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色婷婷综在合线亚洲,亚洲欧洲免费视频,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最新国产成人盗摄精品视频,日韩激情视频在线观看,97公开免费视频,成人激情视频在线观看,成人免费淫片视频男直播,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99

健康管理的相關知識模板(10篇)

時間:2023-08-27 14:54:2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健康管理的相關知識,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健康管理的相關知識

篇1

兩個把關

檔案質控“把關”:通過接診醫(yī)師行體格檢查、輔助檢查、檔案填寫完成后,由專職人員對檔案完成情況進行把關,實施專項質量控制,對填寫不規(guī)范、評估不科學等問題進行質控整改,對合格檔案送檔案管理人員再次審核后再行上傳。

檢驗質量“把關”:優(yōu)生項目健康檢查中大部分內(nèi)容為實驗室檢查,為確保檢驗結果精確,狠抓檢驗室質量控制工作,對標本及試劑的存放嚴格溫控。對大型設備,按照一周一開機,一月一定標,開機必質控,質控必繪圖的檢驗工作原則,檢驗員定期繪制質控圖,監(jiān)控檢驗域值區(qū)間,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糾正,確保無偏差,嚴格工作流程,定期設備維護,嚴格掌握各項質控指標,確保檢驗數(shù)據(jù)真實可靠,每年國家室間質控抽檢均達標。

三個到戶

宣傳培訓是先導,派出專業(yè)骨干逐級對基層工作人員進行宣傳教育培訓,充分利用人口學校由宣教技師對育齡家庭進行培訓,在農(nóng)村開展各類活動中發(fā)放優(yōu)生優(yōu)育宣傳教育資料,營造良好宣傳氛圍,為將項目工作做到以人為本,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做到“三個入戶”,即宣傳到戶,將國家的好政策宣傳到每一個目標家庭;通知到戶,將活動的詳細內(nèi)容目的、方法等面對面認真說給群眾聽;隨訪到戶,對參與者做好信息跟蹤調查,提高自愿參與意識和體檢參與率。

四個結合

健康檢查是項目工作的核心內(nèi)容,從接診、檢查等各流程必須嚴謹規(guī)范,讓育齡群眾從服務中感受到國策的關愛。在健康檢查中主要實施了“四個結合”即:門診服務與流動服務相結合,定點服務與巡回服務結合,分類檢查與集中檢查相結合,便民利民與高效惠民相結合。針對我市區(qū)域廣,人員居住分散,群眾進城難的實際情況,提前將體檢內(nèi)容及注意事項告知檢查家庭,做好知情及體檢準備,醫(yī)療技術人員組建孕前優(yōu)生健康檢查流動服務隊,攜帶設備在偏遠鄉(xiāng)場進行便民服務,為確保服務質量,每到一個地區(qū)定點服務一天,對B超、婦檢、尿檢等現(xiàn)場即可進行檢查的項目進行分類予以認真檢查,對于上機操作的送檢標本固定容器穩(wěn)定保存定時帶回進行集中檢查,對檢查結果由專業(yè)人員進行電話告知,宣傳員送達。對于到門診固定服務點檢查的群眾,設立綠色通道,開辟專門的接診室,工作人員系統(tǒng)服務,宣傳告知查訊網(wǎng)址,群眾通過上網(wǎng)即可查詢優(yōu)生知識和體檢報告是否完成。在高危篩查評估中,從客觀、科學的角度對存在的高危因素進行分析,針對受檢人群的多樣性,對高危因素進行逐一分析,科學評估,對每個家庭都做到面對面優(yōu)生指導,從精神、飲食、健康等多方面進行指導,對初篩異常的患者建議進一步確診,對實質性疾病患者建議轉診,對一般生殖道疾病者即時治療,對存在的顯性風險及時進行干預指導、健康咨詢,給受檢家庭一個科學滿意的答復,使每個待孕家庭科學做好孕前準備。

五個確認

對待各參檢家庭跟蹤隨訪是檢驗項目成效的關鍵,因此,做到“五個確認”即:確認早孕,確認孕期平穩(wěn),確認出生健康,確認科學喂養(yǎng),確認產(chǎn)后避孕。通過公布優(yōu)生咨詢電話和發(fā)揮基層宣傳員哨點作用,認真完成受檢者的跟蹤隨訪。出現(xiàn)停經(jīng)及早孕反應的及時進行早孕確認,并告知服葉酸至孕3個月,健康教育預防早孕流產(chǎn);對在孕家庭告知到固定醫(yī)療機構定期孕產(chǎn)期檢查,確保孕期順利;出生家庭及時上門確認新生兒健康狀況,并指導科學喂養(yǎng),灌輸早教理念;科學指導產(chǎn)后避孕節(jié)育,預防意外妊娠。通過以上各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通過主動服務讓群眾滿意。

抓好孕前優(yōu)生健康檢查質控工作的基礎

規(guī)范現(xiàn)場服務流程:孕前優(yōu)生健康檢查務機構結合實際,以滿足技術流程、方便群眾為原則,科學劃分服務區(qū)域,規(guī)范現(xiàn)場服務流程;按照優(yōu)生咨詢-病史采集-宣傳教育-體格檢查-檢驗化驗-影像檢查等流程,參檢夫婦有序參加,充分體現(xiàn)優(yōu)質服務和人文關懷。

篇2

[中圖分類號] R19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2(b)-014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evance between nurse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hospital management.Methods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was carried out for 152 nurses in 3 hospitals in Huizhou Area in January 2016,including MBI and SCL-90.The relevance between SCL-90 and MBI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proportions of emotional exhaustion,depersonalisation and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with different degrees in the clinical nurses was 30.3%,52.6% and 57.9%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levels,namely emotional exhaustion,depersonalisation and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in the nurses in different departmen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Nurse;Occupational burnout;Mental health status;Relevance

業(yè)倦?。╦ob burnout),又稱為工作倦怠,是指在工作中很難順利地應對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進而出現(xiàn)的身心疲勞和衰竭的狀態(tài),如疲勞、焦慮、抑郁等,常發(fā)生于從事以人為服務對象的服務行業(yè)從業(yè)者中[1],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低個人成就感3個維度。職業(yè)倦怠對個體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工作適應性、工作效率、同事間關系均會產(chǎn)生較大的負面影響[2]。醫(yī)院以診治患者為目的,是典型的以人為服務對象的服務型行業(yè),護士作為與身心健康失衡的患者最頻繁接觸的群體,一方面要承擔臨床處置的高風險職責,另一方面又要遵循弱勢患者的需求規(guī)律,無疑是職業(yè)倦怠中的易感和高發(fā)人群[3]。有調查顯示,職業(yè)倦怠是一種有害于身心健康和情緒的反應,可以增加個體在單位的離職傾向[4]。職業(yè)倦怠不僅影響到到護士的工作效率和人才隊伍的穩(wěn)定,也影響到醫(yī)院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我國健康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當前護士職業(yè)倦怠問題越來越突出,本研究旨在探討惠州市護士職業(yè)倦怠及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找出護士職業(yè)倦怠影響的相關因素,為醫(yī)院管理部門制訂干預措施提供相應的依據(jù),從而達到減輕護士職業(yè)倦怠、促進護士心身健康發(fā)展、提高工作效率和社會效益以及緩解醫(yī)患關系,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2016年1月惠州地區(qū)3家醫(yī)院(2家三級甲等醫(yī)院和1家三級乙等醫(yī)院)的152名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其中副主任護師及以上12名,主管護師44名,護師53名,護士43名;年齡為22~49歲,平均(35.2±9.6)歲。入選條件:①人事局編制內(nèi)并簽訂長期合同(>3年)的護士;②精神正常,心身健康;③意識清楚,無智力障礙;④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 于2016年1月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采用不記名的方式,以醫(yī)院為單位,在征得醫(yī)院領導和被調查者本人同意的情況下,由受過專門培訓的人員講解填寫的要求和方法,發(fā)放統(tǒng)一指導語。為保證調查的真實性,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填寫,互相之間不能相互討論,問卷當場填寫完成,當場收回。本次共發(fā)放152份調查問卷,收回152份,問卷零脫離。

