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7 10:27:4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影視制作教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Reflections on cultivation of the practice skills for make videos majoring a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ai Xinmin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06,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status of designing and making of make videos course and combines with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s. It discuss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standard, teaching method optimization, laboratory open, community activities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etc so as to promot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teaching technology major and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personnel.
Key words: optimiz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laboratory open;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community activities platform
教育技術專業(yè)是一個具有多學科背景的綜合性學科,作為側重于教育媒體技術方向的影視制作課程,是教育技術專業(yè)的特色課程之一,具有專業(yè)知識面廣、技能實踐強的特點,涵蓋了電視攝像、畫面編輯、特技與動畫制作、照明等專業(yè)知識。加強影視制作課程的實踐技能培養(yǎng),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教育媒體應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還為學生職業(yè)理想的形成、職業(yè)定向的選擇提供一個很好的方向。
1 影視制作實踐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實驗教學時數(shù)少,實驗設備數(shù)量不足。影視制作實踐教學涉及實驗設備(如攝像機、編輯機等)價格昂貴,實驗室配備數(shù)量有限;加上技術更新快,經(jīng)費投入不足或不及時,導致有些設備技術滯后、數(shù)量不足。學生一般4~5人分小組交叉實驗,受設備數(shù)量和實驗課時的限制,有些學生對教師講解的實驗內容理解不透,對功能復雜的實驗設備熟悉不夠,個別學生疏于動手,達不到設備的熟練操作和預定的教學目的。
(2)教學模式單一,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在具體的實踐現(xiàn)場反復講解、示范,學生被動地在一旁觀摩,這種單一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弱化,創(chuàng)新思維難以激發(fā)。應該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實踐教學中,構建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重視研究型、啟發(fā)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漸進、動態(tài)的實踐教學活動中,綜合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融思維、操作于一體,著重學生心智技能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3)教學內容相對封閉,缺乏人文精神滲透。影視制作實踐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內容涉及電視攝像、畫面編輯、特技、動畫制作、聲音處理等。隨著數(shù)字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在電視畫面的編輯過程中,非線性編輯技術更優(yōu)越于線性編輯。在一臺計算機上可以方便地完成視、音頻信號的采集、編輯,聲音的錄制與再處理、畫面特技與動畫制作應用等技術。而該課程實踐教學內容也不是孤立封閉的,它與電聲技術、動畫制作、數(shù)字視音頻技術等內容緊密聯(lián)系。
影視作品要體現(xiàn)人性化、情感化藝術精神,需要融會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和經(jīng)驗,智慧和情感。因為實驗設備與課時不足,加上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缺乏,學生對于影視制作系統(tǒng)性技術內容只能粗淺學習,作品主題思想簡單,畫面編輯粗糙,缺乏人文精神的內涵,藝術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能很好地得到激發(fā)。
(4)實驗教師綜合素質需要提高,缺乏完善的實驗教學評價體系。目前,實驗教師的職稱和學歷普遍偏低,而對擔任該課程實踐教學的實驗教師技術含量要求高,技術經(jīng)驗不能紙上談兵,不僅實踐教學經(jīng)驗豐富,還要具有較強的視頻拍攝、編輯、數(shù)字媒體技術應用方面的工作經(jīng)驗。
對于實驗教學評價比較單一,部分評價項目不夠細化,對學生實驗成績評定項目不夠具體、全面;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應建立完善的實驗教學評價體系。
2 影視制作實踐技能培養(yǎng)途徑
(1)合理優(yōu)化設備組合,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因為影視制作實踐課程涉及的實驗設備昂貴(幾萬至幾十萬),學院沒有足夠的經(jīng)費去追求高、新技術產(chǎn)品。我院根據(jù)實驗需求,將現(xiàn)有新、舊設備(包括DVCAM,Batecamsp型等)攝像機、線性編輯機分組搭配給學生實驗。特別重視實驗前的準備環(huán)節(jié),將有關實驗設備的說明書和實驗講義資料通過網(wǎng)絡或書面形式提前發(fā)給學生,學生通過實驗前的預習對實驗內容有感性認識,指導教師在實驗講解中對于重、難點的技術操作反復強化,并將設備的責任安全具體落實到小組負責人。
(2)規(guī)范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優(yōu)化實驗教學。規(guī)范化的實驗教學是實驗教學質量的保證。教師要綜合分析每一個實驗項目的知識點、技術點、重點、難點,合理選取,合理安排實驗課時,不斷豐富更新實驗項目,精心整合實驗內容,把優(yōu)化的實驗內容、實驗手段、實驗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實現(xiàn)實驗教學最優(yōu)化。
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優(yōu)化實驗教學手段,突破重點、難點內容,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實驗教學中充分應用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資源,創(chuàng)造真實生動的現(xiàn)代教學環(huán)境,建構新型的學科素質教育。如實踐攝像機的功能原理、操作技術要領,可以向學生播放事先制作的《攝像機操作技術》教學專題片,以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和畫面意識。對于運動鏡頭拍攝、畫面構圖等教學重難點內容,在現(xiàn)場實驗教學中,將攝像機輸出信號傳送到監(jiān)視器或大屏幕上,教師現(xiàn)場演示“推、拉、搖、移、跟”的技法,告訴學生運動鏡頭起幅、落幅要保持3秒左右的靜止畫面,整個運動拍攝過程中要做到:平(畫面構圖橫平豎直)、穩(wěn)(畫面不抖動)、準(構圖準確,不要沒目的地推拉鏡頭)、勻(運動速度均勻),難度大的鏡頭實際拍攝前要自覺預演幾遍;“鏡頭的組接原則”內容結合片段性教學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行案例分析,多采用啟發(fā)式、研究性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編輯鏡頭時抓住幾個要點:
