成譯語的詞句。(周流溪,1995;632)在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不同譯本中.楊憲益及其夫人所譯的譯文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的文化特質。如“真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楊先生將其譯為“Truly,`Stormsgatherwithoutwarninginnature.andbadluckbefallsmenovernight"'''',充分保留了源語文化因素,保持了原文想象生動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漢語中也不乏外語直接譯人的習語,如,"mldway''''''''(冷戰(zhàn)),"Timeismoney"(時間就是金錢),"astickandcarrotpolicy"美國的大棒加胡蘿卜政策),"AllroadsleadtoRome"(條條大陸通羅馬)。直譯可以傳播源語文化,并豐富目的語的表達方式。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直譯時不能生搬硬套,應該做到以不引起目的語讀者誤讀誤解為前提。
2、意譯
意譯即著眼于傳達原文意義的翻譯。(周流溪,1995)勞隴先生認為,翻譯就是意譯;維奈和達見爾內提倡的“間接翻譯”也即意譯。如,“走狗,,可譯為“anevilfollower"。又如,克林頓在訪華的演說辭中曾巧妙地引用了中國的成語“實事求是":seekingtruthfromfacts。翻譯,無論是漢譯外,還是外譯漢,需要意譯時,我們必須根據(jù)源語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心理積淀來理解、把握,不能按照自己母語的慣性思維進行類推,否則便會造成誤解,導致翻譯中出現(xiàn)敗筆。
3、直譯加注
直譯加注的方法在論及翻譯方法的專著中很少提及,或未將其作為一種獨立的方法列舉出來。但是筆者認為,為使文化色彩濃厚的習語由源語進人譯人語,并保持音、形、義、美的和諧統(tǒng)一,直譯加注的方法不失為一種較佳方法。如,"Oheart,losenotthynature;letnitever.ThesoulofNeroenterthisfirmbosom.”(Shakespeare:Ham-let)心啊!不要失去你的天性之情,永遠不要讓尼祿的靈魂潛人我這堅定的胸懷。(朱生豪譯《哈姆萊特》)
“尼祿”是誰?為什么Shakspeare在此用這個詞?為了使目的語讀者能了解西方的文化,譯者在譯文中保留了原文的字面意義的同時,用腳注的形式對其加以診釋,即“尼祿,曾謀殺其母”。這一注解診釋了該典故的由來,目的語讀者通過此典故的提示,便可以理解Hamlet既恨其母負情負義,卻又不愿軾之的矛盾心理。
漢譯英的典型例子如:
“難道這也是個癡’(頭:又像擎兒來葬花不成?”因又笑道,“若真葬花,可謂‘東施效擎’了……”(《紅樓夢》第30回)"CanthisbeanotherabsurdmaidcometoburyflowerslikeTaiyu?"hewonderedinsomeamusement."Ifso,shesTungShihimitatingHisShih""…”HisSihwasafamousbeautyintheancientKingdomofYueh.TungShihwasanuglygirlwhotriedtoimitateherway,(ADreamofRedMansions,1994)(楊憲益譯)
2記憶規(guī)律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1)明確記憶目的,增強詞匯學習的主動性
首先要有長遠的記憶目標和意圖。初中階段是英語學習的黃金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詞匯的累積是成段表達的基礎和條件。所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引導學生制定合適的記憶目標和計劃,以促使其英語能力得到長足的提高。其次,記憶的時間意圖應準確和明確。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已開始學習英語,但因英語屬于表音文字,與漢語的表意文字體系相差甚遠,許多學生深受遺忘困擾,很難將教材中出現(xiàn)的詞匯進行識記。長此以往,生詞越積越多,以至于許多學生開始主動放棄英語學習,并認為自己不適合學習英語。但心理學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人的記憶能力都處于中等水平,能進行基本的學習生活活動。所以學生要按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個層級對英語詞匯進行歸納,將記憶的重點放在需要短時記憶的詞匯上。最后要培養(yǎng)學生直接和間接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點。例如許多女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具有較高的學習能力,能短時間記住教材中出現(xiàn)的詞匯,且能通過課外閱讀增加其他詞匯。另外,教師還要通過鼓勵、表揚等手段激發(fā)學生積累詞匯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之愛學習、會學習。
(2)音意結合