1.2.2調查問卷 ①職業(yè)倦怠調查表(MBI):采用國際通用的馬氏職業(yè)倦怠調查表-服務行業(yè)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s survey,MBI-HSS)[5-7],該量表包括情感衰竭(emotion exhaustion)、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與低成就感(personal accomplishment)3個維度,共22個題目。調查問卷采用Liker 7量表計分法給予評價,每題均以0~6分來代表每一現(xiàn)象發(fā)生的頻率,0分為從不這樣,1分為極少這樣,2分為偶爾這樣,3分為有時這樣,4分為經(jīng)常這樣,5分為總是這樣,6分為一直這樣。從情緒衰竭、去人格化、個人成就感3個方面考察護士職業(yè)倦怠水平,以各項目(題目)相加所得總分為各維度得分,其中情緒衰竭和去人性化的分量表采用正向計分法,分量表的計分平均數(shù)越大,則工作倦怠程度越大;低成就感的分量表則采用反向計分法,計分平均數(shù)越小,則工作倦怠程度越小。依據(jù)職業(yè)倦怠程度(輕度、中度、高度)評定標準[8],對護士出現(xiàn)的不同程度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的比例進行統(tǒng)計分析。②癥狀自評量表(SCL-90)[9-11]:該量表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懼、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其他等10個因子共90個題目,選項設有無、輕度、中度、相當重、嚴重等5個,采用五級評分法,即分別計為1、2、3、4、5分。量表中某一因子的得分等于該因子中各項目(題目)相加所得總分除以該因子項目數(shù),評分越高,表明心身癥狀越嚴重。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獨立樣本間采用t檢驗,兩因子間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以P

2結果

2.1護士職業(yè)倦怠評定情況分析

臨床護士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比例分別為30.3%、52.6%、57.9%(表1)。

2.2不同科室護士職業(yè)倦怠水平的比較

不同科室間護士職業(yè)倦怠的三個維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3護士心理健康水平與國內(nèi)常模的比較

將本次SCL-90表各項因子的評分與國內(nèi)常模[12]比較,結果均明顯高于國內(nèi)常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4 MBI與SCL-90的相關性分析

將MBI表各維度分值與SCL-90表各項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與職業(yè)倦怠具有相關性(表4)。

3討論

本次職業(yè)倦怠調查結果顯示,152名臨床護士中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比例分別為30.3%、52.6%、57.9%,其中低成就感所占的人數(shù)最多,表明臨床護士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和自身價值評價不夠,達不到自己的期望。之所以出F這樣的現(xiàn)象,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個人價值不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護理人員都期望自己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白衣天使,救死扶傷,但面對的畢竟是特殊群體,很多病即使全力以赴也無法挽回,往往家屬會失去理智,導致醫(yī)患糾紛頻發(fā),醫(yī)患關系緊張;②社會因素:有研究顯示,擁有較高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醫(yī)務工作者不易產(chǎn)生倦怠感或倦怠感低,相反,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不足者容易產(chǎn)生倦怠感[13];③待遇較低及獎懲體系不健全:護士職業(yè)是一個高風險、壓力大、技術含量高、應激性要求高的行業(yè),但其付出的勞動成果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另外,醫(yī)院的獎懲制度不健全,導致護士的工作績效不能被及時、有效、公平公正的反映出來,最終會使得護士對自己工作產(chǎn)生倦怠感。

不同科室間職業(yè)倦怠比較,發(fā)現(xiàn)急診科護士職業(yè)倦怠感高于其他科室。究其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工作性質和強度:急診科是搶救患者的第一環(huán)節(jié),處在最前沿,往往接收的都是危重患者,而且病種最多、最復雜,常常會出現(xiàn)異常突發(fā)事件,對護士的技術能力和應變能力要求更高。②急診科患者流動性大,患者家屬情緒波動大,護士經(jīng)常處于患者的聲以及患者家屬的焦急、怨恨甚至哭泣等各種嘈雜聲中,容易導致急診護士產(chǎn)生焦慮和煩躁的情緒。研究顯示,諸多影響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中,工作環(huán)境和工作性質是最主要的因素[14]。

本研究結果顯示,SCL-90表各項因子測評評分明顯高于國內(nèi)常模(P

本研究中,MBI量表分值與SCL-90量表分值具有明顯的正相關性,即SCL-90各項因子評分越高,MBI各維度得分也越高,職業(yè)倦怠感就會越強,反之,SCL-90各項因子評分越低,MBI各維度得分也越低,職業(yè)倦怠感就會越弱。這一結果提示職業(yè)倦怠是心理健康及其程度的重要因素,降低職業(yè)倦怠水平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綜上所述,護士的職業(yè)倦怠感明顯,心理健康狀況較差,針對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原因,應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如改善工作環(huán)境、提高工資待遇、增加社會支持力度、心理護理等,這將有利于護士心身健康,提高醫(yī)療質量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Maslach C,Jackson SE,Leiter MP.Maslach Burnout Inwentory:Manual[M].3rd ed.Palo Alato,California:Consulting Psychologiet Press,1996:981-986.

[2]李立強.上海市中心城區(qū)老年人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流行病學調查[J].黑龍江醫(yī)藥,2007,4(20):347-348.

[3]盧曉旭,沛,韓悅.造血干細胞移植后肝靜脈閉塞病的診治進展[J].國外醫(yī)學(內(nèi)科學分冊),2006,33(9):377-404.

[4]駱宏,赫中華.466名護士心理資本與職業(yè)倦怠及離職意愿的關系[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0):933-935.

[5]王永斌,宋志宏.上海市奉賢區(qū)農(nóng)村中老年人骨關節(jié)炎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8,11(9):785-788.

[6]宋思源,趙曉川.醫(yī)務人員職業(yè)倦怠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34):5-7.

[7]鄒雨霞,黃振鑫,靳娟,等.廣州市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職業(yè)倦怠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17(6):679-682.

[8]季建林.醫(yī)學心理學[M].3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220.

[9]宋玉磊,林征,林琳,等.中文版便秘患者癥狀自評量表的信度與效度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2,27(7):73-76.

[10]董列軍,黃紅芳.癥狀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在創(chuàng)傷性骨折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yī)正骨,2012,24(6):76-77.

[11]蔡杰,王慧.展_模型與優(yōu)勢模型的比較――基于癥狀自評量表(SCL-90)強迫量表的研究[J].惠州學院學報,2013,33(4):99-101.

[12]金華,吳文源.中國正常人SCL-90評定結果的初步分析[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1986,12(12):260.

[13]Trindade IE,Bertier CE,Sampaio Teixeira AC.Objective assessment of internal nasal dimensions and speech resonance in individuals with repaired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 after rhinoseptoplasty[J].J Craniofac Surg,2009,20(2):308-314.

篇3

[pick to]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ISO14000 and ISO9000 standard system one and is called "after the industrial age management methods", it follows "PDCA" management mode, and realize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the structured, and procedures and documentation, reduce the risk of production safety,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hazards, and gradually form the good for improved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hazards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TU7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安全生產(chǎn)”是公路施工項目在生產(chǎn)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安全工作的成敗決定項目的前途與命運。項目安全管理不是單一的部門和個人的工作,它是一項系統(tǒng)化工程。

本公司自2004年推行《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以來,各項目均逐步建立了“預防為主、持續(xù)改進”的安全管理模式,加強危險源辨識和控制,實現(xiàn)對事故的預防和生產(chǎn)作業(yè)全過程的控制,使安全管理更加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切實保護員工的安全與健康,有效杜絕生產(chǎn)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一、《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簡要說明

目前,我國推行的《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為GB/T28001《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guī)范》和GB/T28002《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指南》。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主要強調系統(tǒng)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過建立一整套職業(yè)健康安全保障機制,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事故和職業(yè)病的發(fā)生。

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一個動態(tài)循環(huán)的管理過程,其運行模式為職業(yè)健康安全方針、策劃、實施與運行、檢查與糾正措施、管理評審。

