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8:02:0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口腔知識宣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修復全口義齒168例,男78例,女90例,平均年齡68歲。在修復前、后、復診時間向患者進行全口義齒口腔修復知識宣教工作。
方法:①修復前:常規(guī)口腔檢查,向患者介紹其本身的口腔情況,全口義齒的固位原理,黏膜厚薄、舌體大小、腭蓋的深淺、唾液的稀稠及頰肌的運動、舌的運動對全口義齒固位的影響,讓患者對全口義齒的異物感、不適應及初戴過程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積極配合治療。②初戴:對全口義齒進行細致的檢查、調(diào)整及拋光,告訴患者咀嚼時可能出現(xiàn)上下全口義齒脫落的情況,讓患者要用雙側牙列咀嚼,速度不要過快,張口度不要過大,教會患者先作吞咽動作后用后牙咬合的動作,告訴患者必須開始習慣義齒的感覺,然后學習控制義齒,經(jīng)耐心練習1~2周即可改善。③復診:戴全口義齒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軟組織壓痛或出現(xiàn)固位不良,應仔細檢查義齒,如確有缺點,應仔細加以修改,同時要鼓勵患者堅持戴全口義齒,讓患者了解全口義齒需要一定的磨合時間,只要堅持戴用,是可以恢復咀嚼功能的。
療效判斷標準:①優(yōu)良:固位良好,能堅持戴用,并恢復良好的咀嚼功能;②失?。汗涛徊涣?,不能經(jīng)常戴用,甚至基本不用。
結 果
半年隨訪138例為優(yōu)良。
討 論
全口義齒是需要患者參與與配合的一種治療方法,患者的積極使用,主動練習,耐心適應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修復時要了解患者的要求和期望,根據(jù)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口腔條件、適應能力耐心解釋,糾正修復前不正確的期望值,積極配合醫(yī)生很快適應并接受全口義齒,發(fā)揮義齒功能。
在保證全口義齒質(zhì)量的前提下,建立心理相融型的醫(yī)患關系,加強口腔修復知識宣教,對全口義齒的修復有非常好的作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07年5~8月在我院口腔門診進行治療的病人265例,包括學生、工人、知識分子、農(nóng)民、商人和退休人員。納入標準:①經(jīng)過門診治療后的病人;②年齡7~82歲。排除標準:①病人不能配合或7歲以下;②交流溝通有障礙的病人;③不愿意參加調(diào)查的病人。
1.2 調(diào)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口腔門診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和教育方式調(diào)查問卷,對在門診治療期間的入選病人進行不記名問卷調(diào)查。較小年齡的兒童可由家長代為填寫問卷。發(fā)放問卷265例,回收265例,回率收100%。
1.3 問卷設計 本調(diào)查問卷內(nèi)容包括:①病人一般資料(性別、年齡、職業(yè)等)。②健康教育需求項目,包括口腔常見病、口腔致病因素、口腔致病環(huán)境、口腔保健方法、口腔病防治方法、口腔疾病對全身的影響以及心理輔導和幫助等方面的宣教內(nèi)容。③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墻報、宣傳小冊子、影像資料及與醫(yī)務人員交談等宣教方式。
2 結果
2.1 不同職業(yè)患者對口腔健康教育需求的調(diào)查結果(多選) 見表1。
表1 不同職業(yè)患者對口腔健康教育需求的調(diào)查結果(略)
根據(jù)表1調(diào)查結果,在對健康教育內(nèi)容需求方面,得出以下印象:①更多的病人對口腔疾病預防三階段體系中的第二階段內(nèi)容關注,對第一階段內(nèi)容關注不足。這表明人們口腔健康意識中基礎預防意識相對薄弱。②對“致病因素”健康教育需求方面,體現(xiàn)了文化程度、個人的經(jīng)濟狀況與疾病的預防意識成正比。③對“口腔疾病對全身的影響”和“心理輔導和幫助”的健康教育需求明顯少,這可能反映出我們在口腔健康宣教方面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引起應有的關注。
2.2 不同職業(yè)患者選擇口腔健康教育方式的調(diào)查結果(單選) 見表2。
表2 不同職業(yè)患者選擇口腔健康教育方式的調(diào)查結果(略)
根據(jù)表2調(diào)查結果,在健康教育方式的選擇方面,似有職業(yè)傾向性。學生更愿意選擇“影像資料”,知識分子、商人、退休人員更喜歡“與醫(yī)務人員交談”,而農(nóng)民選擇“影像資料”較多,工人對“宣傳小冊子”選擇最少。這可能與人們平時獲取信息途徑、社交方式有關。
3 對策
3.1 加強第一階段口腔疾病預防教育 根據(jù)三階段口腔疾病預防思路,在健康教育內(nèi)容上加強對第一階段預防口腔疾病的宣教力度,強調(diào)“一病多因,一因多病”的原理,養(yǎng)成良好的刷牙習慣,減少齲病、牙周病的發(fā)病率。加強口腔癌、牙頜不良等疾病的預防措施宣傳。如口腔癌的預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些不良習慣往往需要20年才會致病,長時間的吸煙、飲酒是重要因素,常年吃過燙和有明顯刺激性食物也是致病因素之一[1]。預防牙頜畸形貫穿人體生長發(fā)育階段,根據(jù)不同對象、不同時期進行相應的宣教,如哺乳方法、睡眠位置、吮吸和咬唇習慣、張口呼吸習慣、兒童膳食的硬度等。
3.2 針對不同群體,積極引導 制定針對不同職業(yè)人群的口腔健康教育內(nèi)容宣教計劃,如對學生群體著重放在齲病預防的宣教。在充分滿足他們的需求的同時,做好積極的引導工作,加強對致病因素的宣教,傳授消除或減少致病因素的方法,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到積極預防的層面上來。加強口腔疾病會對全身乃至心理造成影響的宣教,尤其是中老年人,使他們更重視口腔健康。
3.3 以人為本,健全健康教育方法 根據(jù)不同職業(yè)特點,實行多種口腔健康教育方式,使之喜聞樂見。對于學生、農(nóng)民盡可能提供影像資料,對于商人、知識分子、退休人員盡可能地通過面對面或電話交談方式宣教。形成多種宣教方式共存的模式。
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 其目的是使人們認識到并能終生保持口腔健康。它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們主動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為,以達到建立口腔健康行為的目的。事實證明通過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2]。人們對口腔健康教育內(nèi)容和宣教方式的需求不是單一的,隨著個人身體和社會狀況的變化而有所改變,因此,口腔健康教育內(nèi)容和方式要適時實用、有效才能達到良好效果。
[中圖分類號] R246.8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3-109-01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壽命的普遍延長,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的人群, 大多數(shù)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壓列缺損或缺失,因此口腔修復成為老年人經(jīng)常面對的醫(yī)療手段[1-2]。在口腔的臨床工作中,經(jīng)常會遇到全口修復的患者修復失敗的情況。對此,我們對2008年6月-2009年6月需進行全口義齒修復治療患者, 進行相關知識的宣教, 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使全口義齒修復的成功率得到提高。 現(xiàn)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來我院就診的需進行全口義齒修復無牙頜老年患者120例, 男68 例, 女52例, 中位年齡68歲。將12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6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等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
1.2 治療方法 對對照組60例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全口義齒修復, 不進行任何宣教。治療組60例患者在修復前后全口義齒修復的同時,均在全口義齒修復前、后向患者進行了相關知識的宣傳。具體方法如下:
1.2.1 修復前 對治療組老年患者進行常規(guī)口腔檢查, 詳細介紹了全口義齒的相關特點、固位原理、日常的正確使用方法、 以及無牙頜的危害及鑲復義齒的必要性, 使患者對義齒的不適應及初戴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1.2.2 初戴 對義齒進行調(diào)磨, 檢查邊緣封閉區(qū)、平衡頜以及兩側頜力。再次強調(diào)全口義齒特點, 教患者利用口周肌肉肌力協(xié)助固位, 利用唇頰舌肌與義齒間建立適應關系, 學會利用唇頰舌肌控制義齒。