意義記憶的材料保持時間長,利用提取快,受干擾少。在學習中,要以意義記憶為主,機械記憶為輔,發(fā)揮兩種記憶各自的長處,從而提高整個記憶的效果。首先,有效利用前綴與后綴詞素。如面對“unlike、unhappy、unlock、unmarried、unnatural”“impossible、impolite、immoral”等詞時,可有效利用“un-”“im-”前綴,從而快速記憶同類詞匯;面對“useful、awful、careful”“careless、hopeless、workless”等詞時,可有效利用“-ful”、“-less”等后綴,從而輕松記憶。英語詞匯量巨大,逐一記憶無異于浪費時間,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詞綴進行歸納記憶。其次,有效利用同根詞。積累大量詞匯的目的是成段表達,而英語的時態(tài)變化都依賴于不同的詞性。所以在詞匯記憶中,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由一個詞擴展到多個詞。以“use”為例,我們可以聯(lián)系“useful、useless、usedto、user、usefully”,這幾個詞雖然拼寫不盡相同,但都含有詞根“use”。所以當學生學習某一詞時,可引導其聯(lián)想該詞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短語等形式,從而擴大詞匯量。最后,有效拆分合成詞。有時,一個單詞中往往含有多個獨立的單詞。如掌握了這一規(guī)律,學生可有效拆分單詞,從而理解單詞大意。例如class+room=classroom、world+wide=worldwide、police+man=policeman。這樣,學生就能在英語單詞的拼寫中做到游刃有余。
(3)對單詞進行精細加工,促進對單詞的理解
為了解記憶的材料,需要對材料進行分析,把它的邏輯標示出來,然后進行概括并正確敘述出來。精加工的材料組織得好,提取的線索多,利用也更容易。首先,合理歸納同義詞。每種語言的同義詞都相當豐富。一定程度上,同義詞的數(shù)量決定了學習者的詞匯擁有量。所以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斷聯(lián)想到相同或相近的詞。例如記憶“nice”這一單詞時,可聯(lián)想起“good、kind、fine”等一系列同義詞。其次,合理歸納反義詞。例如,教師在講解“big”這一單詞時,學生要積極參與記憶,并能正確拼讀、書寫、理解單詞。更為重要的是,學生要由“big”聯(lián)想到其反義詞“small、tiny”。這種方式不僅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還便于教師進行單詞講解。再次,合理利用歸類法則。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開始發(fā)展并逐漸接近成人。教師可讓學生對各名詞進行合理分類,如動物類、植物類、生物類、水果食品類、運動類、職業(yè)類等。經過歸類,學生的詞匯量將得到極大豐富。最后,對容易混淆的單詞進行比較。一方面,找出在拼寫上相似的單詞,區(qū)分其意義。例如window與widow、hour與our、fake與flake。另一方面,盡管學生記憶力強,能記住大量的生詞,但卻并不能正確運用這些生詞,無法學以致用,這源于學生在單詞的意義上出現(xiàn)了混淆。例如right與correct,in、on與at。
(4)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學習材料
對材料的組塊化實際上就是把若干的組塊組合成數(shù)量更少、體積更大的組塊的心智操作,它能使輸入信息有效地進入長時記憶。常見的組織加工方式是類別群集,把一系列項目按一定的類別來記憶。按照短時記憶的規(guī)律,人在記憶的過程中既不能囫圇吞棗,一次性記住所有的內容,也不能一個單詞、一個單詞進行逐一記憶,應將材料分成5~9份。所以教師在講解生詞時,要啟發(fā)學生,使之一次性記憶多個單詞。例如面對“clothes/line/whose/blouse/dress/shirt/trousers/skirt/dark”,教師可按“whose/clothes/dress/line/dark/blouse/skirt/shirt/trousers”順序引導學生巧妙記憶,使學生將這些單詞聯(lián)想成一句話“誰的衣服有深色線條/屬于女襯衫、女裙子/屬于男式襯衫和褲子”,經過整合,原本零散、毫無規(guī)律的單詞間有了緊密的聯(lián)系,學生的記憶效果也必將提高。
(5)多種感官參與,提高信息加工處理的質量
對中國學生而言,英語是其第二語言。真正使用這種語言需要經過學習與習得這兩種方式。學習是學生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獲取英語知識與技能的過程;習得是學生在目的語環(huán)境中自然而然地學會某種語言的過程。為快速了解英語表達及其文化,我們要在記憶的過程中手、腦、耳、眼并用,從而全面掌握英語知識與文化。如看到“eat”這個單詞,學生要將其正確拼讀出來、寫出來,且放到句子中辨別出來,更為重要的是學生頭腦中要展現(xiàn)出一幅畫面:“一個金發(fā)碧眼的西方人端坐在餐桌前左手拿刀,右手拿叉,正吃著披薩、培根……”
語言與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由于語言的產生和發(fā)展,人類文化才得以產生和傳承。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大國。中國文化對于世界的影響力自古就有。作為擁有人口數(shù)量位于世界第一的中國,語言的傳播和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寫照。文化影響語言,語一言反映文化。由于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也是不可分的。語言學習在文化學習中進行。沒有語言作為正規(guī)非正規(guī)的學習手段,就決不可能學到任何文化。任何人習得一種語言的同時,也該學習該語言的文化,因為語言是一種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與承載形式,不了解這個民族的文化,也就無法真正學好該民族的語言。所以我們說,學習英語就需要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及風俗習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中國式英語最早產生是在文化傳輸?shù)妮斎胫挟a生的,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西方文化知識引起的。絕大多數(shù)的中國學生都是在漢語言文化這個環(huán)境下學習英語,中西方文化差異就成為了中國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學生在說英語或在寫英語作文的時候所犯的語言錯誤有不少其實是“文化錯誤”。所謂“文化錯誤”,是指學習者所使用的目的語不為口的語國家的人們所理解或接受。以兩個最為典型的例子來說明這種情況。
