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11 16:11:2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健康教育效果,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專業(yè)健康教育已成為護理工作領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1], 貫穿于整個護理工作。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響護理質量, 影響患者的滿意度。在工作中護士知識缺乏, 對健康教育認識不夠, 教育內容簡單, 形式單一, 支持系統(tǒng)不完善, 缺少明確的質控方法等都會影響健康教育的效果, 是護理工作中值得重視的問題。
1 護士方面
1. 1 加強護士對健康教育的認識。健康教育是一項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有評價的教育活動[2]。通過對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與護理技能, 來改變患者生活和行為方式, 提高自我護理保健能力, 消除或降低危險因素, 預防并發(fā)癥,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既可提高護理質量, 又能減少護患糾紛的發(fā)生。
1. 2 加強自我學習能力, 不斷提高教育能力及水平。健康教育涉及多學科知識, 要求護士不僅要有扎實的醫(yī)學知識, 還要具備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知識。因此要鼓勵護士積極參加護理大專及本科的自修學習, 多看書, 看好書, 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及教育能力, 以適應健康教育的要求。
1. 3 注重應用護理程序進行健康教育
1. 3. 1 評估:收集患者自身的基本信息, 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經濟條件、心理狀態(tài)等資料, 確定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 對知識的接受能力, 確認所關心的問題, 持續(xù)、動態(tài)地進行評估, 以制定不同階段健康教育的內容。
1. 3. 2 計劃: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健康教育的內容和目標, 選擇合適的健康教育方法, 如圖片指導、示范訓練等, 可采取一對一、小組式等形式, 以達到預期目標。
1. 3. 3 實施:按照計劃針對不同個體、不同疾病階段, 采用不同的教育內容, 做到少而精且分次、有序[3]。
1. 3. 4 評價:從患者的言語及行為表現中判斷健康教育的內容是否被接受和掌握, 由此來衡量教育目標的實現程度。
1. 4 注重語言與非語言交流。在健康教育中護士要注意儀表端莊, 舉止優(yōu)雅, 面帶微笑以及關注的目光, 適時地使用觸摸, 會使患者產生溫暖、親切的感覺, 增加對護士的信任。與患者溝通時, 要注意傾聽, 使用文明用語, 語氣、語調恰當, 語言通俗易懂。同時要注意使用安慰性、鼓勵性和勸慰性語言, 并給予積極的暗示, 消除悲觀恐懼心理, 增強遵醫(yī)行為和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進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1. 5 選擇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護士應根據不同年齡、不同疾病階段、不同心理狀態(tài)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 如口頭宣教、圖文宣傳、幻燈、示范訓練、發(fā)放健康資料等形式, 體現個體化, 差異化, 根據情況不斷改進, 注重教育效果。
1. 6 護士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教育目標選擇合適的教育時機。例如護士在為糖尿病患者測血糖后告知血糖數值, 同時講解血糖值正常范圍, 使用降糖藥的注意事項, 低血糖反應的預防等, 并根據患者的接受能力發(fā)放健康畫冊、健康資料, 在為患者輸液后對患者進行藥物指導等。既可節(jié)約時間, 又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2 管理層方面
2. 1 加強對護士的培訓, 增強法律意識, 避免在健康教育中出現與醫(yī)生不同的解釋或承諾性語言。定期組織護士參加業(yè)務查房、院內講座、院外參觀學習、短期培訓班等, 不斷提高護士專業(yè)技術水平。
2. 2 完善支持系統(tǒng)。實行藥品、衛(wèi)材下送, 各種報表電子化, 使用氣動物流設備等, 減少護士用于其它工作時間;合理配備護理人員, 實行彈性排班, 護理病歷表格化, 縮減護士記錄時間, 真正做到護士有充足的時間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2. 3 健全質控管理。護理部制定健康教育質控標準, 以便護理部、科室護士長進行檢查監(jiān)督, 并與績效掛鉤。通過信息反饋掌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分析原因, 及時進行調整, 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 小結
重視健康教育, 科學地運用護理程序, 不斷提高護士教育能力和技巧能夠使患者信任, 建立良好的遵醫(yī)行為, 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從而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降低醫(yī)療費用, 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提高護理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許英妮.護士健康教育能力的現狀及培養(yǎng).國際護理學雜志, 2008, 27(12):1331.