①畫面內容要符合生活邏輯、思維邏輯;②注意空間關系的方向性(通過移動鏡頭、中性鏡頭、特寫鏡頭等手法克服“越軸鏡頭”);③前后鏡頭動作銜接的連貫性;④景別角度的和諧性;⑤色彩影調的統(tǒng)一性等。同時注意多收集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出現(xiàn)的故障性、不規(guī)范的鏡頭,以備學生反思。多形式的教學模式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實驗中的重、難點內容也能深入理解,在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項目中才能得心應手,大膽創(chuàng)新。
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具有編輯手法多樣化,數(shù)字信號無損耗等優(yōu)點。一臺多媒體電腦加上視音頻采集卡、視音頻編輯軟件、光盤刻錄機等就能組成一套低成本的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創(chuàng)作積極性,讓學生將前期拍攝的素材先通過線編設備粗編,再通過標清的非編系統(tǒng)將素材上載到電腦中精編,學生通過網(wǎng)絡在安裝了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的電腦上,自由完成多軌合成、字幕添加、二三維特技生成等創(chuàng)作,這種分工協(xié)作各盡其能的氛圍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也進一步拓展了實驗教學內容。
(3)加強人文精神教育,開放實驗室,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影視制作實踐課程內容寬廣、綜合實踐性強,要求學生不僅掌握基礎寬厚的理科知識和專業(yè)技術知識,還要涉獵文化、藝術、管理等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以實現(xiàn)教育、技術、藝術的相互滲透。讓學生通過欣賞古今中外優(yōu)秀影視作品,體驗每一種畫面人文意蘊和高超的攝像技術,深刻體會作品的藝術情感,不僅加強了人文精神教育,還激發(fā)其藝術創(chuàng)作積極性。
加強影視制作實踐教學,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不開放實驗室,學生受設備數(shù)量和時空的限制,使得有些實驗內容無法深入,達不到教學目的。實驗室開放,一方面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充分熟練實驗設備的操作技能,熟悉影視節(jié)目制作的流程及畫面攝像、編輯的高級技藝;另一方面,實驗室開放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思維的激發(fā)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科研提供了空間。特別在綜合性作品設計中,組織學生深入生活,積累素材,自由選擇題材,在完全開放的實驗室中,通過特技效果、三維動畫、鏡頭組接技巧等技術的應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同時,在這個包含了導演、編劇、攝像、演員等人員的集體創(chuàng)作活動中,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自信心、責任感、交際協(xié)調能力、審美能力等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
(4)建設實訓基地,搭建社會活動平臺。學生熟練掌握了影視制作技術,并能將技術熟練應用服務于社會,產(chǎn)生一定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這不僅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拓展學生的技藝,還能實現(xiàn)產(chǎn)、學、研的結合。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走進社會,在有經(jīng)驗技術人員指導下,幫助學生參與中小單位的宣傳廣告片、資料片、文體活動以及家庭生日、婚禮等紀錄片的制作,不斷提升技藝;學院網(wǎng)站上提供一個影視作品交流、評價平臺,挑選優(yōu)秀作品參加一些地方性、全國性的DV大賽等多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專業(yè)技能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5)提高實驗教師業(yè)務素質,完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影視制作實踐教學要求實驗教師,不僅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服務意識,嚴謹治學的科學態(tài)度,對本課程實驗教材、實驗大綱、實驗指導書具備整合編制能力,還能夠應用豐富的視頻拍攝、編輯、數(shù)字媒體技術應用等組織、輔導實驗教學工作。這就要求教師通過各種形式加強新技術、新產(chǎn)品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業(yè)務素質。
對于學生實驗成績的評定,不能只重結果,還應重視實驗過程評價,如實驗設備技能操作、良好實驗習慣的養(yǎng)成、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報告和結果處理等。在作品評價過程中讓學生通過作品觀摩互評、互動質疑、作品競賽等多種形式評價,以成果和效益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保質保量完成各個實驗項目,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能力、思維應變能力和信息創(chuàng)新能力,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影視制作綜合實踐技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數(shù)字化高科技的發(fā)展給影視藝術帶來了新的創(chuàng)作手段。二十世紀后期。數(shù)字化特技廣泛地運用到影視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星球大戰(zhàn)》、《侏羅紀公園》等一系列影片都成功地使電腦特技與真人表演自然協(xié)調地合成。進入新世紀后,數(shù)字特技在影視制作中的應用更加廣泛,站在數(shù)字影視技術最前沿的美國影視界陸續(xù)推出了《角斗士》、《珍珠港》等影片。而這一時期《最終幻想》的上映更是使影視數(shù)字化走向新的境界。影片中的人物竟然都是由電腦創(chuàng)造的虛擬演員來演出?,F(xiàn)在我們一般將這種以數(shù)字化技術為基礎的影視制作手段稱為影視后期制作。影視后期制作的一般流程為:利用實際拍攝所用的素材。通過三維動畫和合成手段制作特技鏡頭,然后把鏡頭剪輯到一起,加入為影片制作的聲音后形成完整的影片。這種方法比傳統(tǒng)的影視剪輯方法更有效,而且能夠自由的加入影片需要的過渡和效果。
目前。國內各高校在與影視制作相關的廣播電視編導、動畫、數(shù)字媒體藝術等專業(yè)的教學中。陸續(xù)加入了影視后期制作的教學與實驗內容。這些專業(yè)在影視后期制作教育中一般采用美國等西方國家設計的應用軟件。或是采用為某一種工作站及非線編系統(tǒng)設計的專用軟件。從使用角度講,這些軟件基本道理相通,技術手段不同,除了部分的特殊高端產(chǎn)品,學生通過系統(tǒng)學習一般能夠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但是在教學的理念中,由于我們接觸了大量的以美國好萊塢為代表的高科技影視帶來的視覺震撼,或多或少的會以此為目標與追求:而從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哲學背景與美學理想看,在影視后期制作教學中更應該秉持民族化的美的形態(tài)、美學精神與民族性格,以“中和美”的追求為教育理念。
中國“中和美”的哲學內涵是“致中和”的美學思想。先秦典籍《禮記?中庸》指出:“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边@里所說的“致中和”包含著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情感的含蓄性,喜怒哀樂情感含蓄未發(fā):情感的適度性,情感表現(xiàn)而又有節(jié)度:‘致中和’是天下之大本與達道,反映了天地萬物的根本規(guī)律”。因而“致中和”美學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致的,它包含了天與人、內容與形式、主觀與客觀、感性與理性、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tǒng)一等的精神追求,也即中國的“中和美”的思想主張人類對自然和社會持一種親和態(tài)度。而西方的美學追求與中國大為不同,自古希臘的“和諧美”便主張人類對自然與社會持一種二元對立的態(tài)度,即主體與客體、感性與理性的分離,而且這種觀念一直影響到當前西方的文化與美學觀念,因此在西方文藝作品特別是以好萊塢為代表的以高技術手段為影視后期制作基礎的影視作品中,場景的物質性、情感的對立性、視覺的刺激性體現(xiàn)得極為明顯。