二、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在項目安全管理中的運用

1、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方針、目標的制定

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方針是管理體系的指導路線,工程施工項目應根據(jù)上級單位的方針,結合本項目特色,有的放矢,遵循“遵守法規(guī)”和“持續(xù)改進”的承諾,制定適合本項目特點的管理方針。同時,為了控制不可容許的職業(yè)健康安全風險,項目應結合自身實際,制定能夠實現(xiàn)的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目標,目標應予以量化,便于考核。

2、領導決策和全員參與的重要意義

領導決策是項目建立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只有整個項目領導班子意識到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財力,為管理體系的建立與運行提供一個良好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環(huán)境氛圍。

“安全生產(chǎn),人人有責”,堅持以人為本、全員參與是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關鍵因素。安全管理是一個項目施工全過程、全方位、全體員工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每個崗位員工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使安全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專管成線、群管成網(wǎng);才能真正把安全落到實處,切實杜絕生產(chǎn)安全責任事故;才能保證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持續(xù)有效地運行,真正提升項目的安全管理水平。

因此,在公路施工項目職業(yè)安全健康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人的因素”,強化項目領導決策作用,增強員工職業(yè)健康安全意識,實現(xiàn)“全員理解、全員參與、全員支持”,將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與管理體系相結合,保證體系有效運行、持續(xù)改進,提升整體安全管理水平。

3、科學、全面地辨識施工項目的危險源

危險源是導致安全生產(chǎn)事故的根源,是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核心問題。公路施工項目在工程策劃和工程施工階段均應對所有施工活動中存在的危險源加以識別,并有效控制。根據(jù)工程自身特點和條件,充分辨識各施工階段、施工部位的危險源,在識別時還應考慮以下幾點:a項目的主要生產(chǎn)活動、周期性活動;b項目的臨時生產(chǎn)活動;c突況下的的活動;d所有進場人員的活動;e所有進場的物資材料、設備設施。項目部通過對所有危險源進行匯總、分析、和風險評估,確定重大危險源,制定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對其進行有效控制。在項目安全管理過程中,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是一個動態(tài)工作,應及時更新,采取有效手段,從源頭抓起,使所有影響安全生產(chǎn)的危險因素處于受控狀態(tài),從根本上提高施工作業(yè)的安全度,杜絕生產(chǎn)安全事故發(fā)生。

4.加強安全管理,有效運行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現(xiàn)代公路施工項目通過應用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建立科學的安全管理模式,從而真正達到不斷完善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目的。首先,全面落實公路施工項目安全生產(chǎn)主體責任,明確各級安全生產(chǎn)管理人員職責,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為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提供組織保障;其次,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制定體系文件,編制安全生產(chǎn)管理基本制度,有效落實法律法規(guī)、標準規(guī)范和其他要求;第三,切實貫徹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有效運行管理體系,將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做好安全生產(chǎn)教育培訓,認真組織安全檢查、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堅持開展內(nèi)審、監(jiān)督審核活動,確保管理體系運行的可執(zhí)行性和有效性。

三、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在項目安全管理運用中需注意的問題及對策

1、由于辨識人員專業(yè)水平不一,辨識方法不適合工程項目等原因,導致危險源辨識不全面、不徹底,更新不及時;風險評價結果不科學,不真實。要避免此類問題發(fā)生,應選派項目各專業(yè)人員組成危險源辨識小組進行危險源辨識、分析,要每年更新、評估一次;若發(fā)現(xiàn)新的危險源或重大風險時,應及時辨識、更新。

2、為了降低生產(chǎn)成本,無科學地削減安全防護和安全技術措施費用,這是導致安全生產(chǎn)事故頻發(fā)的原因之一。這就需要項目根據(jù)自身特點,制定《安全生產(chǎn)資金保障制度》等相關制度,為安全資金投入提供制度保障;同時,實行??顚S?、專人管理,嚴格各項申領程序,確保安全投入。

3、由于專業(yè)人員少,缺乏經(jīng)驗,監(jiān)督力度不夠,導致安全監(jiān)督檢查不到位、不全面。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除了組織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檢查外;還要抽調項目專家組成安全督察組,對項目安全隱患進行徹底排查,并監(jiān)督整改,同時加大處罰力度。

4、在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應急準備和保證體系不健全,例如組織結構沒落實,人員變動后沒進行及時調整,應急計劃不具體,人員沒有培訓等等。這就要求施工項目認真分析工程特點,結合實際制定可操作性強的應急救援預案,完善應急程序,健全應急組織機構,加強應急設施配備,強化應急演練,提高項目施工人員的應急意識,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

篇4

隨著人們生活的改善,腎病的發(fā)病率不斷提高,生活節(jié)奏快、高熱量飲食、運動少等加速了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糖尿病腎病(DKD)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并發(fā)癥,尤其是病程較長的病人。其病理機制為病人的糖化蛋白增多,使得腎小球膜的厚度變厚,增加了通透性,由于疾病處于中晚期,所以病死率很高[1]。當前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血液透析等,但其并發(fā)癥較多,存活率不高。臨床治療中綜合護理措施具有較大的作用,是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的關鍵[2]。本文研究中以100名DKD病人為例,探究綜合護理措施對DKD病人的治療效果和健康知識普及狀況以及相關癥狀的影響,現(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2010年到2013年DKD病人100例,其中包括男性病人56例和女性病人44例,年齡趨于38歲到75歲之間,平均56.5±2.5歲;平均病程10±3.5年,都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所有病人都符合KDK診斷標準,現(xiàn)將100名病人隨機分成研究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兩組病人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沒有顯著差別,都簽訂知情協(xié)議,自愿接受治療。

1.2 綜合護理措施

1.2.1 一般護理

包括檢測病人生命體征(血壓、血糖、腎功等)、清潔衛(wèi)生等,是護理的基礎工作,一旦發(fā)現(xiàn)病人有不正常的表現(xiàn)要及時報告給主治醫(yī)師并詳細做好記錄,囑咐病人注意個人衛(wèi)生。

1.2.2 健康宣教

向病人及其家屬講明疾病的相關知識,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制定一個詳細的健康教育指引,依照計劃進行工作,使病人及其家屬對疾病能夠充分的了解如疾病的病因、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治療方法以及預后等,努力獲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另外可定期開展知識講座,依照不同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身體狀態(tài)進行個性化健康指導教育,提高病人對疾病的防治的深入理解以及依從性。

1.2.3 心理護理

這一項目在護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因為DKD疾病的病程較長,病情不易控制,打亂了病人的生活規(guī)律并且預后不理想,所以許多病人會產(chǎn)生恐慌、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進而導致消極接受治療,影響血糖的波動。所以醫(yī)護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應積極和病人進行溝通,了解病人心理狀態(tài),為其樹立治療信心,鼓勵安慰病人積極接受治療[3];另外叮囑病人家屬多給與病人關心照顧,令其感到溫暖,舒緩不良心態(tài),積極接受治療。

1.2.4 飲食和運動

DKD疾病的治療是以控制血糖為主,病人應清淡飲食,多吃瓜果蔬菜,并減少食鹽的攝入量;攝入蛋白要以動物蛋白為主,避免食入植物蛋白而加重腎臟負荷,養(yǎng)成少吃多餐的飲食習慣。根據(jù)不同病人的特殊情況,制定相應的鍛煉項目,以提高機體免疫力,但運動量要適中,不可高強度運動加重腎臟損害[4]。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病人治療護理后的效果,空腹血糖、尿蛋白、血壓、尿素氮等各項指標,低血糖、出血、感染等并發(fā)癥以及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所得數(shù)據(jù)錄入SPSS17.0統(tǒng)計軟件,用x±s表示計量資料,檢驗方法為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和計量資料用t檢驗,P

2 結果

研究組病人治療前后尿蛋白、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等各項指標都有明顯改善,具有統(tǒng)計意義(P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DKD)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并發(fā)癥,尤其是病程較長的病人。其病理機制為病人的糖化蛋白增多,使得腎小球膜的厚度變厚,增加了通透性,由于疾病處于中晚期,所以病死率很高[1]。其發(fā)病因素有很多,可帶有遺傳性,早期可有腎血流量和GFR的增加,尤其是大量蛋白質攝入后,并且病人血糖異常可以加重腎臟損害。此疾病死亡率很高,當前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血液透析等,臨床治療中綜合護理措施具有較大的作用,是提高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的關鍵。

綜合護理措施涉及到心理、飲食、運動、健康教育等多方面護理,從多個角度為病人著想,制定詳細的、個性化的護理計劃。首先要對病人的生命體征進行實時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上報并做處理,囑咐病人注意個人衛(wèi)生。向病人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令其充分了解,多和病人交流溝通,引導病人樹立治療信心,消除其負面心理情緒,保持樂觀心態(tài);合理控制飲食,避免高蛋白、高能量、鹽類的攝入,適當進行身體鍛煉等。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組病人的健康知識普及情況較好,各項指標在護理前后改善明顯(P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措施能夠顯著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并發(fā)癥,改善病人生活質量,并可提高健康知識普及情況以及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楊曉紅.89例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3):111-112.