1.2開展咨詢活動定期安排常見病相關的專家咨詢活動,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對前來就診的患者給予詳細、耐心解答,使患者通過與專家交流、溝通獲得與所患疾病相關的知識[6]。同時定期組織相關科室的專家開辦門診健康教育大課堂,進行健康教育知識講座,詳細講解預防知識、護理知識、并發(fā)癥、治療、用藥注意事項等內容,使患者掌握自我保健知識,控制疾病的發(fā)展[6]。
2結果
隨機調查200例門診患者,結果減輕了焦慮情緒184例占92.00%;治療護理依從性好196例占98.00%;保持良好生活方式170例占85.00%;提高患者疾病對認識148例占74.00%?;颊邔﹂T診護理服務滿意198例占99.00%,無護理投訴事件發(fā)生。
3討論
門診是醫(yī)院的重要窗口,是患者進行診斷治療的首要場所,門診患者由于社會、職業(yè)、地位、民族、信仰、生活習慣、文化程度的不同,所患疾病也不同,要使每位來門診就診的患者都能達到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態(tài),提高全民素養(yǎng),預防疾病,保護和促進康復,就要做好門診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7]。
【中圖分類號】R32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031-01
幼兒牙齒尚在生長發(fā)育階段,近年來,由于人們飲食習慣、飲食結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導致幼兒齲齒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幼兒口腔保健工作迫在眉睫,幼兒在學齡前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能夠降低幼兒齲齒的發(fā)生率。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10月間對幼兒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干預效果進行調查。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市某幼兒園2012年5月-2014年10月間66例幼兒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幼兒分為兩組,每組33例,實驗組進行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干預,對照組患兒不予處理,實驗組幼兒平均年齡為(2.8±1.7)歲,男性16例,女性17例;對照組幼兒平均年齡為(2.9±1.6)歲,男性15例,女性18例,所有幼兒家屬知情,且同意參與調查,兩組幼兒一般情況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一般方法
1.2.1制定保健內容:根據《幼兒保健學》和《幼兒少年衛(wèi)生與婦幼保健學》中相關規(guī)定和標準,制定相關內容,并將制定的內容印刷成冊。
1.2.2健康教育:實驗組幼兒的家長也要參與到健康教育活動中,因此對于家長來說,要告其齲齒的危害、齲齒發(fā)生的原因、相關預防措施,同時要告知家長幼兒正確的刷牙方式,將制定的手冊發(fā)放給家長,并叮囑家長仔細閱讀。家長要嚴格按照正確的方式指導幼兒進行牙齒清潔,同時糾正幼兒日常生活中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老師在幼兒園也要開展口腔衛(wèi)生知識講座,可以采用動畫、繪圖等方式,將齲齒發(fā)生的過程以及齲齒的危害講給小朋友,讓小朋友自覺的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1.3效果觀察
對兩組幼兒進行為期半年的教育干預,對兩組幼兒刷牙方式正確率、牙菌斑指數進行調查,根據牙菌斑指數來評價幼兒口腔衛(wèi)生狀況。所有內容均由我院醫(yī)師進行統(tǒng)計,并將結果進行記錄。
1.4評價指標
1.4.1口腔衛(wèi)生狀況
良好:牙齒表面無牙菌斑,或有少量牙菌斑分布于牙頸部,刷牙方式正確;尚可:幼兒牙齒表面存在線狀牙菌斑,寬度不超過1mm,能夠保持良好的刷牙習慣,但刷牙方式或可不正確;一般:幼兒牙齒表面存在超過1mm的牙菌斑,但未超過牙齒三分之二,刷牙習慣較差,刷牙方式錯誤;差:幼兒表面牙菌斑超過牙冠的三分之二,刷牙方式不正確。有效率=良好率+尚可率。
1.5數據統(tǒng)計
文中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資料采用t值檢驗,P
2.結果
2.1兩組幼兒口腔衛(wèi)生情況:實驗組幼兒口腔衛(wèi)生評價良好的15例,尚可11例,有效率為78.8%;對照組幼兒口腔衛(wèi)生評價良好的5例,尚可7例,有效率為36.4%,兩組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
2.2兩組幼兒刷牙正確率比較:實驗組有8例幼兒刷牙方式錯誤,有25例幼兒刷牙方式正確,正確率為75.8%;對照組有26例幼兒刷牙方式錯誤,有7例幼兒刷牙方式正確,正確率為21.2%,兩組幼兒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
3.討論
齲齒已經成了幼兒最常見的口腔問題,齲齒會導致牙周病發(fā)生,且一旦方式齲齒,病情將無法逆轉。牙菌斑是導致齲齒、牙周病的主要因素,牙菌斑長時間侵襲會導致齲齒發(fā)生。因此,牙菌斑是評價幼兒、患者口腔衛(wèi)生的主要標準。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能夠減少牙菌斑殘留,降低齲齒發(fā)生率。我院針對幼兒園幼兒、幼兒家屬開展了一系列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活動,在我院的調查結果中顯示:實驗組幼兒口腔衛(wèi)生評價良好的15例,尚可11例,有效率為78.8%;對照組幼兒口腔衛(wèi)生評價良好的5例,尚可7例,有效率為36.4%,且實驗組幼兒刷牙方式正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
我們認為,口腔健康教育不僅僅要在幼兒中進行,在小學、中學中也要開展口腔教育工作,幫助兒童、青少年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我院調查時間較短,尚未對幼兒齲齒發(fā)生情況進行調查,刷牙是影響齲齒發(fā)生的主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導致齲齒發(fā)生的因素還有很多,因此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在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對幼兒進行教育,同時還要做好一系列的防護措施,降低幼兒齲齒發(fā)生率。
總的來說,幼兒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干預能夠達到糾正患兒錯誤刷牙習慣、提升幼兒口腔衛(wèi)生指數的目的,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方式。
參考文獻
[1] 楊少萍,張斌,楊蓉,侯莉,沈慧芬,王慧.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07):972-974.