因而從文化角度看,中國與西方對于影視藝術的本身認識就有很大不同。首先,中國人的審美心理具有懷舊、保守、內斂的特點。如懷舊的心理影響著中國影視藝術創(chuàng)作很少從想象未來的科幻片或充滿現(xiàn)代感的槍戰(zhàn)片入手,而是在刀光劍影的武俠片中生發(fā)靈感,雖然這些武俠片有時會披著懷舊的外衣而傳播現(xiàn)代意識:“相對地,西方的審美趣味則相對更加好奇,超驗和想象”。且具有相當強的科技幻想力以及對自然的思考。其次,中國人的審美態(tài)度是理想與現(xiàn)實統(tǒng)一,即以和諧為美,主張“發(fā)乎情。止乎禮”,文藝中很少有極度的狂歡與痛楚,而是情感與矛盾中止在一定的程度并互反轉化:這與西方文藝的駭人驚心、蕩氣回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再次,中國長時間以來注重影視“文以載道”的宣傳與教化功能,在敘事中傳播民族的精神理念,所以數(shù)字化的高科技手段只能帶來視覺的享受,只能成為加強教化動能的輔助工具,而不會成為影片本身。
項目教學法是萌芽于18世紀歐洲的一種新穎有效的教育方式。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并親自完成一個項目。在完成項目過程中,學生們嘗試解決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們不僅學會運用各種理論知識,還能獲得靈活思考創(chuàng)新的機會,學會與人合作。例如影視制作,在學習影視制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習表演的技巧、場景設計和視頻制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與整個團隊默契合作。
這一次的教學項目――以《畢業(yè)季》為題的影視制作,把理論和實際聯(lián)系了起來。臨近畢業(yè),這也是一個能引起學生們共鳴的題材,讓學生們有更大的熱情和興趣投入到學習和創(chuàng)作中去。
一、在影視短片制作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的意義 (1)為理論和實踐搭建橋梁。項目教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從選題到過程操作再到最后作品完成,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在制作短片《畢業(yè)季》的過程中,老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根據(jù)題目自己設計劇本、場景,自己與相關的人員溝通,尋找演員、拍攝器材等。學生在自導自演中就能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生產(chǎn)力,制作出他們心目中的畢業(yè)紀念品。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影視短片制作教學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們親自去制作他們感興趣的題材的影視作品。年輕的學生們正處于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最旺盛的時期,項目教學法正好給予了一個機會讓他們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
(3)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 在制作影視短片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更要與自己的組員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聆聽別人的見解。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項目教學就像一個微縮的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為了使這一個“社會”正常運行,學生必須學會放下一部分自我,聆聽別人的想法,與人合作。
二、項目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1)分組。 在項目教學中,分組也是有技巧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和不熟悉的人一起合作是很平常的事。因此,老師應該利用項目教學這樣的機會訓練學生與人快速磨合的能力,采取隨機分組的方式,讓學生有機會和平常缺乏交流的同學合作。
(2)選定題目。 分組完成以后,就是選定項目的主題了。在這一個案例中,我們選取了能夠引起大部分學生共鳴的畢業(yè)題材――“畢業(yè)季”。“畢業(yè)季”這一個題材既集中又寬松。它把鏡頭聚焦于即將畢業(yè)的學生群體,同時也聚焦在制作這個短片的學生內心。而它的寬松在于這一個題目并不拘泥于形式甚至是內容,讓學生自由發(fā)揮。
(3)指定計劃。 選定了主題以后,下一步就由學生來進行了。每個小組的學生各自合作制定出一套詳盡的計劃,包括作品大綱、場地、時間、人員安排以及所需設備、后期剪輯安排等,把這些計劃寫成一份計劃書交給老師。
(4)實施計劃。 這一步是整個項目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計劃實行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困難重重,學生們也常常會急于求成,沒有設計好分稿鏡頭就急于開始拍攝。這個時候,老師就要及時給予指導。當學生對進度開始有所掌握的時候,老師就可以退下讓他們自由發(fā)揮,并要求每個小組定時匯報拍攝進度。
(5)成果評定。 當作品剪輯加工完成以后,就要送給老師進行評定。但這時候老師絕對不能只是打一個分數(shù)了事,應該讓學生們一起評價每部作品,甚至在網(wǎng)上發(fā)起投票。這樣做,學生能夠在評論和欣賞別人的作品的過程中學習到新的東西,也能夠在聆聽別人的評價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三、項目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項目教學作為一種新穎靈活的教學手段,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 一方面,項目教學因為其靈活性和比較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很容易讓一些性情懶惰的學生坐享其他同學努力的成果。另一方面,分組拍攝需要大量的場地、人力和物資,這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并不容易獲得。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就需要老師適當?shù)囊龑Ш捅O(jiān)控以及學校的大力支持。
一、 影視后期制作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文化需求不斷擴大。當今的人們已經(jīng)不滿足于從書本上獲取文化知識,電視、電影、手機、計算機網(wǎng)絡等都是人們獲取文化、知識、娛樂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對這些文化、知識進行視覺上的美化、發(fā)揮想象讓人更容易吸收消化,僅僅通過原始素材的采集和傳播是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的,影視后期制作在這種情形下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
進入21世紀,影視行業(yè)和計算機網(wǎng)路飛速發(fā)展。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越來越多的行業(yè)都需要影視后期制作的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影視制作人才的稀缺。同樣,越來越多的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都想向影視后期制作方面學習、發(fā)展。以電影行業(yè)為例,近幾年,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以每年最少以500部電影的產(chǎn)量飛速發(fā)展。作為電影放映的主體,2014年新增影院1015家,全國影院數(shù)量達5598家,觀影人次達8.3億,這一切都預示著電影行業(yè)的蓬勃生機。然而,與之相隨的影視后期制作人才的缺口卻不斷增大。有數(shù)據(jù)顯示,現(xiàn)在的影視后期制作行業(yè)人才缺口達20萬左右,這其中當屬特效剪輯師、欄目包裝師、動漫復合人才、微電影制作最缺乏。同時在影視行業(yè),薪資其實普遍比傳統(tǒng)行業(yè)高很多,據(jù)權威調查報告,影視行業(yè)收入7000以上的人員達30%,比起其他行業(yè)高許多,而大部分影視公司福利體系完善、獎勵手段多樣化更是吸引人,可見影視后期行業(yè)可謂是香餑餑的行業(yè)。
二、影視后期軟件分析