首先是打招呼。用英語打招呼最常用的的是用“hello","goodmorning","howareyou”等用語,隨便的一點可以用“Hi"。但是很多外國友人或者外籍教師都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不太習慣使用這些打招呼的方式。當那些學生在校園里碰到的時候,更多的是會lb]諸如:"Haveyoueaten?,,或者“Whereareyougoingto?”一類的問題。這些問題讓人很尷尬,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事實上這些就是中國式英語的表現(xiàn),中國人見面了,都會用這樣的問候語來互相打招呼。中國人無視國外保護隱私的習慣,也把這種打招呼的方法用到交流中,勢必會造成誤解。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面對別人的贊揚的反應。當英語國家的人們聽到自己的贊揚的時候,多數(shù)是回答“thankyou"。但中國人聽到贊揚的時候,如果回答謝謝,別人多會認為這個人不怎么謙虛,甚至覺得太自夸了,所以中國人一定會對別人的贊揚表現(xiàn)為自謙或者自我否定。如果不知道中西文化的差異,問題就來了。很多學生在聽到別人的贊揚的時候,肯定就會說,"No,Iamnotgoodasyousay.”等等,初到中國的不了解文化的外教也會覺得不知所云。
因此,由于缺乏跨文化意識而導致的中國式英語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一方面說明了在外來語的學習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還相當欠缺。用漢語思維來進行英語交流時普遍存在的問題。許多英語老師在講解英語語言知識和語法知識的時候很熟練,但涉及到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文化知識不夠豐富,語用能力隨之較弱的情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尊重和接納他國文化就成為交往中不可回避的內容。
在英語學習中,教師應強調英美文化的導入。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應該逐步積累,意識到學習語言不應該只學習語法句法,更重要的是了解不同的文化,用所學語言傳承文化和表達文化,讓文化融解于語言之中。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大學開設《英美文化》等課程,對學生理解所學語言的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幫助學生更有效的使用語言。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日益與世界接軌的發(fā)展進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與中國人的接觸中開始慢慢的接觸中國式英語,并且認可中國式英語的語法規(guī)則和意義的表達。
語言習得的完成,是某種思維方式形成的標志。德國語言學家,哲學家洪堡特認為,語言不僅有表達功能,而且還有認知功能,是“一個民族進行思維和感知的工具”,每一種語言都包含了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因此當中國式英語在表達中國特點具有中國特色的時候,不可避免的由操漢語的人固有的思維模式和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影響,在英語中夾帶中國特點,這也是中國式英語的一種特別的表現(xiàn)形式。
要使英語和中國特有的社會和文化也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國環(huán)境有的東西要想單純通過語言讓對這一環(huán)境一無所知得人了解,往往還是要費一番周折,人們只有通過語言表層,了解其深層的社會文化內涵之后,才能進行真正的溝通和相互了解。這也是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在的社會文化介紹并傳播的一個有效途徑。
從詞匯角度出發(fā),中國式英語這時是一種輸出性語臺,但不可避免的將文化滲透其中,是英語帶上明顯的中國特色。諸如氣功,地方戲曲,傳統(tǒng)習俗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許多名稱或術語,很多是通過音譯在英語中使用。事實上,很多的漢語借詞早已進入英語辭典中,如:wushu,kungfu,quyi,erhu,yamenmahjong等等。
我國還有豐富的成語,諺語,典故和警句等,怎么樣將它們翻譯成英語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比如如果硬將"papertiger"翻譯為“scarecrow"就失去了“紙老虎”這一詞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蘊。這種情況很多,漢語在外來語的吸入中也注意到了。比如“特洛伊木馬”,“潘多拉盒子”,“鱷魚眼淚”之類的。這樣的互相滲透,不僅是思想的交流,也是語言的交流。
中式英語比較成熟,直接了當?shù)卣f事,不拖泥帶水,早就得到國際承認,最著名的當屬longtimenosee。英國作家蕭伯納當年曾說過,中國的洋注洪英語nocan(不能)比正宗英語unable(不能)要清晰明了,值得仿效。類似的例子還有“你問我,我問誰”=Youaskme,measkwho?