[2] 錢哲.在托幼機構保健醫(yī)生中開展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3,29(06):348-349.
【中圖分類號】R197.32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392-02 骨折患者由于康復期較長,且術中所采用的多種固定方法,容易給患者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1]。本研究將對56例應用健康教育處方患者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診治骨折患者112例,按完全雙盲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6例;對照組男女比例30:26,年齡20-70歲,平均(35.28±10.22)歲;研究組男女比例28:28,年齡22-77歲,平均(39.58±11.74)歲;骨折因素:交通事故41例,高處摔傷21例,重物砸傷30例,其他2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折因素等基線資料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對照組患者包括出入院健康宣教,指導正確規(guī)范的飲食、運動及休息計劃;對患者說明各項標本采集方法及檢測目的,解除患者心理疑慮,并耐心講解??萍膊≈R及骨折圍術期指導等常規(guī)教育[2]。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健康教育處方:護士將每位患者不同骨折類型對應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均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獨立處方,并分階段循序漸進的使用。同時根據患者體征、病程等情況予及時更換合理的健康教育處方,待患者出院時,以書面形式將健康教育處方給患者及家屬閱讀,進而加深印象。
1.3 觀察指標: 健康教育知識知曉情況及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3]。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用SPSS20.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與處理,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X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出入院時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情況: 兩組患者出院時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情況均優(yōu)于入院時,組內比較差異明顯(P
表1 兩組患者出入院時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情況[n(%)]
項目對照組(n=56)研究組(n=56)入院時出院時入院時出院時疾病預防知識22(39.29)41(73.21)25(44.64)53(96.64)相應治療方案11(19.64)43(76.78)11(19.64)54(96.43)飲食運動方案19(33.93)40(71.43)18(32.14)52(92.86)藥物知識9(16.07)37(66.07)9(16.07)48(85.71)檢查時注意事項10(17.86)31(55.36)12(21.43)42(75.00)圍術期注意事項7(12.50)39(69.64)9(16.07)50(89.29)出院后注意事項15(26.79)41(73.21)14(25.00)53(96.64)預后術后并發(fā)癥17(30.36)38(67.86)19(33.93)49(87.50)2.2 兩組患者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兩組患者發(fā)生常見并發(fā)癥有便秘、瘡、關節(jié)脫位、術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其中研究組發(fā)生常見并發(fā)癥3(5.36%)例與對照組的12(21.43%)例比較,差異明顯(P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中,兩組患者出院時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情況均較入院時有明顯提高,說明予骨折患者合理的教育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度,從而增強治療依從性,以達到理想治療目的。其中研究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健康教育處方較常規(guī)教育的應用效果更佳,其通過針對性分階段的為每位患者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處方,利于患者身體在合理、科學的情境下行有效康復。同時本研究結果中,研究組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36%較對照組的21.43%有顯著差別。說明健康教育處方不僅應用效果較佳,而且在臨床應用中可有效減少骨折患者因手術治療而引發(fā)的多種并發(fā)癥(便秘、瘡、手術感染、關節(jié)脫位等),安全性較高。健康教育處方是根據患者實際骨折情況,予適當改變添加健康教育處方內容,應用靈活性較高。另外,待患者即將出院時,護士將書面記錄的健康教育處方給患者及家屬閱讀,以便加深對健康教育處方的印象,利于出院后相關注意事項的有效實施。關于骨折患者由于年齡的差別對健康教育處方的實施效果有一定影響,該問題本研究尚未對此進行詳細調查分析,有待進一步實驗探索。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處方在骨折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較佳,且可有效減少骨折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臨床應用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我院自2010年在全院開展了責任制整體護理,其中責任護士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實施過正中筆者發(fā)現,急診科對留觀患者的健康教育一直是全院工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其原因為急診患者量多、病情急、危重、復雜、流動性大而留觀時間又短[1]。