1.2.3 復診 經(jīng)初戴后, 部分患者可能會感覺不適而復診, 在臨床處理的同時, 與患者交流,鼓勵其堅持配戴,最后總能達到一個很好的修復效果。
1.3 評價標準 優(yōu): 固位穩(wěn)定良好, 患者能夠很快適應, 咀嚼功能良好, 基本無異物感, 不影響發(fā)音。良: 固位穩(wěn)定良好, 患者適應較慢,咀嚼功能良好,明顯有異物感。一般: 固位穩(wěn)定良好,但義齒時取時戴,很難適應。差:基本不戴,丟棄不用。
2 結果 見表1
從上表可以看出:治療組和對照組比較: P
3 討論
目前我國老年人牙列缺損及牙列缺失有占到相當高的比率,不同程度的影響了老年人的咀嚼,消化,語言,表情等功能??谇恍迯蛯τ诶夏耆耸鞘种匾捅匾?。在以往的工作中,只重視醫(yī)生的設計合理,精確的制作對于義齒修復的重要性, 而忽視對患者口腔修復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在臨床上,廣大老年患者因缺乏配戴義齒的相關知識,對義齒修復的效果期望過高,認為應該像真牙的效果一樣。會出現(xiàn)實際效果與期望值相差甚遠的情況, 因患者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從而造成患者對義齒修復形成心理上的排斥,造成修復失敗[3-5]。
在口腔修復的臨床工作中,要加強醫(yī)患溝通增進醫(yī)患感情及信任度, 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是義齒修復成功的重要因素。醫(yī)生在日常的工作中,應通過語言,表情,態(tài)度行為等體現(xiàn)出對患者的關心、體貼和愛護, 給患者以鼓勵,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時我們在工作過程中, 還要結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義齒設計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及生物學原理,同時要考慮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身體健康狀況,收入,消費觀念,對于老年患者,普通材料修復是其首選。在口腔修復的同時,還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輔導。做好宣教工作,讓老年人了解口腔疾病的危害,了解義齒的結構,作用和維護。耐心向老年患者解釋口腔修復后的預期效果以及可能帶來的不適感。使其對義齒的異物感及初戴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從本研究的結果看,通過對老年人的口腔修復知識的宣教,顯著的提高了其口腔修復的優(yōu)良率。因此,加強對老年人口腔修復相關知識的宣教,對于其口腔修復的成功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 王華鳳. 武漢市 785 例老年人缺牙及修復情況分析[J].口腔醫(yī)學縱橫,2000.16:179.
[2] 劉洪臣。老年口腔醫(yī)學進展[J].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03,1(1):4.
[3] 徐君伍.現(xiàn)代口腔修復學[M]. 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45.
【關鍵詞】 全口義齒; 修復; 健康宣教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增高趨勢,全口無牙頜患者逐漸增多。無牙頜患者由于口腔功能嚴重受損造成一定的生理心理負擔。全口義齒修復可以改善患者主要的口腔功能[1],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全口義齒滿意度受很多因素影響,義齒質(zhì)量當屬第1位因素,但患者心理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我們對全口義齒修復的患者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口腔健康宣教,收到了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修復門診56例牙列缺失患者,18例有全口義齒戴用史,38例無戴用史;60歲以上9例,50歲以上47例;口腔條件差,牙槽嵴吸收比較嚴重16例,口腔條件尚可29例,有嚴重骨突需修復前修整11例。
1.2 宣教方法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2.1 融洽醫(yī)患關系 醫(yī)生恰當?shù)男袨?,言語是融洽醫(yī)患關系,改善患者適應性,提高義齒滿意度的關鍵之一。醫(yī)生的行為主要是友好、鎮(zhèn)定、稱職、富有同情心,并盡量減少患者疼痛。全口義齒涉及多學科,首先要求修復科醫(yī)師必須具備多學科融會貫通的知識結構、全盤統(tǒng)籌的思維方式。Basch認為自信的關鍵在于“能力和經(jīng)驗”[2]。修復醫(yī)師的自信可以獲得患者的信賴和配合,有利于提高全口義齒的滿意度。由于老年患者的耐受性較差,咀嚼功能恢復慢,適應時間較長[3],正確地解釋已擬定的治療方案、步驟及注意事項,說明全口義齒的局限性,加深患者對口腔醫(yī)學知識的理解,調(diào)動患者積極的主觀因素,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全口義齒修復的過程中,向患者耐心解釋取印模時如何配合可以減輕不適感,頜位記錄時幫助患者練習正中咬牙合,正確恢復患者滿意的面部外形。
1.2.2 飲食指導 義齒不同于天然牙,它是靠義齒基托與口腔黏膜緊密貼合產(chǎn)生的吸附力,大氣壓力固位的,因此咀嚼食物的方法不當,咳嗽、打哈欠、戴義齒漱口可能會脫落,義齒初戴時,要求患者練習正中咬合,發(fā)音、喝水,當義齒再口腔內(nèi)戴穩(wěn)后,再練習吃東西,逐漸地從軟到硬,從小塊到大塊食物,囑患者使用義齒是練習使用一種工具,要逐步去適應,才能發(fā)揮正常功能。
1.2.3 義齒護理 患者正確使用護理義齒可延長義齒的使用壽命。戴用義齒不吃過硬過粘食物,飯后清洗漱口,保持口腔組織健康,晚上休息前取下義齒,讓無牙頜承托區(qū)休息,義齒放入涼水中浸泡。
1.2.4 義齒復診 初戴義齒會有異物感,口水多,惡心,發(fā)音不清是正?,F(xiàn)象,如果局部黏膜壓痛,義齒脫落應及時復診,就診前1~2 h要堅持戴用,以便通過口腔黏膜上的壓痛來修改義齒。
2 結果
本組56例患者中53例患者積極配合,通過針對性的有效的口腔健康宣教,提高了義齒的滿意度和修復效果。其他3例患者,由于身體狀況及個性等因素的影響,沒能達到預期效果。
3 體會
臨床工作中存在著患者對義齒修復效果的滿意程度與其口腔解剖條件及義齒質(zhì)量不一致等現(xiàn)象,說明醫(yī)生提供了質(zhì)量良好的義齒后,使用效果如何,患者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谇唤】敌蹋康脑谟谔岣呋颊邔θ诹x齒的滿意度,從而達到較好的修復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實踐證明,全口義齒修復過程中,口腔健康宣教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牙列缺失同時影響患者社交,對患者心理因素造成的巨大影響,而全口義齒修復成功與否又與患者生理、心理適應能力有關,與其他修復方式相比,全口義齒的修復更需要患者的主動配合及有意識的努力才能成功[4]。醫(yī)生在口腔健康宣教時應通過語言、表情、態(tài)度和行為去影響或改變患者的感受、認識和情緒。應主動有計劃地系統(tǒng)全面地圍繞患者將來可能出現(xiàn)的誤解解進行預防性溝通及咨詢。從而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緊張和消極情緒,盡量發(fā)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一旦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建立,醫(yī)生對修復體的設計及外觀上進行的合理設計也容易,被患者接受,從而提高滿意度。
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強調(diào)生物,心理與社會因素對治療疾病的影響,建立合作融洽的醫(yī)患關系是對患者的一種心理和社會的支持,有利于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和積極的合作。在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要求下,為了提高全口義齒滿意度,取得良好的修復效果,不能局限于恢復患者咀嚼發(fā)音功能,還應滿足患者對恢復面型及口型協(xié)調(diào)美觀的心理要求。實踐證明,全口義齒修復中健康教育貫穿整個治療始終,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 朱希濤,主編.口腔修復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0:259306.