1.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大學教育正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大學生作為特殊的群體他們面臨著離開家長單獨生活的考驗、考試和考研的壓力以及就業(yè)、交友、經濟等方面的各種應激源的刺激,使得這個群體常常因為心理應激反應而產生諸多的身心健康問題。過度的心理應激給許多學生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壓力、緊張、焦慮,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長期的或過于強烈的心理應激既是妨礙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的主要障礙之一,也是造成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
國內外對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關系有許多研究,得出的結論都認為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對心理應激與體育鍛煉方面研究的比較少,而且不全面。而選取福州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是考慮到福州大學城大學生的特殊環(huán)境狀況。由于學校環(huán)境的特殊性,可能引起的心理應激源也會不盡相同。對福州大學城大學生進行心理應激與體育鍛煉的相關性研究,能夠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大學城地區(qū)大學生心理應激狀況以及體育鍛煉情況。了解大學生心理應激與體育鍛煉之間究竟存在怎樣的相關。體育鍛煉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學生心理應激水平。
2.對象和方法
2.1對象
在福州大學城師大校區(qū)抽取文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低年級高年級男女學生共160名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低年級81人,高年級79人,男生75人,女生85人。問卷發(fā)放180份,回收175份,問卷回收率為97.22%,剔除無效問卷之后,有效問卷為160份,問卷有效率為91.42%。
2.2方法
2.2.1采用“大學生應激事件評定量表”
大學生應激事件采用“大學生應激事件評定量表”該量表共60道題目,分四個因子,包括學習、社交、家庭、發(fā)展。根據(jù)事件量表的計分采用主客觀兩種評分方法,分為事件有沒有發(fā)生、心理影響程度、影響持續(xù)時間三個方面。心理影響程度分為無影響、輕度、中度、重度、極重五個等級。分別計分為01234分,而持續(xù)時間分為三個月內、三個月到半年、半年以上分別記分為123某事件的刺激量=該事件影響程度得分該事件持續(xù)時間得分。評分中內部一致性α系數(shù)與重測信度是衡量量表的重要指標,本量表α系數(shù)為0.86說明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重測結果與調查期限有很大關系一般來講調查期限越短,重測結果也越一致。國外的一些著名量表12周內的重測信度多在0.80左右,信度較高。從國外資料來看,使用scl-90指數(shù)作效標對多種量表做了準則關聯(lián)效度研究,得到相關在0.34~0.54之間。效度已達到了較好的水平。
2.2.2采用梁德清等人修訂的“體育活動等級量表(pars一3)”
大學生體育鍛煉情況,采用梁德清等人修訂的“體育活動等級量表(pars一3)”_3進行評定,本量表主要調查被試者上1個月參加體育鍛煉的運動量,從參加體育鍛煉的強度、時間、心率3個方面來考察運動量。運動量=強度時間心率,每個方面各分為5個等級,時間從l~5等級分別記0~4分,強度與頻率從1~5等級分別記1~5分,最高分為100分、最低分為0分,運動量評定標準:≤19分為小運動量;20~42分為中等運動量;≥43分大運動量,pars一3的重測信度為0.82。
2.2.3施測與數(shù)據(jù)處理
以宿舍為單位集體施測,當場填寫、當場回收問卷。采用spss13.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3.結果
3.1不同性別大學生生活事件應激以及運動量的比較情況
表1不同性別大學生生活事件心理應激均分與運動量均分(m±sd)
性別n學習生活社交家庭發(fā)展運動量
m±sdm±sdm±sdm±sdm±sd
男7513.93±.10.8023.33±15.235.36±5.2512.13±7.0536.48±23.6女8520.41±.13.3332.71±18.139.94±9.8115.41±9.6614.52±12.19
[注]p%26lt;0.05,p%26lt;0.01
3.1.1
不同性別大學生生活事件心理應激情況統(tǒng)計顯示(見表1):從男、女大學生生活事件應激4個因子均分比較來看,除了男生的發(fā)展因子均分低于女生,且與女生存在顯著差異外(p%26lt;0.05);男生的學習、生活和家庭因子均分均遠低于女生,與女生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26lt;0.01)。