為了提高急診科健康教育水平,我們不斷探索具有急診特色健康教育路徑。依據標準制定健康教育計劃,為患者制定留觀期間的健康教育路徑表,以滿足患者的需要[2]。筆者將健康教育路徑運用于急診科留觀的患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7月~12月在我院急診留觀的患者486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其中男279例,女207例,年齡18~82歲,平均年齡37歲,兩組在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地域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預方法 兩組均實施整體護理,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健康教育方法,健康教育不受時間限制,由護士隨機進行,干預組采用健康教育路徑方法進行指導,由責任護士按健康教育路徑表有計劃的向患者及家屬采用口述、示范、卡片等多種方式進行,并及時評價完成情況及修訂內容,護士長每天抽查。每階段對患者進行相關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比較兩組病員對相關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和護理質量滿意度情況。
1.2.2干預內容 第1d:向患者介紹觀察室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姓名、醫(yī)院制度、便民措施,解釋檢查項目的目的及配合要點,指導活動與休息,飲食指導,評估患者與家屬的需求和接受能力,行心理干預。第2d:介紹相關疾病的病因、癥狀、體征、治療、預后,完善相關的檢查,講解藥物的治療作用、用藥時間、注意事項、有關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及應對措施,必要時再行心理干預。出院前:評估患者的需求、解答患者和家屬想要了解的問題,向患者交待回家后的注意事項,介紹活動與休息及合理鍛煉的方法,繼續(xù)用藥的用量、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復診的時間,如遇緊急情況與醫(yī)院聯系的方法等[3]。每次實施均應對應相應的時間段,實施后責任護士和患者雙簽名,以便核查是否及時落實。責任護士在下次實施前應評價上次健康教育的落實情況并及時調整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案。護士長定期督查患者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情況,并給予指導。
1.2.3評價方法
1.2.3.1相關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調查 采用自制的"健康教育知識問卷表",讓患者及家屬復述每階段健康知識,包括醫(yī)院規(guī)章制度、使用藥物、治療及相關注意事項、靜脈導管的維護、注意事項共10題。每個問題分為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得分為3、2、1分。在出院時給予兩組評價問卷測試,25~30分為掌握,18~25分為部分掌握,小于18分為未掌握。問卷回收率為100%。
1.2.3.2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 采用自制的"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表",了解患者對治療護理過程的滿意率,共20題,每題5分,90~100分為滿意,80~89分為較滿意,80分以下為不滿意。問卷回收率為100%。
1.2.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運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結果
2.1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比較,見表1。
2.2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比較,見表2。
3結論
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主要是幫助患者了解、掌握與自身疾病相關的醫(yī)療知識,并養(yǎng)成對疾病恢復有益的飲食、起居等生活習慣,消除患者不良的精神反應,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4]。急診留觀患者病情復雜多樣,流動較大,且病情危險,導致急診觀察室的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大,隨機性強。健康教育路徑通過有時間性和最適當的護理服務程序,使健康教育內容制度化、規(guī)范化、具體化,讓護士能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健康教育工作,避免了護士行為的盲目性和隨意性[5]。
健康教育路徑規(guī)范了護士的教育行為,增強了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護士在評估、教育、評價、再教育的基礎上,鍛煉了工作能力。健康教育多次少量地進行,患者容易掌握和接受。同時,每天的教育評估,增加了護士和患者的交流機會,縮短了護患距離,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路徑在急診留觀患者中的應用,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率及對護理服務質量的滿意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護理方法,值得參考和推薦。
參考文獻:
[1]薛靜,王琳.綠色通道與急診留觀患者健康教育[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6):2813.