[2]李妙玲.護理干預對中晚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2,11(3):29-30.

篇5

Effect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on Mental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s . Wang Luhui, Zhang Y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ShenyangMedical College, Shenyang 110034,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psychol ogy educ ation on mental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 As to provide a positive measure o f mental health improving. Methods 60 university students in ex periment group w ere conducted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for 3 months. Other 60 studentwere as the control groups.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was eva luated by SCL-90, Coping Style Scale, Social Support Scale. Results 4 factor sc ores of compulsive, anxiety etc of SCL-90 after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 hat before tests in experiment group. After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tafter tests of control groups. The factor scores of actives coping, feeling supp ort, used social support etc. after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 that before te sts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 after tests of control groups . Conclusion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may increase th eir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improve their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

【Key words】 Cogn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Coping style ; Social support

大學生作為青年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力軍。其心理健康水平已引起 學校、家庭及社會的廣泛關注與重視。如何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已列為 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1]。心理障礙的產(chǎn)生包含有認知的偏差或歪曲,已是心理學 界的一種共識[2]。因此,改變認知來達到預防和治療心理障礙已日益受到人們的 重視。為了配合高 校更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采用認知教育的方法對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實驗 研究,以其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科學措施。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一年級新生作為試點,隨機抽取2個班作為實驗組,2個班作為對照組,每 組人數(shù)均為60人。年齡在18~20歲之間,兩組男女生比例約為1:3。實施干預前用SCL-90、 簡易應對問卷及社會支持量表對兩組學生進行了統(tǒng)一測試,顯示兩組之間各項結果沒有顯著 性差異(見表1、表2、表3)。

1.2 方法 針對大學新生的心理狀況,選擇SCL-90、簡易應對方式問卷及社會支持量表作 為心理干預效果的評價指標[3]。運用認知心理學的原理,從認知與情緒、行為的 相互作用 出發(fā)。設計安排了①認識人的心理;②非理性認知特點與情緒變化;③合理認識生活事 件;④情緒的自我調控方法(ABC法);⑤領悟社會支持,開發(fā)有效的求助技巧等板塊的主 題教育。以專題講座、學生自由討論以及團體咨詢等方式進行。每周1次,每次1.5小時,持 續(xù)3個月。認知教育干預后,比較實驗組的對照組學生干預前后心理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的 差異。所獲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0.0進行分析比較。

2 結 果

2.1 實驗組、對照組干預前后心理健康量表上的結果比較與分析 表1結果顯示:實驗組學 生在SCL-90各項因子均分后測分比前測分值低,其中強迫、抑郁、焦慮等3個項目存在顯著 性差異,陽性項目數(shù)上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實驗組與對照組后測相比在陽性項目數(shù)、強迫 、抑郁焦慮上有所降低,差異存在顯著性。而對照組學生后測與前測差異均無顯著性。說明 認知教育可以降低強迫、抑郁、焦慮3項因子的痛苦水平,對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一 定的積極作用。

2.2 實驗組、對照組干預前后應對方式問卷上結果比較與分析 表2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 積極應對維度后測顯著高于其前測及對照組后測分值。消極維度后測低于其前測有顯著性差 異。對照組前后測差異無顯著性。提示認知教育可以影響學生的應對方式,實驗組學生在挫 折和困難面前更多的選擇了“與人交談,傾述內(nèi)心煩惱、改變原來的一些做法或自己的一些 問題”等積極應對,減少了“通過吸煙、喝酒、服藥和吃東西來解除煩惱”等不健康的消極 應對。

2.3 實驗組、對照組干預前后社會支持量表上結果比較與分析 表3結果顯示:實驗組在社 會支持總分、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項后測高于前測,與對照組相比高于其后測,且差異 達到顯著水平??陀^支持得分變化不顯著。對照組前后測相比則無顯著性差異。表明認知教 育可以提高實驗組學生主觀體驗到的情感支持以及社會支持的利用度。

3 討 論

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Ellis)就提出了神經(jīng)癥狀產(chǎn)生的根源是不合理 信念的存在。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焦慮、抑郁、強迫動作等心理疾病的產(chǎn)生確實與 非理性信念有關[4]。認知心理學就是強調認知過程對情緒和行為的重要影響,認 為焦慮、 抑郁等情緒障礙和適應不良的原因主要是異常的思維方式,通過分析找出不合理不現(xiàn)實的一 面,以合理的思維方式取而代之。即通過改變不合理信念,建立現(xiàn)實的認知結構,就可達到 改變情緒和行為的目的。本實驗就是通過認知心理教育課程圍繞認知、情緒和行為相互之間 的關系展開,幫助大學生認識個體心理活動的特點,認識到認知是決定情緒的關鍵因素。針 對大學新生的學習生活和適應新環(huán)境等問題造成的痛苦、煩惱等負性情緒反應,以理性情緒 療法引導使之學會辨別非理性信念并與之辯論,并逐步學會表達和調整自己的情緒。

在現(xiàn)實社會中,大學生總是要面對各種壓力與挑戰(zhàn),在構建合理認知結構的基礎上,還要幫 助大學生認識到要有意識、有目的、靈活的調節(jié)行為來適應現(xiàn)實變化的環(huán)境。即如何應對壓 力與危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個體在高應激狀態(tài)下,如果缺乏社會支持和良好的應對方式,則心 理損害的危險度可達43%,為普通人群危險度的兩倍[5]。可見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 與個體的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本實驗通過引導大學生合理認識生活事件,學會采用“ 與人交談,傾述煩惱”、“放輕松”等積極良好的應對方式。通過“我們是朋友”豐富交際 經(jīng)歷,開發(fā)有效的求助技巧等,更好的開發(fā)利用和感受到社會支持,以減少應激對心身健康 帶來的影響。通過實驗我們認為,認知心理教育在維護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應對方式和提升 社會支持程度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建議深入實際對大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細致分析,有針對 性地開展認知心理教育,以維護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4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思想理論 教育導刊,2001,增刊:1-5

[2]季建林,儲展明.認知治療的國際動態(tài).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4,(2):12 3-125

[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編著.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社,1999:31-35,122-124,127-130

篇6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聯(lián)系

1.教育對象的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對象大都是在校的學生,都是希望通過教育使他們在思想或心理上得到更好的轉變和發(fā)展,使之遵守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

2.教育主體的一致性

當前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員大多是班主任或輔導員,他們長期與學生接觸對大學生的心理、思想、學習、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情況都比較熟悉,并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和方法。

3.教育內(nèi)容的交叉性

無論是思想政治教育還是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都是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端正的人生態(tài)度作為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4.教育目標的重合性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希望通過教育改變學生的錯誤認識和心理,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意識和行為方式,進而積極地對待學習和生活。

5.教育方法的互補性

思想上存在的許多問題都可以借鑒和運用心理學的方法來加以解決,而某些心理問題也可以通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來加以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其實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因此兩者具有一定的互補性。

二、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主要群體是“90后”,大都是獨生子女,成才的自我要求比較高,對得到別人尊重和重視的期望也高,社會和家庭對他們的期望也高,但他們在身體成長的同時,心理沒有能夠很好地同步成熟。