3.1.2
從表1可以看出男、女大學生運動量均值的比較情況:顯示,男大學生的運動量均值明顯普本文來自,轉載請保留此標記。遍高于女大學生,并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26lt;0.01)。
3.2不同年級大學生生活事件心理應激以及運動量比較情況
表2不同年級大學生生活事件心理應激均分與運動量均分(m±sd)
年級n學習生活社交家庭發(fā)展運動量
m±sdm±sdm±sdm±sdm±sd
低年級8123.81±12.4434.39±19.169.44±9.4116.08±9.3322.71±19.95
高年級7910.77±8.8122.08±12.856.10±6.6411.60±7.3326.97±22.74
[注]p%26lt;0.05,p%26lt;0.01
3.2.1
不同年級大學生生活事件心理應激情況顯示(見表2):從低年級、高年級大學生生事件應激4個因子均分比較來看,低年級發(fā)展因子以及家庭因子均分高于高年級,并有顯著差異(p%26lt;0.05):而低年級學習和生活社交因子均分遠高于高年級,并呈現(xiàn)非常顯著的差異(p%26lt;0.01)。
3.2.2
從表2可以看出低年級、高年級大學生運動量均值的比較情況:顯示,低年級大學生的運動量均值稍微低于高年級,但沒有顯著性差異。
3.3不同運動量大學生心理應激狀況的比較分析
表3不同運動量的男大學生生活事件心理應激狀況(m±sd)
運動量大中小
(n)(14)(40)(21)
m±sdm±sdm±sd
學習9.66±8.7613.95±7.7320.28±17.15
生活社交16.33±10.6522.02±8.7537.57±24.78
家庭4.95±4.405.40±5.735.85±5.33
發(fā)展10.28±6.1211.67±6.6116.21±8.35
注:大小運動量間比較:%26lt;0.05;大、小與中運動量間比較
p%26lt;0.05.p%26lt;0.01
3.3.1
從以上表3我們可以看到不同運動量男大學生的心理應激均分狀況,不同運動量男大學生生活事件心理應激均值之間普遍存在顯著差異。以中等運動量男大學生應激水平為標準進行比較,結果表明,男大學生的大、中、小運動量之間的心理應激均分,除了家庭因子均分間無顯著性差異外,其他因子均分之間均達到顯著性差異(p%26lt;0.05);而且不同運動量男大學生的生活社交均分間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26lt;0.01)。
表4不同運動量的女大學生生活事件心理應激狀況(m±sd)
運動量大中小
(n)(14)(29)(42)
m±sdm±sdm±sd
學習7.00±4.6514.68±8.3228.83±12.35
生活社交14.42±5.5427.79±15.2242.21±16.80
家庭3.19±3.194.93±3.5115.45±11.13
發(fā)展8.35±3.6711.96±6.5820.14±10.45
注:大小運動量問比較:p%26lt;0.05;大、小與中運動量間比較
p%26lt;0.05.p%26lt;0.01
3.3.2
從以上表4我們可以看到不同運動量女大學生的心理應激均分狀況,不同運動量女大學生生活事件心理應激均值之間普遍存在顯著差異。以中等運動量女大學生應激水平為標準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女大學生的大、中、小運動量之間的心理應激均分中,除了中運動量與大運動量之間的家庭與發(fā)展因子均分間呈顯著性差異外(p%26lt;0.05),其他因子均分之間均達到非常顯著性差異(p%26lt;0.01)。
3.4.大學生的運動量與生活事件心理應激的相關情況
表5不同性別大學生運動量與生活事件心理應激的相關分析(m±sd)
性別(運動量)學習生活社交家庭發(fā)展總應激值
m±sdm±sdm±sdm±sdm±sd
男-0.328-0.451-0.059-0.27-0.463
女-0.648-0.576-0.516-0.491-0.689
[注]p%26lt;0.05,p%26lt;0.01;運動量指標是指大、中、小運動量的總平均值
3.4.1
從表5可以看出不同性別大學生運動量與生活事件的心理應激相關情況。對于男大學生運動量指標與生活事件心理應激各因子分析結果表明:除了家庭因子與運動量指標呈不顯著負相關外;其中,發(fā)展因子與運動量指標呈顯著負相關(p%26lt;0.05);而學習、生活社交以及總應激值與運動量指標均呈顯著負相關(p%26lt;0.01)。
3.4.2
對于女大學生運動量指標與生活事件心理應激各因子分析結果表明:運動量指標與各心理應激因子之間均呈顯著負相關(p%26lt;0.01)。
4.討論
4.1不同性別大學生生活事件心理應激比較情況
女大學生的生活事件心理應激水平普遍高于男大學生。這一結果說明女大學生在校期間要比男大學生承受更大的來自學習、生活社交、家庭以及發(fā)展等方面的壓力。這一結果在其它相關研究中都能夠得到很好的印證。
4.2不同年級大學生生活事件心理應激以及運動量比較情況