1.1 對象
調(diào)查對象為在靜安區(qū)牙防所就診的16~60歲成年患者,且為3個月之內(nèi)未接受過牙科治療的初診者。排除單純口腔檢查和III度牙松動者。共計調(diào)查400例。按年齡分層隨機抽樣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1組)120例、治療前宣教組(2組)120例、心理干預組(3組)160例,其中女性211人,男性189人。3組性別、年齡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由患者自愿參加,并以匿名方式填寫調(diào)查表。我們根據(jù)參考文獻[2]介紹的方法將DF分為5個等級:4級為很畏懼(患者非常緊張不安有逃避治療的行為);3級為畏懼(患者緊張不安但無逃避治療的行為);2級為有點畏懼(患者稍感不安,但能配合醫(yī)生的操作);1級為不清楚(患者判斷不準);0級為無畏懼(無任何緊張害怕心理)。3、4級為高度畏懼,1、2級為低度畏懼,0級為無畏懼。將患者對畏懼和緊張的自我控制力分為強、較強、較弱和弱4個等級。
1.3 干預和治療
術前宣教組病例利用候診時間觀看口腔知識宣教片,并由1名醫(yī)生向其發(fā)放健康小處方、口頭宣教口腔基礎知識及病情相關知識。術中心理干預主要結合“四手操作”,由1位醫(yī)生、1位護士向其詳細解說病情和治療方案,并在術中對病人采取適當?shù)男睦戆矒?,解除其顧慮。
2 結果
各組DF的發(fā)生情況見表1。 經(jīng)χ2 檢驗, 3組間高度畏懼患者和無畏懼患者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
各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DF的自我控制力見表2。經(jīng)χ2檢驗,3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大多數(shù)成人患者雖然對牙科治療有不同程度的畏懼心理,但在治療過程中還是能很好地控制自己,配合醫(yī)生完成治療。
3 討論
DF患者把牙科與疼痛相關聯(lián)而產(chǎn)生對牙科治療的畏懼,這是牙病就診時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不論在國內(nèi)還是在國外DF的發(fā)病率均較高。Milgrom等[3]隨機采訪了1 000名西雅圖居民,調(diào)查顯示,高度畏懼患者中51.2%的人經(jīng)常拖延診治。9.1%的人甚至每次約診都不去,而且他們對自己牙齒外觀的滿意程度也明顯低于低度畏懼患者。Woolfolk等[4]還發(fā)現(xiàn)人們不經(jīng)常進行口腔檢查的原因之一就是對口腔護理或治療焦慮、害怕。由于懼怕牙科治療,患者往往拖延去看牙醫(yī)的時間,而降低早期就診率的結果是病情加重、診治過程更復雜、療效更差、醫(yī)療費用更高。所以DF的存在會增加口腔疾病負擔,降低診治質(zhì)量,降低工作效率,惡化了醫(yī)患關系[5],嚴重者甚至在就診過程中誘發(fā)各種意外事件,導致嚴重后果。
成人的自控能力較強,畏懼情緒不易外露,但內(nèi)心往往存有一定的畏懼心理。因此,在診療前或治療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牙科畏懼的發(fā)生顯得尤為重要。本次調(diào)查顯示,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采取心理干預可以明顯降低牙科畏懼癥的程度,通過安慰性語言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緊張感,醫(yī)生向患者詳細解釋病情,語調(diào)平穩(wěn),操作熟練,護士適當觸摸患者的手、肩等增加親切感,使患者減少牙科畏懼心理。本調(diào)查的資料還表明,平時較多采用的口腔知識宣教方式并未能有效降低牙科畏懼的發(fā)生,這可能和宣教時間過短和內(nèi)容不夠深入有關。因此,在門診工作中,預防和緩解牙科畏懼癥應以心理預防為主,提示我們在診療工作中要注重人性化的醫(yī)療服務。
4 參考文獻
[1]韓寧.牙科畏懼癥[J].北京口腔醫(yī)學雜志,2003,11(1):59.
[2]徐立平,許彪,李曙暉,等. 183例口腔內(nèi)科患者牙科畏懼癥調(diào)查[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1993,11:296.
[3]Milgrom P, Fiset L, Melnick S, 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practice management consequences of dental fear in a major US city[J].J Am Dent Assoc, 1988,116:641.
關鍵詞口腔宣教全口義齒成功率
The effect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on full denture restoration
Tong Qinghua1,Bai Wenjia2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ibin County,Sichuan 6440001
Department of Prosthodontics,Oral Sichuan University Huaxi Hospital of Chengdu City,Sichuan 6100412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aning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on full denture restoration with success.Methods:58 cases with edentulous jaws who were selected from 156 case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propaganda group with 28 cases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ith 30 cases.The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propaganda.The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given the whole health education before and after repair.Results:The repair success rate of the propaganda group after oral health education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missing on teeth,oral health edu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full denture restoration.
