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4 11:14:1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教師口語課程探索與實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SPOC以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概念
SPOC的全拼為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這是一種現代課堂的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同,這種教學模式無論在理念上還是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SPOC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在線云端平臺,把微課、小班教育等融合在一起,達到線上線下融會貫通的效果。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不受時空、環(huán)境等限制,利用星星點點的時間隨時隨地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不再受學習場所的限制,也不再受單一學習模式的禁錮,提升了教師上課的可操作性,讓學習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個適應現當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潮流的模式。雖然基于大數據的教學早已有之,但是其在職業(yè)教育課堂的教師口語課程中的應用,還處于探索和發(fā)展階段。它依托強大的互聯網平臺,把現代的線上教學和傳統(tǒng)的線下教學有機結合。這兩種模式互相交匯,互相融合,互相貫通,從而讓學生的學習渠道不再受傳統(tǒng)諸多條件的限制,可以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水平?;旌鲜浇虒W模式的提出,完全突破了傳統(tǒng)教育教學的窠臼,課堂開始從“填鴨式”向“群英薈”轉變;從“一言堂”向“一起說”轉變;從“一枝春”向“百花放”轉變。在這種教學理念下,教師充分挖掘“學生本位”課堂的內涵與意義,利用豐富的互聯網信息資源,因材施教,進行差異化教學。教學相長,完美融合,無縫對接,形式多樣,全面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師口語教學設計
本文以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yè)教師口語的教學為例,對依托各類網絡學習平臺開展基于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情境案例教學進行實踐探索。
(一)課程解讀
教師口語課是一門公共課。當代社會,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從“小小主持人”到“演講與口才”“超級演說家”,全社會都非常重視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我校是一所高職院校,師范學院是其較大的院系,培養(yǎng)的學生未來可能會成為各地區(qū)的小學教師。小學時期是語言形成的重要階段,所以對小學老師的語言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校開設教師口語課程主要是為了提升這些未來小學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是,這些學生畢竟是高職學生,雖然他們有強烈的學習愿望,卻因為基礎薄弱,自信不夠,課堂上很難與老師互動。所以,這一門需要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師口語課程的教學效果很難令人滿意?;诖吮尘埃覀円劳谐菍W習通平臺讓學生進行線上學習,讓他們不必直面教師,而是有屬于自己的空間去反復研磨,認真思考。同時,我們也會兼顧使用釘釘、微信等網絡平臺進行輔助。目前,該課程針對我校學生開放,學生通過賬號密碼登錄學習,這門課程也是我校首批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截至目前,學生的訪問量已經突破636.5萬次。
(二)課程設計
教師口語是語文教育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我校語文教育專業(yè)是江西省“雙高”院校的重點建設專業(yè),也是江西省高職院校優(yōu)勢特色專業(yè)。普通話水平的達標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本課程的重點教學目標。該目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堅持“理論指導、實訓主體”的教學理念,采用“線上下交互、課內外融合”的教學組織模式,依托“五位一體”的綜合實踐平臺,使學生在“自我學習”“小組合作”“實踐提升”“崗位對接”的過程中全面提升教師職業(yè)語言素養(yǎng),不斷增強語言藝術實踐應用能力,實現一專多能。
(三)課程資源
教師口語課程串聯線上與線下學習,銜接課前預習、課中講解和課后復習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聯通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打通師生全程化互動渠道,建立能力提升的豐富載體,強化知識、技能、實踐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多措并舉,實現課堂學習、畢業(yè)實習、實踐就業(yè)的無縫對接。在平臺上,我們配套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優(yōu)秀學生的展示,為學生學習、訓練提供借鑒,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為教學效果的持續(xù)提升提供保證。