Avid Media Composer,After Effects,Premiere,會聲會影這幾種影視后期軟件是當前最為流行的,其中Avid Media Composer,After Effects是近幾年中職影視后期制作大賽中的應用軟件。Avid Media Composer側重于影視編輯,編輯操作簡化,界面簡潔,具備影視各種常用效果,但是要清晰輸出,需要專業(yè)硬件外設,價格昂貴,漢化程度不夠,不利于學習。After Effects側重于各種精美視頻特效的制作,對于大量素材的編輯則過于繁瑣。Premiere側重于影視編輯,操作簡單,也有大量的漢化版本。所以當前中國的影視行業(yè)最常用的就After Effects和Premiere。至于會聲會影則是傻瓜式的影視編輯軟件,適用于大眾,也能做出效果精美的影視作品。作為職業(yè)中專學校,培養(yǎng)影視后期人才,則應取其各種優(yōu)點,各種軟件都涉及,著重開設After Effects,Premiere這兩種軟件課程。
三、影視后期人才培養(yǎng)
“特效剪輯師月薪5000元起,欄目包裝師月薪6000元起,影視能力強者月薪可達萬元……”,在招聘會現(xiàn)場,這樣的高薪聘才廣告隨處可見。雖然應聘者很多,但真正符合要求的人少之又少。
“企業(yè)渴望人才,但原創(chuàng)能力與動手能力很強的專業(yè)人員實在難覓”。招聘會上,眾多影視企業(yè)發(fā)出了如此感慨。一方面是影視動畫專業(yè)大中專學生數(shù)量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是影視動畫企業(yè)專業(yè)人才匱乏。
許多剛畢業(yè)的學生,雖然學的是影視動漫相關專業(yè),但是并不具備企業(yè)需要的專業(yè)技能,這就涉及影視后期人才的培養(yǎng)。作為職業(yè)中專學校,想培養(yǎng)企業(yè)需要影視后期人才,除了所教的課程要跟上影視發(fā)展的步伐外,還要培養(yǎng)動手能力強、工作效率高的學生。
(一)培養(yǎng)動手能力強,具團隊合作精神的學生。
根據(jù)市場需求的變化,學校需要培養(yǎng)動手能力強、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學生。現(xiàn)在時??梢钥吹竭@么一種論調:“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是群蟲?!边@種論調并不正確,但可以看出外國人對中國人的一種看法:“中國人缺乏團隊合作精神?!敝袊藗€人技術很好,但是說起團隊合作則較其他人差很多。我們必須打破這種論調,培養(yǎng)出團隊合作性強、動手能力強的學生,讓人刮目相看。中國人是很團結的,團隊精神絕對不差。
(二)培養(yǎng)動手能力強,具原創(chuàng)、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
學校除了培養(yǎng)團隊合作性好的學生外,還要培養(yǎng)具有原創(chuàng)、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當前市場對具有原創(chuàng)、創(chuàng)新能力強的人才需求是最迫切的。這些人才除了要具備團隊合作的基礎外,還必須具有鉆研、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本身非常喜歡影視后期制作這一行業(yè)。學校必須在本校的生源中篩選出有潛質的學生來重點培養(yǎng),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和資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闡述影視后期行業(yè)的美好前景,讓學生積極參與創(chuàng)作。
四、教學方法
影視后期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內容較多,教學安排可以是兩學期的課程,一學期打基礎,一學期深化學習。第一學期在教學中可以以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為主,趣味教學為輔,以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引導學生對影視后期制作的興趣。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學生必須先進行消化,查閱、學習案例相關的知識和操作技巧,在操作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無形中加深對知識的掌握,讓自己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任務驅動法與案例教學法異曲同工,同樣以學生為主體,布置相應任務,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要求,加強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
根據(jù)上文提到的人才培養(yǎng),為了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能力,第二學期在學生掌握了影視后期制作的基礎之后,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工作小組。對影視后期制作的流程進行流水線化操作,工作小組中的每一成員負責某一流程即可。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小組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讓每一位學員對負責的某一流程更熟練,而且能提高工作效率。以制作一MV為例,將MV分為片頭制作、正片制作和片尾制作三部分,而正片制作又可分為視頻素材采集、編輯、聲音處理、文字添加、效果制作等流程。每一流程都安排工作小組成員專項負責,提高操作熟練度,提升工作效率。由于每一流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聯(lián)系,工作小組成員間必須密切配合,遇到問題相互討論,統(tǒng)一解決方案。在討論的過程中集思廣益,往往能制作出更出色,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這正適應當今影視行業(yè)的基本要求,一個節(jié)目或作品的制作往往都是由團隊合作完成,效率高是必需的。
培養(yǎng)動手能力強,具有原創(chuàng)、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則是在篩選出有潛質的學生后,提供必要的軟件和硬件,還要提高師資力量。除了讓學校專業(yè)教師參加培訓,提升專業(yè)技能外,還要外聘影視行業(yè)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培訓和技術指導。由于篩選出來的學生本身綜合素質都較好,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和約束能力,因此可以讓學生和指導教師利用暑假時間,下到影視企業(yè)進行企業(yè)實踐,讓學生作為學徒工參與影視作品的制作。向有影視工作經(jīng)驗的員工學習必要的技能,了解熟悉影視制作的流程,開闊學生和指導教師的眼界,挖掘藝術潛能。國家大力支持中高職學校的發(fā)展,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員,提出“高中有高考,中職有大賽”的口號,每年舉辦中高職職業(yè)技能大賽。這就為這些尖端的學員提供了展示自己、檢驗自己能力的舞臺。學校會根據(jù)大賽要求,將重點培養(yǎng)的學生集中起來進行集訓,以模擬競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臨場應變能力。
五、總結與思考
影視后期制作是將一個個素材進行剪輯、制作特效和包裝美化的一門藝術。它能發(fā)揮人們的想象,讓現(xiàn)實中不可能實現(xiàn)的東西在熒幕、電視上一一實現(xiàn),帶給人們賞心悅目的、驚心動魄的視、聽覺效果。
當前的影視行業(yè)在飛速發(fā)展,對于影視后期的人才需求不斷擴大,因此影視后期制作行業(yè)的前景是光明的。近幾年很多大中專院校都開設了影視動漫專業(yè)以適應市場的發(fā)展需求,但是也存在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很多都不能符合影視企業(yè)的要求。這就要求各學校除了硬件條件達標外,還要在軟件上下工夫,積極加大投入力度,積極進行教學改進。除了課堂教學、實踐外,還應該加強校企合作,讓教師、學生下到企業(yè),提升專業(yè)技能水平,與行業(yè)發(fā)展相接軌。當然展示學生風采的舞臺必不可少,這樣才能促進人才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每年的技能大賽“影視后期”項目,除了個人賽之外,還要有團體賽。畢竟影視后期的制作單靠一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團隊合作,這樣才能提高效率,培養(yǎng)出符合企業(yè)要求的稀缺人才和團隊。
參考文獻:
[1]高子倫.影視后期制作在中國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J]. 理論界,2011,07:225-226.