[2]凌燕芬.健康教育路徑在腹腔鏡卵巢腫瘤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11):9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303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6年10月~2009年2月收治確診的支氣管哮喘患者170例,男87例,女83例;年齡16~68歲,平均44±14歲;病程1~30年,平均14±7年。全部病例診斷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2003年修定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診斷標準。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合并癥;職業(yè)性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危重癥者;語言表達能力缺陷者。
方法:①健康講座:每月進行1次,一般選擇雙休日,在呼吸內科醫(yī)師及護士指導下進行,采用靈活、開放的教學方式,患者及家屬隨到隨參加學習。內容包括《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解讀;學習和掌握定量霧化儀(MDI)和峰流速儀的使用方法;β2受體激動劑、糖皮質激素吸入劑注意要點及使用方法;哮喘日記記錄;自我管理方案制定等。采取講大課、問題解答、操作示范、相互交流、發(fā)放哮喘教育小冊子等方法。當日檢測肺功能,并在醫(yī)師、護士指導下進行哮喘病常識考卷及哮喘生命質量評分表問卷調查填寫。登記并整理。②電話回訪:患者留有聯系電話,出院分3個月,6個月,1年由1名經治醫(yī)師和1名專科護師進行回訪。詢問患者是否按出院指導按時服藥及吸藥。方法如何。是否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煙,養(yǎng)寵物。是否保持室內環(huán)境潔凈,避免接觸室內外的變應原,減少劇烈的情緒表達等。哮喘病常識考卷及哮喘生命質量評分表問卷調查電話問答后替代填寫。回訪電話一般由患者自己接聽,也可由日常照顧其生活起居者接受電話回訪。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2.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 果
接受電話回訪或健康講座的支氣管哮喘患者在哮喘常識考試、肺功能(PEF、FEV1)、年住院日、年急性發(fā)作次數、年醫(yī)療費用各方面好于對照組,且健康講座在哮喘常識考試,年醫(yī)療費效果優(yōu)于電話回訪。見表1。
討 論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嚴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常見病,由于目前尚不能根治,兼據反復發(fā)作性,所以以居家治療為主?;颊呒凹覍賹ζ湔J識程度與自我處理方法對本病的療效和預后至關重要。健康教育是患者及家屬提高對支氣管哮喘病的認識、配合診治、預防濫治達到減少哮喘發(fā)作次數、程度,提高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
健康教育的方式有多種,目前,主要有健康講座、電話回訪、成立哮喘之家等。本研究顯示健康講座、電話回訪是支氣管哮喘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能提高患者及家屬對支氣管哮喘病的認識、部分改善肺功能、縮短住院日、降低年急性發(fā)作次數、降低治療費用。健康講座、電話回訪各有優(yōu)點,兩者結合較優(yōu)。
健康講座的優(yōu)勢是患者主動參與性好,能互相交流,患者的部分不良心理和情感狀態(tài)得到了調節(jié),從而提高了對支氣管哮喘病的認識,提高了自我防護、自我處理能力,提高了生活質量。電話回訪是健康教育的又一種方式,符合現代護理模式中護理場所由醫(yī)院向社區(qū)、向家庭延伸的護理觀念[10]。加強了醫(yī)院與家庭的聯系,對普及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識、自我防治能力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患者處于被動狀態(tài),主動性不夠。近來也有研究認為,健康教育雖然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自我保健技能,但對其健康和肺功能狀況甚至包括生活質量并無影響[11]。因此對健康教育在支氣管哮喘防治中的作用以及方式應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萍,趙海濤.支氣管哮喘分級治療與管理[J].臨床內科雜志,2007,24:224-226.
2 Kitch BT,Chew G,Burge HA,et al.Socioeconomic predictors of high allergen levels in homes in the greater Boston area[J].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00,108:301-307.
3 張建,徐燕玲.支氣管哮喘反復發(fā)作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臨床肺科雜志,2008,13:110.
4 高彩紅,葛雪香.支氣管哮喘56例健康教育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912-2913.
5 NavaieWaliser M,Mersman C,Lincoln RN.Implementing a Pediatric Asthma Program:Enabling SelfCare Management through Education[J].Home Healthcare,2004,22:633-639.
6 黃曉衛(wèi),張建青,莫小青,等.自我管理教育在兒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6,9:848-849.
7 徐永健,謝俊剛.重視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生活質量評估[J].中華內科雜志,2005,44:324-325.
8 張力燕,王華,郝青林,等.健康教育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治療作用[J].中國康復,2005,20:112.