無論是低年級男生還是女生的生活事件心理應激水平要普遍高于高年級男女生。這主要是由于大學新生在入學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所要面臨的一系列新的生活事件心理應激而導致。其主要表現(xiàn)在各種環(huán)境的心理適應方面。它包括面對新的學校、同學以及學習任務和學習方法而得不到及時調整所產生的一些心理問題。也包括由于新生的人際交往對象的改變以及交往中方法的不當引起的人際交往心理問題。以及由于學習任務、發(fā)展任務、競爭對象的改變所引起的心理落差。同時,遠離家人也會引起部分學生的心理應激水平的提高。而相比低年級學生。高年級學生經過幾年的大學生活和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很好地適應大學的生活和學習。同時,適應能力和自身調節(jié)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其主要心理應激源來自于就業(yè)和發(fā)展方面。而運動量在兩個年級的比較上并沒有很顯著差異,低年級學生運動量水平稍低于高年級學生。
4.3不同性別大學生運動量的比較
男大學生的運動量普遍遠高于女大學生。而且差異非常顯著。這主要由于一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從生理角度說,一方面,女生的發(fā)育時間要普遍早于男生,當女生發(fā)育基本成熟,運動量也隨之下降時,男大學生卻處于發(fā)育的末期,各種新陳代謝還在繼續(xù)。而大量的體育鍛煉促進了新陳代謝的更好進行;另外,由于男女生理結構方面的差異,導致在運動能力方面也表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女生運動能力要明顯低于男生。導致在運動強度、頻率方面弱于男生。二、傳統(tǒng)的觀念影響所致,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人們認為很多體育項目只適合男性參與。例如對抗較激烈的足球、籃球等項目,女生只適合參與跳繩、羽毛球等強度較低而又不會破壞形象的體育項目。三、從體育鍛煉動機方面分析,男生更傾向于通過體育鍛煉來豐富大學生活、結交朋友、鍛煉身體。而女生體育鍛煉的動機較為單一,表現(xiàn)在減肥、業(yè)余愛好等方面。
4.4從不同運動量大學生心理應激狀況的比較分析
無論是男大學生還是女大學生,不同等級運動量水平的生活事件心理應激有著非常顯著的差異,一般表現(xiàn)為運動量越大,心理應激水平越低,具體表現(xiàn)為大、中運動量的學生應激水平比較低,小運動量的學生應激水平較高,這為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應激產生不同程度影響提高了有利的證據(jù)。雖然影響大學生心理應激水平的因素很多。但本次研究足以證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應激是有影響的,而且是積極影響。合理的體育鍛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理應激水平。
4.5大學生的運動量與生活事件心理應激的相關情況
無論是男大學生還是女大學生,其運動量水平與生活事件心理應激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負相關。越高運動量水平的大學生心理應激水越平低,相反越低運動量水平的大學生心理應激越高。所以說不同程度的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生活事件心理應激有積極的干預作用。這種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體育鍛煉可以增強體質。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能有效地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同時它可增強呼吸系統(tǒng)的功能、提高消化系統(tǒng)功能和控制體重與改變體型功能。這些功能都能夠間接減少和預防由身體健康所帶來的心理應激事件的發(fā)生。二、適當?shù)倪\動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jié)情緒和降低壓力,從而降低心理應激水平。適當運動量不僅可以讓人感覺心情愉悅,降低緊張和不安;同時在運動的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宣泄和釋放的過程。從而對于降低心理應激水平有積極作用。三、體育活動可以改善人際關系,提高人際適應。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特別是集體運動項目,不僅可以克服孤僻,暫時忘記煩惱。而且還可以在活動中廣交朋友,增進交往,提高交際能力。從而提高由生活社交帶來的各種心理應激的干預能力。四、體育鍛煉能夠提高自我效能、增強自信。當在運動中成功地完成一項難度較大的任務之后,就會無形中產生“我能”、“我行”的自信心,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
5.結論