[2]朱殷勤. 淺析技能大賽對《影視后期制作》課程教學的促進作用[J].農(nóng)業(yè)網(wǎng)絡信息,2014,12:155-157.
[3]許央琳,樓飛燕. 案例教學法在影視后期制作課程中的應用[J].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03:36-38.
[4]李春光.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影視后期制作中的應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5,15:191-192.
[5]呂明明.淺談高職院校影視后期制作專業(yè)的發(fā)展[J].價值工程,2014,13:268-269.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認識程度還比較欠缺,很多高校雖然都有廣泛的課程和課外活動來開展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這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比較形式化,導致開展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教條式的、單一的、灌輸式的快餐教育,不僅惡化了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態(tài)度,而且讓很多的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工作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壓抑了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這些傳統(tǒng)的禁錮的思想,是嚴重地忽視受教育群體的,不能很好地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特點,所以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也非常低。另外,隨著外來思想的入侵,歐美等影視作品的泛濫,美劇、好萊塢電影、歐洲新潮流電影等影視作品的強勢入侵,對于大學的思想和價值觀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在日益浮躁的文化消費的復雜形勢下,開展新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遇到了更大的挑戰(zhàn),我們的大學生在不斷地接受這些復雜多元的價值引導的時候,是很難有客觀的認識和理解的,這里就顯示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沒有做到一個非常好的引導作用。無論是形式上,還是深層的思想指導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顯得勢單力薄,如何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適合大學生,迎合他們興趣愛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成了當下急需考慮的問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一定要明確自身的歷史使命,明確受教育對象的接受度,使得相關工作的開展能事半功倍。
二、 通過主旋律影視作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內涵和發(fā)展
我國文化管理部門所提倡的主旋律影視,是指那些反映社會進步總潮流的時代電影,這與當前的政治氛圍是統(tǒng)一的,中國的主旋律電影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xiàn)了較為快速的發(fā)展,大多數(shù)是反映革命歷史題材的和體現(xiàn)時代特點的影視題材的作品,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主旋律影視作品都被固定的思維圈住了,類型化也非常嚴重,鮮有優(yōu)秀的作品,一方面受制于敘事的結構,一方面由于政策對于影視創(chuàng)作的干擾。但是近兩年,隨著我國電影工業(yè)的不斷成熟,很多類型的影視作品的制作也越來越成功,在保證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下出現(xiàn)了很多有情懷的主旋律的影視作品,比較好的有《建國大業(yè)》《唐山大地震》《智取威虎山》等,電視劇方面有《亮劍》《士兵突擊》等。這些主旋律電影的發(fā)展,也說明了我國導演和影視制作的高層對主流價值觀的電影的重視,為我們積極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主旋律影視作品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yōu)勢
首先優(yōu)秀的主旋律影視作品,一定也是具備文化性和娛樂性的影視作品,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年輕人的眼球,但是關鍵是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候,如何將這些優(yōu)秀的題材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以什么樣的方式來開展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優(yōu)秀的文化性和娛樂性是開展主旋律思想教育的有力條件,像《智取威虎山》,雖然這部電影更加的偏向于商業(yè)化,但是其故事的內核卻是我們所熟知的愛國思想,大學生對于主旋律影視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有一定的思想期待的,這種需求心理就是主旋律影視的有利條件。其次是大學生本身的眼光一般都非常的廣泛,也非常的樂忠于接受新式的教育思想,大學生良好的文化素質和審美標準是開展主旋律影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
(三)主旋律影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
首先就是深刻的歷史教育,現(xiàn)代大學生愛國教育的缺失非常嚴重,主旋律影視作品往往都涉及到歷史題材,愛國主義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而影視作品不僅具備足夠的歷史普及知識,而且也常常也有著深厚的人文關懷,這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不矛盾的。其次是重要的審美觀念的引導,主旋律影視作品往往宣揚的是真善美,這種美是來自人性深處的美麗,是在日益明顯的西方文化入侵的背景下,我們的大學生漸漸缺失的東西,我們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候,一定不能僅僅依托主旋律影視作品,更加需要深刻的剖析作品背后的人性光輝。
三、 主旋律影視作品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徑