Key wordsOral health education;Complete denture;The success rate
牙列缺失是口腔修復科常見病、多發(fā)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美觀、咀嚼和發(fā)音,從而導致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下降。全口義齒的修復效果,不但與患者自身口腔的情況、醫(yī)生的技能有關,還與患者的心理因素、對知識了解程度等有關[1]。有研究表明,針對無牙頜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采取修復前后全程衛(wèi)生宣教和有效溝通等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2]。本文探討口腔宣教在全口義齒修復中的作用。
資料與方法
從2009年起在我院就診的牙列缺失患者中選出符合標準的58例,男26例,女32例,年齡52~83歲,平均68歲,將58例患者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30例和宣教組28例。
入選標準:①患者上下牙列缺失。②第一次做全口義齒。③缺牙時間3~6個月,最長不>1年。④牙槽嵴豐滿度中等,上下頜骨關系正常。⑤患者有一定文化程度,思路清晰,無語言和聽力障礙。
方法:①修復前口腔宣教:宣教組:a.醫(yī)師做詳細的自我介紹;b.詢問患者個人,家庭情況;c.讓患者詳細了解無牙頜的危害和及時修復的必要性了解全口義齒的固位和天然牙的的區(qū)別;d.了解患者對全口義齒的要求;e.口腔檢查,通過全面的檢查,告知患者其口腔存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條件;f.通過給患者看全口義齒來講解全口義齒的組成結構及在口腔中的穩(wěn)固原理;g.根據(jù)患者口腔的具體條件,制定一個可實現(xiàn)的目標并預見將會出現(xiàn)的問題,適當降低患者過高的期望;h.對于口腔條件較差的患者,醫(yī)生要增強其信心,舉例說明和他們類似的成功病例,鼓勵他們和醫(yī)師積極配合;i.告訴患者他們的理解和積極的配合是本次治療成功的關鍵;j.針對琳瑯滿目的修復材料,醫(yī)師應根據(jù)患者的經(jīng)濟情況和口腔條件,給患者一個合理的建議。常規(guī)組:a.患者一般信息登記;b.口腔檢查確定能否全口義齒修復;c.提供不同材料義齒價格,患者自由選擇;d.患者初戴義齒時告知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②全口義齒的制作:全體患者均由同一醫(yī)師采用二次印模法取模,再由同一技師進行加工制作,對義齒進行調(diào)磨,檢查邊緣封閉情況,平衡頜和兩側頜力。③初戴:初戴義齒時,醫(yī)師從美觀、咬合關系、義齒固位、義齒邊緣伸展、有無壓痛等方面進行檢查,并詳細詢問患者不行使功能時有無疼痛,讓患者特別留意有骨突,倒凹的地方,盡量減少患者的復診次數(shù)。并告知全口義齒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及時電話回訪發(fā)現(xiàn)問題預約復診。④復診:經(jīng)過初戴,對常規(guī)組患者是自感有問題來復診;對宣教組患者除定期隨訪處理臨床問題外,還要和患者多交流,出現(xiàn)軟組織壓痛的,囑在復診前,一定要堅持佩戴2~3小時,使醫(yī)生通過口腔黏膜的壓痕和臨床癥狀等找出全口義齒的問題所在。出現(xiàn)固位不良的,首先檢查是不是義齒本身存在的問題,如果不是義齒存在的問題,再通過比喻告訴患者義齒戴入口腔后,義齒外側有唇頰,內(nèi)側有舌頭,唇頰肌、舌肌就像人的兩個手指一樣,兩個手指之所以能拿東西,是因為經(jīng)過長期的配合,兩個手指施加給東西的力量相等方向相反。唇頰肌、舌肌只要經(jīng)過不斷的練習,也能使義齒兩側的肌肉力量大致相等而方向相反,從而使義齒能穩(wěn)定地在口腔中行使功能。
評價標準:對全口義齒的修復成功與否的評價歷來都十分復雜,因為患者的主觀愿望和修復條件的客觀之間有時存在較大差異。本次研究為了減小這種差異,使用的是曾劍玉等設計的全口義齒滿意度調(diào)查表[3],對宣教組和對照組的所有患者均通過問卷的方式,定量評價患者使用全口義齒第1個月和第3個月的效果:①美觀程度;②語音功能;③咀嚼效率;④固位性;⑤舒適性。調(diào)查表采用5分制,各單項最高分5分,分值越接近5分表示越滿意。患者分兩次填寫“全口義齒效果問卷”,第1次填寫在帶入義齒1個月左右,第2次填寫是在戴用3個月左右。填寫時先由醫(yī)師給患者解釋表內(nèi)各項內(nèi)容的具體意思,再由醫(yī)師提問,護士填寫表格。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取χ2檢驗。當P
結果
宣教組與常規(guī)組義齒戴用3個月的外觀、語音、固位、舒適性均較其戴用1個月時有所提高。宣教組義齒戴用1個月、3個月時外觀、語音、咀嚼、舒適性分別與常規(guī)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全口義齒修復成功與否時常用患者的滿意度作為標準,但患者的滿意度是患者的主觀評價,他們的評價很直觀,就是要求好看、好用、不痛。而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無牙頜患者進行全口義齒修復后,盡管義齒制作精良且實際應用效果好,但患者對義齒的評價與醫(yī)師的評價往往并不一致,他們的期望值很高,患者的個性心理因素、情緒與情感、對義齒的認識與態(tài)度均會影響義齒滿意度[4,5]。所以,全口義齒是需要患者參與配合的一種修復方法,患者的積極使用,主動練習,耐心適應都是非常重要的。
從本文研究可以看出,治療前、治療中充分的口腔宣教,有利于了解并接受全口義齒與天然牙的差異性,從認識、感覺、情緒、態(tài)度和行為等方面調(diào)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全口義齒作為一種異物存在口腔中,復雜的口頜系統(tǒng)需要長時間的相互適應和配合,才能找到一個平衡,也就是和天然牙相似的本體感覺,只有找到了這種本體感覺,全口義齒的舒適性才會增加。
總之,口腔宣教是影響全口義齒滿意度的重要因素,了解口腔宣教對全口義齒滿意度間的確切關系,尋求臨床上醫(yī)患較好的合作,有助于提高臨床修復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譚文宏,白樂康.義齒修復前的健康教育對修復滿意度的影響[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0,11(4):207-209.