ICU患者由于病情較重,病情變化較快,患者和家屬都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尤其對于神志不清患者,其家屬承受著比患者更強大的心理壓力[1]。如果患者及家屬這些負面情緒得不到緩解,容易導致醫(yī)療糾紛。為緩解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壓力,使患者得到來自家庭的良好支持,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系統(tǒng)的、全方位的、動態(tài)的、連續(xù)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1年6月-2012年6月入住重癥監(jiān)護室的36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將2010年1月-2011年1月入住重癥監(jiān)護室的3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36例患者中,男23例,女 13例,年齡32~68歲,平均(42.6±7.8)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例,高中(中專)18例,大專及以上14例。對照組32例患者中,男21例,女11例,年齡30~65歲,平均(40.1±5.6)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中專)19例,大專及以上10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年齡、性別及文化程度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由專門的責任組成員對患者進行系統(tǒng)的、全方位的、動態(tài)的、連續(xù)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指導、飲食指導、用藥指導、作息指導、健康知識傳授和技能指導等。對照組應用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進行常規(guī)護理及睡眠衛(wèi)生宣教。常規(guī)開展入院介紹,術前、術中、術后健康教育。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掌握80%以上內容為優(yōu)秀,60%~80%為良好,60%以下為差[2]。(2)比較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患者和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
2 結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對疾病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疾病掌握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對疾病掌握情況比較 例(%)
組別 優(yōu)秀 良好 差
觀察組(n=36) 20(55.6) 13(36.1) 3(8.3)
對照組(n=32) 8(25.0) 13(40.6) 11(34.4)
F值 12.66
P值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的比較 例(%)
組別 誤吸 便秘 皮膚壓瘡 感染
觀察組(n=36) 1(2.8) 2(5.6) 0 2(5.6)
對照組(n=32) 4(12.5) 6(18.8) 5(15.6) 7(21.9)
P值
2.3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和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36例,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者35例,滿意度為97.2%;對照組患者32例,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者27例,滿意度為84.4%;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心理指導 健康教育是一種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社會活動和教育活動,可以促使人們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行為和習慣,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3]。其首要任務是協(xié)助患者正確認識并積極應對心理健康問題,從而促使患者克服消極情緒的影響,積極、樂觀地面對疾病,從而更主動地配合醫(yī)護治療和護理。ICU是救治危重患者的科室,一般患者病情都比較危急,且一般情況下不允許親人陪護,患者容易產生孤獨、寂寞、恐懼的感覺,再加上ICU特殊的環(huán)境,室內監(jiān)護儀器設備發(fā)出的聲音,更增添了患者的煩躁。護士應該換位思考,體貼、關心患者,為其營造舒適溫馨的環(huán)境,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放寬探視制度[4],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調動患者積極性,增強患者自信,使其盡早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回歸社會。
3.2 飲食和作息指導 對患者給予飲食和作息生活指導,針對不同疾病患者提供針對性的飲食指導,急性期無法進食者禁食,可以進食者根據患者病情給予鼻飼、腸內營養(yǎng)、腸外營養(yǎng)等,從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半流食、軟食、普食,囑患者營養(yǎng)搭配,合理均衡。指導患者進行適度的活動,因人而異,術后盡早下床活動,活動量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宜。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使患者保證足夠的睡眠,勞逸結合,使患者理解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康復的理念[5]。
3.3 專科指導 包括用藥指導,健康知識傳授和技能指導。指導患者遵醫(yī)囑按時、按量服藥,勿擅自隨意調整藥物種類、數量,同時告知患者藥物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預防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報告醫(yī)生進行處理。護士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向患者介紹操作的要領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進行專項護理的必要性,使患者了解疾病的預防、急救方法,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循序漸進,提高患者抵抗能力。
患者在ICU期間由專門的責任組成員對患者進行系統(tǒng)的、全方位的、動態(tài)的、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度過危險期轉至普通病房后仍應提供連續(xù)性的健康教育[6]。指導患者堅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囑患者繼續(xù)堅持功能鍛煉,并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護理和功能鍛煉的正確方法及注意事項。另外,囑患者保持心情舒暢,不輕易動怒、生氣,避免大喜大悲,使患者能夠信任并且配合我們的治療和護理,從而最快的度過危險期,爭取早日轉到普通病房繼續(xù)治療。
參考文獻
[1] 王玲,鐘蕭.ICU患者健康教育路徑[J].吉林醫(yī)學,2011,32(7):1439-1440.
[2] Chiu Y L,Chien W T,Lam L W.Effectiveness oft needs-based education uprogramme for families with a critically ill relative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J].J Clin Nurs,2004,13(5):655-656.
[3] 陳靖,陳玉琴,何捷,等.對危重患者及家屬同步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0,25(6):577-579.
[4] 劉國英.重癥監(jiān)護室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9,16(3):231.
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1]。住院產婦是醫(yī)院住院患者中的一個特殊群體,為了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配合開展好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2010年10月開始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對產婦采取健康教育路徑的方式實施健康教育,取得滿意效果?,F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0~11月收治分娩產婦192例,年齡21~35歲,平均28歲,學歷大專及以上學歷115人,高中54人,初中19人,小學4人,無文盲,溝通交流理解能力良好,家庭關系良好,家庭經濟良好;順產88例,剖宮產104例,將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96例。兩組產婦生產方式、年齡、學歷、家庭關系及經濟情況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實施方法:①健康教育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方法,在住院期間,由專業(yè)護士給予母嬰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教育,無固定時間,隨意性較強。觀察組產婦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實施健康教育,由主管醫(yī)生、專業(yè)護士、護士長共同討論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徑表,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時間、健康教育內容、健康教育方式、同時還將護理程序的五個步驟(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應用健康教育中,由專業(yè)護士與患者交流,實施后簽名,由護士長評價。根據產婦的不同特點和需求,反復進行講解、評估、教育、評價,直到全部掌握,將健康教育貫穿于整個住院期間,包括出院前教育,使健康教育既有重點又不會遺漏。見表1。
評價方法:①采用自行設計的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知曉率調查表,內容包括:產婦產褥期正常生理變化、產后康復、用藥知識、飲食和休息、功能鍛煉,新生兒護理技巧、新生兒正常生理、母乳喂養(yǎng)或人工喂養(yǎng)、預防接種等方面,總分100分,在出院前對產婦進行調查,得分≥90分為優(yōu)秀,≥80分為良好,80~60分為中等,<60分為差。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92份,回收有效問卷192份,有效回收率100.0%。②采用自行設計的產婦對健康教育滿意率調查表,答項包括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在出院前發(fā)給患者填寫,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92份,回收有效問卷192份,有效回收率100.0%。
discussion guide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zou zeng-ye,zhong xi-wen,zhong yuan-hui.