(一)深度地挖掘作品內部的思想內涵,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大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學習經(jīng)歷和基礎,他們可能看過了《兄弟連》,可能看過了《拯救大兵瑞恩》這樣的歐美主旋律電影,因此在開展本土化的主旋律影視作品的相關教育工作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認清當下主旋律和社會現(xiàn)狀的結合,提高學生對于作品的認識高度,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對于實際的工作中,不能簡單機械的通過觀影觀后感這樣的形式,一定要結合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讓學生積極有效地去發(fā)現(xiàn)和挖掘作品更深層次的內涵。
(二)整合教育資源,營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氛圍。主旋律影視作品是非常豐富的,主題也是多樣化的,其中有很多影視作品的時代性不是很明顯,或者某一部作品內部的某些思想是陳舊的,這就需要我們認清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實質,對這類作品進行整理和總結,擴大視野,解放思想,充分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以實際的社會現(xiàn)狀為目標導向,把黨和國家對大學生給予的厚望融入到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三)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應潮流的影視作品。首先開展主旋律影視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我國現(xiàn)有主旋律影視作品的不足,新時代的主旋律影視作品往往很難博取大學生的眼球,他們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教條化的,所以我們應該充分地認清教育對象,深度挖掘影視作品的主旋律思想,研究圍繞以主旋律為中心的優(yōu)秀影視導讀文章,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影視作品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也要持之以恒,必須堅持下來,不能搞形式化,配合大學生的愛好興趣,開展類似于主旋律影視作品展覽,主旋律影視作品剪輯等活動,提高參與感,從而達到最終的教育目的。
搭建展示交流和推廣應用平臺,營造開放、積極、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鼓勵社會各教育機構、專業(yè)影視制作單位、廣大師生、社會人員進行教育類影視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促進優(yōu)秀影視作品在教育教學中的普及應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二、參賽范圍
全國高等院校、職業(yè)教育學校、中小學校和有關部委、行業(yè)所屬教育機構、教育電視臺、教育影視出版社等單位及個人創(chuàng)作的教育影視作品。
大賽設科普片、專題片、影視教材和DV原創(chuàng)四類,內容包括科普教育、軍事教育、文化社科教育、藝術體育教育、校園文化生活等方面。
歡迎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和臺灣地區(qū)的相關機構及人士參賽。
三、參賽要求
1.參賽作品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要求,選題緊貼教育教學實際,主題立意鮮明,內容健康富有時代性;制作技術應符合廣播影視節(jié)目播出審查標準;參賽者(制片人)應對作品擁有著作權,不得從他處抄襲、轉載,否則將取消參賽資格并自行承擔后果;因作品著作權而引發(fā)的糾紛或因此給大賽造成影響、損失的,由參賽者(制片人)承擔所有法律責任。
2.省略。
(2)參賽作品應制成DVD數(shù)據(jù)光盤一份,紙質材料一份。光盤上注明作品名稱和制作單位。
(3)參賽作品時長超過30分鐘者,應制作3分鐘的作品簡介片;參賽作品為系列片者,應制作5-10分鐘的作品簡介片。
(4)需要特殊播放環(huán)境者,光盤內應提供專用軟件插件。
(5)截止時間:所有報送材料請務必于9月10日前報到協(xié)會。
四、獎項設置
本次大賽按科普片、專題片、影視教材和DV原創(chuàng)四類分別設置獎項,獲獎比例在該類別報送作品的60%左右。
科普片、專題片、影視教材三類原則上只設一、二、三等獎及優(yōu)秀獎,視情可增設特等獎。
DV原創(chuàng)作品設最佳主題表現(xiàn)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剪輯獎和優(yōu)秀DV作品獎。
為表彰積極參加本次活動的各級組織和單位,還設立特別組織獎。
10月份在協(xié)會學術會議上頒發(fā)各類獎項。
五、匯款與地址
每部作品收取專家評審費200元,應與參賽作品同時寄出。
匯款和報送材料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qū)復興門內大街160號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岳華收
郵編:100031請在附言中注明“教育影視大賽”
聯(lián)系電話:010-66490963 66419038
周國平先生是著名的哲學家、作家,曾有一個中學生拿著他寫的《面對苦難》的閱讀題去找他做,周國平面對許多考題,完全不知道如何解答,最后對照標準答案批改,幾乎不及格。我想,人各有異,閱讀的感悟自然不同??墒菢藴蚀鸢竻s把人們禁錮在一個思想的牢籠里,要求一千個讀者只有一個想法。挪威有一個政治家說過“人們都要求言論自由,卻不知道自己還有思想的自由”,難道我們要丟棄最為寶貴的思想自由嗎?在這樣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人,有創(chuàng)新意識,有獨立見解,太難了。此個人之悲乎?國家之悲乎?
一個人在青年時期,是思維最活躍也是思維還未定型的時期。而這時,應試教育卻要向我們灌輸無數(shù)的定式:答數(shù)學題的定式、答生物題的定式等等。萬一跳出這個圈子,分數(shù)就會對你“橫眉冷對”。這樣,我們的思維只能循規(guī)蹈矩、按部就班,最后墨守成規(guī)。思想決定人格、決定行動,丟失了自己的思想,也就丟失了自己。這樣的人,你可以隨便說他是什么,一種職位、一種角色或是執(zhí)行某項事務的機器,而唯獨不是他自己。我不知道,對于一個獨立的人來說,還有什么比自己已經(jīng)不再是自己更悲哀的事?
眾所周知的文學大師郭沫若,在求學期間成績平平,語文等文科成績還很差,相反理科成績倒較為優(yōu)秀。我只能說,郭老實在是幸運!假如他生在今日,必當利用節(jié)假日補語文,報奧數(shù)班,日日挑燈夜戰(zhàn),翱翔于題海之間。文理分科時自然而然的報理科,上大學時再挑選一個熱門的專業(yè),最后選一項湊合的工作終其一生。至此,一位歷史上的文學大師隕落了、社會上又平添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平庸之輩。我們不禁要問,到底還有多少人才是這樣被活生生的抹殺、有多少可以影響歷史、縱橫捭闔的人物因此而淪落到日日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小市民!
上帝是公平的,人人皆有天才。在座之諸位,身體中都有一個天才的靈魂。而如今呢?也許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有學習的天才,可是我們卻要求百分之百的人把大把大把的時間都花在應試上。是的,回過頭來一看,我們生命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應付考試。假如人們拿出一點時間發(fā)展自己的天才,也許取得的成就已經(jīng)非凡了,可大多數(shù)的人卻都在揮擲著大把的青春去彌補自己的短處。天才不會永遠等待你去發(fā)掘。你無視它,它何必等你至耄耋之年?