高校大學生大都處于青年中期,這個時期是人生在生理、心理發(fā)展的高峰期。其身體發(fā)育已經基本完成,但心理發(fā)展正在高速走向成熟而又不完全成熟,與此同時,高校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社會責任、成就動機都比其它同齡人要高,而社會日益激烈的競爭也進一步增加了大學生的心理應激水平。首先,處于青年期的大學生身體發(fā)育基本完成,身高、體重、本文來自,轉載請保留此標記。第二特征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引起了青年期學生對自己身體形態(tài)的極大關注,與此同時也非常注重別人對自己體型的看法,當對自己的身體形態(tài)不是很滿意,別人的評價也偏低時,這時候自尊心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來自這方面的心理應激水平也會相應提高(注:女性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會更突出)。其次,就心理發(fā)展而言,處于青年期的大學生在智力、記憶、思維、情緒情感等各方面都已經成熟,但又沒達到完全成熟。這主要表現(xiàn)在這個階段出現(xiàn)的各種矛盾方面。例如,心理特點的積極面和消極面。大學生心理發(fā)展已經接近成熟,這些成熟的方面表現(xiàn)出很多積極的特點,如情緒豐富,熱情高漲,高尚情操日益發(fā)展;精力充沛,朝氣蓬勃,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愿望;抽象高度發(fā)展,善于獨立思考,求知欲強,創(chuàng)新意識強;自我意識有新的發(fā)展,對自己各方面的認識大大提高等等。而由于心理發(fā)展尚未完全成熟的特點,又會表現(xiàn)出情感難以控制,自我意識、自尊心過強,情緒情感不穩(wěn)定等消極特點。另外理想自我和現(xiàn)實自我的矛盾也比較突出。這些消極的心理特點是大學生心理應激水平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再次,大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壓力也是前所未有的,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大學生已不是以往的天之驕子,但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確在提高。面對競爭激烈的現(xiàn)實社會,大學生只有不斷充實自己、適應社會才有可能更好地生存。其心理應激水平也會高于同齡人。
面對高校大學生的特殊心理特點以及應激源,國內外許多學者、專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解決方案。而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討大學生體育鍛煉對心理應激的影響,結果證明體育鍛煉能夠對大學生心理應激起到積極的干預作用。但并不是任何體育鍛煉都能夠起到作用,只有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才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確定切實可行的體育鍛煉方案。健康行為學家認為:“以增強體質和健康為目的的體育活動是健康相關行為,是有利于健康的、外顯的、基本的促進健康行為”。而對于運動量來說,中等運動量水平對促進心理應激干預效果更為明顯。另外還需考慮興趣、頻率、持續(xù)時間等因素。但總的來說,體育鍛煉只是提高心理應激干預的可能方法之一。僅僅依靠體育鍛煉是不能完全解決大學生心理應激問題,而其干預效果也是不穩(wěn)定的。應該把科學的體育鍛煉與心理咨詢、心理輔導等手段相結合。以期望得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劍平、朱浩亮等。大學生心理應激的應對策略。教育評論,,(04):31-32。
【2】王冰梅。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8):93-94。
【3】林文瑞。大學生心理應激的應付策略研究。閩江學院學報,,25(1):138-139。
【4】姜乾金。醫(yī)學心理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83-85。
【5】梁寶勇、郝志紅。中國大學生心理應激量表的編制。心理與行為研究,,3(2):81-87。
【6】楊天慶。體育教育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研究。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29(6):106-107。
【7】楊金聲,趙宏偉,王俐玻等。大學生心理性應激源變化趨向的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15(9):853-854。
【8】湯曉玲。大學生心理應激問題的分析及應對方式。吉林糧食高等??茖W校學報,,
l8(3):42。
【9】姜乾金,黃麗,盧抗生,等。心理應激:應對的分類與心身健康。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3,7(4):145-147。
【10】饒永輝。論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0(6):617-618。
【11】馬申,王白山,隋光遠。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應激狀況的干預效果。中國健康教育,,21(3):189-190。
【12】邱遠。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7(12):1640.