三、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師口語教學實施
我們的教學過程基于教師口語的目標任務,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設計活動方案,開展訓練實踐,滲透愛國主義、理想信念等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術手段,打造專業(yè)性與趣味性平衡、思政性與信息化并存的高效課堂。
(一)數據支撐,精準把握學情
該課程教學對象為語文教育專業(yè)高職一年級學生。我們以一個班為實驗對象,開展了課前調查活動,結果顯示:35.8%的學生對朗讀有興趣,但自覺開展朗讀活動的學生數量較少;78.2%的學生認同流暢之于朗讀效果的保障意義,但朗讀的流暢度有待提升;學生有掌握朗讀技巧的強烈愿望,但因為缺乏朗讀指導和朗讀實踐,朗讀水平參差不齊。另外,我們在數據平臺了解到,通過前一個模塊普通話語音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規(guī)范發(fā)音和氣息控制的基礎,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升,但情感的理解與呈現能力還有待提高,技巧還有待掌握運用,實踐還有待深入推進。我們通過調取課程平臺的成績、課后作業(yè)、各類調研調查、學生投票等相關數據,讓學生在線上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開啟一段“沉浸式”學習體驗。
(二)豐富手段,營造多元環(huán)境
基于以上數據支撐,我們采用學習通、學習強國、喜馬拉雅、微信等軟件,在動態(tài)化、形象化、碎片化的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建立直觀體驗環(huán)境,教師和學生不再是單向輸送,而是充滿了樂趣和互動。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生對教師不再畏懼,對學習也不會反感,而是充滿著期待和憧憬。而教師也可以實時和學生進行互動,實時對學生的口語學習過程進行監(jiān)測和督導,學生的學習結果可以隨時進行更新和改進,教師也能全面、客觀、及時地對學生進行評價。
(三)明確路徑,巧用教學方法
按照“學—練—用”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設計并實施“課前自學—課中實踐—課后提升”教學模式。學生課前通過線上自主探究學習感知理解教學內容,課中通過作品朗讀實踐深入教學內容實質,課后通過社團活動、語言賽事、崗位實踐、社會服務實現能力提升。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掌握了作品朗讀要領,提升了作品朗讀技能,課程的教學目標順利達成。通過“學—練—用”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學生走近教育對象,在把握教育對象特點和能力的基礎上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活動,寓學于教,教中學,教中做,教學相長,增強了崗位適應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能力突出,受到縣區(qū)教育主管部門和實習見習基地的高度評價。(四)體驗模式,提升學習興趣以興趣為落腳點組織課堂,展開課程。每個項目開展一次主題比拼,提高學生的參與面與參與度,使學生在有序競爭的學習狀態(tài)中提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異組同質的小組劃分模式,在均衡分組中增強了學生參與活動的自信,建立了學生參與比拼的積極心態(tài)。在“誦讀紅色家書”這一章節(jié)中,我們把課堂搬到了小劇場。課前我們通過學習通發(fā)布了朗讀任務,學生大多躍躍欲試。有兩個小組的學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將分別通過分角色合誦與情景劇的方式來演繹經典,同時進行比拼。學生按照學習通平臺發(fā)布的既定計劃,進行沉浸式角色扮演。第一小組給我們帶來的是《紅巖魂》?!?949年11月14日,江姐遇難。遇難前她寫下最后一封家書,成了留給后人的絕筆?!迸园祖告疙懫?,學生沉浸其中。第二組學生演繹的是《我的自白書》。學生設置了牢房的背景,陳然手戴鐐銬出場,他的衣服上血跡斑斑。再加上多種聲光元素的融合,一旁的攝影組學生早已準備好了相機。幕布徐徐拉開,這珍貴的資料也被我們拍攝、保存并上傳至學習通平臺,為英雄發(fā)聲、向英雄致敬。就這樣,在這節(jié)課上,兩個小組的學生以個性化的形式呈現了紅巖英雄的光輝形象,充滿了時代元素,展現出了別樣的紅巖。
四、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師口語教學成效
(一)學會主動學習,積極討論互動
教師口語課程是高職院校師范類專業(yè)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理實一體課程。學習這門課,最大的問題在于學生不夠積極主動———或是靦腆,或是能力不足,他們在課堂上沒有勇氣當著眾人的面展示自己。因此,教師越講越枯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越來越差。自從我們采用了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的課程內容和授課形式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線上教學時,學生的積極性空前提升,他們采取豐富多彩的方式主動學習。如提交錄音,主動答題,認真完成作業(yè)。有學生為了錄出自己滿意的作品,整整花了一個晚上,這種刻苦鉆研的勁頭,讓教師無比感動,也無比欣慰,教師驚喜地發(fā)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前所未有的高漲。更意外的收獲是,以前學生從不會在課后對教師提問,而現在,學生會主動通過平臺發(fā)表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思考,一旦有問題提出,立馬就有學生進行討論互動。我們的SPOC平臺儼然成了一個小小的學術交流平臺,學生充分發(fā)掘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擁有了創(chuàng)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