應試教育要讓人們知道,有誰是所謂的第一,有誰是所謂的倒數(shù)第一;有誰是所謂的勝利者,有誰是所謂的失敗者。有誰注定成功,有誰注定失敗。它用一個虛名,把我們都耍了。
回老家后,我和我初中的朋友們在一起玩。不知怎么說著說著,就有人調愷道“李建,你是我們這里面最笨的了。”李建是我最好的朋友,但成績倒數(shù),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打工了。我原本以為他回反駁別人的話,沒想到。李建垂下頭,憋了半天說道一句:“我是有點笨。但,不管怎么的,我也是你們中最早賺錢的啊。”這又引起了其他人的大笑。看著我的兄弟,我為此感到痛心。應試教育讓我最好的朋友深信,他自己是個笨蛋、是個失敗者。有了什么特別好看的書,我也會向他推薦。但李建最常跟我說的是“澤的,看書這樣的事都是你們這樣的人干的。我就不必了吧。”——是誰毀了我的朋友?
悲哉我中國少年,哀哉我少年中國!應試教育抹殺了人的天性,扼殺了人的天才,把人推向了一條平庸之路。
那我們無能為力了嗎?只能坐以待斃嗎?
其實,生活中像是有一架巨大的天平:一邊是現(xiàn)實,一邊是理想。在現(xiàn)實的托盤上,往往是家人老師的期望、別人的不理解以及未來的不確定性;而在理想的托盤上,常常只有我們自己孤軍奮戰(zhàn)。想要維持這家天平的平衡,需要我們既有理想主義,又同時敢于面對現(xiàn)實。
但,面對現(xiàn)實不是要匍匐在現(xiàn)實腳下,適應現(xiàn)實也絕不是要改變一個人最內核的東西。我們要有理想主義,要堅持信念。是的,也許理想主義者會如泰勒斯般摔的很慘并受到嘲笑。但,一個沒有理想主義者的社會,勢必是一個完蛋的社會。一個沒有理想主義的人,勢必是一個平庸的人。宇宙演化億萬年而賜予我們靈性,不是僅僅讓我們用那靈性去謀飯碗的。人腦的價值除了做題,還可以思考。思考現(xiàn)狀,思考出路。
當然。還請諸君不要以為我是鼓勵大家放棄學習,我所希望的是大家用另一條路走向應試教育所希望的那個終點。那是一條人跡罕至的路: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請相信,求知欲、好奇心是人類的本能,這幾乎是所有哲學家的共識,我在此不再贅述。我們可否用這兩項本能去征服應試教育呢?
事實證明,這并不是天方夜譚。在與這個體制抗爭的人,有很多很多。大家可以上網(wǎng)查“一名北大女孩給周國平的信”,希望大家能夠看看。當然,舉一個就在我們身邊的例子:陳鳳池,山東省的理科狀元,我們學校的才子。他幾乎每天晚上都要上網(wǎng)或者看電視,高考前還起來看歐冠賽,但卻一樣取得了成功。我相信,天才的成分一定有,但他也一定充分利用了求知欲和好奇心。
請不要忘記:求知欲、好奇心是本能,不是天才,每個人都可以利用好它。如果你感受不到它,那是應試教育已經(jīng)把它掩蓋了?;厥滓幌履愕耐?,你就會真切的相信他們的存在。我們要重新挖掘它們。
引言
隨著我國高職院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和社會對英語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普通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不得不面臨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即學生之間英語水平差距加大,出現(xiàn)英語弱勢群體。本文所探討的對象是“新生中的英語弱勢群體”,主要是指新生當中那些在中學階段英語基礎就比較薄弱、英語成績不理想、英語學習能力欠佳的學生所組成的群體。該群體在進入大學英語學習中,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zhàn)。更多地關注新生中英語弱勢群體有其必要性和特定的條件優(yōu)勢。
1. 關注新生中英語弱勢群體的必要性及條件優(yōu)勢
“英語弱勢群體”既然是一個“群體”,說明這類學生數(shù)量之多,關注這類學生有其迫切性和必要性。英語弱勢群體一直是英語教師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對于英語弱勢群體自身來說,英語成為很多學生發(fā)展道路上的“絆腳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因為英語這門課程而影響到高考成績和志愿的選擇。進入大學后,英語學習將繼續(xù)影響他們的大學學業(yè)和將來的就業(yè)。因此,很多學生為之苦惱。新生進入大學后,面臨新的學習環(huán)境、新的生活自然會產(chǎn)生諸多的不適應。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一般學生從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過渡到大學階段,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教師的指導幫助。
2. 對新生中英語弱勢群體的特點分析
新生中英語弱勢群體具有一般英語弱勢群體的特征,即普遍存在學習英語觀念錯誤、學習英語缺乏信心、興趣、動力和學習方法不當?shù)葐栴}。但作為剛剛入校的大一新生來說,進入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懷有很高的熱情和期望,有著提高改變自己的愿望,也希望能夠在大學期間改善自己的英語“處境”。針對新生當中英語弱勢群體所存在的問題和特點,筆者認為有必要采取相應的措施。
3. 幫助新生中英語弱勢群體適應大學英語學習的具體措施
3.1 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師生情感
融洽的師生關系,孕育著巨大的教育“親和力”。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會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我國教育名著《學記》中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情感也有遷移功能,學生對教師的情感也可以遷移到學習上,從而產(chǎn)生巨大的學習動力[1]。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凱洛夫說過:“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迸c新生中英語弱勢群體在短期內培養(yǎng)師生感情,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需要英語教師的努力,并要他們注意一定的原則和方法。
3.2 克服消極情緒,重樹學習英語的信心
新生中英語弱勢群體在以往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屢受挫折,喪失信心。教師應盡快找到英語弱勢群體學習英語困難的關鍵問題和根本原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克服學習英語的心理障礙,消除對英語的恐懼感,重樹學習英語的信心。在幫助他們重樹信心的過程中,教師的鼓勵尤為重要。例如,教師發(fā)現(xiàn)這部分學生有進步,要采用積極的話語鼓勵他們,讓他們也有機會受到贊揚;有些學生性格比較內向,教師在作業(yè)的批語中也可以留下鼓勵的話語,或畫一張笑臉符號;推薦學生讀一些有關成功的英語學習者如何克服困難而成功的故事,以此來激勵他們。筆者通常也會向學生講述自己學習英語曾遇到的挫折和困難,幫助他們重新找回學習英語的信心。教師要切身體會學生的難處,想方設法幫助他們,為他們服務,而不能采取忽略的態(tài)度。
3.3 轉變教師“教”的觀念和學生“學”的觀念
觀念直接影響著人的行為。教學觀念的誤區(qū)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習觀念的誤區(qū)同樣也會影響學生的學。英語弱勢群體的問題,是英語教學中比較難解決的問題。教師首先要轉變對這部分學生“任其自由發(fā)展”的無能為力的觀念。教師要持有積極的態(tài)度:正確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有助于解決英語弱勢群體問題。如果英語教師對此信心不足而采取放棄態(tài)度,英語弱勢群體的問題將更難解決。
3.4 注重心理因素,激發(fā)學習英語的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并指引學習活動趨向教師所設定的目標的心理傾向[4]。學習動機可以劃分為外部學習動機和內部學習動機。教育心理學學習動機原理說明了動機與學習有密切聯(lián)系:動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習的效率。正確的學習動機能推動學生刻苦努力,是取得理想學習成績不可缺少的條件。而大學英語弱勢群體在以往惡性循環(huán)的英語學習中逐漸喪失明確的學習動機,英語學習陷入被動的局面。因此,在新生的英語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和保持英語弱勢群體的英語學習動機,是非常重要的。
3.5 授之以“魚”,也授之以“漁”