2李超宏,王貽寧,吳忠榮.全口義齒滿意度調(diào)查表的設計與研究[J].口腔醫(yī)學縱橫雜志, 1999,15(3):163-164.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cs on Compliance to Participate in Supportive Periodontal Treatment/ZHOU Jun,LAI Guan-you, LYU Da,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0):021-023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 on compliance to participate in supportive periodontal treatment(SPT).Method:328 patients who had completed initial periodontal treatment in our department were investigated. Questionnaires were designed to gather the information including general conditions, knowledge about periodontitis and conditions of initial periodontal treatment.Questionnaires were filled when the patients came back for SPT, while telephone recalls were carried out for patients who failed to return.Result:Patients with mental labor job, less than 20 km for the distance between home and hospital, monthly income between RMB 3000-10 000 and medical insurance in Shenzhen presented had better compliance;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eriodontal knowledge was better compliance;with the use of props for or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eriodontal surgery treatment experienced patients had higher compliance, compared with other condition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eriodontal diseases; Supportive periodontal treatment; Compliance; Factors
First-author’s address: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Hospital,Shenzhen 51803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0.007
牙周炎是發(fā)生在牙周支持組織上的感染性疾病,其治療分為四個階段,即牙周基礎治療、牙周手術治療、正畸和修復治療、牙周維護治療。其中牙周維護治療又貫穿于牙周治療的始終,是影響牙周炎患者遠期預后的重要因素[1]。牙周維護治療的一部分是患者日常通過刷牙、使用牙線、口腔清潔和維護,另一部分則是患者定期到牙周醫(yī)師處復診,進一步檢查和評估牙周狀況,并進行必要的牙周再治療。兩部分相互結合,能比較有效地控制牙周炎的進展,改善牙周炎的預后[2-3]?!耙缽男浴狈从郴颊叩男袨榕c臨床醫(yī)囑的符合程度,牙周炎的療效和預后與患者依從性密切相關。大量研究表明,依從性好的患者,在牙周基礎治療后復查時其菌斑指數(shù)、牙齦指數(shù)、探診深度等指標均優(yōu)于依從性差的患者[4]。提高患者依從性,成為提高牙周炎遠期療效的一項重要舉措。然而,具體哪些因素會影響維護治療階段患者的依從性,現(xiàn)有的研究還沒有定論[5]。本課題旨在研究牙周維護治療階段患者依從性,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更好的開展牙周門診工作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1月-2014年12月,已經(jīng)在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牙周科門診完成牙周基礎治療和/或手術治療的患者群中,選取因牙齦出血、牙周溢濃或膿腫、牙齒松動或口腔異味來診,診斷為慢性牙周炎或侵襲性牙周炎的患者。本次研究共納入患者328例,男147例,女181例,平均年齡(37.4±7.3)歲;其中前來復查患者173例,電話回訪患者155例。
1.2 方法 回顧文獻,設計調(diào)查問卷。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況(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yè)、居住地、收入、醫(yī)療支付方式)、對牙周病的認識、牙周基礎治療情況。其中患者對牙周病的認識由10個測試題目(選擇題)來評估,內(nèi)容涉及牙周病的常見病因、臨床表現(xiàn)、治療措施、預防方法等方面。牙周基礎治療情況包括口腔衛(wèi)生宣教方式、是否采取局麻下治療以及是否包含牙周手術治療。對于前來復查的患者,由護士指導下進行問卷填寫;對于未來復查的患者,通過電話隨訪,收集患者相關資料。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變量用(x±s)表示,分類變量采用百分比表示,采集的數(shù)據(jù)內(nèi)容均作為自變量,患者的依從性分類(是否參與牙周維護治療)作為因變量,計數(shù)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患者一般社會情況與牙周維護治療依從性分析 研究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居住地和醫(yī)院之間距離、月收入情況、醫(yī)療支付方式等對牙周維護治療依從性的影響,見表1。不同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對牙周維護治療依從性無影響,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較大的患者>50歲依從性要更低一些?;颊叩穆殬I(yè)、與醫(yī)院距離、月收入、醫(yī)療支付形式則影響患者牙周維護治療的依從性,從事腦力勞動的患者依從性高于從事體力勞動或退休、無業(yè)患者;居住地距離醫(yī)院過遠的患者維護治療依從性顯著降低,但電話回訪得知有部分患者已經(jīng)選擇在其他就近的醫(yī)療機構就診;月收入過低10 000元的患者依從性要低于月收入3000~10 000元的患者;醫(yī)保患者牙周維護治療的依從性要顯著高于自費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患者牙周知識知曉程度與牙周維護治療階段復查依從性分析 制定牙周知識測驗問卷,調(diào)查維護治療階段患者的牙周知識,包括病因、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法及預防措施等方面內(nèi)容。將患者得分分為8分3個區(qū)間,不同區(qū)間患者維護治療依從性比較,發(fā)現(xiàn)得分高的患者牙周維護治療的依從性顯著高于得分低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3 患者牙周基礎治療基本情況與依從性分析 調(diào)查患者前期牙周基礎治療的基本情況,包括口腔衛(wèi)生宣教方式、牙周治療過程中是否使用局部麻醉、是否包括牙周手術治療等。配合使用道具進行口腔衛(wèi)生宣教的患者依從性要高于單純口頭宣教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使用局部麻醉的患者依從性要高于未局部麻醉的患者;牙周手術治療將大大提高患者的維護治療依從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4 未參與牙周維護治療及復查原因調(diào)查 電話回訪維護治療階段未復查患者155例,詢問其未來復查的原因。通過電話回訪得知,57例覺得原有癥狀消失或改善,認為不再需要進一步治療;41例因工作或學習忙,未能復查;26例因距離醫(yī)院太遠或掛號困難,放棄前來復查,其中17例已在其他醫(yī)療機構進行復查與再治療;19例因恐懼之前的牙周治療,放棄復查,其中11例在前期治療中包含牙周手術治療,6例前期治療中未進行局部麻醉;3例因不滿醫(yī)護人員態(tài)度不再前來復查;9例沒有告知未參與復查的原因。
3 討論
牙周病的預后與患者的依從息相關,牙周病的治療不僅需要醫(yī)生定期幫助患者潔治、刮治,去除牙周病的危險因素,也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保健習慣[6]。在完成一個階段的牙周基礎治療后,接下來主要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促進他們做好日??谇恍l(wèi)生維護和定期復查治療[7]。