由于當前高校評職稱體制存在問題,絕大多數(shù)教師將工作的重心放在科研上,輔導員日常事務多,帶班多,人數(shù)多,導致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切身需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的方法分析

1.化解逆反心理,做好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面對學生的逆反心理時應注意:第一,工作要堅持實事求是,不要講大話、空話,少講大道理;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學生要態(tài)度誠懇、感情真摯,要富于人情味。

2.研究學生個性特點,塑造良好品德

教育者必須了解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具體來說,一是與學生做朋友。只有教師和學生在地位上達到平等,才能互相信任,進而加深了解。二是對學生投其所好,也就是了解學生的需求。三是多參與學生的課余活動。

3.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點、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從而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學會調節(jié)、控制自己的情緒,掌握一些自我調適的方法和技術,掌握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增進其社會適應能力,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

4.建立具有實效性的大學生心理咨詢機構

高校應建立面向大學生的專業(yè)規(guī)范的心理咨詢機構,引導咨詢對象學會發(fā)掘自身的潛能,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保持身心健康。

5.直面大學生心理實際開展德育

德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要直面現(xiàn)實社會中的矛盾,努力化解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困惑和迷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內(nèi)心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質。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順利實施,有利于S富和完善德育的實現(xiàn)方式,有利于和諧校園的構建。

篇7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Coping Style, Social Support of College Students. Li Ping, Sun Hongwei, Zhuang Na.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ifang 261042,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socia lsupport , coping 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By the method of delaminating the samples and whole taking out the troop, 271 college students of Linyi Normal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Social Support Scale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Results Students in different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need different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tyle, and the difference had remarkable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ocial support; Coping style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較高的心理問題發(fā)生率已逐漸引起學校、家庭及社會的廣泛關注與重視。有資料顯示,有10%~30%的大學生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1]。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已被列為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2]。了解大學生在應激狀態(tài)下如何去應對、社會支持系統(tǒng)如何以及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及干預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迫切性,為配合高校更好地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筆者對大學生進行了此項研究,以期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預提供一些科學依據(jù)。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取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臨沂師范學院的本科學生300名作為調查對象,獲有效問卷271份,其中男148名,女123名。平均年齡18.6±1.24歲。

1.2 方法 調查工具采用①癥狀自評量表(SCL-90)[3],該量表共90個條目,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及精神病性9個因子。采用5級評分制(1分=無、2分=輕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嚴重)。②應對方式問卷[3],該問卷共設62個條目,包括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及合理化6個因子,在6個因子的基礎上又分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3種應對方式,成熟型應對方式包括解決問題、求助2個因子,不成熟型應對方式包括自責、幻想、退避3個因子,合理化為混合型的應對方式,每個條目有“是”與“否”2個答案供選擇。③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3],該量表共設10個條目,包括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

在教師的協(xié)助下,以班級為單位,集體測試,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答卷完成后由教師統(tǒng)一收回。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對資料進行相關分析。

2 結 果

2.1 大學生社會支持及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相關分析 結果見表1。

表1將SCL-90各因子與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利用度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主觀支持與抑郁、焦慮、恐怖及精神病性呈顯著負相關(P

將SCL-90各因子與應對方式各因子進行相關分析顯示,不成熟型應對方式與強迫、人際關系敏感、焦慮、精神病性呈顯著正相關(P

2.2 不同性別大學生社會支持及應對方式比較 結果見表2。社會支持評定量表測試表明,男、女大學生客觀支持、主觀支持2個緯度得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在對支持利用度方面女生顯著高于男生(P

3 討 論

社會支持的緩沖器模型理論認為,社會支持可以緩沖壓力事件對心身狀況的消極影響,保持與提高個體心身健康水平,并且主觀支持扮演重要的角色。已有資料表明,主觀支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極為重大,主觀支持水平高的學生,其心理健康狀況也較好[4],本研究結果表明,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影響僅表現(xiàn)主觀支持方面,而在其他維度上差異并不顯著,表明獲得的主觀支持越少者,心理健康狀況越差,往往會產(chǎn)生較多的心理問題,即感受到的主觀支持比客觀支持更有意義,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似[5]。

男女大學生在社會支持各緯度比較發(fā)現(xiàn),女大學生的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男生(P

另有研究表明,應對方式與個體心理健康水平之間的作用不是單向的,個體良好的適應狀況可能本身就能為其選擇有效的應對方式提供一個良好的心理背景[9]。本研究結果顯示,具有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強迫及精神病性等癥狀的大學生,更傾向于運用不成熟或混合型的應對方式應對困難和挫折,提示心理健康程度影響大學生應對方式的選擇,因此,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促使其選擇和使用成熟型應對方式。

大學院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各種因素,建議把對大學生應對方式的訓練納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鼓勵他們采取成熟型的應對方式處理困難和挫折,鼓勵大學生尤其是男大學生主動利用社會支持資源系統(tǒng),這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成熟型應對方式的選擇和使用的能力,從而又進一步增強其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性。

4 參考文獻

[1]張強,陳麗嬌,趙虎.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12(6):403-404

[2]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增刊:1-5

[3]汪向東主編.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33-35,113-115,130-131

[4]歐陽丹.社會支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青年研究,2003,(3):29-33

[5]蘇霞,劉啟輝,殷曉莉.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關系的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6):410-412

[6]丁錦紅,王凈.在校大學生社會支持狀況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114-116

[7]Ando M. Relationships among mental health, coping styles, and mood. Psychological Reports, 2002,(90):606-612

篇8

【關鍵詞】 不同軍兵種;心理健康;情景特質應對方式;相關分析

為了摸清和掌握駐云南不同兵種心理健康狀況,便于有針對性地指導不同部隊開展心理衛(wèi)生工作,為推動部隊全面建設提供科學依據(jù),我們對駐云南四組部隊2557名士兵進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情況問卷調查,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云南四組部隊(1087名步兵,493名炮兵,490名裝甲兵,487名武警)共2557人,其中男性2532人,占99%,女性25人,占1%;漢族2343人(占91.6%),其他民族214人;年齡5~44歲,平均20.88±3.12歲;文化程度為:初中976人,高中1396人,大專119人,本科66人(2.6%);農(nóng)村2282人,城市275人(占10.8%).

1.2 研究工具 由張理義編制的軍人心理健康量表[1]分9個因子(掩飾、焦慮、抑郁、精神病性、強迫、恐怖、神經(jīng)衰弱、軀體化、人際關系),根據(jù)被測量者對量表每題的回答的“是”或“否”分別計1或0分。計算得出每份量表總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障礙越嚴重;由劉云、張理義編制的軍人情景特質應對方式量表[2],包括6個情景分量表,1個掩飾分量表,共有條目110條,評分方法采用4級評分;從不如此、偶爾如此、一般如此、經(jīng)常如此,分別記為1、2、3、4分。

1.3 調查的質量控制 在實施調查之前,有經(jīng)驗豐富的心理學專家做現(xiàn)場動員以增加被試者的合作程度,統(tǒng)一指導語,要求記實名回答,保證問卷填寫的有效性。然后,由被調查者按調查表中的內(nèi)容逐條如實回答,測試完后當場回收答卷。

1.4 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用SPSS11.5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性采用直線相關分析,P

2 結 果

2.1 云南軍人各兵種心理健康情況與全軍常模比較(±s),結果見表1。表1 各組與全軍心理健康常模的比較 (±s)

2.2 步兵組心理狀況與軍人情景特質應對方式評分,結果見表2。表2 步兵組心理健康與軍人情景特質應對方式(n=735)

2.3 武警組心理健康狀況與軍人情景特質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結果見表3。表3 武警組心理健康與軍人情景特質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n=485)