新生中的英語弱勢群體基礎往往比較薄弱,所以在與大學課程銜接的過程中補習詞匯、語法知識,增加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有必要的。以詞匯教學為例,新生對大學英語學習最直接的認識就是詞匯量太大,單詞記不住。而對于英語弱勢群體來說,中學階段的詞匯掌握得不夠扎實,根本無法應對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應是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是說教學應側重學習技巧、學習策略的訓練[6]。教師在授之“魚”的同時,關鍵要授之“漁”。新生中的英語弱勢群體通常缺乏系統(tǒng)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使用正確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策略,消除對英語學習的無助感是非常必要的。
結束語
幫助新生英語弱勢群體適應大學英語學習,涉及到學生長久的心理狀態(tài)、學習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改變以及新的學習習慣、方法的建立和鞏固,這些不是一蹴而就的。英語教師要正視英語弱勢群體存在的事實,關注這一群體,以足夠的熱情和耐心,采用恰當?shù)姆椒ê蛯Σ?,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大學英語學習,改變他們在英語學習中的被動局面。
參考文獻: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聽說能力英文影視劇題材廣泛,人物形象各異,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欲望。而且,英文影視劇聲形并茂,能夠調動學習者多種感官去體會語言信息,參與英語學習,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這樣,學生會主動爭取更多的機會,多聽多說,聽說能力自然會提高,進而提高課堂效率。(2)提高視聽說訓練,體會鮮活地道的英語電影的語言是最接近現(xiàn)實生活的語言,體裁多,范圍廣,包含有不同地理區(qū)域、社會階層、文化程度、職業(yè)、年齡、性別的人物對話。影視劇中的對白,鮮活地道、形象生動,并大量使用生活化口語化的對白,通過影視劇中人物形象生動的表演,使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Tl:e727-5038381NGLISHEQUARES學會詞語間的搭配,體會口語的感彩,掌握交際用語中的習慣表達方式,體會鮮活地道原汁原味的英語,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3)提供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給學生播放優(yōu)秀的英文影視片,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們可以潛移默化地學會運用文化知識、語言知識,增強了對文化差異的辨識度和接受能力。學生會更加透徹、全面地理解語言的內涵,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從而促進了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
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主張為學習者建構一種對知識理解的概念框架,用于促進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因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它是根據(jù)維果斯基的最鄰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對較復雜的問題通過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得學習者自己能沿著“支架”逐步攀升,從而完成對復雜概念意義建構的一種教學策略。20世紀30年代,前蘇聯(lián)著名心理學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他認為學習者獨立解決問題的實際發(fā)展水平與在成人指導下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潛在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以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為代表的建構主義者正是從維果斯基的思想出發(fā),借用建筑行業(yè)中使用的“腳手架”(Scaffolding)作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實質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為學習過程中的腳手架。支架式教學由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搭腳手架-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進入情境-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個節(jié)點)。獨立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探索開始時要先由教師啟發(fā)引導(例如演示或介紹理解類似概念的過程),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示,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導、幫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漸減少,愈來愈多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最后要爭取做到無須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繼續(xù)攀升。合作學習-進行小組協(xié)商、討論。通過討論使對所學主題的認知進行調整,小組的認知逐漸變得明朗、一致起來,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概念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即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效果評價-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評價內容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對小組合作學習所作出的貢獻;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二、支架式教學對高職寫作教學的啟示
支架式教學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shù)膶ο??;谥Ъ苁浇虒W的五個環(huán)節(jié),下面以新標準高職公共英語系列教材第二冊Unit 2完成道歉信為例來闡述高職英語寫作的支架教學模式。
(1)搭建支架。圍繞道歉信這一主題,按“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學生前面已經(jīng)學習了感謝信、祝賀信等,對這類信函的格式已經(jīng)基本掌握,現(xiàn)在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建立道歉信的概念框架:道歉(事由)―解釋原因―再次道歉/請求原諒―做出保證/提出補救。
(2)進入情境。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課本上的兩篇例信提供了很好的問題情境,教師通過問題將學生引入這一情境。
(3)獨立探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自主學習和探索,結合道歉信的概念框架對例信進行分析,驗證概念框架。學生會發(fā)現(xiàn)例信一是采用道歉(事由)―解釋原因―再次道歉―做出保證的框架,而例信二則是按照道歉(事由)―解釋原因―請求原諒―提出補救的模式展開的。與此同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框架的每一部分的慣用表達,例如“I’m extremely sorry for...”、“Please forgive m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have caused you”。學生在完成例信的解讀后,可以根據(jù)教材上的寫作練習或自己生活中案例進行道歉信的寫作。
(4)合作學習。在支架式教學中,學生與教師、其他同伴的交流會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關鍵影響。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探討對于道歉信的認知和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在討論中學生會完善對于道歉信知識的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