牙周維護治療是牙周病治療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階段,在牙周基礎治療階段,牙周專業(yè)醫(yī)護人員會對患者進行口腔衛(wèi)生宣教,內(nèi)容包括牙周病的相關知識教育、刷牙、牙線使用、牙間隙刷使用、義齒護理(如若患者口腔內(nèi)有義齒)等,宣教的具體措施包括圖片視頻講解、仿真道具模擬操作等[8]。牙周病相關知識教育有助于患者正確地認識和面對牙周病,而牙周病預防保健宣教則有助于患者在維護治療期養(yǎng)成較好的口腔衛(wèi)生保健習慣,控制牙周病的進展,改善其預后[9]。
通過本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患者的職業(yè)、居住地與醫(yī)療機構距離、月收入、醫(yī)療支付方式等社會因素會對治療的依從性產(chǎn)生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腦力勞動者較體力勞動者牙周維護治療的依從性更高;居住地與醫(yī)療機構距離過遠,其失訪率要明顯增高,復查依從性降低;采用醫(yī)療保險支付方式的患者,牙周維護治療的依從性高于自費支付的患者。在收入方面,依從性最高的人群是中等收入群體收入3000~10 000元/月,收入較低者10 000元/月均表現(xiàn)出較低的復查依從性,可能原因是前者在支付牙周治療相關費用時有一定經(jīng)濟壓力,而后者常因工作忙壓力大而不能及時進行牙周復查。對原始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進一步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多數(shù)腦力勞動者其月收入較高,并且參加了深圳市醫(yī)療保險,這些均是提高牙周維護依從性的保護性因素;而體力勞動者或無業(yè)、離退休人員則往往與低收入、無醫(yī)保這些社會情況相關聯(lián),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則進一步降低了他們參與牙周維護治療的依從性。
筆者注意到,患者對牙周知識的了解程度對牙周維護治療的依從性有顯著影響,牙周知識測試得分越高的患者,能較好地認識到牙周維護的必要性及長期性,依從性越高。這提示醫(yī)生在臨床上要通過不斷地強化口腔衛(wèi)生宣教和口腔健康教育,讓每一個患者都能認識到牙周病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讓他們懂得日??谇恍l(wèi)生維護和定期檢查治療的意義,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依從性,鞏固牙周基礎治療和手術治療的效果[10]。
分析前期牙周基礎治療對患者維護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筆者發(fā)現(xiàn)配合使用牙模、牙刷、牙線、牙間隙刷等道具進行口腔衛(wèi)生宣教,患者更能接受醫(yī)護人員的講解,他們的依從性較僅僅通過圖片、視頻資料進行口腔衛(wèi)生宣教的群體高[11]。無痛局麻可以大大減輕牙周基礎治療過程中患者的不適感,減輕對治療的恐懼,使其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后期維護治療和復查的依從性[12]。前期治療中若包含牙周手術治療,患者的依從性會顯著增高,這與國外一些研究結果一致[13]。其原因可能是需要牙周手術治療的患者,其前期復診次數(shù)會增加,醫(yī)護人員進行口腔衛(wèi)生宣教和口腔健康教育的頻數(shù)增加,患者對牙周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也相應增加,同時,患者更容易體會到嚴重的牙周疾病治療的復雜,其日常維護和定期復查的依從性則顯著增高[14]。
同時筆者在電話回訪中發(fā)現(xiàn)有個別患者因為對醫(yī)護人員的態(tài)度不滿而放棄前來復查,這提示醫(yī)護人員也應當提升自身素養(yǎng),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滿意度,促進醫(yī)患和諧,使患者更樂于接受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建議,提高依從性[15]。
參考文獻
[1]司偉,潘亞萍.患者依從性對慢性牙周炎療效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2,5(1):54-57.
[2] Lee C T,Huang H Y,Sun T C, et al.Impact of patient compliance on tooth loss during 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Dent Res,2015,94(6):777-786.
[3]張勇,欒慶先.牙周維護治療在保持牙周長期療效中的作用[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43(1):29-33.
[4]祝媛,江衛(wèi)東,熊貴忠,等.患者依從性對慢性牙周炎臨床療效影響的觀察[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27(7):409-411.
[5]杜芳,王鵬來,劉宗響.牙周支持治療階段患者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上??谇会t(yī)學,2012,21(6):683-686.
[6] Matthews D C.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in primary care[J].Evid Based Dent,2014,15(3):68-69.
[7] Gokulanathan S,Balan N,Aravind R J,et al.Patient compliance and 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 Study among young adults of Namakkal district[J].J Pharm Bioallied Sci,2014,6(Suppl 1):171-173.
[8]胡愛云,周偉顏.口腔衛(wèi)生宣教在中年人牙周病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3):5-7.
[9]鮑巧云.健康教育對牙周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19(14):3319-3310.
[10]甘朝兵,陸鈺,吳海珍,等.認知行為干預對牙周病系統(tǒng)支持治療階段患者依從性影響的臨床研究[J].安徽醫(yī)學,2011,32(3):293-295.
[11]周卉,陳文杰.深入訪談法對牙周系統(tǒng)治療維護階段患者依從性的作用[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6,35(11):77-78.
[12]孫穎,李璐.局部麻醉對慢性牙周炎患者齦下刮治效果及依從性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14,35(19):4171-4173.
[13] Graetz C, Ehrenthal J C, Senf D, et al.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attachment patterns on periodontal disease - a pilot study with 310 compliant patients[J].J Clin Periodontol,2013,40(12):1087-1094.
通過分析口腔齲齒患者的就診意識,強調(diào)主動診治的必要性及口腔衛(wèi)生宣教的重要性。筆者對我院門診做齲齒治療的900例患者進行口腔防病知識調(diào)查和口腔檢查,發(fā)現(xiàn)主動就診、定期檢查牙齒的人在人群中比例較低,主動就診率與性別無關,與文化程度成正比,與年齡成反比,接受口腔健康教育能提高主動就診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diào)查對象 選擇2003年2月-2003年11月在我校門診就診的患者共900例,均為我校學生和教職工,其中男412例,女488例;大學生528例,教職工372例,年齡18~75歲,大專以上學歷者776人(包括在校大學生),高中以下學歷124人。
1.2 方法 對900例患者進行口腔問卷調(diào)查和常規(guī)檢查,筆者將能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或發(fā)現(xiàn)牙面變黑還沒有出現(xiàn)癥狀時及時就診定為主動就診意識,將出現(xiàn)疼痛或牙齦出血后就診或經(jīng)醫(yī)生提示后就診者定為被動就診,按年齡、性別、文化程度以及是否接受過口腔健康教育分別分組比較,并經(jīng)χ2檢驗。
2 結果
見表1~4。
表1 不同年齡教工和學生主動就診和被動就診的比較 表3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教工和學生主動和被動就診的比較注:χ2=2.775,P
3 分析
齲齒、牙周炎是繼心血管、癌癥之后又一危害人員健康的疾病,它具有起病緩慢、病程長、早期不易覺察等特點而不被人們重視,一旦出現(xiàn)疼痛癥狀,給患者帶來痛苦,增加療程,并且療效不好。所以預防強于治療,早期治療優(yōu)于晚期治療,人們的口腔保健知識及主動就診意識是影響療效的重要因素。