3 討 論

從表1可以看出,與全軍心理健康常模比較,除武警組各因子得分比全軍常模低外,步兵組、炮兵組、裝甲兵組各因子得分均比全軍常模高,掩飾因子分步兵組最高,裝甲兵組各因子分次高,其次為炮兵組,最低為步兵組。分析其可能的原因為:(1)武警與職業(yè)軍人擔當?shù)娜蝿諅戎攸c有所不同,武警主要是針對國內(nèi)發(fā)生的事件,這類事件大多為人民內(nèi)部矛盾,危險性較職業(yè)軍人要小一些,而職業(yè)軍人主要針對的是如戰(zhàn)爭爆發(fā)、反恐怖襲擊、平息社會動亂、執(zhí)行特種任務等事件,這類突發(fā)事件具有明顯的危險性與艱苦性,都會誘發(fā)軍人異常心理應激反應,因而心理壓力也就更大,也就更容易對心理健康產(chǎn)生更大的負面影響。(2)武警的訓練內(nèi)容與軍人有所區(qū)別,武警的訓練內(nèi)容與其執(zhí)行的任務有關,可能更加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退伍后二次擇業(yè)時的就業(yè)范圍更廣,也就更容易就業(yè),而軍人的訓練內(nèi)容可能與戰(zhàn)時所需有關,對今后擇業(yè)用處不大,因此,軍人對自己的前途問題考慮得就會更多,而產(chǎn)生更大的心理壓力。(3)在各軍人組中,裝甲兵組的得分最高,可能是因為裝甲兵組訓練任務最重、要求最高,這就給裝甲兵組帶來了更大的心理壓力。

從表2可以看出,步兵組的心理健康狀況與積極的應對方式成負相關,與消極的應對方式成正相關。

從表3可以看出,武警組的心理健康狀況與積極的應對方式成負相關,與消極的應對方式成正相關。但對于該組士兵來說,選擇情感的積極應對方式對強迫、精神病性癥狀和軀體化的影響無統(tǒng)計學上的差異。

總的來說,積極的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狀況成負相關,是心理健康的保護性因素;而消極的應對方式則與心理健康成正相關,對心理健康起危害作用。最后,關于應對方式與軀體疾病的薈萃分析研究指出,回避式的應對方對心理調節(jié)有負面的影響[3]。但有的時候有些消極的應對方式,也可以起到暫時緩解挫折感的作用[4]。

對于武警組來說,選擇情感的積極應對方式對強迫、精神病性癥狀和軀體化的影響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這可能是因為相對于軍人來說,武警的訓練任務較輕,人際關系不太復雜,因此產(chǎn)生的心理壓力相對較小,造成強迫、精神病性癥狀和軀體化癥狀的幾率也就小一些。

但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小,不能反映全軍的情況,其結論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張理義.軍人心理健康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0:1.

篇9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on 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among nursing undergraduates. Methods Seventy-five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based on cluster sampling for this study. Health education on AIDS for two months was offered. A questionnaire on 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before and after the education was used for the study. Results The total scores of 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among the respondents after health education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12.3,8.7;P

[KEY WORDS] Nursing undergraduate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Attitude

艾滋?。ˋ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死率極高的惡性傳染病,是一種既無有效疫苗預防,又無特效藥物治療的疾病[1]。健康教育是預防艾滋病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國護理本科生(簡稱護生)在護理行業(yè)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必將會成為護理行業(yè)的中堅力量,成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生力軍,因此迫切需要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機會。為了了解護生對HIV/AIDS相關知識、態(tài)度等的現(xiàn)狀,探討適合護理本科生的健康教育模式,我們對青島市某高校護生進行了艾滋病健康教育,對教育前后AIDS知識、態(tài)度進行了分析。

1 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

按整群抽樣法從青島市某高校抽取護生75名,男3名,女72名,年齡為21~24歲;平均(22.06±0.63)歲。26名護生曾經(jīng)接受過有關HIV/AIDS的專業(yè)培訓,49名護生從未接受過相關培訓。以往獲得有關HIV/AIDS知識的途徑依次為學校、報紙和電視。

1.2 健康教育方法

75名護生接受2個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每周1個單元2個學時,一般安排在周末晚上。教育方法包括知識講座,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觀看錄像,游戲等。教育內(nèi)容除艾滋病的基本知識外還包括艾滋病病人的心理、社會問題,艾滋病病人的護理及職業(yè)防護,與艾滋病相關的機會性感染,對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社會支持,與艾滋病相關的咨詢技巧等。教育內(nèi)容突出對艾滋病病人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同情的主題,充分激發(fā)護生對艾滋病病人的同情心理,減少和消除護生對艾滋病的恐懼心理。教育前后調查護生關于艾滋病的知識、態(tài)度,以評價健康教育的效果。

1.3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參照WHO目前最常用的艾滋病知識態(tài)度調查表,根據(jù)我國的具體國情設計并請教美國和中國的護理專家及艾滋病專家修訂制成中國護士艾滋病知識態(tài)度調查表。本量表由72個條目組成,分為艾滋病知識方面的問題(由18個條目組成,包括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不會傳播艾滋病的安全行為,艾滋病的預防措施及臨床癥狀4個方面的問題)及艾滋病態(tài)度方面的問題(由54個條目組成,包括艾滋病病人的權利、隱私權以及對艾滋病病人歧視等方面的問題)。艾滋病知識方面的問題評分采用3級評分法,每個條目的回答按“是”、“不知道”、“否”分別賦值,正性條目的賦值為“2、1、0”,負性條目反向賦值。總分0~36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越好,<12分表明對艾滋病的掌握程度處于低水平,>24分為高水平,12~24分為中等水平。艾滋病態(tài)度方面的問題評分采用5級評分法,每個條目的回答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別賦值,正性條目的賦值為“5、4、3、2、1”,負性條目反向賦值??偡?4~27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護生對艾滋病及病人的態(tài)度越趨向于正向,<135分表明護生對艾滋病及病人持負性態(tài)度,>190分為正性態(tài)度, 135~190分表明態(tài)度不明確。對于每一子條目,平均分<2.5分表明護生態(tài)度為負性,>3.5分為正性,2.5~3.5分表明態(tài)度不明確。

正式測試前選擇了25名研究對象進行了信度測試,其信度系數(shù)(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總調查表0.80,艾滋病知識調查表0.70,艾滋病態(tài)度調查表0.85。

分別在培訓前及培訓后采用匿名的形式讓研究對象單獨完成問卷。培訓前發(fā)放問卷75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回收有效率93%;培訓后發(fā)放問卷75份,回收有效問卷72份,回收有效率9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11.5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結果采用x±s表達,數(shù)據(jù)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

與健康教育前比較,護生健康教育后知識總分、態(tài)度總分有明顯提高,差異有顯著性(t=8.7、12.3,P

3 討

艾滋病已經(jīng)成為威脅人類的公共健康問題。護生作為未來護理工作中的中堅力量,在將來的臨床工作中接觸HIV/AIDS病人的機會越來越多。護理HIV/AIDS病人已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一大挑戰(zhàn)。而且護士還承擔著教育者的角色,把艾滋病的有關知識傳授給病人及一般人群。因此,對護生進行有關艾滋病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以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既能為艾滋病病人提供高質量的護理,而且還能有效地進行自我防護。

本研究顯示,學校是護生獲得艾滋病知識的主要途徑。這表明學校在對人群,尤其是對護生進行艾滋病宣傳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國內(nèi)對一般人群的調查結果顯示,獲得艾滋病知識的前3位途徑依次為電視、報紙和廣播[2]。顯然,電視和報紙這類大眾媒體不論在哪類人群中都是主要的宣傳艾滋病的途徑。然而,在對具體人群進行宣傳教育的時候,還需考慮這種途徑的有效性,對學生而言,學校的宣傳教育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而對于貧困地區(qū)的人來說,廣播、墻報也是有效的宣傳手段[3]。因此,提醒我們在進行艾滋病宣傳教育時要應用多種方式,充分考慮人群獲得途徑的有效性,人群的接受程度,人群的喜愛方式,經(jīng)濟狀況等等。