china’s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xixiang518102,guang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ervention model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tervention. 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with various form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in different ways, for different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use of group intervention for health interventions. results after health education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nd relapse rate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by statistically biaoming,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obviously. conclusion through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can grea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lapse rate and mortality, the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s in the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the effect significantly in three far-reaching.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tervention; evaluation
我國冠心病患病率不斷上升,有關專家研究表明,于1998年至2008年間,我國男性冠心病發(fā)病率較以往同期將增加26.1%,女性將增加19.0%。我在社區(qū)多年的臨床發(fā)現,證實有逐年增高趨勢, 且冠心病發(fā)病年齡日趨減小。由于冠心病發(fā)病前沒有絲毫預兆,一些患者如搶救不及時,后果將不堪設想,已成為最常見的疾病及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據10多年來,我們開展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的經驗,將88例冠心病患者所采取的健康教育及干預措施,效果評價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通過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止,對本院下屬的30多個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的管轄區(qū)內,經過每年體檢中、社康中心診療中、院本部心血管內科中發(fā)現,并社區(qū)內高危人群中篩選,其中,部份可疑患者經我院心血管內科確診,部份已經確診后服藥治療中,有88例為這次健康干預對像,進行健康干預。男55例,女33例,年齡16~75歲,其中16~35歲10例,35~45歲15例,45~55歲63例。
1.2 采納的標準 ①必須是確診的患者;②能為此次干預愿意合作的患者。
1.3 效果評價指標 對88例干預患者的發(fā)病率和復發(fā)率,減少服藥率,降低并發(fā)癥的對照。
2 干預內容方法和干預模式
2.1 目前采用的教育形式,以參加人數不同,病情輕重分為集體教育、小組教育和單人教育,多為三者并用。集體教育多采用示教室進行講解,采用廣播、宣傳欄等媒介進行。其優(yōu)點是允許患者提問,組員之間可互教互學,增加了醫(yī)患之間的接觸。單人接受指導這種方式亦可作為以上兩者的補充,對伴有活動能力差、文化程度低及個人隱私情況較多者最為適用,冠心病患者喜歡自己看書學習,不受上課時間及教育內容的約束,適合于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視力尚好的冠心病患者。形式如下。
2.1.1 采取書面形式 比如贈送《健康教育處方》,給患者贈送一本《冠心病健康教育處方》,通過閱讀,患者可了解冠心病的自我調護知識等。
2.1.2 組織專題講座 組織冠心病的專題知識講座,講解冠心病的治療、轉歸、注意事項及意識、自我防護等。
2.1.3 個別指導 針對患者知識層次、掌握疾病知識及信息程度不同,對患者進行一指導。準確回答并解釋患者提出的問題,給予有效正確的指導。個別指導是所有教育方法中最有針對性、最受患者歡迎的方式。
2.1.4 建立冠心病健康教育專欄 積極宣傳冠心病的保健知識,強化人們的衛(wèi)生保健意識,理解健康意義。
艾滋病是全球共同關注的傳染病,其發(fā)病率逐年增加。在我國,青少年學生病例報告的比例呈上升趨勢[1-3]。青少年容易受網絡等外界的影響,性觀念較以往更加開放,更早,若缺乏預防艾滋病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則易成為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但青少年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強,如能有針對性地開展中學艾滋病健康教育,可減少高危行為,從而更好的防治艾滋病。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在廣州市區(qū)選取4所初中學校的所有初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24個班,867名學生,男生427名,女生440人,平均年齡(14.66±0.67)歲。1.2方法根據以往類似文獻,自制調查問卷,經預調查后,由經過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員明確調查的目的及意義后進行調查。現場調查時統(tǒng)一指導語,說明問卷填寫方法后由學生自行填寫問卷,調查完畢當場收回并核查,如問卷出現缺項、漏項,發(fā)回補填,以保證問卷的有效性。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中國艾滋病防治督導評估指標》[4]中艾滋病基本知識的8條核心指標及其態(tài)度、行為等。1.3干預措施采取知識講座、觀看視頻、宣傳欄、發(fā)放宣傳資料等方式進行預防艾滋病綜合健康教育。