通過問卷調(diào)查,20.56%的被調(diào)查者具有初級口腔保健知識,這部分人的主動就診意識為38.91%,遠高于普通人群。獲得口腔保健知識的主要途徑為網(wǎng)絡,專業(yè)書及醫(yī)師衛(wèi)生宣教等途徑較少。
青年人主動就診率(29.43%)高于老年人,可能與年輕人通過網(wǎng)絡等獲得的口腔保健知識多,自身健康意識強,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知識不足,與工作繁忙,負擔較重有關。
2注重實踐操作,全面提升動手能力
口腔醫(yī)學是一門實踐科學,動手能力對于口腔醫(yī)師尤為重要。基層官兵平時訓練任務較重,請假就診時間有限,口腔醫(yī)師必須又好又快地完成治療,這對口腔醫(yī)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建議學員在學習理論課期間,加大頭顱仿真模型的操作訓練;在實習期間,全面協(xié)調(diào)好復習考研與實習鍛煉的關系,配備精銳師資進行標準化帶教示范,增加實習成績在畢業(yè)考核中所占比重,切實增強學員對實習的重視程度和緊迫感;有條件的情況下,組織學員到基層部隊、基層醫(yī)院進行短期實習,使其切身感受到基層官兵的口腔醫(yī)療需求,從而幫助他們畢業(yè)后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基層工作。
3重視素質(zhì)培養(yǎng),提高健康宣教能力
健康教育是醫(yī)學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通過健康宣教,能夠有效預防和阻斷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相關調(diào)查結果顯示,許多官兵不知曉如何正確地刷牙和使用牙線,部分官兵仍認為“牙疼不是病”,能忍則忍,從而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提示我軍基層部隊官兵的口腔衛(wèi)生保健意識有待提高。在基層工作實踐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部隊官兵對于了解和掌握口腔保健知識的需求十分迫切,就診時大都會咨詢口腔衛(wèi)生相關知識。為此,我們在所保障的體系部隊中開展了多次口腔保健講座,受到了廣大官兵的歡迎,取得了較好效果。開展口腔健康宣教是基層口腔醫(yī)師所必備的能力之一。建議在本科學員培養(yǎng)過程中重視素質(zhì)教育,利用演講、辯論、登臺講課等形式提高學員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個人素質(zhì),要求每名學員在畢業(yè)前能夠生動地講授1或2項口腔健康宣教內(nèi)容,并作為畢業(yè)考核內(nèi)容的一部分;從中挑選優(yōu)秀者到基層部隊巡講,為其畢業(yè)后順利開展健康宣教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4加強科研訓練,提高調(diào)查研究能力
科學研究是醫(yī)學科學發(fā)展的源泉。在開展教學、臨床工作的同時,口腔醫(yī)學院還承擔艱巨的科研任務。對于基層部隊,雖然尚無條件開展基礎實驗研究,但可結合駐地實際開展流行病學調(diào)查。只有獲得第一手資料,才能夠更加了解基層官兵的需求,更有力地推動我軍口腔醫(yī)療服務工作的開展。因此,須糾正學員“到基層工作就是混日子、不用搞研究”的錯誤觀點,加強《流行病學》《醫(yī)學統(tǒng)計學》課程的學習,如有條件,可以考慮開設《口腔流行病學》課程,對學員進行科研素質(zhì)的訓練和培養(yǎng);要求學員在畢業(yè)前完成一項流行病學調(diào)查實驗設計,并納入考評。同時,還應發(fā)揮口腔醫(yī)學院的科研優(yōu)勢,對于畢業(yè)學員在基層部隊開展口腔醫(yī)學調(diào)查研究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使課題得以順利完成。
[中圖分類號] R78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0(b)-0188-04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WeChat continue nursing improve on implant denture self-maintenance.Methods 122 patients with implant dentur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each group had 61 people.The control group was adopted traditional general nursing model,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adopted WeChat continue nursing based on the general nursing model,the performance of two group was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implant day(P>0.05), including health education and bacterial plaque index.After one month,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on health education and bacterial plaque,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WeChat;Continue nursing;Implant denture;Self-maintenance
種植牙以其固位好,不影響鄰牙,外表接近自然牙等優(yōu)點,已被越來越多的缺牙患者所接受[1],但其術后的自我維護工作,僅靠術后集中式的培訓遠遠不能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zhì)的護理服務。延續(xù)護理是指利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工具,如電話、電子郵件、信函等方式的延伸訪視形式[2],通過延伸護理能夠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讓患者更快的恢復健康[3]。微信數(shù)據(jù)時代的涌現(xiàn)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企業(yè)的運作模式。以微信為主的即時信息交流平臺,由于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優(yōu)點,在延續(xù)護理服務中具有巨大的優(yōu)勢[4]。將微信平臺應用到種植義齒自我維護中,利用平臺發(fā)送種植及義齒修復的治療過程、健康宣教內(nèi)容、科室動態(tài)、醫(yī)生出診信息、口腔自我保健等相關信息,并對患者進行實時的咨詢解答,使治療后的各項護理工作持續(xù)開展。通過微信平臺延續(xù)護理提高患者種植義齒的自我維護水平,保證口腔種植體的長期功能狀態(tài)。同時提高了護士溝通、學習的能力,使延續(xù)護理落到實處,提高護理效率,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12月的619例種植患者中的12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1例。實驗組平均年齡(53.23±9.15)歲;大專以上學歷36例,中專(高中)學歷21例,初中學歷4例。對照組平均年齡(54.65±8.34)歲;大專以上學歷37例,中專(高中)學歷19例,初中學歷5例。納入標準:①45~60歲的男性患者;②具備正常溝通交流能力并具有借助微信獲取信息的能力;③種植體植入時口腔衛(wèi)生良好,牙周健康;④全身健康評估結果良好;⑤對本研究過程及目的知情并同意。兩組患者在年齡、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植入種植體術日對患者進行指導,發(fā)放相關健康宣教材料,內(nèi)容包括:刷牙相關知識、菌斑形成與控制、吸煙危害性、術后注意事項、告知復診時間等。護士不再干預其后的自我護理及生活方式。
1.2.2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建立微信平臺,構建微信群,1名高年資護士為群主,另加1名醫(yī)生及全科護士為該群的工作人員,群內(nèi)昵稱均為非實名制,護士在患者個人微信資料的設置備注欄中注明患者姓名及手術日期。以該群為載體,具體實施如下:①定期發(fā)送舒緩情緒的音樂、文章等,調(diào)整患者的心情;②根據(jù)與患者交流的內(nèi)容,及時分析患者的護理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協(xié)助患者平穩(wěn)渡過術后出血、種植區(qū)腫脹、局部麻木、疼痛的恢復期;③定期發(fā)送關于術后生活方式、口腔自我保健、飲食指導、口腔科普知識等方面的文字、圖片、視頻;④每日三餐后提醒患者進行刷牙,刷牙至少3 min/次;⑤每日提醒患者不要吸煙;⑥每周向患者提供醫(yī)生出診信息、科室動態(tài);⑦提前1周給患者預約復診時間,提前1 d給予微信提醒;⑧工作人員進行實時的一對一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
1.3 效果評價