轉貼于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健康教育對護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識有明顯的效果,知識總分教育后較教育前有了明顯的提高,這與國內(nèi)外的報道相一致[4]。但仍有部分護生對有關安全套知識的具體細節(jié)存在誤解。例如,天然皮質安全套預防艾滋病的效果優(yōu)于橡膠質地的安全套、安全套上使用劑可降低HIV感染機會兩題得分較低,分別為1.29±0.71和1.43±0.87。同時,與感染HIV的配偶深接吻,或將舌頭放入對方口中時會感染HIV一題教育后得分有所提高,但仍然較低。其余問題得分均在1.75分以上。在進行健康教育之前,護生對艾滋病的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3大途徑有較好的認識,但她們對咳嗽、打噴嚏,與艾滋病病人同飲一杯水、同用一個浴盆、共用游泳池等安全行為認識不清,得分較低,這不利于艾滋病的防治,同時也影響他們對待艾滋病病人的態(tài)度,容易對艾滋病產(chǎn)生恐懼感,必然影響對艾滋病病人的護理。經(jīng)過健康教育后護生對這些安全行為有了正確認識,得分均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有針對性地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健康教育后護生關于艾滋病的態(tài)度總分較教育前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54個子條目中有15個子條目的得分無顯著性差異,同時還有3個子條目的得分教育后比教育前有所降低。而UWAKWE[5]的研究表明,艾滋病培訓能夠顯著改變護生對艾滋病的態(tài)度,并能提高護生的護理意愿。本文結果與其報道存在一定差異,可能與本次教育時間較短有關,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可能無法改變護生的某些看法。因為態(tài)度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包括情感、認知和行為意向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對艾滋病的態(tài)度更多的是傾向于情感方面。知識是改變護生對艾滋病態(tài)度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能影響態(tài)度的改變。同時,由于教育時間較短,護生的知識還不夠全面深入,這更加促使了護生對艾滋病態(tài)度的不穩(wěn)定性。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能顯著提高護生的艾滋病知識水平,改善護生對艾滋病的態(tài)度。但是由于本次健康教育時間較短,護生對某些有關艾滋病的知識掌握還不夠準確深入,態(tài)度也不夠明確。這都有可能影響護生以后在護理工作中對艾滋病病人的護理。因此,對護生開展有關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應該長期持續(xù)地進行,使護生對艾滋病有明確的認識,能夠在以后的護理工作中為艾滋病病人提供高質量的護理。

【參考文獻】

篇10

【中圖分類號】 R 39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6-0691-03

Correlative Study Between Prevalence of Internet Use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Amo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HOU Yong-mei*,HU Pei-cheng. *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524023), Guang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Internet use among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 of health, and 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to internet use. Methods Totally 903 students from three grades in a vocational senior high school were chosen in Dongguan. General personal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with Scal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 Results 125 of the students in the survey probably had Internet addiction problems, accounting for 14.0% of those measured. Among them seven(0.78%) were addicted to the Internet. The prevalence rate of total undesirable trend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the students in the survey was 39.0% and 3.7% of them had obvious trends. The rates of psychological symptoms detected ranged from high to low were pressure in studies (13.9%), poor adaptation (10.3%), unbalanced moods (9.3%), tension and sensitivity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9.3%), anxiety (8.4%), compulsion (7.7%), hostility (6.3%), stubbornness (6.3%), depression (6.0%) and unbalanced mind (5.0%). The four ke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ffecting Internet using were unbalanced moods, poor adaptation, depression and pressures in studies. Conclusion The students in professional high schools have obv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Problems with state of health of mi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The roles of particular stage of ages and study methods in bringing about those problems should be stressed.

【Key words】 Internet;Behavior,addictive;Mental health;Regression analysis;Students

目前,我國50%以上的高中學生使用網(wǎng)絡,占網(wǎng)民的30%,是過度使用網(wǎng)絡的高發(fā)人群[1-2],與過度使用網(wǎng)絡相關的行為、道德和社會問題[3-4]日益突出,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既往研究表明,影響個體過度使用網(wǎng)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網(wǎng)絡的某些特性易使人沉迷其中[5];另一方面?zhèn)€體的某些人格和心理特性,如神經(jīng)質和個人主義等人格特征[6-7]、不良的應對方式[8]以及孤獨、抑郁和焦慮等負性情緒[9]是促發(fā)過度使用網(wǎng)絡的直接因素。

職業(yè)高中學生是高中學生之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身心發(fā)展有著與普通高中生相似的年齡特征,但學習任務及畢業(yè)后出路的特殊性,使他們在思想和行為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特點。為了解職業(yè)高中學生的網(wǎng)絡使用特點以及對個體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筆者進行了該項研究。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整群取樣的方法,抽取東莞市某職業(yè)中學高中3個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fā)放問卷903份,收回合格問卷892份,有效率為99.0%。其中男生624名,女生268名;高一學生344名,高二學生277名,高三學生271名。年齡為16~20歲。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研究。問卷由3個部分組成:(1)個人一般情況,內(nèi)容包括年齡、性別、年級、是否獨子、父親的職業(yè)狀態(tài)(是否在職)、母親的職業(yè)狀態(tài)(是否在職)、父親所從事的職業(yè)、母親所從事的職業(yè)、父親的受教育情況、母親的受教育情況、家庭經(jīng)濟狀況等11項。(2)心理健康狀況。采用王極盛編制的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10],該問卷共60個項目,分為強迫癥狀、偏執(zhí)、敵對、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抑郁、焦慮、學習壓力、適應不良、情緒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等10個因子。每個項目為一個陳述句,采用5級(1~5分)評分制,得分越高,心理問題越嚴重。某因子的得分在2分以上為有其癥狀,全套問卷的總均分在2分以上表示其整體心理健康狀況有不良傾向;某個因子的平均分在3分以上即有其明顯癥狀,全套問卷的總均分在3分以上表示整體心理健康狀況有明顯的不良傾向[10]。(3)網(wǎng)絡使用情況調查。采用美國皮茲堡大學kimberly Young編制的《網(wǎng)絡成癮測驗(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 》[11],該問卷屬于自評式臨床診斷問卷,由20道題目組成,每道題有5種選擇,賦值1~5分,總分分布在20~100分之間,分數(shù)越高,網(wǎng)絡成癮傾向程度越高。具體評判標準是:70分以上判定為網(wǎng)絡成癮,40~69分判定為有網(wǎng)絡成癮傾向,20~39分判定為網(wǎng)絡正常使用者或無網(wǎng)絡成癮傾向。上述問卷具有較高的內(nèi)部一致性、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0-11]。

問卷由經(jīng)過培訓的調查人員施測。測試采用無記名方式進行。施測前先對受試者進行必要的解釋,征得他們的知情同意,然后讓他們在統(tǒng)一指導語下,獨立完成問卷,并當場收回。

1.3 統(tǒng)計分析 用SPSS 11.5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學描述與檢驗。

2 結果

2.1 網(wǎng)絡使用問題檢出情況 施測的學生均有上網(wǎng)經(jīng)歷;可能有網(wǎng)絡成癮問題者125人,占14.0%,其中網(wǎng)絡成癮者7例,占0.78%。

2.2 心理問題檢出情況 整體心理健康不良傾向的檢出率為39.0%,其中3.7%的學生有明顯整體心理健康不良傾向。各種心理癥狀檢出率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壓力感(13.9%)、適應不良(10.3%)、情緒不平衡(9.3%)、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9.3%)、焦慮(8.4%)、強迫(7.7%)、敵對 (6.3%)、偏執(zhí)(6.3%)、抑郁(6.0%)和心理不平衡(5.0%)。

2.3 網(wǎng)絡成癮量表得分與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得分的相關性表1顯示,職業(yè)高中學生的網(wǎng)絡成癮量表得分與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總均分之間的相關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

2.4 影響網(wǎng)絡成癮量表得分的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因子的回歸分析 以網(wǎng)絡成癮量表得分作為因變量,對可能影響職業(yè)高中學生網(wǎng)絡成癮量表得分的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的得分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在α=0.05水平,篩選出4個對網(wǎng)絡成癮量表得分有影響的因素,分別是“情緒不平衡”、“適應不良”、“抑郁”和“學習壓力”。見表2。