議論文,一般以議論、說理為主,議論文就是講道理、論是非。初中英語書面表達,文體有應用文、記敘文和議論文,到了高中,書面表達以議論文為主。因此,從初中重視議論文的指導,有助于初中生掌握議論文的寫作方法,從思想上重視書面表達的議論文的寫作,也為以后的進一步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下面,以Time is money為例,談談初中英語書面表達中議論文的寫作指導策略。
一、英語議論文的語言特點
1.時態(tài)問題
議論文的時態(tài)較為統(tǒng)一,多用一般現(xiàn)在時,強調語言表達的客觀性、真實性。如對于時間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時間就是金錢(Time is money)”,有人認為“時間就是生命(Time is life)”,有人認為“時間就是財富(Time is worthy)”等,這些對于時間看法的句子,不能用過去時,也不能用將來時,一般現(xiàn)在時給人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之感,給人以震撼的力量。
2.句式問題
較多使用比較委婉的句子,使用一些委婉的詞語,常用虛擬語氣、讓步狀語從句和情態(tài)動詞。如,如果我是一個……我就會……(If I were ...,I should ...)等,在文章的結尾處,一般以總結為結束全文,議論文的總結全文,英語觀點、主題的再現(xiàn),也就是“點題”,對于Time is money的作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回應開頭,緊扣論題,如To sum up,time is money for me and for everyone. We must all treasure time.
3.過渡問題
議論文,一般在觀點和論據(jù)之間、論據(jù)與論據(jù)之間,常常使用連接、過渡詞等,使文章句式銜接、過渡自然。如since,now that,therefore,accordingly,in that case等。
二、書面表達議論文寫法的指導
1.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題
初中英語書面表達字數(shù)有要求――80詞左右,議論文既要有論點,又要運用論據(jù)來支撐論點,展開論述,因此,語言精練、簡練是中心要素。所以,應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題,不能拖泥帶水。
2.正反方面提出觀點
對于Time is money的寫作,作者開頭就用正反對比的方式提出觀點,如有人認為“時間是金錢”,可是,我認為,時間比金錢更重要(Someone says:“Time is money”,but I think time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money.)這樣,作者緊扣要求,圍繞Time is money而展開論述,又有自己的觀點――時間是金錢,但比金錢更重要,如此主旨鮮明地提出觀點,使中心突出。
3.論證觀點的正確性
提出自己的觀點,應用具體的論據(jù)而支撐你的觀點,論據(jù)的選擇、論述的過程等應用讀者能接受為原則,否則,自己的觀點再正確,論據(jù)再充分,也不被認可,也會失去議論的意義。
三、議論文得高分的策略
議論文僅僅注意論點、論據(jù)、語言特點、寫作方法還遠遠不夠,還應該從議論文的亮點設計與運用上,進行指導和寫作。
1.巧用諺語和俗語,點亮文章
議論文的寫作,也需要“點睛之筆”,也需要“亮點”――文眼。一些諺語、俗語、俚語等的使用,可以為文章增彩。
如Time is money的寫作,可以讓學生收集并整理這方面的諺語等,并巧用選擇其中的一、二運用到文章中,以吸引讀者的眼球。
如Tomorrow is never comes. Life is short and time is swift. T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Time is lost and can’t be recalled ... 這些諺語,不僅可以為文章增色,也可以成為學生的學習座右銘。
2.指導學生論證過程要清晰
關于Time is money的寫作指導,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敞明自己的觀點后,闡述自己的觀點是文章的重心,最后再總結性結束全文,使全文脈絡清晰,自成一氣。
如一個學生提出上文提到的觀點:都讓我為“時間是金錢”,可是自己認為“時間比金錢更重要”之后,闡述這歌觀點,讓讀者清楚,為什么“時間比金錢更重要”,于是學生說:“錢花了,可以再賺;而時間浪費了,就沒法再回來?!盨ince money is spent,we can get it back,but time is gone,it will never come back again. That’s why we can’t waste time. 再Y合當前初中生好玩、不愛學習,花大量的時間在上網、游戲、交友等,而沒有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再提出作為學生應該怎樣做――珍惜時間,分秒必爭,利用任何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Even a second is important. We must make full use of our time to do anthing useful.)。
這樣,文章觀點鮮明,論據(jù)過程也清晰,再以“豹尾式”結尾,那么,文章自然成為上乘之作。
初中英語書面表達,教師常常注重記敘文、應用文的指導,對議論文重視度不夠,訓練也較少,學生的書面表達本身就存在短板之處,再因方法問題、練習少等,議論文的寫作更是出現(xiàn)了“瓶頸”問題,是學生的一大難題。在英語教學中,老師應重視議論文寫法的指導、注重素材的積累,以及多訓練,這樣才能讓學生寫出論點明確、論據(jù)充分、論證嚴謹、亮點突出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