1.3.1對健康教育內(nèi)容掌握情況的調(diào)查 于植入種植體術日、完成種植義齒1個月后,通過問答形式對患者進行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刷牙相關知識(8個條目)、菌斑形成與控制(3個條目)、吸煙危害性(2個條目)、術后注意事項(7個條目)、義齒的維護(3個條目),定期復查(2個條目),共25個條目,采用四級評分法,評分標準為:掌握計4分,基本掌握計3分,了解一些計2分,不知道計1分,總分為25~100分,見表1。
1.3.2口腔護理效果評定 菌斑指數(shù)計數(shù)標準,采取Turesky改良的Q-H菌斑指數(shù)方法[5],檢查Ramfjord指數(shù)牙即16、21、24、36、41、44,先用菌斑染色劑使菌斑染色,再根據(jù)牙面菌斑面積記分,涂顯示劑1 min后漱口。0=牙面無菌斑;1=牙頸部齦緣處有散在的點狀菌斑;2=牙頸部菌斑寬度≤1 mm;3=牙頸部菌斑覆蓋寬度>1 mm,但在牙面1/3以下;4=菌斑覆蓋面積占牙面1/3~2/3;5=菌斑覆蓋面積占牙面2/3以上。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健康宣教內(nèi)容掌握情況的比較
植入種植體術日,兩組掌握健康宣教內(nèi)容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完成種植義齒1個月后,實驗組掌握健康宣教內(nèi)容的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植入種植體術日的牙菌斑指數(shù)的比較
植入種植體術日,兩組菌斑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2.3兩組患者完成種植義齒1個月后的牙菌斑指數(shù)的比較
完成種植義齒1個月后實驗組唇頰側、舌側菌斑指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3.1微信平臺在延續(xù)護理應用的意義
微信是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媒介,支持發(fā)送文字、圖片、視頻、語音短信,具有更新快、回復快、零資費、跨平臺、移動即時通信等特點[6]。而延續(xù)護理是指對患者出院后繼續(xù)實施規(guī)范化康復護理的策略,而其關鍵之處在于自我管理教育。自我管理是指在衛(wèi)生保健專業(yè)人員的協(xié)助下,個人承擔一些預防性或治療性的保健活動,即強調(diào)患者本人對自己的健康負責[7],這是一種投資小、見效快的疾病控制方法。個性化護理的理念是強調(diào)以人為本,而不是單純的關注病情,促進患者更全面的康復或好轉[8]。通過微信平臺患者不僅可以在不同地點、不同時段分享護理信息,隨時采用圖片、視頻、語音、文字等多樣化的方式進行術后相關護理問題的在線咨詢;同時使醫(yī)護人員及時掌握患者術后恢復期動態(tài)及心理變化,并根據(jù)情況實時提供有效指導及解答,滿足患者心理、生理的需求,提高護理效率。
3.2微信平臺的管理可以不斷強化種植義齒自我維護
在患者植入種植體術日時對兩組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內(nèi)容問答式調(diào)查及口腔牙菌斑指數(shù)檢測,調(diào)查結果顯示在植入種植體術日,兩組患者對健康宣教內(nèi)容掌握情況及口腔牙菌斑指數(shù)比較無顯著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在手術前兩組患者均接受健康宣教指導及牙周潔治,因此在相應評價項目結果上無明顯差異。
完成種植義齒1個月后復診時,對兩組患者再次進行了相關調(diào)查,在健康宣教內(nèi)容掌握上,實驗組掌握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尤其是在刷牙方法、牙線的使用、戒煙情況等方面顯著。觀察組61例患者中有17例吸煙患者,其中11例患者戒煙成功,其余6例患者吸煙量明顯減少;而對照組中15例吸煙患者無明顯改變。通過微信平臺,使口腔健康宣教工作得以延續(xù),患者深刻認識到吸煙的危害性。有研究結果顯示,吸煙患者邊緣骨吸收是不吸煙患者的3倍,而且牙齦出血指數(shù)也會有大幅度的上升[9]。吸煙作為一種不良習慣,對種植體周圍組織的遠期健康有不利影響,尤其表現(xiàn)在骨吸收方面,臨床中應作為種植危險因素予以重視[10]。完成種植義齒1個月后復診時,牙菌斑指數(shù)比較結果顯示,實驗組唇頰側略好于對照組,而實驗組舌側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主要是因為醫(yī)護人員每日定時向實驗組患者推送相關術后護理信息,視頻宣教、實時解答等護理服務,不斷督促患者做好術后口腔的自我保健、口腔護理產(chǎn)品的正確使用、自我效果檢查等,如在常規(guī)三餐后溫馨提示患者餐后刷牙、提醒患者對口腔衛(wèi)生護理進行自我檢查等,使患者離開院后仍能在專業(y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較好地完成口腔護理。而對照組缺乏實時專業(yè)指導及監(jiān)控,只能按照自我掌握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護理,致使牙齒的舌側面清理不徹底,牙菌斑指數(shù)明顯高于實驗組。Wang等[11]研究中國人群口腔衛(wèi)生狀況與種植體周圍炎的關系,發(fā)現(xiàn)菌斑是引起種植體周圍炎的一個局部因素。種植牙的成功依賴于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告訴患者維護口腔衛(wèi)生的目的就是要防止種植體表面菌斑、結石形成,或者用恰當?shù)姆椒ㄏ研纬傻木?、結石[12]。通過微信平臺延續(xù)護理提高了患者種植義齒自我維護,保證口腔種植體的長期功能狀態(tài)。
3.3微信平臺延續(xù)護理提高了護士溝通、自主學習的能力
微信平臺中患者隨時隨地可以對自己的疑問進行咨詢,及時有效地解答患者疑問也是延續(xù)護理的重要內(nèi)容。微信平臺咨詢的實時答疑及健康宣教內(nèi)容的推送需要護士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而傳統(tǒng)的課堂式業(yè)務學習,常常因為護士倒夜班、休假、臨床工作忙碌等原因而受到限制[13-15]。微信平臺咨詢工作的需要,極大地促進護士自主學習的主動性,通過查閱文獻、自主學習、網(wǎng)絡交流、經(jīng)驗總結,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溝通、學習能力,滿足患者的需求,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綜上所述,運用微信平臺實施護理干預是一種更適合信息時代的健康教育模式,也是一種省力、省時、經(jīng)濟、有效的新型隨訪方式。
[參考文獻]
[1]羅和平,況麗,楊芳,等.217例口腔種植手術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2,13(7):91-92.
[2]楊巧紅,翟翠球,李東娜,等.出院后延續(xù)護理對重型顱腦損傷病人綜合功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0,24(6):1635-1637.
[3]王霞.慢性傷口病人出院后的延續(xù)護理[J].大家健康,2015, (2):234.
[4]宋宏.微信平臺在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延續(xù)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5,30(22):86-88.
[5]胡德渝.口腔預防醫(yī)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23.
[6]劉俊俏,朱元琴.利用科室護理微信平臺提高護理環(huán)節(jié)質(zhì)量的實踐[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3):1193-1194.
[7]李金玲,王莉,王淑琴,等.微信平臺干預護理對慢性肝炎出院病人服藥依從性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5,13(34):3440-3442.
[8]曾銳.護理人文關懷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2):75-76.
[9]徐曉明,李慧麗,劉東艷,等.口腔專業(yè)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種植體周圍炎干預評價[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9):1011-1013.
[10]唐永川,鄒菡,蔣立堅.吸煙對種植體周圍組織的遠期影響[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6,23(1):215-216.
[11]Wang R,Zhao W,Tang ZH,et al.Peri-implant condi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eriodontal conditions in Chinese patients:a cross-sectional study[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14,25(3):372-377.
[12]陳寧.口腔種植技術[M].南京:江蘇科技技術出版社,200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