知識講座是由社區(qū)醫(yī)院資深醫(yī)生受培訓后在學校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專題講座,每個學校1場;觀看視頻是利用各班內的多媒體教育設備,在班會時播放;宣傳欄是在教室內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版面展示,展示時間為1周;發(fā)放宣傳資料是向學生發(fā)放預防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小冊子。在干預前和干預1個月后分別進行問卷調查。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情況干預前后均發(fā)放調查問卷867份,收回有效問卷867份,有效回收率為100%。2.2學生干預前后艾滋病8條核心指標知曉率比較對于艾滋病8條核心指標,總體知曉率干預前88.35%,干預后97.92%,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輸入艾滋病患者的血液能感染艾滋病”在干預前已較高,達到99.19%,干預后99.88%,干預前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7條核心指標,干預前知曉率均達到80%以上,干預后可達到90%以上,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3學生干預前后對艾滋病態(tài)度比較學生對艾滋病態(tài)度方面,干預后正向持有率均有提高,“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握手”由57.21%提高到79.35%,“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一同進餐”由48.79%提高到65.63%,“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在一個教室里學習”由49.13%提高到71.2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4學生干預前后艾滋病行為比較學生艾滋病行為方面,干預后正向持有率均有提高,特別是“關愛和幫助艾滋病朋友”提高明顯,由60.21%上升到88.12%,“應該給艾滋病感染者的身份保密”由82.23%提高到94.12%,“積極學習并宣傳艾滋病的相關知識”由88.70%提高到96.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本次調查顯示,廣州市初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對于艾滋病8條核心指標知曉率及總體知曉率,干預前已達到88.35%,比同類研究結果要高[5,6],說明大部分初中生已通過其他渠道對艾滋病有一定的認識。干預后知曉率在90%以上,已達到國務院《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動計劃》目標規(guī)定要求“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知曉率青少年達到90%以上”的目標[7],比重慶市的研究要高[5],但與高中生的相關研究相似[8,9]。表明廣州市的中學生在學校進行統(tǒng)一規(guī)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對艾滋病的相關信息和艾滋病防治知識掌握較全面,也說明開展學校學生艾滋病綜合健康教育干預對于提高學生艾滋病基本知識是有成效的。學生對艾滋病態(tài)度方面,干預前,學生普遍不愿意與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握手、進餐或與其在一個教室里學習。雖然干預后正向持有率均有提高,學生們對艾滋病感染者的態(tài)度有一定改變,但一涉及到切身健康,比較注重自我保護,仍然存在疑慮和戒心,即學生更擔憂感染艾滋病,特別是“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一同進餐”的人數只有65.63%,說明大家對艾滋病患者仍存在一定的歧視和恐懼。學生艾滋病行為方面,干預后正向持有率明顯比態(tài)度提高,特別是“關愛和幫助艾滋病朋友”提高明顯,由60.21%上升到88.12%,而“應該給艾滋病感染者的身份保密”及“積極學習并宣傳艾滋病的相關知識”分別提高到94.12%及96.08%,說明干預后,學生對艾滋病有了正確的認識,愿意為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提供幫助,營造全社會關愛艾滋病患者的和諧氛圍。綜上所述,采取知識講座、觀看視頻、宣傳欄、發(fā)放宣傳資料等方式進行預防艾滋病的綜合健康教育,能提高初中生對艾滋病知識的知曉率及態(tài)度、行為的正向持有率。學校應根據學生對艾滋病信息獲取途徑和心理需求,組織開展最適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從而取得最佳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更好的預防艾滋病。
參考文獻
[1]楊晴,羅雅凌,廖清華.江西省2011—2015年青年學生艾滋病監(jiān)測結果[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6,37(7):1079-1081.
[2]李一,惠珊,于蘭,等.黑龍江省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趨勢與相關知識行為調查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13,29(5):562-564.
[3]徐園園,朱正平,吳蘇姝,等.南京市2002—2014年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特征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5,21(10):893-894.
[4]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艾滋病防治督導與評估框架(試行)[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9.
[5]朱俊,唐小清,沈靜,等.初中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預近期效果評價[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5,29(5):491-494.
[6]喬敏,梁利花,周艷.鄭州市初中生艾滋病知識態(tài)度行為現狀[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3,34(12):1490-1492.
[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動計劃》的通知[EB/OL].(2012-01-13)[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