3 討論

3.1 職業(yè)中學學生網(wǎng)絡成癮現(xiàn)象令人擔憂 參與評測的892名職業(yè)高中學生中,可能有網(wǎng)絡成癮傾向者125人,占14.0%,與李昊等[12]的結果一致,但高于楊輝等[13]和李曉駟[14]的調查結果,這可能是由于取樣不同所致:本研究的對象都是來自經(jīng)濟相對發(fā)達的廣東省東莞市,計算機和網(wǎng)絡的可獲性較高(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計算機,每條街道都有網(wǎng)吧),家長大都忙于個體經(jīng)營活動,無暇也不善于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wǎng)絡,加之青少年好奇心強,自控能力不足,導致上網(wǎng)率偏高,與之相對應的是網(wǎng)絡成癮的發(fā)生率也偏高。

3.2 心理健康狀況對職業(yè)高中學生網(wǎng)絡成癮有顯著影響 影響職業(yè)高中學生網(wǎng)絡成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網(wǎng)絡所具有的超越其他媒體的交互性、快速性、豐富性、匿名性、便利性和逃避性等特點,是導致網(wǎng)絡成癮的重要外部誘因[15];個體自身的一些心理社會因素是重要的內(nèi)因[9]。本研究表明,網(wǎng)絡成癮量表得分與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總分的相關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2.1 情緒不平衡對職業(yè)高中學生網(wǎng)絡成癮的影響 情緒不平衡和適應不良是青少年最常見的2種心理問題。61%以上的中學生認為自己情緒不良,55%以上的中學生認為自己適應不良[16]。人格特征中的神經(jīng)質維度得分與自我肯定動機和商品資訊動機的得分呈正相關[6],即個體的情緒穩(wěn)定性越差,越傾向于通過網(wǎng)絡去獲取自我肯定和商品資訊,以達到宣泄情緒、維持平衡心境的目的[17]。

職業(yè)高中學生正處于情緒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情緒具有沖動性與兩極性,強烈但難以保持穩(wěn)定、深刻與持久,不善于用理智來控制與調節(jié)情緒,使他們常常無法有效地解決問題,此時網(wǎng)絡便成為他們逃避現(xiàn)實煩惱的途徑。

3.2.2 適應不良對職業(yè)高中學生網(wǎng)絡成癮的影響 無論在學習的環(huán)境、任務、內(nèi)容和方法上,職業(yè)高中都跟一般中學不同。在這個新環(huán)境中,暫時有些不適應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學生在這個過程所需的時間過長,或者反應過于強烈,就是適應不良。主要表現(xiàn)有:學習障礙,長時間不能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不能遵守課堂紀律,不能養(yǎng)成正常的學習習慣,出現(xiàn)學習困難甚至學習不能;人際關系障礙,因為缺乏社交技巧或者自信心,不知如何與新教師、新同學交往。

過度使用網(wǎng)絡的學生適應能力顯著低于正常使用網(wǎng)絡者[18-19],難以從學業(yè)中取得好成績,缺乏良好的人際關系,無法獲得他人的認同,理想自我和現(xiàn)實自我有著明顯的差距[20],易產(chǎn)生失落感?;ヂ?lián)網(wǎng)的匿名性使他們更多表現(xiàn)出“去抑制性”,作為“虛擬的我”存在。這個“虛擬的我”更多地遵循“快樂原則”,不受法律、道德、輿論的約束,可以隨心所欲地表現(xiàn)自己,容易獲得成功的體驗,體驗到自我實現(xiàn)的“顛峰感覺”而沉迷于其中。

3.2.3 抑郁對職業(yè)高中學生網(wǎng)絡成癮的影響 抑郁是青少年中最常見的問題[21],抑郁可能是導致網(wǎng)絡成癮的一個主要因素[6]。抑郁的青少年對事件往往有著悲觀的歸因,認為事情是無法通過自身努力來改變的,因此常常陷于無助狀態(tài);面對應激性事件,很少求助于社會支持系統(tǒng),而企圖通過自責、退避和幻想等不成熟應對方式來解決問題[22],更易對在線朋友和網(wǎng)絡活動產(chǎn)生情感依賴。通過聊天室或虛擬社區(qū),他們可以自由地進行社交?;ヂ?lián)網(wǎng)使他們獲得一種特殊的手段,較為隱蔽而安全地達到逃避現(xiàn)實的目的[23]。

3.2.4 學習壓力對職業(yè)高中學生網(wǎng)絡成癮的影響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壓力也是影響職業(yè)高中學生網(wǎng)絡成癮的一個重要因素,這與既往研究的結果[24]相符。當前盛行應試教育,家庭、學校和社會過分重視孩子們的學習成績,甚至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指標,造成青少年興趣單一、心理壓力大。一旦學習成績下降,情緒就會波動,此時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心理疏導,容易自暴自棄,而將興趣轉移到網(wǎng)絡,企圖從中尋找安慰。本研究發(fā)現(xiàn),學業(yè)成績差者更容易網(wǎng)絡成癮。但學習壓力不是職業(yè)高中學生過度使用網(wǎng)絡問題的獨立影響因子,可能是因為職業(yè)高中學生的畢業(yè)出路相對固定,所面臨的學習壓力不如一般中學學生那么大。

4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CNNIC).《第十八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 [EB/OL][2006-07-19]. it.省略/20060719/n244337740.shtml.

[2] BRENNER V. Psychology of computer use: XLVII: Parameters of Internet use, abuse and addiction: The first 90 days of the internet usage survey. Psychol Rep, 1997,80(3 pt 1):879-882.

[3] 王玲宇,張國良.網(wǎng)絡暴力游戲對青少年的“涵化”影響――對上海市中學生的調查.當代青年研究,2005,23(5):6-10.

[4] 蔡春嵐,李曉駟,董毅,等.合肥市中學生網(wǎng)絡成癮危害性調查.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15(2):157.

[5] 來美慧.我國大專學生個人特性、網(wǎng)絡使用行為與網(wǎng)絡成癮關系之研究.臺灣:臺中私立大華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2000.

[6] 譚文芳.大學生網(wǎng)絡使用動機、人格特征與網(wǎng)絡成癮之關系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3):245-246.

[7] 張敏,楊揚,陳欣.大學生應對方式與網(wǎng)絡成癮的關系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14(1):77-78.

[8] YOUNG KS, RODGERS R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psychol Behav,1998,1(1):25-28.

[9] MORAHAN-MARTIN J, 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omput Human Behav,2000,16(1):13-29.

[10]WIDYANTO L, MCMURRAN M.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Cyberpsychol Behavi,2004,7(4):443-450.

[11]王極盛,李焰,赫爾實.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及其標準化.社會心理科學,1997,13(4):2-8.

[12]李昊,王濱,李晏,等.中學生網(wǎng)絡成癮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關系.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52):10611-10613.

[13]楊輝,蒙華慶,羅慶華,等.重慶市主城區(qū)中學生網(wǎng)絡使用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 重慶醫(yī)學,2006,35(2):134-136.

[14]李曉駟,李澤愛,謝雯,等.合肥市中學生網(wǎng)絡成癮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6,20(1):51-54.

[15]YOUNG KS. What makes on-line usage stimulation potential explanations for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The 105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hicago, 1997.

[16]鄧興軍.中國六成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良.[EB/OL][2010-02-06].省略/html/gingshaonianxinli/52.shtml.

[17]EGGER O, RAUTERBERG M. lntemet behaviour and addiction online available.[EB/OL][1996-11-05]. www Ifap. bepr ethz chl-eger/ibq/res/html.

[18]黃恩,呂望強,陳建民,等.高中生網(wǎng)絡成癮傾向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15(8):734-736.

[19]閆春梅, 楊鳳池.青少年網(wǎng)絡成癮行為特征及父母教育方式分析.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6,21(9):701-703.

[20]王立皓,童輝杰.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與社會支持、交往焦慮、自我和諧的關系研究.健康心理學雜志,2003,11(2):94-96.

[21]PELKONEN M, MARTTUNEN M, ARO H. Risk for depression: A 6-yeac follow-up of Finnish adolescents. J Afect Disord, 2003,77(1):41-45.

[22]王高華,唐記華,王曉萍,等.抑郁障礙青少年父母養(yǎng)育方式、應對方式歸因風格及其相關性研究.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15(2):123-124.