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35:4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中美術教師見習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和新課程改革的積極推進,美術教育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由原來簡單的理論學習發(fā)展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新的教育模式體現(xiàn)了更高的教育目標,也對初中美術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我們應該緊跟素質教育的步伐,轉變教育思想,鉆研教學方法,在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發(fā)揮美術教育在培育人格、塑造人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 新課標與舊模式的沖突
新的初中《美術課程標準》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指導下,強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新課標改變以往以美術門類劃分學習內容的方式而以學習活動的方式劃分學習內容,這些改變雖然從課目的轉變上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伸展,但令美術教師迷茫的是,如果說按照以前的課目劃分和教學模式,他們還能用規(guī)定的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的話,那么現(xiàn)在用老的課時模式讓學生既要掌握造型又要學會表現(xiàn),既要了解設計又要嘗試應用,既要懂得欣賞又要展開評述,既要綜合知識又要探索新知,恐怕最后每一個課目都會是半拉子工程,試想以現(xiàn)在初中普遍運行的每周1課時的美術課程安排,除去繁重的學習任務,學生哪有時間去體驗和探索。因此,在中國應試教育尚處強勢的教育體制面前,新課標的理想無疑是與現(xiàn)實沖突的弱者。
2 新課程對美術教師的新要求
2.1 提高人文素質
任何藝術活動的發(fā)生及其作品的誕生都離不開一定的文化環(huán)境。如果我們拋開藝術作品產生的歷史背景、作品影射的時代內容甚至藝術家本人的主客觀條件,就事論事,就不可能準確地理解藝術作品的豐富內涵。如凡高的《向日葵》,如果不了解這位荷蘭畫家的強烈個性和坎坷的經歷,是不可能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對人的生命、對人的精神的追求的;如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如果不了解德國法西斯屠殺無辜的格爾尼卡居民,以及畢加索當時的境遇,是不會了解作品的偉大象征意義的。初中美術教育要求教師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并能利用自身豐富的人文知識,使學生在文化情景的熏陶中認識美術。作為新時期的美術教師應該主動轉變以往的應試教育觀念,把教育教學的立足點放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上來,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開創(chuàng)精神和審美情趣。
2.2 提高專業(yè)技能
由于美術教育具有獨特的“視覺藝術”性特征,所以它要求美術教師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yè)技能,沒有高專業(yè)技能的美術教師,是不可能培養(yǎng)出學生好的審美情趣和素質的,也會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就目前大部分地區(qū)初中美術教育的情況來看,美術教師的專業(yè)技能較好,而問題大多出現(xiàn)在會不會“教”上,這主要是由于以往的高師教學中,過分關注美術技能教育而忽視教育技能教育所造成的。作為初中美術教師必須在最基本的教育教學方面下功夫,從課堂導入、教師教態(tài)、板書設計、課程演示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質,真正地擔負起初中美術教育的重任。
3 新課程背景下的美術教學
3.1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教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是家庭、學生和學校的統(tǒng)一,其根本功能是促進人的成長與發(fā)展。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當好參謀,因材施教,也要有不斷探索、尋求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的個性。新課改要鼓勵學生對課程的自我理解,自我發(fā)揮,培養(yǎng)人才的創(chuàng)新、實踐意識,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實踐規(guī)劃管理工作。創(chuàng)造力包含了知識、想象和評價的能力。美術教學過程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xiàn)的場所。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持久地重視審美能力、人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等素質的培養(yǎng),構建具有開放性的教學觀,形成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體系、教學方法和途徑。可以建立長期合作的教育實習基地,采用全方位的見習模式,使學生經常性地參與美術課外實踐活動。
3.2 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美術課堂教學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素養(yǎng)已成為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基礎。所以美術課教師應注重開發(fā)信息資源,采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教學,較好的完成了有些通過講授不易理解的教學內容,使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適應新形勢下基礎教育的變革發(fā)展。新的課程改革要想取得成效,必須經過對藝術課程計劃的研究、反思綜合實施。美術教師要能領會它的精神并運用到教學中,緊跟時代的步伐,責無旁貸地擔起課程改革的重任。將自己融入課程改革的洪流中,不斷探索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力、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藝術素質、熟練運用所學知識的技能。綜合運用先進的美術教育思想,使初中美術教育走向一個新的高度。
3.3 美術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從素質教育到今天的新課程標準的出臺,美術教育越來越強調學生的自主性,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顯示出如何通過美術這個平臺來塑造新世紀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觀念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確實,美術教育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藝術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方面相比其他學科,有著天然而獨特的優(yōu)勢。通過實踐我們完全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作為突破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在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F(xiàn)階段的繪畫課教學都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創(chuàng)作,主要可以引導學生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去考慮。在繪畫中要使作品出色,就必須畫自己的,畫有自己的想法。有的雖然臨摹得很好,作為教師還是要引導他們自己想,自己創(chuàng)造。這樣慢慢通過作業(yè),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理念得以漸漸樹立,并逐步實踐,不斷提高。
4 總結
教師是教學中的關鍵角色,教師對所授課目的掌握水準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雖然當下初中美術教師的整體素質已有很大提高,而且大多都接受過專門培訓,但由于個體的差異,導致教師在本專業(yè)領域內會各有所長,而在我國大多數(shù)初中里,美術教師常常是一人負責一個年級,這種方式無論是針對新、舊教學內容都缺乏靈活性,“師源共享”就是針對這個問題提出的?!皫熢垂蚕怼笔侵复蚱圃瓉淼哪昙壺撠熤?,根據(jù)教師的專長并結合新課標指導下的教材內容編排教師任課表,在考慮課時負擔均衡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對師源進行優(yōu)化配置,各年級的美術課教學由多名美術專業(yè)教師穿插任教,雖然這種方式未必能達到完全的取長補短,但在新課標倡導的校際師源共用思想難以落實的情況下能做到校內師源共享,最大限度使現(xiàn)有師源學有專攻、教有所長。
參考文獻:
[1] 胡知凡主編.藝術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 劉芳.美術教育課改革芻議[J].山西科技,2009(1).
[3] 范迎春.關于我國高師美術教育改革的思考[J].株洲工學院學報,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