(二)提高課堂效率,利用點滴時間
首先是考勤點名。原來,教師要對著冗長的花名冊進行點名,耗時耗力,破壞課堂氛圍。現在,平臺所提供隨機點名的操作程序大大節(jié)省了課堂的時間。其次是課前預習。在SPOC平臺,教師事先讓大家預習的講義、PPT及微課視頻可以在課前就進行上傳,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提前掌握教師在課堂上要講的知識,在課堂上就不必花太多時間去講理論,而是可以把時間用在朗讀和口語的實踐部分,提升課堂效率,同時也能把我們理想中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落到實處。再次看課堂效果。在SPOC平臺,膽小的學生會變得自信,普通話基礎較差的學生會敢于開口。因為平臺會記錄他們努力的過程,看到他們變得越來越好。在課堂上,他們不再害怕被教師點名、提問,而是帶著求知的心去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讓課堂真正活起來、動起來。最后看課后復習。對于學生而言,時間是最寶貴的成本。大家原本就有大量的課后專業(yè)課作業(yè),因此,花許多時間去進行口語練習不可行也不現實。但是,SPOC平臺給大家創(chuàng)造了一個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的機會。同樣的刷手機,學生開始把注意力從抖音、小紅書轉移到學習平臺上,這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
(三)科學考核評價,提升學生素質
期末考核是課程學習的重中之重?;赟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我們在考核時也有了充分的評分依據?,F在,學生平時利用平臺的學習情況都會記錄在后臺,作為教師對學生的考核標準,這就包括:觀看視頻、討論話題、回答問題等。這些數據清清楚楚,不摻絲毫水分,學生對于平時成績的打分不再有疑義。這樣看來,他們總評的成績就不僅僅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的期中、期末考試決定,而是一個綜合的、動態(tài)的評價過程。學生們即便“臨時抱佛腳”也是沒有用的,可以篩查出一部分平時不上課,考試混過關的學生。這種考核方式,全面提高了學生素質。
五、結語
在現代社會,SPOC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完美融入了線上線下教學的優(yōu)勢,既完美契合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又可以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和學生完美互動,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生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回顧我校教師口語課程開展的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教學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最讓大家驚喜和期待的是,我們的口語課程完全摒棄了枯燥的教學氛圍,輕松活潑又井然有序,視頻、音頻、線上、線下,大家參與度空前高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明顯提高。但是,我們也看到,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我校畢竟剛起步,還有很多不完善和亟待改進的地方。我們在發(fā)揮SPOC平臺教學優(yōu)勢的同時,也將不斷優(yōu)化教師的上課方式及教學思路,讓課堂更接地氣,更上云端,實現網絡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對課程的參與率,切切實實提升教學質量,助力“雙高建設”。
參考文獻:
[1]戴舒惠,羅鵬,李俠.基于SPOC的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神經外科教學中的設計和應用[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2,30(2):234-237,256.
[2]袁堂波,蔡大衛(wèi),魏子健,等.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研究[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22,14(6):1-4.
[3]白蕓,徐偉洲,馬春艷,等.小組教學在高校課堂教學改革中的應用:以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為例[J].榆林學院學報,2022,32(2):72-76.
[4]魯玉秀,易姣嬌.“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8,39(19):72-73.
作者:楊蘇立 單位:九江職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